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追求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718X(2007)01—0022—05
  有关“学校教育哲学”的讨论,最近几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谈办学时有人说,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对学校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谈校本课程开发时有人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了解学校教育哲学;谈学校文化时有人说,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哲学……但是,很少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研究,这无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学校的教育哲学。
  一、学校教育哲学的涵义
  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对学校教育哲学普遍比较重视。1991年,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了《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指出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管理中具有渗透性的指导价值,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是确立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一些国家的教育行政文件中也有类似表述。① 西方国家的许多中小学校长认为,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与核心,这一点已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共识。
  我国已有一些学校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哲学。典型的如江苏省锡山中学,认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厘清学校的教育哲学,锡山中学把自己的教育哲学概括为“培养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沈阳华新国际学校作为新创办的学校,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学,即“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情感世界;旨在造就新的一代,他们不仅是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且还是最大限度地享受人生幸福的人。”这些情况表明,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学校教育哲学方面的思考,但相当一部分学校却还缺乏这方面的专门意识,这种现象令人遗憾。
  学校教育哲学(School Philosophy)不是一种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它属于一种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指的是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主要体现为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其中育人目标是核心,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学校教育哲学对学校政策和学校实践活动具有渗透性的指导价值。
  一般而言,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奉,也都有自己的学校教育哲学,它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本文讨论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哲学,而是特指学校共同体符合教育规律的合理的教育信奉。
  1.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
  学校教育哲学指学校团体的教育信奉。这个团体指的是“学校共同体”。“学校共同体”包括校长、学校董事会、学校管理委员会、教师、学生、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家长和地方教育官员。学校发展必须发挥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协同和合作的作用,而不能由其中一方“单打独斗”。
  理想的学校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应是上述相关人员有共同学习的愿望、能力、技巧,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组织内部有高度的内聚力和共同的目标。②
  2.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学校教育哲学与我国中小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既有联系,又有差异。首先,它是对学校教育人员的教育理念进行哲学分析、过滤和筛选的结果;其次,它是在学校“名下”的,是一个团体的哲学信奉,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学校教育人员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或者说他们个体的教育哲学,都可以纳入学校教育哲学系统,它要求学校教育人员在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方面应有共识,体现一致性和统一性。在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过程中,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能够起到关键作用,但如果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没有进入学校教育人员的头脑之中,并且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接受,还是不能成为一个学校的教育哲学。所以,学校教育哲学研究不同于办学思想研究或办学理念研究,它有自己的研究原则和研究内容,它属于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3.学校教育哲学与教师教育哲学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现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普遍重视教师教育,非常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形成。据此,他们担忧提倡学校教育哲学会产生划一化要求之嫌,会妨碍丰富多彩的教师教育哲学的形成。
  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实际上,教师教育哲学和学校教育哲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教育哲学是个体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而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哲学,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受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显示教师的个性色彩,学校教育哲学则考虑学校的共同信奉和共同发展目标,相对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而言,它显现的是学校的“共性”追求。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上要把握“求同存异”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方面,鼓励教师追求个人的教育哲学。毫无疑问,在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多元文化社会一个重要特点是容忍和宽容,多元文化社会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对一些教育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教师对一些具体教育问题的想法有自己的特点,有时反而是好事,它可以促进学校管理层吸收多方想法,进一步形成学校的个性特色和丰富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认可所在学校的教育哲学。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组织规范和组织文化。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纳一个拥有激进的并与学校教育哲学格格不入的个人教育哲学的教师。教师作为学校共同体的一个成员,也有对学校组织文化尽自己一份贡献的义务。正因为如此,一个教师如果在一所学校供职,他必须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与学校教育哲学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可能成长和发展,只有这样,良好的学校文化才有可能形成。
  二、学校教育哲学的内容
  学校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的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 )和育人目标(Aim)。
  1.学校的使命
  学校使命讨论学校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它考虑三个基本问题:(1 )学校为谁服务?(2)学校将提供什么服务?(3)学校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概括而言,学校使命就是学校的价值观。
  明确的学校使命会对学校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它能够激励学校共同体成员为学校共同目标而努力,能为学校提供一个框架以制定学校政策和确定优先发展项目,为学校评估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学校使命的形成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和传递。它必须通过学校全体成员对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共同讨论而形成。它反映了学校需要努力调和有冲突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它将对教师所做的其他事情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学校共同体中,个体成员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学校应容忍每个人的价值观。
  一所学校应通过民主大讨论,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形成明确的学校使命。其主要步骤如下:了解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在全校开展大讨论,由学校领导整理讨论的结果,并向全体教师传达;在学校价值观问题上学校教师达成共识;由学校领导草拟关于学校使命的陈述,并向有关部门、社区和学生家长请教,最终形成正式的文本。
  下面是一位基层学校校长对学校使命及其作用的认识,供读者参考。
  学校的使命是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着眼于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掘和特长的发挥,并为其终生的幸福打好基础。因此,学校应该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地方,是师生展示才华的地方,是校长、教师、学生追求幸福的地方。
  为此,应该从五大措施着手建设现代学校:一是创建生态校园,建设以绿化、精品、和谐、隽永为目标的校园环境系统;营造以学生一生的幸福为宗旨的校风系统,建设以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让师生品味生活、享受学习、珍惜工作的学习化校园生态系统,建立以“决策、执行、实施、考评、奖惩”为管理运行机制的和谐链接的循环系统。二是开设体现“以创新为主题,课堂为主轴,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动,问题为主线”的智慧课堂,让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三是打造幸福人生。教育应该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必要的准备,使学生在其今后的生活中认识幸福、把握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四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五是积聚校园精神。办学特色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和学生的活动上,创建学校特色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持续发展。
  2.学校发展的愿景
  学校发展的愿景就是讨论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确立学校发展的定位。通俗地讲,就是把学校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学校愿景指学校的理想定位,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心目中共同的发展愿望和理想追求。学校愿景对学校发展相当重要,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所言,“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如果没有一个拉力把人们拉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维持现状的力量将牢不可破。愿景建立一个高远的目标,以激发新的思考和行动方式”。③
  学校办学定位主要基于现状分析和对未来趋势的科学预测。任何一所学校,都需要合理的办学定位。通过浏览许多学校的网站,我们发现有一些学校对自身发展定位不准确。许多学校的校长动不动就提出,要把学校办成“国际一流”、“世界一流”或“全国一流”的学校,给人的感觉是,提出把学校办成“地方一流”,这种定位属于缺乏底气的表现。那么多的学校成为世界一流,这可能吗?办学目标的提法要务实,并且要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明白。否则很容易导致“信誉透支”,这种浮躁的作风会对学校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对继任校长的工作也会带来很大被动。因为,定位上互相攀比上升,吹牛、扯皮、假大空的现象就必然发生。
  3.学校的育人目标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观和教育价值观的要求,在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基础上而确定的育人目标。通俗地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学校存在的理由,也是教师存在的理由,培养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因此,育人目标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任何一所学校都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要完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任何一所学校都由不同的教师和学生组成,其教育环境都有地域上的差异。因此,在育人目标问题上,任何一所学校既要考虑共性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体力、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精神、道德和审美方面的全面发展;又要注意特色的体现,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与其他学校不同的个性特色。许多校长都喜欢讲:“我希望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在不带校徽和不穿校服时,由于他们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使公众马上就想到这些学生是我们的学生。”这就是希望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色,育人目标的个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总之,在育人目标这个问题上要考虑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下面是一所基层学校对育人目标的理解和表述,供读者参考。
  新世纪学校的培养目标,具体地说是培养勤勉的、自主的,尊重他人、尊重长辈、尊重自己、尊重自然并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优雅生活素质的人,我们称之为“DARE”的人,即能够应对新世纪挑战的人。
  具体内涵:
  1.勤勉(Diligence)
  (1)培养儿童勤奋的学习态度;
  (2)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3)积极向上的好学精神。
  2.自主(Autonomy)
  自主性是孩子终生发展的动力,自主性是新时代对儿童素质的要求。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2)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4)培养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
  3.尊重(Respect)
  (1)尊重自己;
  (2)尊重他人;
  (3)尊重社会;
  (4)尊重自然。
  4.优雅(Elegancy)
  一所高规格、现代化、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要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素质。这种生活素质可用“优雅”来概括,具体包括:举止得体、仪态大方、气质文雅、品格高尚、心胸开阔等。
  三、学校教育哲学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对学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1.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理想和团体哲学信奉,它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任何一位校长,都应当对这些问题有清晰的把握。因为它们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对学校所有工作都有指导价值。校长应当把形成学校教育哲学当成学校日常工作的中心要素,把它当作一项持续进行、动态发展和永无止境的工作,因为它关乎学校存在的价值、学校共同体成员共同前进的方向以及学校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
  合理的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学校教育哲学一旦形成,会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渗透性的指导价值。通过对知名校长的研究表明,一个掌握了教育发展规律、把握了学校教育哲学的校长,他的办学思路往往是系统一致的,他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往往是有条不紊的,而一个缺乏学校教育哲学的校长,往往会被不同时期的教育标语和教育口号所左右,思路紊乱,工作毫无头绪和章法。
  2.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提升学校形象
  很多学校非常注重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注重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注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概而言之,都非常在意学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学校形象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而学校形象的提升,与学校教育哲学有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就属于学校教育哲学问题。
  概括地说,学校形象指学校培养学生的客观态度在公众心目中产生的主观印象。它与学校文化有很大关系。社会公众对他们所“见”“闻”的校园建筑环境、师生仪表、师生关系、教育和教学风格、学校管理理念、学生素质状况等,总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并对照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得的印象进行观察、分析、感受,形成较为稳定的总体印象。这就是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学校形象。
  学校形象是由学校内在文化因素和外在文化因素两方面构成,内在文化因素主要指一些隐含的教育思想,而外在文化因素,则指在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它们经常出现在学校的一些醒目场所。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内在文化因素表现为:(1)学校的精神风貌。 是创新型的还是守旧型的?是生机勃勃的还是死气沉沉的?(2)学校的社会价值观。 学校是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是否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发展?或者进一步讲,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如何?(3)学校及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 教师的学识素养和师德规范如何?(4)学校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学校前途怎样? 在这两个因素中,内在精神因素是构成学校形象的根本性因素。外在文化因素可从校名、校训、校风、校徽、校服、校园绿化和校园建筑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来。
  学校形象与其说源于公众对学校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的稳定可靠的总体印象,倒不如说源于学校的教育哲学。从客观上看,学校形象是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的具体化;从主观上分析,学校形象是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学校培养社会人才的总体看法和评价。不论从客观情况还是从主观情况看,学校形象与学校的教育哲学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一个学校缺乏自己的教育哲学,它在内在文化和外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就非常有可能是零碎的、混乱的、不系统的。我们都去过许多学校,有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印象,一些学校为了办学的需要,或者说为了点缀,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办学思想”和“教育口号”,校园的墙壁上有许多的“教育标语”,但给人的感觉是“华而不实”,“不成系统”。甚至于发现这些“教育口号”、“教育标语”和所谓的“办学思想”,缺乏内在联系,东面“打一枪”,西面“发一炮”,没有一贯性,有些甚至还互相冲突。
  媒体曾曝光一所学校,打的旗号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给学生定了180条校规,校规共分六章,不仅囊括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所有内容,而且大有拓展,关于学生仪表、早晨起床后事宜、出行、进入教室、维护校园秩序、就餐、午休或午睡、课外活动、晚就寝制度和教室管理制度均规定了细则,简直要把学生往死里“整”。④ 这所学校把教育的目标置换为管理的目标,把手段置换为目的,怎么可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这种做法难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吗?而如果一个学校真正形成了合理的教育哲学,我们就会发现,学校的教育活动,会始终围绕着学校教育哲学进行,甚至于校园的建筑风格、教室的课桌椅布置等,都与学校的教育哲学一致,其他方面也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给人以系统、连贯、一致的感觉。这些学校给人的印象一般比较好。笔者就曾经到过一所学校,校园面积不大,但给人的感觉特别宽敞、舒服,特别有品位,校长解释说,学校始终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整修校园时也牢记这一点,经过多年努力,才形成了现在的建筑风格:学校把各种建筑物都设计在校园四周;把光线充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当作学生的教室和宿舍;把中间一块最大的场地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校长真是有心人!他比那些喊“潮流口号”的校长,境界要高得多!如果在校园建筑上都这样尽心尽力的话,有谁会怀疑这个学校没有自己连贯一致而又颇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哲学呢?
  总之,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形象形成的根本。但也必须看到,学校形象研究可以促进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
  3.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按照着名教育学者孙孔懿的看法,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⑤ 学校办学特色的追求,必须在学校教育哲学指导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灵魂。
  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有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国外对学校特色的研究,更为重视的是“特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性,而不把特色看成是一种比较孤立的教育现象。英、美等一些国家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着名学校,这些学校的特色非常明显,它们都是在学校教育哲学的指导下形成的。其对特色的定位既考虑教育本身的要求,又考虑学校的优势,更考虑社会的需求,因而它们的特色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注释:
  ① 陈建华:《西方中小学校本发展规划研究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
  ② Jill E. Janov. Creating Meaning: The heart of learning community. Training & development. May 1995.pp53—54.
  ③ 彼得·圣吉着,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237—241页.
  ④ 马国圣等:《180条校规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3日.
  ⑤ 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本源》,《教育导刊》,1997年第2/3期.
教育科学研究京22~26G30中小学学校管理陈建华20072007
学校/学校发展/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教育哲学不是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而是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即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其主要内容是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哲学对于学校的发展有极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教育科学研究京22~26G30中小学学校管理陈建华20072007
学校/学校发展/学校教育哲学

网载 2013-09-10 20:50:51

[新一篇] 學校封閉式管理初探

[舊一篇] 學校心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建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