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历史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①教师与文本的互动就是教师的自学,主要是阅读,教师阅读时会产生困惑与灵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互动就是彼此间的交流,相互交流时会产生问题与顿悟,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学习和交流中产生的困惑与灵感、问题与顿悟、思想的火花都是动态生成性资源。
  动态生成性资源往往处于潜伏状态,需要教师去开发,这就促使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语言、课堂组织等方面相应改变,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角色”需要,因而开发动态生成性资源成为教师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动态生成性资源开发也是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丰富意义,这与新课程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思路是一致的。开发历史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一线教师也在实践中探索与反思,践行新课程理念,开发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一、教师与文本互动——适时地激活动态生成性资源
  以前,课程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许多教师教教材,导致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窄;现在,课程的综合化、研究性学习活动等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因而新课程给教师带来压力与挑战。实施新课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有对联曰:“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与文本互动或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不断产生灵感,不断提高认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校正错误思想,完善知识体系,等等。这些意外收获的迸发,就是被教师激活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案例1:教师与文本互动时激活资源。
  教师阅读《幸福终点站》(《博览群书》2006年1期)时,自然联系到了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中的专题九之第三课《走向多极化》的内容,产生了灵感,灵感化为文字而用于课堂教学。教师提供《幸福终点站》的故事梗概:维克多来到美国,却因为祖国发生政变护照失效被迫滞留机场。在过境室里他找到了生存的方法。海关官员带着一种对东欧国家的偏见,不遗余力的寻找证据,意在将维克多驱逐出境,但是,维克多从来没有违背规则,一次又一次去申请签证。他在过境室里认识了生活不如意的艾米里亚,并对她产生了爱情。虽然艾米里亚并未选择维克多,但还是帮助维克多获得了入境签证。维克多终于能够进入美国。原来,维克多费尽周折到美国来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歌手的签名。多年以前,一个乐队访问过他的故乡,他的父亲热爱这个代表着另一种文化的乐队,收集了几乎所有成员的签名。为了获得最后一个签名,告慰已经去世的父亲,维克多飞到美国。维克多得到这个想要的签名以后,几乎没有停留就返回祖国。
  教师设计的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1)你猜测维克多最有可能讲的语言是什么?——俄语。
  (2)帮助维克多获得签证的艾米里亚象征着美国的哪些精神?——美国的宽容、自由。
  (3)海官官员对维克多的偏见指什么?这种偏见除个性外还可能缘于哪些因素?——偏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偏见。长期的冷战与对立而形成的偏见。
  (4)维克多的父亲为什么会热爱代表着另一种文化的乐队,并在漫长的几十年里一个一个索取签名?——因为在“铁幕”下,对根本无缘相互了解的人们来说,另一个社会可以提供给他们无穷的想象空间,一个乐队的表现也可以是对方的全部的缩影。
  (5)维克多的回归说明了什么?——爱自己的国家,美国不是他的家园。
  这是教师从一次阅读中获得的联想、收获、惊喜。新课程强调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提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反思教学实践,投入教育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材的功用要得到最佳的发挥,不能缺少其他素材的参与。面对新课程,我们除了了解新课程的背景、理念及具体内容外,还应该在此基点上,通过与文本和他人的互动,广泛吸收有效素材,逐步学会选择、改编或开发教材,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更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强化探究意识。
  二、教师与学生互动——敏锐地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
  以前,好教师的标准之一就是按照教案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需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谐而开放的课堂氛围,不仅利于学生发表己见,而且利于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大大增加动态生成的资源。也有人说,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重于预设的活动过程,②因而教师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倾听与发现,根据课堂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让学生瞬时出现的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等都进入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未来生活打好基础。
  案例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捕捉。
  在进行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中的专题二之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海海战过程中“邓世昌大将怒沉舟”的悲壮故事,旨在导引学生树立为民族、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生甲(突然):邓世昌选择死真是愚蠢。(随即有几个同学附和)
  师(一呆,转而离开原先预设的教案):邓世昌真的愚蠢吗?
  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师(进一步):你们如何看待邓世昌?如果你是邓世昌,你会怎么做?
  生乙:邓世昌的死是愚蠢的,如果我是他,我就逃生,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师:邓世昌的死真的一点价值也没有吗?
  生丙:我认为邓世昌的做法是对的。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着抗敌御侮,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人都有一死,大丈夫就是死,也要死得壮烈。如果我是他,我也会那么做。我要死得轰轰烈烈,让后人记住我。(全班鼓掌)
  生丁:邓世昌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大可不必。
  师:你们可以对刚才的讨论总结一下吗?
  生戊:邓世昌的死是有价值的,因为他的死可以激励更多的中国人投身民族抗争和复兴事业。邓世昌的生也是有价值的,他可以在民族解放路途上继续亲历亲为,并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而扩展战斗人群。无论他选择死或生,我们都认为他的本义就是为民族振兴作铺垫,因此都是有价值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这就如同你们接下来的一系列选择:文科或理科,清华或北大,医学或史学等等,只要你的选择是对自己的尊重,而选择之后都能尽职尽责,就是有价值的。由于社会对各个岗位和各种人才的都有需求,因此,你们的选择都对社会有益。不是吗?(学生们若有所悟)
  这一动态生成性资源始于学生的反向意见,促使教师调整教学,以瞬时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总结。如此处理,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和情境的理解,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教师的参与与引导使讨论得以升华,学生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思考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动态生成。着名的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③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④这就要求教师在复杂多变的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学科素养,养成反思习惯,以便创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气氛,敏锐地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在师生交流中激活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三、同行间交流——巧妙地运用动态生成性资源
  书本知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客观性,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对象,我们必须重视。但同时,知识也具有主观属性,是人类主观认识的成果,因而教师的经验、理解、智慧、困惑、问题等动态生成性资源需要进入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过程。
  案例3:动态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中的专题一之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是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观摩新教材说课后进行的教育现象与专业水平的反思,并把反思成果融于平时的教学设计中。
  结构设计: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征——“市肆繁盛不夜城”“都会繁华出名镇”“商运繁忙为利奔”。说明:此课鉴于某些子目是阅读内容,故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基础上重设子目,以诗的语言吸引学生兴趣,展示中国古代商业特征。
  情境设计:引入——以“乔家大院”为引入。说明:乔家大院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现,也是学生兴趣所在,即剧情和建筑吸引。此引入既与学生的生活关联,又极为自然。开始——以北朝《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为情境展示,在情境中思考“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为什么会出现东西南北市这种现象?”“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说明:《木兰辞》是教材中没有的材料,教师使用此句是运用文史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乐府诗句中进入历史新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情绪流动,并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激活思维,实现材料使用与教材知识的衔接进而解决问题。可以说,运用其他科目知识创设情境来设问思考是教师巧用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好方法。结束——探究“宁波在历史上曾是着名的商业都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今天的宁波在新的环境下继续繁荣。你认为宁波能够成为商业大城市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谈谈宁波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条件是什么?”说明:历史学习的功用是学以致用,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历史教学要具有时代性,这也是新课程的原则之一。同时,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其设问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宗旨。
  俗语说“渠清源自水活”。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发与运用动态生成性资源,就需要借助不断增长和更新的素材资源。教师与教师的交流是动态生成性资源获得的渠道之一,其中,教研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师同行交流形式。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与借鉴、反思与提高的过程,把他人的智慧吸纳过来并融化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这种参悟和理解就是动态生成性资源。而资源的运用就是实践和对资源的反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师需要树立大教学资源观,放宽视野,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将工作与学习中的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源源不断地纳入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的生活过程和人生过程,以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动态生成性资源的激活、捕捉和运用,需要以教师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基础,因此,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理论修养、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应是我们历史教师孜孜追求的,惟其如此,历史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无穷的魅力。
  注释:
  ①张文军,李云淑,王俊编着:《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②陈珊:《预设生成》,《中国教师报》第144期。
  ③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④刘卫华:《开放生成型课堂的特点和与内涵》,《江苏教育》 2003年第6期。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37~38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周凌20072007
周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311100
作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37~38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周凌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1:33:38

[新一篇] 使用規范漢字和規范使用漢字

[舊一篇] 偵查與偵查學若干基本問題探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