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历史的遗憾 民主色彩的尧舜时代 自然活跃的殷商文明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42.jpg

近年来,本人对历史颇感兴趣,热衷于读史书。坦率地说,由于未能精通一门外语,阅读就不免局限于中文书籍。好在中国史籍浩如烟海,哪怕是穷尽一个人毕生时间与精力也不能通览无余。每次阅读,犹如穿越时空面对一个个早已过世了的人物、一串串已然发生了的事情,心里总是五味杂陈。

严格地说,做学问的研究历史,应当保持客观冷静。而我并非学问家,所以难免比较情绪化地阅读,故而充满喜怒哀乐。老实说,其中少有欣喜与骄傲,更多的是愤怒与悲哀。

诚然,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事实就正是历史上那样发生了的事情。情况就是那样情况,结局就是那样结局,一切已经定格在那里,永远无法改变;而且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事件,它不仅决定当下,而且影响后来。唯物决定论者认为,历史是一个必然性过程,一切历史事件都存在其必然性。这种史观似乎无可争辩,毕竟历史事件就那样发生,只有那一种结果;况且时间不可逆,人们无法还原相同的初始条件,从而演绎出另一种结果。

尽管如此,我对历史的必然性还是不能心悦诚服。法国学者安德烈·莫鲁瓦认为:“历史有无数的可能性,它们都是有根有据的……每时每刻,不管你认为多么短暂的一瞬,事件的进展都会像一棵生出两根树枝的树一样在分叉。”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指出,历史学家必须“不断地将自己置于过去的某个点——在这个点上,已知的各种因素似乎会导致多种不同的结果。”我颇欣赏上述两人的见解,历史固然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其或然性与偶然性。一切存在具有多种可能性,没有哪一种结果是必然要出现的,出现任何一种都是合理的,某些偶然因素也会起决定性作用。

存在具有多种可能性,而某个时间点上只出现一种结果,这种无数已然的结果就构成了我们的历史。仔细考察诸多已然的结果,我们会发现它们大都并非最好的结果,更多的是差强人意的结果,而且这些结果往往诸多恶果与后患。其实,这些结果未必就是历史的必然,出现另一种较好的结果并非不可能。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不能介入历史,更不能改变历史,但可以表达我们的观感。就个人而言,我对历史充满遗憾,太多的遗憾!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盘古、女娲的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从夏朝算起也有4200年。很多中国人以国家历史悠久而自豪,往往以阿Q的心态看待西方,以为咱们祖先已经开化文明了,你们祖先尚未走出茹毛饮血的蒙昧,咱们在汉唐时期非常繁荣富强,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你们西方。这样想,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咱们祖先还是很争气,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明,至少在唐宋以前还是很伟大的。但是,中国历史也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历史。所有这些灾难,部分是天灾,多半是人祸。天灾自然是老天爷所为,不可抗拒;而人祸则是人为结果,或者说是某种人为选择所带来的恶果,并非不可避免。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还是谈谈我的历史遗憾,准确地说,是对某些时间点上出现的那种结果表示不满。遗憾太多,难以全部写出,只能简明扼要说几件。

在我看来,第一个家天下王朝夏朝的建立,就是一大遗憾。据古文献记载,中华文明起源于炎黄时期,历经“三皇五帝”,逐渐形成部落联盟国家。当时最高领导人,不是通过世袭,而是以“禅让”方式产生。据说,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尧让位与舜,舜后来又让位与禹。舜和禹都是由“四岳”(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作为接班人,通过尧或舜长期考察并得到认可后,才正式即位执政。这种禅让制,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制,联盟最高领导人由各部落首领民主推荐产生,既体现了任人唯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禹原想以“禅让”方式,将“王位”传给东夷人益。可是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而破坏原有的“禅让”规则,开创了王位世袭的家天下模式。

可以说,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流氓。杀益篡位、传位于子,无疑是卑鄙自私的流氓行为。试想,假如启不曾杀益篡位,德才兼备的益会继承“禅让”的传统,传位于贤能者。依此类推,益的后继者也秉承这个优良传统,再经历几代人,华夏政治文明势必有所发展,甚至可能出现古希腊、古罗马那样范式的民主政治。退一步说,即便启杀益篡位了,但仍依照“禅让”规则,选定贤能的接班人,而不是传位于儿子,也不至于将华夏政治文明的萌芽过早地扼杀。

当然,决定论者认为启建立家天下乃是历史的必然。这么说,只是承认历史事实而已。所谓必然性,就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项。从当时情势看,启的选项并非别无选择。启与益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不杀益,启照样有活路,如果他真有本事,益即位后会照样重用他。即便你篡位称王,照样可以禅让,也不必非得传位儿子;毕竟“禅让”更符合当时的国情与传统,尧舜禹都能做到,难道启就不能做到?归根到底,启的所作所为乃人性使然,并非历史的必然。因为人性是复杂的,含有自私卑鄙的因子,也不乏无私崇高的成分。启的选项,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如果他高尚一点,完全有别的选项;那样的话,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第一个家天下王朝,谁也无法预料。

孔子对于带有民主色彩的尧舜时代充满向往,称赞这个时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也”。对于夏商周时期,孔子认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即便出现商汤、文王、武王、成王这样的明君,也只能达到“小康”而已。可见,孔子更倾向于“公天下”,在他看来,“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未必就是历史的进步。

自“家天下”模式开启之后,中国经历了许多家族王朝。没有哪个王朝能够长盛不衰,没有哪个家族能够永久执政,不时改朝换代乃是历史的必然。每次改朝换代,自然会有其合理性因素,如果表现为历史的进步,倒也顺天应人;问题在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或政权更迭,往往是政治博弈或军事博弈的结果,最终凭武力或实力说话。在冷兵器时代,骁勇强悍的游牧民族时常征服文化发达的农耕民族,这样的改朝换代很难说是一种进步。

毫无疑问,武王灭商而建立西周是影响极其深远的历史事件。实际上,当时殷商比西歧(西周)更为发达文明。周人崇尚礼治,讲究有为而治,而商人崇尚自然,讲究无为而治;周人注重农耕生产,商人农商并重,从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发展到以贝壳、玉石作货币的商业活动,都是以商族人为主,故而商代后期商业相当发达。周灭商后,周人很看不起商族人,认为商族人通过经商致富“胜而无耻”;周人是靠农耕起家的,在他们看来农业才是唯一的根本。由于政治、经济理念上的差别,导致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迥然不同。周人的文化与生活受制于礼,封闭、拘谨、呆滞;商人的文化与生活顺其自然,开放、自由、活跃。遗憾的是,西周经过文王、武王父子苦心经营,假借“仁义”笼络人心,终于瓦解并击溃了商王朝。后世把商的灭亡归因于商纣王无道,说他荒淫残暴,不免有妖魔化的嫌疑。其实,商的失败另有原因,客观上是征战东夷消耗了国力,主观上是纣王过于迷信“我有天命”,对周缺少必要的防范。

周人取代商人而拥有天下,无疑改变了中华文明的走向。试想,如果没有西周的崛起,中国依然按照殷商治理模式和文化理念发展下去,民族精神和社会形态可能呈现另外一种气象。从现有史料看,商人较之周人,更崇尚自由个性,更善于商业经营,更富有享乐精神,也就是说商人的生活更贴近自然与人性。西周得势之后,殷商文化基本上被格式化了,从而失去继续繁荣与发展的可能性。周文化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并为中华文化重新打上底色,以至于后世历代王朝都没有也不能跳出它的框架。简而言之,西周创立而施行的是宗法礼治模式,虽然披上温情脉脉的“仁义”面纱,本质上是加强对人性的禁锢或扼杀。后来周天子控制力下降,出现“礼乐崩坏”的状况,意外获得思想解放,成全了诸子百家。

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已然是历史事实。但这个结果,也是武力选择的结果,对于天下人来说,却未必是最好的结果。毫无疑问,当时山东六国都不愿被秦国征服与奴役,为此进行拼命抵抗,只是由于实力不济或策略不当,才被秦国各个击破。秦国的短暂胜利,也很难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较之秦国,山东六国经济文明更为发达,文明程度更高。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逐渐成为奉行军国主义的法西斯国家,整个国家被打造为战争机器,秦军被演练为虎狼之师,山东六国不禁谈“虎”色变;利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秦国得以吞并天下。

秦国吞并天下,给山东六国人民带来无比惨痛的灾难。秦始皇推行暴政,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奴役,同时禁锢人民思想,焚书坑儒。作为获胜方,秦国人民其实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他们早已被驯服为“怯于内斗、勇于外战”的怪兽,只是国家战争机器中的零件,只能为秦王卖命与杀戮,只知以杀人换取爵禄;他们没有个人思想与情趣,更没有个人生活与自由。暴政之下,没有哪个活得没有尊严。包括位居宰相的李斯,为秦始皇死心塌地卖力,最终也没落得好下场。试想,假如当初齐国牵头联合六国共同抗秦,也许不至于被秦国一一剿灭。秦国军队固然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如果说它不可战胜,何以没有保护秦王朝长久屹立不倒?!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人纷纷响应,大秦王朝旋即土崩瓦解。如果说它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难道天下人都乐意过进步的日子,却偏偏热衷于开历史的倒车?!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黑格尔的名言:“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的确,自从启开启“家天下”模式之后,一个个朝代轮番更迭,不同家族或民族换班执政,换来换去,总是换汤不换药;思想观念与执政方式都没有什么改变,无非是打天下与坐天下,争皇位与保皇位,精神上没有任何进步,只有灾难循环而已。其实,在几个重大时间节点上,历史原本存在进步的可能性,或者说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只可惜那些有能力进行选择的大人物,却缺乏尧舜或伯里克利那样的胸怀,最终做出了利己而不利他的选择。

不过,退一步说,也不苛求中国古人能够创造古希腊、古罗马式的政治文明。既然秦始皇将君主专制模式(帝制)强加于天下,那么天下人只能寄希望于出现好君主,以便过上太平的日子。在帝制时代,大一统王朝也是“家天下”,其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家之长(帝王)。如果出现汉文帝、唐太宗这样的英明君主,倒可以开创“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如果碰到昏庸或残暴的君主,就会弄得天昏地暗,以至国破家亡,生灵涂炭。

综观历史,堪称明君的屈指可数,而且可遇不可求。皇位世袭制,并不能让贤能者脱颖而出。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的皇位要么是打出来的,要么是夺过来,所以他们好歹有些能耐,但是他们能否生出有能耐的后代,就不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一个混蛋或白痴,恐怕十有八九会摊上大事。基于皇位世袭制的缺陷,往往导致那些“不似人君”的人登上君主的宝座,这就不免给当世造成祸患,也让历史带来遗憾。比如,身为白痴的司马衷居然袭承皇位(史称晋惠帝),而且娶了一个泼妇贾南风当皇后,以至于受泼妇摆布,“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最终招致“八王之乱”,断送了西晋王朝,酿成五胡乱中华之祸,使华夏民族政权无法在中原立足,不得不偏安江南,南北分裂近三个世纪。

因为存在具有多种可能性来看,历史也会偶尔推出不错的皇位继承人,例如五代时期的周世宗柴荣。从血统世袭角度讲,柴荣本来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怎奈后周太祖郭威亲生儿子遇害早亡,只好将皇后的侄子柴荣收为养子并立为皇储。郭威建立后周,柴荣受命治理澶州,表现出卓越政治才能,“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柴荣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文修武,呈现出政治清明、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他多次率领大军南征北战,战功卓着,威震夷夏。959年,柴荣在挥师北伐途中染病,回到京城开封不久病逝,享年39岁。虽然只做了五年半皇帝,但史家对他评价极高,薛居正称赞他“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欧阳修认为“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司马光赞叹“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

周世宗原本预计自己做三十年皇帝,用十年开拓天下,用十年休养百姓,用十年兴致太平。殊不知,壮志未酬身先死,一代英豪英年逝。试想,假如周世宗在位十年,以他的雄才大略,极有可能收复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全国大业;假如他在位二十年,以他的宽宏英明,极有可能开创与“贞观之治”相媲美的太平盛世。可惜,历史没有假如,病魔无情过早吞噬他的生命,让他带着终身遗憾离开人间。他的遗憾,不只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遗憾。尽管那个黄袍加身的继任者算是一代明君,却也未能完全统一大业就莫名其妙地病逝,更糟糕的是,他所确立的“重文抑武”的国策,虽然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有效地避免了军阀割据的出现,但也导致整个宋代武备不振、积穷积弱。况且,自太祖、太宗之后,继任皇帝的赵家子孙,基本上一代不如一代;从北宋到南宋,一直未能摆脱被外敌欺凌的阴暗,泱泱文明大国不得不向野蛮的游牧部落纳贡称臣。北宋被金兵击溃了,还有南宋偏安江南;而南宋被蒙古灭亡后,中国全境全面沦陷,汉人沦为最下等的贱民,饱受奴役与凌辱。

到了近代,西方文明对古老中国产生了强烈冲击,一些志士仁人也曾觉醒,力争使中国走上文明进步、健康发展的道路。然而,在几个时间点上,某些关键人物做出的关键选择,终究把历史推向传统惯性的泥潭。袁世凯,就是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行维新变法,握有兵权的袁世凯也积极参与,但在关键时刻他却出卖叛变,促使慈禧太后反戈一击,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突然夭折;如果袁世凯富有担当精神,对慈禧太后实施软禁,“变法”也有成功的可能,中国也可能走英国或日本式君主立宪道路。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已然是当时最有权威的人物,如果他听从唐绍仪、宋教仁等人的意见,毅然推行宪政,那么他可望成为中国的华盛顿;但是,他急于过一把当皇帝的瘾,不仅酿成军阀混战的乱局,也为自己换来遗臭万年的骂名。

当然,袁世凯翘辫子之后,历史仍有太多的遗憾。这些,你懂的,在此不必多言。总而言之,所有的遗憾已然成为历史,后人永远无法改变。不过,所有憾事都是人为选择的结果,不可怨天尤人,只能自作自受。不过,那些伟大人物实在是围得太大了,往往把国家、人民捆绑进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得在他们的给定条件下生存,即便生不如死,也得逆来顺受。“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历史不可能没有遗憾,但是可以使遗憾尽量减少,条件是好的制度与规则,还要华盛顿式政治家;否则,历史仍然在泥潭里循环往复。


网载 2015-05-14 11:29:36

[新一篇] 遼寧日報致信全中國高校教師:請別在課堂上抹黑中國 派記者查高校兩月

[舊一篇] 龍應臺: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