梁文道:网络讨论不能被视为民意计量器│开卷八分钟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梁文道:我常常说互联网在中国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地位,是别的国家比不上的。在别的国家里面,很多的新闻都是由传统媒体发觉出来,然后在互联网上面形成各种各样的讨论跟衍生推进。但是在中国,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是什么呢?很多传统媒体的记者已经不用出去现场做采访、做调查了,他们就上网,仿佛网络就是现场。


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新闻是在网络上面首先爆发出来的。由此可见网络这个东西,在中国的发展实在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些本土的研究,来告诉我们中国的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对中国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今天又给大家介绍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叫《众生喧哗》,副题叫“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作者是胡泳。胡泳很有名了,胡泳现在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很多人都知道他,把他叫做数字胡,为什么呢?因为他曾经在《三联生活周刊》长期写专栏,谈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生存的问题。包括当年那么有名的书《数字化生存》,也是他写出来的,也是他翻译出来。


那么胡泳不止在互联网里面(穷泳)多年,而且非常有实战经验,现在也是一个非常扎实的一个学者。像这本书,我就看到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跟材料,而且看得出他对各种中西的有关的理论都做了充分的掌握,所以这的确是一本很好的学术书籍。虽然偶尔,我觉得他有些部分有点重复,稍显罗嗦,但仍然是瑕不掩瑜。


那么在这里面,其实胡泳提出一个东西,叫做共有媒体,共有媒体是什么呢?首先共有媒体其实是新媒体,新媒体,我们现在常常讲新媒体,新媒体有什么特性。第一它超文本,所谓超文本就是你在网上看一篇东西,它是随时把你连接到另一个地方去,这个连接是多元多样的,有无数的连接可以把东西连起来,这个叫超文本。


第二,除了超文本之外,它还是多媒体的,你现在上一个网,看一篇报导,不只有照片,还有视频,还有音频,对不对,它已经不是我们传统看电视,或者看书,看报那种一个单媒体的方法,它是多媒体的。


第三,它有很强的互动性,就是你看完新闻,你看完我这个节目,你没办法在节目上随时骂我,但是你在网上看这个节目的视频,你可以随时在网上留言,说梁文道你长的太难看了等等。那么因此具备了新媒体这三大特性之后,胡泳就认为,这共有媒体的性质也就出来了。


所谓共有媒体是什么呢?就是一种公众角度对媒体的定义。也就是说这个媒体传统的大众媒体是单点对多点的传播,一边是传播端,另一边是被传播端,是接收者。但是共有媒体的情况变成什么了,是我们所有人多元的无限可能的向着各个方向去散布消息,我们是媒体的接收者,我们也是媒体讯息的发放者。而且是对着很多不同的人发放,那么这个就叫做共有媒体。


这样的共有媒体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首先这本书里面特别关心一个课题,就是传统的公共跟私人的界限被动摇了被模糊了,在这个共有媒体时代底下。尤其在中国我们会觉得特别明显。我们过去几年常常听到有很多隐私被侵犯的问题,从当年用高跟鞋去打烂那个猫女头那个人,被人肉搜索开始。或者说很多人的档案被公开出来,被揭露出来,或者有人在自己的博客写东西,像“范跑跑”写了东西,结果变成公众事件。


这些事情表明,我们公私的界限在模糊,这也是我非常同意的想法。我以前也写过,这里面就说到了,很多人把博客当作私人日记来使用,记不记得博客刚出现,大家说它叫做网志,网上日志,这是一个很误导性的讲法?为什么呢?它使你以为你在网上写博客,就像你写日记一些,其实不是的。日记以前是给你自己一个人看,它是你的隐私,但是现在你有时候在写着写着,你把它当日记,你忘了它是公开的,它是公共媒体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看,任何人都可以用。


于是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有时候一些人写博客被骂,他很生气,这是我的想法,你凭什么说我不对了。你忘了,你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日记作者,比如说,这里面就讲到,有这么一个博客,因为在博客上面,孩子气的(兆丰)公司老板,有人用匿名的电邮举报他之后,被老板炒了鱿鱼,他说我只不过在博客写我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他就很不明白。


除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很值得关注之外,胡泳在这本书里面还特别关心很多人也很关心的话题,就是互联网是不是中国的公共领域。它能不能够改变中国的各种方面,政治方面的面貌呢?这里面就首先讲到,用很经典的德国大学者、思想家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有名的定义。


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里面,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非常自由平等的交流,依照理性的规则,那么这样子,我们就能够影响我们整个国家的进程。

可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如果互联网真的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领域,它到底有没有代表性?现在我们常说网民意见,我们总把网民当成公民,但是网民有代表性吗?那么这本书里面就根据一些研究指出了,答案很清楚,网络讨论不能被视为民意的计量器,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网上的论坛的帖子里面,大部分人都在潜水,只有少部分人是在活跃的在回应着,这少部分活跃着回应的人就不能够代表那些潜水的人。根据调查,这些人是什么人呢?这些活跃分子,在网上回帖拍砖的人,主要是一些年轻的人,男性,或者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对政治特别感兴趣。

换句话说,这只是一小群人,他们有代表性吗?不只如此,而且在网络上面,我们还注意到各种的言语方式,它指出是非常的暴力,非常的强势的语言,甚至是非常极端的,非常雄性的语言,在网络上面的辩论里面,就特别容易站上上风,再加上网络的匿名信,使得他们降低了言论的责任的风险。

那么所以网络的讨论好像不能够带来一个很有品质的公共领域,但是胡泳到最后仍然指出,但由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现在没有一个选举的方法,没有一个公共舆论能够非常完整的网上表达的方式,在这个时候,网络就负担了非常重大的责任。因此到最后,我们仍然应该对互联网的前景要有一个乐观跟期盼在里面。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38:59

[新一篇] 40歲的安妮寶貝:退也是另一種生活方式│開卷八分鐘

[舊一篇] 不語似無愁:芥川的文學世界│鳳凰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