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重点中学的回顾与前瞻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在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的日子里,我回顾了小平同志倡导办重点中学的情况,就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小平同志当年倡导办重点中学的宗旨作了些思考。
  “文化大革命”后,在教育遭到大破坏的情况下,小平同志于1978年全教会上提出:“为了加速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须考虑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的建设,尽快提高它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当时小平同志倡导办重点中学的目的是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挽回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损失,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我是当时贯彻小平同志这一指示的主要负责人。1980年8月4日,教育部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重点中学会议,确定办好重点中学的基本要求是:
  (一)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懂得教育科学,对全面发展的方针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落实于行动,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真正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
  (二)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学生具有革命理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各科的学习达到大纲要求,学得扎实、灵活,能力较强;健康状况良好,体质不断增强;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一定的劳动技能;毕业后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者就业,确实表现好。
  从1980年召开重点中学会议到现在已经过了17年,许多重点中学确实办得好: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既为高等学校输送大批合格新生,又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但是也有一些重点中学背离了原来小平同志倡导办重点中学的宗旨,不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单纯应付升学考试。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市场交换原则也逐步渗透进一些重点中学。开始是当地领导给重点中学一定机动名额,允许招择校生高收费,继而发展到“一校两制”,办“校中校”、“校中班”;后又发展到“国有民营”,甚至提出把学校推向“质量市场”,主张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也应实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这样搞的结果负面效应很大,在学生中滋长了拜金主义。这样办学怎能落实小平同志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
  就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我发现也有一些同志在为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我曾几次深入到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了解该校创办“宏志班”的情况。该校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决心每年拿出10万元办个专收贫困生的“宏志班”。校长李金海说:“我们办宏志班的初衷绝非仅仅为解决54个贫困生的升学困难,主要目的是通过办宏志班引起社会的重视,让更多的穷孩子有升学的机会。”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形势确实喜人。但李金海发现,就在北京,由于种种原因,还有百分之四的特困户为送不起孩子上学而发愁。他们说收入低,住房差,生活再苦,我们都忍了,“最焦心的是孩子上不起学”。李金海同志说,这个问题不解决是最不得人心的。我从广渠门中学创办“宏志班”的实践经验中得到很大启示,认为在新形势下创办“宏志班”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的大方向。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教育是人民教育,人民教育为人民,而其重点是面向广大工人、农民、工薪阶层、知识分子的子女。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制度决定的。广渠门中学不顾一切困难,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为人民解困,为国家解忧,以具体行动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它把劳动人民优良传统带进了学校,在学校树立了新的风气。
  据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反映,该班学生比较有礼貌,守纪律,能吃苦耐劳,有志向,有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精神。校长李金海说,宏志班已形成一个“团结向上、艰苦奋斗、勤奋好学、求实进取”的班集体,在全校学生中成为排头兵,在其他班学生中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深刻影响表现在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次全校学生集体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中午吃饭时,宏志班的同学吃的几乎都是馒头加咸菜,喝的是凉白开水;而其他班的同学吃的则要高级得多,什么巧克力派、鲜牛奶派、肯得基、麦当劳套餐等,应有尽有,比较差的也是面包、鸡蛋和火腿肠,而且喝的几乎都是各种高级饮料。由于同学们都坐在一起,谁吃什么都能看得见。宏志班的同学边吃边说边笑,而其他班的同学开始就有些不自然,最后,一个个把脸都转了过去,不好意思当着宏志班的同学们吃。参观结束后走回六里桥,同学们确实比较累了。其它班有些同学早就想赶快“打的”回家,然而当着宏志班同学的面,不好意思那样做。看来,宏志班带来的劳动人民优良传统影响了其他学生,对促进校风转变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北京出了个宏志班,江苏镇江一中办了个“农村班”,对其他城市学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三,对办好宏志班应有新的教育思想,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李金海校长告诉我:宏志班的学生刻苦学习是好的,但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应正确引导,给他们减压,使之健康发展。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长大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奋发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对社会主义祖国作贡献的人。
  要办好宏志班,唤回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改变整个学校的面貌,就要有像李金海这样的校长,有高金英这样的老师和班主任,进行新的刻苦探索。宏志班把贫困生集中在一起,社会上对这个班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带这个班压力特别大,要求这个班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必须能做到。1996年10月1日,宏志班的同学去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30日晚10点到校集合,没有一个学生是家长送来的。夜里不能睡,同学们就主动为学校大扫除,把大厅的玻璃、学生画廊的镜框等都擦得干干净净,一直干到半夜1点钟。黎明时集体步行去天安门。那天早上南池子戒严,只能绕行,跑到广场,同学们的衣服都湿透了。仪式结束后,因校旗上不了公共汽车,同学们又扛着校旗走回学校。自始至终,高老师一直都跟着同学们。她说:作为老师,我只能这样做。看来,带好宏志班,校长、老师都要有劳动人民的感情,能与劳动人民相结合,带头发扬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
  宏志班和农村班的实践,引起我对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小平同志原来办重点中学宗旨的思考。在新的形势下,重点中学不应靠在国家帮助下形成的优势,去招择校生,高收费;而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向广大劳动人民子女开门,有条件的也要办宏志班和农村班,把劳动人民的优良作风带进学校。根据小平同志办好重点带动一般学校的要求,发挥自己优势去帮助薄弱校;带头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摆脱“应试教育”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小平同志原来倡导办重点学校的指示精神,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中国教育学刊京3-4G3中小学教育张承先19971997 作者:中国教育学刊京3-4G3中小学教育张承先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55:20

[新一篇] 關于列寧的一篇文章的幾處翻譯問題

[舊一篇] 關于加快區域經濟合作的幾點設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