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问题情景的基本特征与创设策略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07)05—0037—03
  问题情景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景,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如何提高问题情景的有效性,让创设的问题情景有效地为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提供土壤,应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有效问题情景的基本特征
  问题情景创设得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对问题是否感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中来,是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1.问题的现实性
  所谓现实就是贴近学生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中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自然现象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有关化学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话题来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增进化学学习与学生自身的联系,增强亲切感;同时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实践“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感到化学学习既有趣又实用,从而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中来。
  2.思维的挑战性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实践表明,不同的问题所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方面的作用也不相同。有效的问题情景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既不是轻而易举即可获得答案,也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而是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紧扣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生长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最具诱惑力和挑战性,能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经验、意志和创造力,通过探索、发现、交流等过程形成答案。
  3.结果的开放性
  结果开放的问题情景没有“理所当然”的唯一正确答案,它们有多种研究的思路和讨论的话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得到不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价值观去判断,产生不同的看法;可以从不同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样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散”和“收敛”的交替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教学的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教师要能对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围绕着教学目标加以适当地控制与诱导。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为过程。通过探究解答疑问,使认知冲突得以平息,从而达到自身的一种暂时平衡状态,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中的探究往往带有“部分”探究的性质,必须纠正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重复人类发现过程而使学习效率低下,或追求问题情景的“新、奇、特”而使教学严重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必须注重教学活动的绩效,追求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景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
  [案例]学习铝与氧气的反应时,为了了解铝表面容易生成一层稳定的氧化膜,可以通过实验创设如下悬念:(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学生观察到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入氧化膜的概念。(2)是不是把铝箔表面的氧化膜去掉以后再加热,铝箔熔化就会滴落?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学生观察到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又是为什么呢?进一步研究铝与氧气的反应,探讨氧化膜的形成机理。(3)假如铝表面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情况又会怎样?让学生进行铝条的“毛刷实验”,进一步激起学生的疑问与好奇。(4)生活中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为处理的?通过一步一步制造悬念,一层一层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心理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体验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是自然而然的,问题的解决是必须的,从而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2.创设质疑式问题情景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案例]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1)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盐酸?(2)为什么大、小烧杯口要相平?(3)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4)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5)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6)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打破学生思维的疲软,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提高质疑释疑的能力。
  3.创设矛盾式问题情景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学中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或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挑起“矛盾”,引发争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案例]学习电解原理时,通过对电解CuCl[,2]实验的观察、分析与推理,在学生掌握了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原理和有关离子的放电顺序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推测CuCl[,2]溶液电解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当中很快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中Cu[2+]浓度逐渐减小,Cu[2+]的水解平衡不断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溶液的PH值增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随着电解的进行,生成的Cl[,2]越来越多,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导致溶液的PH值下降。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认知平衡再次被打破,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之际,又一次掀起思维的高潮。
  4.创设递进式问题情景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案例]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从复习铁、石墨与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入手,采用问题递进的方式推动学习进程:(1)将铁丝与石墨同时插在稀盐酸中,且底部相互接触,能否构成原电池?(2)若将稀盐酸换成碳酸,能否构成原电池?(3)钢铁设备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形成水膜的酸碱性怎样?能否构成原电池?(4)随着水膜酸性的降低,钢铁设备中是否还存在着原电池原理的反应?(5)水膜中的亚铁离子怎样转化为铁锈?(6)是否钢铁表面只要保持干燥就不会被腐蚀了?(7)金属腐蚀的原理是什么?(8)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止金属的腐蚀?整个过程使学生的认知沿着教师设计好的台阶拾级而上,顺利实现了“低起点,高落点”的良好教学愿望。相反,若一开始就提出“钢铁设备是怎样被腐蚀的”问题,就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也就很难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其结果必然是“高起点,低落点”。所以,在设计递进式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避免梯度太大,也要避免将问题设计得太细、太具体,以免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5.创设开放式问题情景
  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
  [案例]学习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时,要求学生根据反应条件设计实验方案。(1)怎样通过实验确认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2)怎样使生成的HBr气体溶于水?(3)怎样减少苯和液溴的挥发?(4)怎样除去HBr气体中混杂的Br[,2]蒸气?(5)怎样除去溴苯中混杂的溴单质?学生围绕反应物的性质、Br[,2]分子的极性以及与水反应等方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效的问题情景是联系实际、注重实用和实效的,必须注意目的性、适切性和新颖性,在问题设计与解决的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就如同通过一道大门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G·波利亚语)的目的。
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37~39G3中小学教育徐宾20072007
问题情景/有效性/中学/创设策略/化学
问题情景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中应提高问题情景的有效性,让创设的问题情景有效地为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提供土壤。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提出有效的问题情景应具备问题的现实性、思维的挑战性、结果的开放性和教学的可控性等基本特征。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创设悬念式、质疑式、矛盾式、递进式和开放式问题情景。
作者: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37~39G3中小学教育徐宾20072007
问题情景/有效性/中学/创设策略/化学

网载 2013-09-10 21:45:28

[新一篇] 有關財務成果核算幾個問題的辨析

[舊一篇] 服務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品牌含金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