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华夏史上的动人乱世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59.jpg

《南朝北朝》

  《南朝,北朝》是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二卷(第二部《第一帝国》终结篇),它 ,书写了中华史上最动人的一段乱世。


  北方五胡乱华,却最终全盘汉化。北魏孝文帝为争正统,强逼鲜卑大臣们在朝堂上只能说汉话,胆敢违命,撤职查办!严令宫中女人只能穿汉服,本族的夹领小袖一律废除……北方这座大熔炉,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力度。南方王朝更迭,宋齐梁陈,个个短命……南方这块试验田,验证了士族的没落。


后记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

  

  什么没了?


  五胡。


  什么有了?

  

  南北。


  五胡是被消融而非消灭的。匈奴、羯、氐、羌和鲜卑都融入了新汉族,途径则是通婚混血和移风易俗。不过这种变化是双向的,汉化的同时也在胡化。比如双脚着地坐在椅子上,就是胡人的坐法。汉人的坐法是双膝前跪,席地而坐。


  现在谁要恢复这汉家风度,恐怕很难。不穿裤子,改为“上衣下裳”,也很难。 诸如此类的“胡作非为”还有很多,包括“胡思乱想”和“胡言乱语”。比如以时间为世,空间为界,合称世界;以认识为智,领悟为慧,合称智慧,便是胡人的思想方法。只不过那“胡人”不在五胡之中,而在印度


  语言也一样。现在的普通话中,胡语胡音不少。有后来蒙古人和满族人的,恐怕也有当年五胡的。正宗的“中原雅言”倒是有一些保留在闽南话中,可惜,听得出来的人不多。同样,找到懂鲜卑语的,也不容易。


  历史上的五胡与汉,已经融为一体。


  汉胡界限模糊之后,南北分野便突显出来。士族,南方的尚清谈,北方的尚实务;佛教,南方的重玄理,北方的重践行;文艺,南方秀丽唯美,北方雄浑质朴。那些厚重的石窟比如敦煌、麦积山、云冈、龙门全在北方,骈文和诗歌等文学方面的成就则南方更高,都绝非偶然。


  南方与北方,俨然两个世界。


  此后,关于南北差异的说法越来越多,比如,南腔北调和南拳北腿。前者的意思是:北方方言只是声调不同,南方方言则连读音都两样。后者的意思是:南方人打架喜欢用拳,北方人动武喜欢用腿。就连男女关系暧昧,南北说法都有不同:南方叫“有一手”,北方叫“有一腿”。


  南人与北人的区别,自然也就成了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顾炎武就说,北方学者的问题,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学者的毛病,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鲁迅先生则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缺点是愚钝;南人的优点是机灵,缺点是狡猾。总之是大为不同。


  南人与北人,俨然两个民族。


  同一个民族中有两种不同的文化,似乎不大可能。然而按照林语堂先生的说法,南人和北人在身体、性格和习俗上的差异,甚至不亚于地中海人和日耳曼人。至于原来的胡汉之别,可是一点都看不出来了。


  所有这一切,追根溯源都要拜魏晋南北朝所赐。没有那三四百年的隔淮而治和风云激荡,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和文明。种种故事,也就无从说起。


  原来有的没了,这才有了政治上的一国两朝。南朝和北朝都认自己为中华帝国,称对方为魏虏或岛夷,正所谓“一个中华,各自表述”。原来没的有了,这才有了文化上的南方北方。从此,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并驾齐驱,隋唐开创的新中华将诞生在两河之间,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影响后世的根本所在。因此我的说法也许“很不专业”,却很有文化。文化远比专业重要。至少对我来说,是宁可“不专业”,也不能“没文化”的。


  当然,这已是题外话。
            ——易中天


   ----------------------------------------------


  易中天中华史最新一卷《南朝北朝》,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对东晋至南北朝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叙述。北方的刘渊、石勒、苻坚,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创始人,一个个生猛勇武,可惜略输文采。南方从东晋到宋齐梁陈,走马灯般换了不少皇帝,若要从文治、武功两方面选择一位能和北方强人们拮抗的皇帝,梁武帝算是一个。易中天也确实在书中为梁武帝留下了足够多的篇幅。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活了86岁,是仅次于乾隆的中国史上第二长寿皇帝。如果梁武帝“嗖”地一声穿越到现代,那他的头衔就太多了。知名音乐人、画家、诗人、作家、围棋国手、调音师、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佛学专家、新儒家代表人物、国学大师、中央军委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家、道教研究博士生导师等等。


  梁武帝崇信佛教,毫不脸红地称自己为“皇帝菩萨”,引起了佛教界专业人士达摩老祖的无情鄙视。寻常的言语行动已无法表达他对佛的爱,于是,他毅然舍身同泰寺,出家当了和尚。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可吓坏了他手底下那帮大臣,他们纷纷上表,哭着喊着要拉他回来。梁武帝却像撒泼耍赖的孩子一样,不给几块糖果绝不回家,大臣们只得从国库里拿出一个亿把他从佛那儿赎了回来。吃完了糖果的孩子又开始哭闹,不久,梁武帝又跑到同泰寺出家,相同的剧情再演一遍,就这么一遍一遍又一遍,四遍之后,武帝终于结束了拍摄,国库却搭出去四个亿的拍摄经费。


  梁武帝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巨大。佛寺常被称作萧寺,就和他有关,他大修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半说的就是他。给无数僧人造成巨大身体痛苦的烫戒疤,据说也是他的发明。汉传佛教断荤吃素的习俗,也源于他的大力提倡。


  梁武帝的日常生活倒是十分简朴。他不饮酒、不吃肉,每天只吃一顿饭,还是素菜。他节俭到一顶帽子戴三年,一条被子盖两年。他五十岁之后就不过性生活了,这可苦了后宫里那些正值当打之年的嫔妃。

  

  他严于律己、宽以责人。他的六弟萧宏被人举报有库房百间,疑为私藏兵器。武帝亲自前往查看,却发现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仅仅钱币就藏了三十间房子,每间一千万。梁武帝看了大为放心,兴致勃勃地对萧宏说:阿六,你的生活不成问题呀!如此看来,他的种种节俭就成了个大笑话。


  梁武帝是知名文艺青年。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的时候和谢眺、沈约一帮人组成着名文学沙龙,号称“竟陵八友”。他能上战场指挥杀敌,也能写几首闺怨情诗。他的音乐造诣很高,曾经创制了准音器;绘画也很了得,花鸟走兽挥笔而就。


  他痴迷围棋,有一次召见一位和尚,当时他正与人下棋,要杀对方棋子,说了声:杀掉!侍从误会,把那和尚拉出去砍了。下完棋,武帝要见那和尚,左右才明白过来。这和尚堪称中国佛教史和围棋史上死得最冤的人。



易中天 2015-05-16 15:50:36

[新一篇] 百年前的中國城池與山川 滄海桑田 美得讓人吃驚

[舊一篇] 梁實秋:什么是快樂?是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