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三分天下—三国中的政治与权斗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天下大势,走向腐败则分,趋向公平则合。一国一企业一家,莫不如是。

三国故事

三国历史故事,西晋时已出现空城计等传说,南朝《世说新语》中,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就有20多个。据记载,貂蝉的故事,北宋时已出现。而且北宋“说三分”,已形成“尊刘抑曹”的倾向。由于南宋是一个偏安政权,人们强烈呼唤正统秩序。朱熹编纂《通鉴纲目》时,尊崇类似南宋的刘蜀为正统,加上两宋理学家们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升华和强化,这些反过来又必然会影响民间文学的价值认定。

宋元时一代又一代的市井说书人,在民族矛盾的影响下,浸透了忧国忧民的心情,他们对历史故事加工后,“史”的成分在淡化,“艺术”的成分在增加,从而宣讲的主旨逐渐在英雄传奇中,大力渲染正统观和忠孝仁义。最早的三国话本元代《全相三国志评话》,虽只“粗具规模”,但其主题思想倾向已同罗氏《三国演义》接近。这种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加工,无疑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浓厚兴趣。

三国历史的启迪 

三国历史给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后人从三国历史中得到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但可以举个别人来说明这个问题。譬如诸葛亮这个人物在三国以后的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人也从诸葛亮的一生事迹中学到很多东西。诸葛亮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唐太宗称他为“贤相”,治国“正直”,“至公”,要群臣学习。乾隆《五贤祠诗》说:“端称诸葛是完人”。唐代革新家、名相裴度说:观历代“秉事君之节,具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有治人之术”者,唯诸葛亮一人。唐、宋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都给予热情讴歌。杜甫诗称:“诸葛大名垂宇宙”。

唐初名画家阎立本画诸葛亮像以后历代摹拟传瞻。至南宋摹拟像上有张栻赞、朱熹书。南宋理学家王柏仰慕诸葛亮,特刻其石像供奉。朱子“每酒酣,多朗诵《出师表》”。史可法等一批民族英雄,忠于国家民族的思想品德无不受其影响。诸葛亮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立身处事格言,影响了许多人。

历史人物怀抱「三国」  

  九十多年前的清末民初,就因腐败而一分为三,一统大清变为三家逐鹿。其时便出现一场「三国热」。那时虽没有电视剧,但是书商们根据市场需求印刷了大量的《三国演义》普及本。那场「三国热」集中体现於毛泽东怀抱《三国演义》而崛起。

  早有人说,毛泽东的成功多来自《三国演义》。但全面系统地证实这一推测,是在二○○一年,其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书中以翔实的史料证明,毛泽东一生最爱读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从在韶山东山小学时开始,一直到文革後期卧床不起,毛泽东始终在解读《三国演义》。

一九二七年秋毛泽东上井冈山,什麽书都没有带,就带一部《三国演义》──指导毛泽东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思想,不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着作,而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建立根据地的故事。毛在井冈山四读「三国」巩固权势,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将「三国」上部送予南昌起义的朱德,暗示其来井冈山与持「三国」下部的毛会师,实现朱毛联合的传说(模拟刘备与孔明的结合),二○○七年的电视剧《井冈山》(央视黄金时间播出)都有艺术地再现。

  可以说,毛泽东的阳谋多来自《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如刘备借皇脉压曹操,举仁义……民意;曹操不要虚名独掌军权,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亮以文治军的道术,毛演变为「党指挥枪」;……全赖有熟读《三国》的毛泽东而实现……。

永远新瓶装旧酒 

  平「十常侍」引来董卓乱,讨董卓唤来曹操奸,驱曹贼却让司马懿氏称帝──百年中国,推翻溥仪得到袁世凯,永远新瓶装旧酒!

  早在一九九四年播放老「三国」时,就有人预测後中国因整体腐败而「东汉末年分三国」──中国可能又一次面临「三国」来临。 

五月中旬以来,因九十五集电视剧新《三国》在各地电视台高调亮相,大陆出现了朝野争议新三国的热潮,或责新不如旧,或称甚有创新,或责其中充满阴谋、虚伪、暴力、谎言、权术、妖术,诲奸诲盗,众说纷纭。最堪注意的是,在许多人争议二○一○年的新《三国》与一九九四年的老三国(《三国演义》)艺术之高下时,有学者独辟蹊径,着力探讨新《三国》与老三国(《三国演义》)同时竞播的现实隐喻──新老三国无论艺术上如何充满遗憾,都有借古讽今的现实功能:智者领悟其中国式「三权分立」的可怕──中国历史上每次政治腐败到极端时必然出现相互屠杀的「三权相斗」,而非互相监督共生的「三权分立」;而平民则可看到两败俱伤的维权造反道路,官场更惊恐政治腐败的巨大代价和野心家良机的到来。

凡仔细品味新老《三国》者,无不心忧──遍地火山,危机四伏。

「三国」欲来风满楼。

  新老《三国》显示,「新三国」多从原有的体制内产生。曹操本汉臣,刘备是皇亲,孙权父兄皆朝廷命官。

  新老《三国》对国人最大的启示在於,每当「人民如同汉献帝」之际,中国总会出现三方鼎立争权之势:政治腐败到极端时必然出现相互屠杀的「三权相斗」,而非互相监督共生的「三权分立」。

封建政权的支持和宣扬。

明清两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各类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除加强君主专制外,企图用儒家思想塑造超人的神的力量来维护统治。以关羽为例。关羽由人向神的转化,始于两宋之交,当时宋王朝岌岌可危,希望有像关羽这样“大义大勇”的神来保护它。北宋末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南宋关羽成为拯救民生劫难之神。明清两代对关羽的推崇达到极点。明政府封关羽为“武庙”的主神,与“文庙”的孔子相对应。清顺治时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屡加晋封。同时关羽显灵保卫明、清王朝的神话不断出现,而且见于诏书之中。在封建王朝的提倡下,关羽“庙祀遍天下”。显然,政府的支持作用,更巩固和强化了人们对三国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注。


转载 2010-07-15 08:32:34

[新一篇] 儒家的起源、發展與新儒家

[舊一篇]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