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必须摸清其现状。本文(注:本文为教育部规划司“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从生师比、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师的来源结构和外聘教师的比例这7个方面,对我国不同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进行整理,以期对这一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生师比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国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生师比偏高,随着教育大众化和高职院校的普遍扩招,这种偏高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可能进一步趋于严峻。据199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66所全国高职高专学校共有在校生1361453人,专任教师总数为88206,平均生师比为15.4:1。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查询,我们收集到全国24所高职院校2001年上半年的生师比数据,见表1。
   表1 2001年上半年全国24所高职院校生师比数据
  附图G532d02.JPG
  上述两项平均生师比数据均已超过了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05年……在保证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国高等学校平均当量生师比达到14:1左右”的目标。从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在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比例等方面的特殊性上看,高职院校的生师比以不超过普通高校平均生师比为宜。因此,高职院校在未来的若干年中,随着教育大众化和高职院校的普遍扩招,应当增加任课教师的总人数,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从这一点上看,高职院校在未来几年中,将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大力补充师资,并迅速提高新增师资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二、年龄结构现状与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30--50岁是人们创获成果的最佳年龄区。因为这一年龄段精力旺盛,记忆力较强,实际经验比较丰富,知识更新较快,思维敏捷。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对保证教学质量十分有利。依据199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全国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可见表2。
   表2 1999年全国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
           35岁以下   36~55   56及以上  合计成人高校 人数     45088    44996    7560  97644     比例%     46.2     46.0    7.8    100普通高校 人数    211556    171799    42327  425682     比例%     49.7     40.4     9.9   100
  
  (表2虽没有将高职院校师资的年龄结构单独列出,但作为刚刚从普通专科院校及部分中专学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职院校,其师资的年龄结构与此没有太大的区别。)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9年高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青:中:老大致呈4.7:4.3:1分布。从数字上看,虽然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但是它包括了30-35岁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所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充满活力,身体状况好,可以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是教学一线和管理一线的骨干力量。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没有什么知识老化、退体人员较多的负担。这是高职院校的一个优势。
   三、职称结构现状与分析
  教师的职称结构是反映教师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说来,一个学校的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越高,其教师的整体水平就越高。参照表4,可看出1999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称结构高级:中级:初级大致为25:43:32。另外,我们调查的14所高职院校2001年上半年的教师职称结构见表3。
   表3 14所高职院校2001年上半年的教师职称结构
  附图G532d03.JPG
  表3中职称结构的平均分布与表4中数据基本吻合,能够反映高职院校教师职务结构的总体状态。而这种职称结构与比较理想的高级:中级:初级为2:5:3的“卵型结构”比较接近,也符合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所提出的“教授、副教授岗位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一般为15%-25%”的目标。可见,高职院校职称较为合理。
   表4 1999年全国高职高专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教员 小计人数   1852  20463   38070   22370  5451 88206比例(%)   21  23.2   43.2    25.4  6.2  10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教授比例仅占21%,比例偏小,而同年普通本科高校的教授是393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25682的9.2%。同时,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比如套用本科标准,不利于反映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及专业带头人的客观要求。
   四、学历结构现状与分析
  学历结构反映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但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容乐观。一份2000年上半年开展的对江苏、辽宁、湖南、陕西和四川5省40所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本科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大学师资队伍的调研表明,上述5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师中,江苏省的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1.27%,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14%,5省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平均比例为7.13%。另外,我们调查的2001年上半年4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情况见表5。
   表5 2001年上半年4所高职院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所占比例
学校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0.4            5.1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0            5.3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2.2           32.7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0.2           16.0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平均比例          15.7
  
  无论是江苏等5省的7.13%,还是表5中的15.7%,都远低于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所提出的“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达到30%以上”的目标,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带头人的一个不利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转变“高职不需要博士”的落后观念,将教师进修的重点转移到博士学历提高上。
   五、“双师型”教师比例及专业带头人现状与分析
  2000年11月在福建召开的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刘军谊处长提出,今年五年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目标之一是“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要有80%达标”。而据我们的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状况,离此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表6列举了我们调查的7所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和专业课教师的比例。
   表6 2001年上半年7所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
学校        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 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40.0              53.3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5.0              20.0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7.7              24.0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20.5              29.0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31.0              38.7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37.7              47.6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7              44.5平均           26.1              36.7
  
  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各学校对“双师型”虽然都很重视,但是缺乏有效的培养措施,教师们接触实践的机会较少,除个别由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外,能达到“两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的微乎其微。如北京高校高职教育质量检查专家组对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海淀走读大学、北京联合大学5所高校的14个高职教育办学点的检查表明:教师中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只有51%,参加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只有38.5%,曾下厂实践的也仅占23.9%。由于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就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
  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则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在选拔和任用专业教师时,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师实践能力。例如,澳大利亚TAFE的师资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至少要有3年的实践经验,一般35岁以上的教师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强调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例如,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在大学毕业后,还要修完三门课程,即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专业课、教育学选修课,然后到工厂企业实践3-5年,再经过2年培训,通过国家的第二次考试后,才能担任教师。同时,为了保持现任教师的技术先进性,许多发达国家安排现任教师到企业进修,一般3-5年进修一次。如瑞士有关法律规定:职业学校的理论课教师,必须毕业于工程师范学校,有4年的学徒经历,再有2年以上的工程师实践,然后到职业学院学习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课程才能任教。也许是由于职业学校的教师难当,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约为其他行业的1.5-2倍。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高职院校无论是专业理论课教师还是实训教师,一般都是“双师型”。
   六、来源结构和流动性现状与分析
  教师的来源多元化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一般说来,高职院校应当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和其他高校,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避免教师的知识老化和“近亲繁殖”。资料表明,职业技术院校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有的学校甚至高达96%,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须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1]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工作一般都要经过1-2年的适应期,因此,大量无经验的年轻教师对保证教学质量是不利的。
  高职教师的合理流动是优化师资队伍的有效办法,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促进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合理的人才流动。有关资料表明:知识分子(含高校教师)的流动率,美国为20%,而我国仅为1.5%-3.5%。为了推动人才流动,德国还制定了《联邦德国高等学校总纲法》,以保证其顺利进行,[2]美国、法国则实行“非升即走”的政策。这种流动性对于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激励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更新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我们将搜集到的2001年上半年3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来源情况举例列表如下(见表7)。
   表7 2001年上半年3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来源情况
              普通师 普通高校 其它学 企事业              范学院 毕业分配 校调入 单位调入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人数   308    209  10    15           比例(%) 56.8  38.7  1.7    2.8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人数   67   161   6     5           比例(%) 28.0  67.4   2.5   2.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人数   57    104   22    40           比例(%) 25.6   46.6  9.9   17.9合计         人数   432   474   38    60           比例(%)  43    47.2  3.8   6.0
  
  结合表7可看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来源结构不尽合理,流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来自其他学校和由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比例过低。高职院校应当增强教师的流动性,变学校的被动流动为主动流动,使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多样化多元化。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尤其是职业教育院校则非常强调教师的专业实践工作经验,其来源也较多样化。如德国高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二是聘请工商业等经济部门或国际事务方向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任“编外教授”;三是从企业部门外聘教授。外聘教授的条件除了要有博士学位外,还要有5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历;而后两类来源的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50%左右。前苏联高等学校的师资,除40%来自研究生部的毕业生,10%来自本科毕业生外,约50%来自企业、科研单位的专家。美国高校实行公开聘用制,当教师职位空缺时,则在全国有关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进行招聘。
   七、外聘教师比例及分析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一支具有流动性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队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指出,“我们只有不断减少专职教师的比例,加大兼职教师的成份,使得我们的教师队伍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前沿的、先进的水平上。”[3]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和技能结构必须反映最新技术发展,大量聘用来自企业和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是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师资质量的重要的有效途径。据199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425682人,而编制外招聘教师数则为5777人,是专任教师总数的1.36%。此项数据反映了我国普通高校外聘教师的总体状况。高职院校外聘教师明显高于普通高校,我们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平均为10.3%,具体数字见表8。
   表8 2001年上半年4所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情况
学校           本校教  外聘教  比例   平均             师总数  师人数   (%)   比例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648    36   5.5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223    33   14.8   10.3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237    15   6.3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480    70   14.6
  
  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高校总体外聘教师的比例较低,高职院校虽然略高,但与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项目的内涵和标准》中所要求的“各专业从企事业单位现职高级技术管理专家中聘请的兼职教师占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比例≥16%”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职业院校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均接近,甚至超过1:1。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当中将近一半是外聘的。根据1992年檀香山社区学院的教师聘任情况统计,全日制教师121人,占教师总数的56%;非全日制教师6人,占教师总数的2%;外聘教师73人,占教师总数的42%。[4]由此可见,大量任用外聘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特点。事实也证明,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是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22G53职业技术教育黄立志/刘庆华20022002黄立志 刘庆华 河北省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054000 作者: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22G53职业技术教育黄立志/刘庆华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30:10

[新一篇] 我國高職教育發展代價問題的理性思考

[舊一篇] 我看到的中國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  (注:此文系費孝通先生提交5月10日在杭州舉行的“中國農村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經作者同意,在本刊首次公開發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