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眼中的近代四大伟人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毛泽东眼中的近代四大伟人,曾国藩、袁世凯、李鸿章、左宗棠。

 

 

袁世凯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清末民初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北洋新军领袖。曾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华民国大总统等职。对中国近代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被称为中国近代陆军之父。

 

    袁世凯于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败日本。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后组建新军,襄赞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自道员、总督、巡抚累升,至入值军机处。后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用和平手段迫使大清皇帝逊位,是大清帝国的直接终结者。在他的襄助下,中华民国得以成立,并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外交秘书顾维钧评价袁世凯称其:“坚强有魄力,谁一见他也会觉得他是一个野心勃勃、坚决果断、天生的领袖人物。

 

民国政要张一麟评价袁世凯:“其虚怀下士,有不可及者……其不用私人,不有私财,非当世贵人所能望其项背。使遇承平之世,岂非卓卓贤长官哉”。

 

   美国外交官马慕瑞称:“相较于同时代的国民党,袁世凯是一位敏锐,引人注目的外交官”。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称:“四亿中国人无出袁世凯右者”。

 

 

曾国藩

 

    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其着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曾国藩:1811.11.26生,湖南省湘乡县白杨坪人。从祖父学到了四种品格:自强,勤勉,谨慎,威仪。一生挫而愈奋,屡挫屡振。23岁考中秀才,该年与欧阳氏结婚。道光八年(1838)考中进士,同年初,钦点为翰林。十年间一路攀升到礼部侍郎,后创建湘军,战胜太平天国,受封一等侯爵。时年54岁。同治六年,诏授体仁阁大学士,位列宰辅。死于同治十一年(1872)2月。享年62岁。

 

事物往往是这样的,彼此消长,福祸相依,苦尽甘涞,绝处逢生,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人人喜欢吉利,本能地回避凶难。那麽有什麽办法保持吉利,回避凶难呢?曾氏的办法是悔改,收敛,抱残守缺。他认为在大吉大利时,通过悔改可以走向吉利。一般人只知道有了过错才需要悔改,而不知到取得了成绩还需要悔改。曾氏言到:“悔者,铄以守其缺而不求其全。”有一点残缺和遗憾就让有一点残缺和遗憾,不要求全,求圆,求满,这就是抱残守缺。

 

曾国藩力主应变之度在“愚”而不在“巧”,守务实,戒技巧;守强毅,戒刚愎。

 

曾氏天道五十年变化观:天道五十年一变,但有三忌。所谓三忌,就是天道忌机巧,忌楹满,忌二心。所谓三薄,就是幸则落祸,逆命而行,臆断是非。三知,知命,知礼,知言。三乐,读书读出金石之声是一乐,褒奖人才,引导人天天向上是一乐,劳作以后休息是一乐。三寡,少说话以养气,少看以养神,少欲以养精.

 

“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在高处想到底处,在甜时想到苦时,在兴盛之际想到衰败之际,从一代人想到下几代人。由于对人世间的兴衰沉浮有一种透彻的理解,所以他才有这种深刻的悲观主义,他才那样小心谨慎,诚惶诚恐,由此他才产生一种深刻的乐观主义,才那样勤学苦读,恪尽职守。正因为有了如此胸怀和气度,他才出可为将,退可为民。

 

 

李鸿章

 

    李鸿章, 中国清末重臣,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曾投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

 

李鸿章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1901年11月7日,回銮路上的大清国皇太后慈禧在黄河岸边的辉县收到了那个令朝野上下无不悲哀的消息:李鸿章死了,享年78岁。李鸿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惟一能够与洋人周旋的人。李鸿章的死令“太后及帝哭失声”,大清国犹如“梁倾栋折,骤失倚侍”。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最为着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李鸿章对自己做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左宗棠

 

左宗棠, 清朝大臣,着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少有鸿志,自比孔明。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是个一根筋,认死理,在他眼里,似乎没有谁是不能得罪的,就连提拔他的后台曾国藩都被他气得鼻歪嘴斜;偏偏就这么一个二愣子,40岁才进官场,一路树敌,一路升官。

 

1884年中法战争打响,左宗棠不顾年老多病,主动请缨出征。当时法军已攻陷台湾基隆,并封锁海面,中国船只无法送军火、兵力接济台湾。左宗棠用重金包租外国的商轮,硬是将军队及大量的枪械、弹药送上了岛,保住了台湾。1885年,法军攻打越南,左宗棠起用了七旬老将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就在这时,清廷乘胜求和赔款。左宗棠对此实在无法理解,一气之下含恨去世,享年74岁。

 

1983年8月,王震曾对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说:“史学界最近作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梁启超评论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胡林翼曾赞曰:“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才智超群,必成大器。曾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收复新疆。史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

 

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帝的一道奏疏中评价左宗棠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综合 2022-01-09 19:05:39

[新一篇] 人物丨儲安平:一個民族主義者的抉擇

[舊一篇] 作為民族主義者的儲安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