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中两个概念的辨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60(2000)03-0010-03
  当前,物流的作用正日益引起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和企业的关注。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对物流学的学习和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物流学是研究物流系统存在和运行的普遍规律,以实现物流的时间和空间效益的综合管理科学。我国对物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文对物流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作一辨析。
  一、物流
  “物流”无疑是物流学中最基本及核心的概念。我们目前使用的“物流”一词直接引自日语中与汉字同形的“物流”,其含义是“物的流通”,而日语“物的流通”又是由英语Physical Distribution(PD)翻译来的。我国有关市场营销学着作中使用的“实物分配”一词即是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中文直译,因而与物流是同一所指。
  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是作为市场学的一个概念使用的,最早见于Fred的《Principle of Marketing》一书中。在对营销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营销”应包括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相关的过程。其一是致力于发掘并刺激购买者;其二是财货的实物分配,即企业在获利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将原材料和最终产品从产地转移到使用地点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活动。市场营销中的这两个彼此相关的过程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同时,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销售是物流的前提,而实物分配又是实现及完成销售活动的保证。因此,实物分配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成败的关键之一,竞争越激烈,其意义也越大。但人们对物流的研究并没有因此而止步,特别是将其与商流相对应时,物流便成为了商品流通活动的一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商品流通活动。物流的范围和内容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因此,在美国除PD之外,还常使用Business Logistics、Physical Supply、Materials Management、Market Supply、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Total Distribution等词汇,这些定义的内容及范围都有所区别。
  但究竟什么是“物流”却有着多种表述方式。美国物流经营全国会议(NCPDM)在1968年做了如下定义:“物流是制品从生产线的终点到消费者的有效移动以及从原材料的供应者到生产线起点的移动这样一种广范围的活动,是在制造业和商业中使用的语言。这一活动包括货物输送、保管、装卸搬运、包装、库存管理、工厂或仓库布局、订货处理、市场预测以及对顾客的服务。”后来,该定义内容中又加进有关信息活动,从而反应物流的全貌。[1]
  日本也有类似的定义。1956年日本生产效率本部派团到美国考察,在考察报告中首次提到了PD概念,并把它作为流通技术来理解。当时,日本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成长期,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流通基础设施(输送工具、道路、货物中转基地等)显得严重不足。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生产、流通的需要是当务之急,于是流通技术便成为被关心的重点。但是不久便发现这种理解有问题,没有反应PD的本意。经过探讨之后,将其翻译成“物的流通”,以后又简称为“物流”。198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阿保荣司在《物流基础》一书中提出“所谓物流是指有关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相结合,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间隔,以及创造部分有形物质的经济活动,其中包括一切有形和无形财物的废弃和还原。具体地说,是指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物流的信息活动。”[2]
  以上两个定义都侧重强调和罗列了物流所包含的功能要素,强调物流是与物资的流动相关联的一系列活动,以区别与所有权转移相关联的商流活动。这样的定义比较容易了解物流系统包含的功能要素,但也给人们一种感觉,似乎物流就是输送、保管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保管,于是运输和保管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词。Distribution一词的原意是相对生产(Production)而言的“配给、分配”的意思。日语中的“流通”一词相当于英语的Circulation,由于汉、日语词的相似性,才将PD译成“物的流通”,略称物流,就是人们对物流本来的意思产生了误解。事实上,在物流这一概念出现以前,运输和保管活动便已存在。我国在引入物流概念之前,一直使用“储运”一词来概括运输、保管活动。如果仅仅是用“物流”去替代原来的词汇,而不是把它做为一个新的领域去研究,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从物流概念的本质去理解。
  物流概念的本质应体现在对于物流相关活动的管理方式的变化。1962年,美国经营学者道拉卡在《财富》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经济的黑暗大陆”中指出,消费者所支出的商品价格的50%是与商品流通活动相关的费用,物流领域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领域。当时,物流以外活动领域的管理已经得到改善,生产领域的机械化、自动化取得进展、计算机在事务处理方面得到应用、销售方面采用了科学的营销方法,剩下的领域只有物流领域,物流被称之为“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各功能活动的综合管理得到推进。其特征是,将销售领域存在的运输、保管、库存管理、配送等活动,以信息系统作为中介手段构成有机的整体,遵循二律背反原则,经济合理地配置相关资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物流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对物流各功能活动的管理朝着系统化、整合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物流的本质体现的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之下形成的商品供应系统就是物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运输、保管、信息处理等活动要素只是作为系统目的实现的手段而存在的,物流应当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只从功能角度理解物流是片面的。
  准确把握物流的概念对物流学的研究与物流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有助于我们消除在物流认识上的误区。当前,对物流的片面认识主要表现在:(1)认为物流就是物资流通。由于我国物流的概念最初是由物资部门从日本引入,人们自然以为物流就是物资流通的简称。这里至少混淆了两个概念,物资流通中的“物”是指生产资料,而物流中的“物”应包括一切有形的、可移动的物质资料。物资流通不仅包含了物流,而且包含了商流过程,是商流与物流的统一。(2)物流就是储运,就是我们已经在干的事。如前所述,储存、运输只是物流的功能要素,由于在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是物流系统的两大支柱。在当前有关物流学的教科书中,储运都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物流就是储运。其实,任何物流功能要素都不是物流,只有将它们进行整合,成为有机整体,才是物流。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如储运、流通加工等在没有整合和系统化之前不能称之为物流。那些仅仅将仓库改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将贸易公司或运输公司改为物流公司的做法是一种将物流庸俗化的倾向。其次是我们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概念出现以后,随着环境变化,其外延会不断扩大,但其本质却是始终如一的,物流这一概念也是如此。现代物流已呈现出加强用户服务、外协、战略合作伙伴、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和网络控制等重要发展趋势,已从功能要素的整合发展到企业间关系的调整与整合阶段,即所谓供应链的出现,但其本质仍是整合化、系统化的管理,只不过是范围更大、手段更先进而已。
  二、配送
  配送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在物流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物流类似,“配送”一词也是源于与汉字同形的日语“配送”,而日语的“配送”又是英语Delivery的意译,其本意是运送、输送和交货。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却不尽一致,而且存在较大差别,即使在日本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如日本文部省审定的物流教材中,将其定义为“最终将物品按指定的时间,安全、准确交货的输送活动”。日本1985年发布的工业标准将配送定义为“把货物从物流节点交到收货人处”的交货行为。而日本日通研究所编写的《物流手册》则把配送称之为“面向城市和区域范围内,对需要者进行的运输”。由此看出,日本等学者是把物流中的输送和运输功能等同于配送或视为配送的核心内容,因而在有关资料中,常常混用运输和配送这两个词语。[3]
  我国学者在研究流通体制改革时,直接引用了日本的“配送”一词,但给出了新的解释。目前,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按用户要求进行的配货和送货活动”,这个定义通俗易懂,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在这个定义中,突出了配送实践中的“用户要求”、“配货”和“送货”三个特征,特别强调了配货的作用,提出了配送的内涵包括“配”与“送”两种活动的看法。这一提法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把配送和送货区分开来,配送的本质是送货,但又不等同于作为促销手段的一般性送货活动和企业生产什么就送什么的“直达型”供应,它是一种完善化的、高级的输送活动。在向客户送货的过程中,客观上有明确的组织和比较明确的供货渠道,有相关的制度约束,是一种建立在备货和配货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按用户要求进行备货和送货是配送的基本特点,因而配送是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和物流体制。这一提法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出了配送是一种综合化、一体化的物流活动。从环节上看包括货物运输,同时融合着集货、存储、分货、拣选加工、配装等活动;从运动程序上看,贯穿着收集信息、备货、运送货物等操作。
  需要指出,这里所指“用户”,并不一定是最终消费者。对于生产资料来讲,用户较多的是最终消费者,对于生活资料的配送对象则较多的是零售商,而不是居民个人。配送也包含着向中间商的送货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按用户要求进行配货和送货活动”应是对配送的较好的定义,它能够反映配送的规律和本质特征。在有些专业书籍中,有两种观点较为常见。一种认为配送是一种“中转型送货”,因而配送只能由中间商来完成。我们认为,这一提法只是反映了配送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然,对于那些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集货和送货通过中间商来配送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生产企业设立配送点向零售商、批发商供货或生产企业将货物备好配齐后直销给用户同样是配送活动。事实上,最早的配送活动就是由生产企业开展的。另一种观点是认为配送是城市和区域范围内的运输。这一提法已经在实践中被否定。某些交通条件好、货物运输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国家(尤其是从事转口贸易的国家和地区),配送活动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国界范围,配送本身并无距离限定。
  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一体化和物流技术的进步,配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形式在不断更新。如在电子商务环境里,消费者在网上的虚拟商店购物,并在网上支付,现实的商店、银行没有了,这样,物流公司的任务就加重了。它不但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上,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配送的作用就更加突出。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对象的广泛性,配送系统就呈现出等级层次的特点。除各个小区设一个综合配送中心负责小区供货送货外,若干小区还要联合起来,建立大的物流中心,负责向各个小区配送中心配货送货;还有更大的物流中心,如港口码头、铁路站点负责向全区、甚至向国内外大进大出的转运商品,不同的配送中心承担不同的功能,彼此互相协作、互相支撑构成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有着等级层次结构的配送体系。此外,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配送中心除传统的储运、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功能外,还要特别增加商品展示功能等。配送的内容、范围在不断变化,但仍是一种按用户要求进行配货和送货的活动。
  [收稿日期]2000-05-17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烟台10~12F51商贸经济孙志伟/张兆响20012001从不同角度对物流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物流和配送进行了分析,以正确把握物流与配送的本质,为物流学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物流/配送/辨析physical distribution/delivery/discriminationDiscrimination of the Two Concepts in Physical DistributionSUN Zhi-wei/ZHANG Zhao-xiangDept. of Management,China Coal Economic College,Yantai 264005,china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this paper analyzes on two of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in the science of physicaldistribution-physical distribution & delivery in order to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two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the research &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ce of physicaldistribution.孙志伟(1964-),男,黑龙江宝清人,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管理系,山东 烟台 264005 张兆响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管理系,山东 烟台 264005 作者:《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烟台10~12F51商贸经济孙志伟/张兆响20012001从不同角度对物流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物流和配送进行了分析,以正确把握物流与配送的本质,为物流学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物流/配送/辨析physical distribution/delivery/discrimination

网载 2013-09-10 21:46:19

[新一篇] 愛,不需要回報——董李鳳美康健學校老師關懷智障兒童的故事

[舊一篇] 猶太人說:請帶著智慧逃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