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傅斯年改校名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小学分初小、高小,中学分初中、高中,然后是大学,这些名称是怎么样的?

据傅斯年先生说,是“抄日本制度的时候,抄了些大、中、小、高、初等名词来”。

傅氏认为,这与国人思想中“唯名主义”太发达有关。如此一来,“谁肯安于初?谁肯安于中?”更不甘于小。百余年来,逐渐生成社会潜意识,初、小、足之类,都不具备完成学业的程度。结果,众学生皆以考入更高一级学校为争,不以实用知识和技术为取。此风既成,越刮越大,于今尤烈,成了现行教育一大痼疾。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将之一,傅氏主张,在一个新的时代,有必要通过对学校的“正名”,重新塑造各级各类教育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他提出,改换学校名称的原则,是尽量避免初、小、中、高等概念,多采取与专业、技能相应的名称。如:国民学校、通科学校、专科学校等,皆可取。他拟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名称,分述如下:国民学校,一国之中,莫大于国民,这个名称好极了,不可改。初级中学,改称通科学校,增为四年。通科者,普通之谓,若毕业者自以为通人,也好。高级中学,……或者附于大学而称预备学校,或单独设立而称书院,或与初中联合一起,亦得称为书院。

初级职业学校,改称术科学校,此为类名。高级职业学校,改称艺科学校,此为类名。专科学校,仍旧。与通科学校相对,典雅得很!而且专才通才,谁上谁下,谁也不知道!大学,本是学院之集合体,故改称联合学院亦无不可……

傅氏这一书生梦,如今依然是梦。初、小、中、高一仍其旧,大学则经扩招、并校则经扩招、并校越来越大。为求其大,不惜举债,不惜资不抵债。

傅氏主张所有教育阶段的一个通则、一大目的是陶冶学生的品行,其中最重要者是“立其诚”、“不址慌”。他说:“我的‘谆谆然命之’,只有这一项。”眼下这一项是否还有人“谆谆然命之”?还是听那些不扯慌的师生说说吧。

(刘海静摘自《深圳商报》)


苏北 2015-01-22 13:50:37

[新一篇] 劉運峰:OXFAM 牛津災荒救濟委員會

[舊一篇] 一路開花:犀鳥的愛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