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译文] 抽出刀来想要斩断流水,没想到水流得更快了;拿起酒杯来打算借酒浇愁,没想到愁得更深。
[出典] 李白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注:
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注释:
宣州,今安徽宣城。谢脁楼,又名北楼或谢公楼。相传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改名为叠嶂楼。校书叔云,或谓即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此诗饯别的对象当是文学家李华。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3、译文1: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译文2:
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忧愁。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在此高楼上尽情畅饮。我由衷地赞美您的文章具有建安似的风骨,我也喜爱小谢清新秀发的诗风。我们都怀有无限的雅兴心欲高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摘取。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意呀,倒不如披头散发去江湖中自由放舟。
译文3: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
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
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
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砍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
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
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4、 这首诗与《将进酒》抒发的情绪相近。它是天宝十三年李白游宣城时作。天宝十一年,诗人北游邺郡、邯郸、广平,并到达安禄山统治下的幽州,亲眼见到安禄山的骄横跋扈以及为发动叛乱积极备战的情景。顾念国家命运,诗人心中无限忧虑。正在这时,于宣城担任长史的本家兄弟李昭,邀请李白南游。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初秋到达了宣城。诗人在宣城的生活,表面上虽然显得悠闲,但郁积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却时时袭上心头。他想到自己被玄宗“赐金放还”,仕途失意,报国无门,一种怀才不遇、愤恨不平之情油然而生。正当此时,他的叔父李云去往江南,路过宣州。诗人于是借在谢脁楼饯别李云之机,尽情地发泄胸中的苦闷。
“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谢脁楼是南朝着名诗人谢脁做宣城太守时所建,也称谢公楼,或北楼。“校书叔云”指李白叔父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不过这首诗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是陪李白的叔父监察御史李华登楼抒怀之作。从诗的内容看,后一题更为切合,诗中并无饯别之意,只是放歌抒怀。
诗的一开始,作者就将积郁在心中的苦闷尽情倾泻出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昨日之日已经弃我而去,不可挽留。这感情奔放的诗句里,不知含有多少珍时惜逝之意和年华虚度之慨。诗人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长安,至此已经十载,十年三千六百日,每一日都是作为“昨日之日”在浮游中无谓地打发掉的。那么“今日之日”又如何呢?情况仍然没有变化,还将会像“昨日之日”一样被无谓地送掉,所以烦忧乱心。这四句诗使用对称句,“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对照鲜明,给人感受十分强烈。对称句而用两个四、七句式,整齐中有参差,所以活脱奔腾,而不死板拘滞。
接下去写远眺所感。虽然因年华无谓流逝而心烦意乱,然而今天在谢脁楼上,纵目远观,只见“长风万里送秋雁”,雁群排着整齐的行列,乘着飒飒秋风,飞越万里青空,多么清明开阔的境界,郁怀不禁为之一层,确实“对此可以酣高楼”了,把酒开怀,将乱心的烦忧暂且推开。
情绪由忧郁陡然转为开朗。因为是登谢脁楼,由楼而及人,想到文学的事业:“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是海中仙山名,传说仙家典籍都藏在这里。汉代藏书处东观,被东汉学者称为“道家蓬莱山”,所以“蓬莱文章”即指汉代文章。“建安骨”指汉末建安时期, “三曹”、“七子”等有风骨的作品。“小谢”即谢脁,对“大谢”谢灵运而言。谢脁的诗以清丽见长,所以说“清发”。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历史的品评,又巧妙关合李华和诗人自己。李华是散文家,唐代古文运动前驱者之一,所以用蓬莱文章夸赞其文章成就。李白自己是诗人,又一向倾倒谢脁,如曾经说:“解道 ‘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玄晖是谢脁的字。所以以谢脁自许。
诗人也许想到叔侄二人就是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吧,不禁逸兴勃起,“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逸兴”指飞腾的兴致。“壮思”犹如说壮怀,高远的志趣。“览”同“揽”,持取的意思。胸满逸兴,壮思飞腾,高情远意竟使诗人发生天真的狂想,要登上青天将月亮摘下来。这两句由开朗又转为昂奋了。
然而诗人毕竟志在济世,不满足以文学终其一生,所以不能不从昂扬逸兴中又回到报国无路的残酷现实中来,深深的愁绪又袭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愁怀是如此深重,借酒浇愁,而愁绪更深。前一句抽刀断水的比喻,不仅用以表现消不除的愁怀十分贴切,而且意象上还能显示出作者情绪激昂的色彩。所以转成诗末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散发”犹如说脱冠,指隐居不仕。诗情由昂奋又变为忧愤决绝。全诗一任感情的奔腾,完全以情绪为转移,变化莫测,自成波澜。
5、宋人评论李白和杜甫的诗说:“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这首诗几乎每一句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歌的跳跃性也是极强的,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开阖动荡中坦露变幻无常的感情活动。贯穿在这些飞跃之中的,不是生活的逻辑,而是情感的踪迹。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只有像李白那样,既有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7、诗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如此形象地把人的情绪表达出来,古往今来引人共鸣。以至流行歌曲云:“昨日向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海流……”简直全文照搬!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有着一个理想,想截断,而就像那抽刀断水一样,无法断了我的这个念头。举杯畅饮,而无法消去心中堆积的忧愁,和了就想起现在,想起以前,一切尽是朦胧。只有举着酒杯对着天空长叹一声,却越想越愁,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天呀!
借酒消愁,越喝越愁,无法消除的忧愁,只有拿着酒杯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活在世不那么舒服,没有享受,只有忧愁,没有幸福,只有忧伤。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忧伤随着李白的酒杯散发出来,而他心中的却无法散发、消失。
9、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
无可奈何花落去,相识旧人待到事过境迁的重逢之时又是否能够南燕归来?抚读沧桑,惜风流人物总被风吹雨打,那时的她们是否还会有“看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洒脱?
佳人在,何去留,几人愁?
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
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几度荣辱,梦一场……
10、酒的一大功能是销愁。尽管以诗酒擅名的李白曾在宣州的谢朓楼上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似乎对此项功能有些怀疑,但他此前还曾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合理的解释是美酒才能销愁,李白在宣州时生活潦倒,所饮的只是当地所产的无名土酒,当然难以销愁了。
王维诗中的游侠少年所饮的是“新丰美酒斗十千”,故而“相逢意气为君饮”,丝毫不见愁的踪影。李商隐想用美酒浇愁却囊中羞涩,遂惴惴地自言自语:“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杜甫的经历也能说明这一点。遍检杜诗,只见“更有澄江销客愁”之类的句子,却从未写到过酒能销愁。理由很简单,杜甫在长安时与毕曜等穷朋友聚饮的情形是:“宜速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三百铜钱就能买一斗的必是劣酒,与李白所饮的“金樽清酒斗十千”不可同日而语。杜甫在羌村所饮的酒更是村中父老“手中各有携,榼浊倾复清”的混杂村酿。他在成都草堂时曾应邀到一位老农的家中痛饮一番,老农“盆中为吾取”的也只是自家所酿的村酒而已。杜甫自己用来招待客人的也是“樽酒家贫只旧醅”。李商隐模拟杜诗说什么“美酒成都堪送老”,那真是想入非非。杜甫诗中的酒大多用“浊醪”来指代,酒清方为美,浊醪必是劣酒无疑。幸好杜甫没有像李白那样经历过“御手调羹”的大富大贵,过惯了穷日子,有“浊醪”喝喝,也就像陶渊明所说的“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了。有时他甚至认为劣酒也能短暂地解忧:“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然而忧愁本来有如流水,是抽刀难断的,将它驱散开去只是权宜之计罢了。况且杜甫酒量颇大,更难以进入醉而忘忧的境界,有杜诗为证:“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宋代的黄山谷看到的杜甫画像是“醉里眉攒万国愁”的模样,醉后仍在发愁,那是一幅多么逼真的杜甫写真!莫砺锋诗话之二十七:饮酒
11、昨日的悠闲时光真的离我越来越远了,悄然而至的便是今日扰人心绪的繁忙。忙碌的日子里,没有了休息和娱乐,更得舍弃业余爱好。怎不让偏爱清静的我心生愁烦?喜欢清静,偏偏又处在一片热闹中,整日不得安宁;忙碌了一天,需要好好休息,偏逢加班……
现实中的许多事情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驰,让人徒增烦恼和叹息。于是默念“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心里不觉舒畅了许多,想起“长风万里送秋雁”的美景,便对明天产生了美好的憧憬。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你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就不会自寻烦恼。所以我喜欢该诗的前三句。前两句发发牢骚,第三句用来化解烦恼。效果还真不错!
12、人生何处无“闲愁”?辛弃疾总结:“闲愁最苦,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没有深切感受,怎么会领略到这种“愁肠百结,柔肠寸断”之愁,无人可解,无人可诉。贺铸,《青玉案》里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此愁可谓多矣!
最早读到写愁的诗是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也曾在《将进酒》里写道“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里总拌着酒。借酒装疯,借酒浇愁,壮志难酬。谁能与他的愁相比?“愁”如水,怎么可以用刀去断呢?
秦观也曾写下:“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他的愁多得流也流不尽。李清照的愁倒是很沉很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周紫芝的愁让人的些担心:“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他愁的活不成了,前提已是“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有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伤,可能他就是过不了今宵,便“长相思,摧心肝”的去了。
古诗词中以水喻愁的佳句不少,其中尤以李煜《虞美人》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负盛名。此外,李煜又有以春草喻恨的名句“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也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可以用“一江春水”喻其绵绵不断,喻其无穷无尽,但它如何能流得?眼中的泪,心中的愁,近乎难以言传,唯有神会了。还是辛弃疾说的好“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此时的愁乃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欲说无处说的深愁。
愁啊愁,读别人的愁,解自己的愁。而今只有“无边丝雨细如愁,丁香空结雨中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谁知我愁。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4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