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把这一教育思想概括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揭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辩证关系。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精神,实打实地着眼于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自学探索,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得知识。例如,分析、记忆字形,理解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都不应由教师包办讲解,而应当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指点,使学生从中掌握读书的方法、悟出读书的道理,收到“入手是一篇,着眼于多篇”的效果。又例如,阅读教学中的思路教学,不仅要使作者的思路成为教师的思路,还要成为学生的思路。通过教师指导,要使学生逐步习惯把理解文章思路作为自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懂得如何理清文章线索脉络,掌握词句段的内在联系,从而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在指导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一个提纲:1.初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是以谁的什么事为主线索?2.抓住主线索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他们自学课文:第一步,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再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第三步,抓住两个主要问题,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品味语言:①“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②“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第四步,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然后让学生按照提纲自学。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维。
理清文章的思路,对不同的文章应该用不同的方法。《飞夺泸定桥》是一篇叙事的文章,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从审题入手,紧扣课题,了解中心,把握思路。首先让学生明白,课文记述描写时应突出课题中哪几个词,接着让学生思考全文要写清“飞”与“夺”还应交待哪些内容,然后让学生理清文章所写内容的顺序,初步把握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自学课文,深入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文章表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二.以课内自学为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学如何安排?安排在课内好,还是课外好?我认为,学生的自学应是在教师的诱导、辅导、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的自学应以课内为主。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还得看年级和学生的素质情况而言。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内自学,有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有教师指导,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上主客观矛盾,便于教师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克服教学的盲目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使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学生相应的自学基础上开始,提高了教学的起点。例如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一篇课文,教师可先让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自学:一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二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利用工具书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三读课文,思考分段和概括段意;四读课文,思考解答课后提出的问题,并提出疑难问题。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进行指导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那些通过学生自学能理解的字、词、段,教师就不必多费时间讲解;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难于理解的词语、句子、段落,教师则应作重点讲解和指导。这样,就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以课内自学为主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对安排学生以何种形式自学作必要的调整。例如课文内容浅显、类型熟悉的课文,就适当安排一些课外预习,反之安排一些课内预习。
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培养。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初入学,应重在启蒙,打好基础,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中高年级的事,甚至是中学阶段的事。其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启蒙”、“打基础”并不矛盾。自学能力也应包括在打基础的范畴之内,只不过年级各异,要求不同罢了。认为打基础只是记一些基础知识,学一点基本技能的观点是片面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初入学的学生学好了拼音,尝到了识字的甜头,由于求知欲与兴趣的驱使,只要教师引导有方,不到半个学期,就能自己拼读整册课本,进而去看自读课本及注音儿童读物。可见,教师不能低估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分析字形能力是提高识字水平的关键,因此,在低年级教学生字时,教师不必把某篇课文所要教学的生字一起端给学生,然后逐个平均用力、进行教读分析,而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自学:1.分析字形;2.去易就难,3.为难记字寻找记忆支柱;4.音难多读,形难多写(书空),意难多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有了上述学习基础。每当一篇课文拿到手,学生就会初步自学,教师也赢得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课文,多练习写字,较好地体现了主体性原则。随着年级的升高,再辅以语文阅读要求的不断提高,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自学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由此可见,对初入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予足够重视。
四.以活跃思维为核心
在学生的自学活动中,思维是核心,思维能力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着自学能力的发展。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核心问题是要学会在自学中思考,在思考中自学,自学只有伴随着思考,才是真正的自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余地。为促进学生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应着重突出三个字:“读、思、画。”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在字里行间勾勾、画画,不仅要动脑、动口,还要动手,但重点是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集中学生注意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动手,即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动手有助于思维。例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课,主要写作者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经过,其中重点写“拦河坝、人工湖、泄洪道、电机房”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教师可把“拦河坝”的特点和作用作为教学重点,详细、具体地讲解指导,而教学“人工湖”这一段,则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拦河坝”一段的方法进行自学。在学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其他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学生通过“读、思、画”,找出“泄洪道”、“电机房”的特点和作用,并用相应的符号在书中勾画表示,然后读给同学们听。这样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己学会课文的能力。
云南教育昆明G39小学各科教与学王静20002000 作者:云南教育昆明G39小学各科教与学王静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