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方针政策,而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密切相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动着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人们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思想。它是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片面发展观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它的最终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持。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体现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本质要求的思想观念,指导着这个社会的一切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就是要求人们确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改造主观世界。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主要的要求就是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办事,要求人们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遵循生态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处理好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可持续发展既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当代人类素质以及人类深层能力的一种发展,是人类科学素养、精神价值和道德水平提高的体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相适应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传统的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率看作是社会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尺。与这种发展观相应的是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把人生的幸福归结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消费与享受相等同,盲目追求高消费。正是这种工业革命以来所不断扩张的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模式导致了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资本主义文化的一次全球性的批判反思。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认为文明就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追求享乐、消费就是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能挣会花,即时行乐就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导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人类在与自然对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文化价值观导致人类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困惑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将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发展视为社会全面的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处、共同发展。这种文化价值观,是把真善美真正作为人生追求、真正作为人生幸福的价值观。
  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精神危机。可持续发展理论试图纠正资本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以高消费为人生享受的文化发展方向,让人们选择一种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改变既有的长期以来已经习惯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和文化道路,树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人只有与宇宙共生,与自然同行,与生命沟通才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才能体悟真正的生命本质。可持续发展思想所表达的正是人类对价值、对精神归宿的探索与追求,是人对自身价值与自然价值的体认,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进的崇高目标和理想境界,是精神文明的最本质的体现。
      二、可持续发展创造着新的精神文明
  可持续发展战略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它要求人们超越狭隘的短视的利益优先观念,以崇高的境界和广阔的视野把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在一起。它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把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极大地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着对物质文明的推动,而且包括着对精神文明的推动。它不仅改变着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也改变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创造着新的精神文明。
  要改变现状,必须先改变人们的行为;要改变人们的行为,必须先改变人们的观念;要改变观念,必须先改变人们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人们相应的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与之配合,或者说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人们改变既有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树立崭新的世界观。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整体观点、持续观点和平等观点注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思想理路,拓展了人类的道德关怀,提升了人类的精神境界,因而可以视为人类精神领域的一次大的变革,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次大飞跃。
  所谓持续观念,就是持续发展的观点,它要求人们确立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把未来的发展作为当代发展的前提来对待,要求人们转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传统观念,代之以“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要求人们用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生态自然观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强权自然观。人类只有在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才能获得健康而完美的生存。以确立人与自然这种新型关系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它极大地延伸了人的利益关系,对人的权利义务作了新的阐释,确立了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寻找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正确定位。这无疑意味着人类精神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和深化。
  所谓整体观念,就是整体发展的观点,它要求人类从强调理性主体的主客二分式思维方式向现代突出整体论的系统思维方式的转变,这必将导致更深层次的作为人类文化现象本质的思维方式的又一次巨大变革。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求以整个地球、整个人类(包括人类的今天和明天)作为大的生态系统,人及其他生物、非生物是这一大系统下并列存在的子系统,它们是处于相互依存的有机结构中。地球环境是所有人(包括现代人和后代人)和所有生物所共有的财富,任何国家、地区、或任何一代人都不能为了局部的小团体的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人们必须树立经济、生态、社会效应相统一的整体发展观。
  所谓道德观念,就是平等发展的观点。人与自然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人类不应当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无限制地掠夺自然,也不应当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无限制地掠夺其他人和后代人的权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特别是消费方式的变革。要求人们转变毫无节制的消费观念,树立物质享受与精神文化需求相统一的适可而止的消费新观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在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在破除人们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炫耀式的消费等病态消费观念,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消费的道德观念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地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代人超前消费,就意味着大量消耗本属于后代人的资源。能否自觉遵守适度消费的种种规范,将成为衡量人的素质,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
      三、可持续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持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时,把“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作为第三大关系加以论述,特别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持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同可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可持续发展战略寓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既需要相应的自觉的物质文明建设,也需要相应的自觉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精神文明给予理论和方法的指导。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这个要求愈强烈,精神文明发挥的灵魂作用愈明显。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层次的追求。在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中,人们不仅满足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要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其中包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能力等。其次,精神文明主动调节物质文明的建设方向与过程,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基础和载体,可持续发展也主要是在人们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加以实现。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民主、法制等政治建设的进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精神文明中所包含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力同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科学技术不仅变革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而且协调着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当今世界,“科技兴国”,“科技兴世”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内涵,为精神文明提出了新课题。
  一是要加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综合决策和法制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按照社会事业不同类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实行地方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制、法规建设,是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二是要在全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教育,让人们牢牢地树立起“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改变人们不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技能的发展模式,因而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今后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要求,强调生态文明、人际平等以及人文生态价值取向。这就扩大了精神文明的视野,赋予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历史责任。人类为了优化生存环境,必须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强化这种责任意识,是我们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是要进一步反对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提倡适度消费,建立起既符合国情,又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引导人们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形成把人类的持续和生存发展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每一个公民的合理需求的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的重要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京47~49G0文化研究鄯爱红20002000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它一方面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作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京47~49G0文化研究鄯爱红20002000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它一方面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网载 2013-09-10 21:56:18

[新一篇] 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制度

[舊一篇] 臺港地區對1949~1979年中國大陸經濟史研究評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