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附錄
附錄一:蒋经国大事年表
年份 |
重要事蹟 |
1910 |
宣统 2 年农曆 3 月 18 日,蒋经国於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出生。父亲 为蒋中正,母亲为毛福梅,幼名建丰。 |
1911 |
蒋中正为參加武昌起义,自日本返国。 |
1912 |
中华民国政府於南京成立,孙中山当选为臨时大总统。 |
1913 |
蒋中正攻击江南制造局,未能攻克,暂赴日本。 |
1914 |
蒋中正奉孙中山命,返国主持沪、寧讨袁军事,事泄再度赴日。同年 中华革命党成立於日本东京。 |
1915 |
蒋中正返国与陈英士等策动肇和兵舰讨袁。 |
1916 |
入武山学校,受教於周东。蒋中正出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參谋长。 |
1917 |
受教於顾清廉。 |
1919 |
北京发起学生爱国运动,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
1920 |
蒋中正命蒋经国转学至龍津学校,并自订蒋经国课程,请王欧声加以 教导。 |
1921 |
祖母王太夫人病逝,蒋中正返乡奔丧,蒋经国与父亲有较多时间相 处。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 |
1922 |
转学至上海的万竹小学四年级。仍由王欧声指导古文。同时学英文、 《孟子》、《論语》二书。6 月,陈炯明叛变。 |
1923 |
蒋中正出任大本营參谋长。8 月,蒋中正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 问苏聯,国民党欲与苏聯合作。蒋中正经常以书信指导蒋经国,访苏 期间亦不例外。 |
1924 |
毕业於万竹小学高级部。參观黄埔军校。 |
1925 |
孙中山於 3 月 12 日病逝北京。蒋经国进上海浦东中学就讀。五卅惨 案发生,蒋经国在爱国心驱使下參与 4 次示威活动。6 月,蒋中正将 蒋经国转学至北京海外补习学校,由吴稚晖教导。决心留学俄国,与 吴稚晖商量,并至黄埔徵得蒋中正同意。10 月,加入中国国民党。 10 月 19 日由上海出发,经海參崴,於 11 月底抵达莫斯科,进入莫斯 科中山大学就讀。 |
1926 |
以俄文学习歷史与社会科学。积极參与学校活动与共产党员会议。醉 心托洛斯基(Leon Trotsky)。7 月,蒋中正展开北伐。 |
1927 |
於中国国民党清党行动後发表谴责蒋中正的宣言。5 月下旬被迫放弃 托洛斯基运动,於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申请返国未准,入伍军队, 派至驻莫斯科红军第 1 师为学员。 |
1928 |
进入列寧格勒之红军托玛契夫中央军事及政治学校(Central Tolmatchev Military and Political Institute)深造。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 指控蒋经国成立「江浙同乡会」,後证实为假案,於不自觉的情形下 差点被处以死刑。 |
1929 |
12 月被吸收为苏共候补党员。 |
1930 |
5 月毕业,再度申请回国,依旧未批准。被指派担任莫斯科列寧学院 (即中山大学改名)的中国毕业生參观团副指导员。10 月於狄拿马 电厂(Tinama Electrical Plant)工作,并於夜校讀书。 |
1931 |
因与中共代表陈绍禹起争执,於冬天被派至石可夫农村(Shekov Village)勞动。 |
1932 |
10 月被要求回到莫斯科,再度因为与中共代表的冲突,被派至乌拉 山侧的斯弗朵夫斯基市(Sverdovsky),於車站担任苦力,病倒。 |
1933 |
1 月病癒後,被苏共乌拉尔省党部以「參加生产勞动」为名派至阿尔 泰金矿,应该是为了让蒋经国养病,远離污染严重的斯弗朵夫斯基 市。3 月回到斯弗朵夫斯基市,於乌拉(Uralmash)重型机械厂工作。 认識芳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 Vahaleva)(後來蒋 中正为其取中国名字为芳娘,蒋经国改为方良)。 |
1934 |
南京政府提出恢復南京与莫斯科关系,以及遣返蒋经国的议题。蒋经 国担任分厂副厂长以及报纸《重工业日报》(Heavy Machinery)主编。 俄方为检查蒋经国忠诚度,於 8 月至 11 月加强监视。 |
1935 |
1 月被召回莫斯科,并与斯大林一同进餐。1 月於中国刊登蒋经国给 母亲的公开信,根据判断应为陈绍禹代蒋经国所写。3 月与芬娜结婚。 12 月生下长子蒋孝文。 |
1936 |
9 月遭免除职务,失业在家。11 月復职,苏共当地党部并要他提出候 补党员转正的申请。12 月 15 日,做出「接受蒋经国为第四類布尔什 维克党员的决议」,成为正式党员。12 月 12 日中国发生西安事件。 |
1937 |
3 月写信给斯大林,第三度要求回国。俄国外交部请蒋经国至莫斯科, 批准回国的要求。3 月 25 日回国,4 月 19 日抵达。回到浙江溪口镇, 重拾中国经籍。7 月抗战爆发。10 月,迁至江西南昌。 |
1938 |
1 月,出任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兼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总队长及江西省 保安处新兵督練处长。2 月,长女蒋孝章出生。4 月,中国国民党成 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蒋经国担任三青团中央委员,江西省支团干事。 蒋中正在南昌指挥防务。 |
1939 |
3 月,被调往重庆參加中央训練团党政训練班第二期受训。6 月,出 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及赣县县长。8 月,成立江 西省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12 月开办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 团部干部训練班,训練全省在校及社会青年代表。12 月,母亲毛福 梅遭日军轰炸身亡,蒋经国返回溪口镇,日後设「以血洗血」石牌。 |
1940 |
主持江西省第四行政区扩大行政会议,通过蒋经国提出的〈新赣南建 设的三年计画〉。 |
1941 |
主持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干部讲习班。发表「新赣南三十年度行政工作 总评」。 |
1942 |
1 月,章亚若在桂林生产双胞胎,命名孝严、孝慈。 |
1943 |
赣南受到日机轰炸,公署、赣州城等损害甚大。5 月,创办公仆学校 并自兼校长。7 月,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决定创办中央干部学 校,蒋经国出任教育长,因此往來重庆、赣县之间。12 月,被任命 为江西省政府委员。 |
1944 |
出任青年军编練总监部政治部主任,直隸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
1945 |
受基督教洗禮。4 月,次子蒋孝武出生。前往新疆省。6 月,随行政 院院长宋子文访问苏聯。8 月,日本投降。10 月,以外交部东北特派 员身份前往长春。11 月,以蒋中正代理身份被派往莫斯科谈判。 |
1946 |
获颁忠勤勳章。报告与斯大林的会谈。9 月,在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 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中央干事。随蒋中正视察赣州。 |
1947 |
向蒋中正报告因为美苏对立的表面化,东北情势的严峻。6 月底,三 青团并入国民党。 |
1948 |
以国防部预备干部训練局长身份,出席陸军训練会议。担任上海地区 经济管制委员,动员勘建大队检举贪官污吏与奸商,听取市民诉苦, 勤於探查民瘼。研究工业原料的需求与供给,以及增加生产物资,致 力於与工商界和勞工代表沟通。向蒋中正报告上海的治安和经济管制 情形。对上海市民发表「今後上海的经济管制」。10 月 3 日,三子蒋 孝勇问世。11 月,经济管制政策失败。12 月,出任中国国民党台湾 省党部主任委员。 |
1949 |
蒋中正宣布下野,蒋经国随侍左右。5 月,与蒋中正经由上海飞往澎 湖,蒋经国往返上海、福州、高雄等地。8 月,蒋经国由台湾飞往重 庆、昆明等地。中共於 10 月 1 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0 月,中共 发动古寧头战事,蒋经国至金门慰问官兵。12 月,随蒋中正自成都 飞至台湾。 |
1950 |
蒋中正復职视事。蒋经国出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及中国国民党干 部训練委员会主任。筹备成立政工干部学校。6 月,韩战爆发。8 月, 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成立。 |
1951 |
聯合国通过中共为侵略者。政工干校开学。签订旧金山和约。中共进 聯合国提案遭否决。 |
1952 |
於中国国民党七全大会时,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并为「反 共抗俄基本論」主要起草者。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成立。签订中日和 平条约。 |
1953 |
行政院发表四年经济建设计画。首度访问美国。 |
1954 |
一万四千名反共义士來台。获颁二等云麾勳章。出任国防会议副秘书 长。12 月,中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
1955 |
一江山全体国军将士阵亡,指挥大陈撤退。 |
1956 |
出任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兼任主任委员。横贯 公路建设筹备会议决定建设工程,同时决定荣民总医院建设工程。 |
1957 |
就任退辅会主任委员。於日本东京成立「中日合作策进委员会」。日 本首相岸信介访华。蒋经国於中国国民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全体委员 会议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 |
1958 |
行政院改组,出任政务委员。国防部发表台湾海峡、金马前线及台湾 全省进入备战狀态,蒋经国至金门给予指示。金门於 8 月遭受炮击, 国军反击中共阵地,击落中共军机 5 架,击沉敌方鱼雷艇 3 艘。30 天之内,金门落下 32 万 4 千余发炮弹,国军防卫成功,此役被称为 「八二三炮战」。 |
1959 |
荣民总医院开始收容病人。获颁三等宝鼎勳章。金门仍受到 3 万余发 炮击。3 月,召开研讨金门作战之重要会议。 |
1960 |
美国与日本修订每日安全条约。於台中县举行东西横贯公路通車典 禮。视察横贯公路梨山一带。 |
1961 |
中共与苏聯发生边界争执。召开横贯公路资源开发长期及中期计画研 讨会。再度获选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
1962 |
退辅会成立近 7 年,就业官兵 12 万 9 百 72 人,生产收益 5 亿 9 千 2 百万元。视察东部土地开发情况。 |
1963 |
主持退辅会各训練机构业务研讨会。完成新竹海埔北区防潮堤。9 月 再度访问美国。在中国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中央委员,并 获选为中央常务委员。美国总统甘乃迪被暗殺。 |
1964 |
出任政务委员兼国防部副部长。辞去退辅会主任委员。 |
1965 |
出任国防部长,指示国防施政要点。约見中山科学研究院筹备处各组 人员。9 月第三度访美。与美国国防部长麦纳玛拉会谈并发表声明。 获颁一等云麾勳章。 |
1966 |
連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访问大韩民国,晋見朴正熙总统,就 亚洲问题交换意見。听取行政改革方案报告。 |
1967 |
完成《风雨中的寧静》。出任国家安全会议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 巡视金马前线。連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以国防部长身份访问 日本,并与佐藤荣作首相会谈。晋見日皇。 |
1968 |
到金门过春节。3 月,巡视马祖。在立法院报告国防。 |
1969 |
访韩并与韩国总统、总理会谈,发表声明。3 月,第四度前往美国, 以总统特使身份參加前总统艾森豪的葬禮。5 月访问泰国。行政院局 部改组,出任行政院副院长。成立「财政经济金融会报」,由蒋经国 主持。出任行政院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 |
1970 |
連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4 月,第五度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 尼克森会谈。在紐约遭到台独份子黄文雄开枪狙击。访问旧金山的美 国太平洋总司令部。回国途中非正式访问日本,并与佐藤首相会谈。 |
1971 |
发表诗作「在每一分钟的时光中」。中华民国退出聯合国,以「庄敬 自强、处变不惊」因应。 |
1972 |
連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中央常务会议中一致决议吁请总裁徵 召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在立法院以歷届最高得票率获得同意出任行 政院院长。6 月上任时以「平凡、平淡、平实」6 个字作为从政的基 本态度。在立法院报告「庄敬自强」的对内施政方针,明确表示要强 化復兴基地,和打破中共的国际阴谋。对於日本的对中共政策,发表 强硬意見。 |
1973 |
提示行政工作的重点,力主将国家置於磐石之上。在马祖前线庆祝春 节。发表政治社会革新与安定物价措施。辞去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主 任。11 月发表将在 5 年内完成预定的 9 项重要建设,後加上核能电厂 1 项,成为十大建设。 |
1974 |
提醒公害问题。发表「安定目前之经济方案」。6 月,发表国家建设 四大目标。举行黄埔军校创校 50 周年纪念典禮,及国父建党革命 80 周年纪念大会。向国民大会报告:「新精神、新生命、新力量」。 |
1975 |
发表三民主义的经济政策。蒋中正逝世,葬於桃园慈湖。召开中国国 民党中央委员会臨时全体委员会议。国民党中央委员推举蒋经国为中 央委员会主席及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严家淦升任总统。获颁一等卿 云勳章。於今门发表「告大陸同胞书」。召开行政院十项建设工作研 讨会议。 |
1976 |
考察高雄大造船厂的世界第二大船坞。视察石门第一核能发电厂。声 明「中华民国没有制造核子武器之意图」。视察桃园国际机场之建设 工程。 |
1977 |
在马祖庆祝春节。视察北回铁路工程。在行政院会议报告十大建设完 成後,十二项建设新计画的初步构想。在国民大会预备会议发表外汇 存底 46 亿美元,国民平均所得 1 千美元,完成 45 万顿油輪的建造。 |
1978 |
中国国民党第十一届二中全会第三次大会一致通过推举蒋经国为中 华民国第六任总统候选人。获颁青天白日勳章。3 月,当选总统。副 总统为谢东闵。巡视金门前线。5 月,就任总统。12 月 15 日,美国 宣布将於次年与中华民国断绝外交关系,改与中共建交。蒋经国发布 紧急处分事项:1.军事单位采取全面加强戒备之必要措施。2.行政院 经济建设委员会会同财政部、经济部、交通部,采取维持经济稳定及 持续发展之必要措施。3.正在进行中之中央民意代表选举,延期举 行,即日起(12 月 16 日)停止竞选活动。中华民国对美国突然断交 提出严重抗议。 |
1979 |
农曆除夕发表谈话:愿与大家「同甘共苦,继续奋斗,度过难关,达 到成功」。主持大专学生集训结训典禮,强调「毋忘在莒」精神。举 行国军实兵作战演习 3 天。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四中全会开会典 禮宣告:「我基於三民主义的宪政体制,绝不改变三民主义建设的规 模,必再扩大;光復大陸的努力,绝不稍懈。」 |
1980 |
举行中正纪念堂落成典禮。发表「难忘的一年」。主张贯彻民主宪政。 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特别会议。访问金门。在中央常会决定今後的努力 方向: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民生均富、国防巩固和教育发达。 |
1981 |
在国军军事会议的 8 项要点中,明白表示绝对不与中共谈判,绝对不 与苏聯接触。在中央常会对全党同志提示,今後要有效发掘人才,积 极奖掖人才,靈活运用人才,有计画的储备人才。访问金门。由於当 时的国际情势复杂而变化多,因此在中常会說要以「坚忍自强」的精 神努力於勤俭建国,创造有利的情势。 |
1982 |
在荣民总医院动视网膜手术。在中美关系上,加强「合则兩利」的关 系。在荣总健康检查,认为一切机能正常。在中国国民党建党 88 周 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在精神上和行动上,要具有「卧薪尝胆」的精神。 |
1983 |
听取台湾省主席李登辉报告後指示:须以基层建设为重,特别对於 农、渔、勞工等较低所得者的照顾,要能切实而普及。 |
1984 |
二中全会全体一致推举蒋经国为第七任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候选人为 李登辉。5 月上任,表明「国家利益第一,民众福利为先」的一贯方 针。台湾省政府发表报告,光復以後 39 年间,国民所得增加 55 倍, 农业生产总值比 1952 年增加 51.3%,渔业产量增加 6.7 倍。10 月, 发生劉宜良命案(江南案)。 |
1985 |
访问金门马祖。在行宪纪念大会开会典禮中宣示:中华民国总统的继 承,是经由宪法选举而产生,总统家人中不能也不会參加竞选,宪法 绝不变更,更不会实施军政府统治。 |
1986 |
主持国家安全会议,提示保持物价稳定,做到藏富於民,增进大众福 祉,照顾农民利益,并规定下年度总预算以十四项建设为执行重心。 因发现心律不整现象,在荣总装设人工心律调整器。主持中央常会, 通过「动员戡亂时期国家安全法」及「动员戡亂时期民间社团组织」 兩项政治革新议题结論。 |
1987 |
公布「动员戡亂时期国家安全法」。解除台湾地区戒严令,同时实施 国家安全法。在中常会指出,贯彻民主、厉行宪政,是打击共产主义 最佳的利器,而台湾地区宣布解严,已为我们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 业,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1988 |
1 月 13 日,突然大量吐血,下午 3 时 50 分逝世。根据中华民国宪法 第四十九条规定,由副总统李登辉继任为总统。1 月 30 日奉厝於桃 园大溪陵寝之正厅。 |
本年表整理自如下传记:
附錄二: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戒严令
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 布告 戒字第壹号
一、本部为确保本省治安秩序,特自五月二十日零时起,宣告全省戒严。 二、自即日起,除基隆高雄马公三港口在本部监护之下,仍予开放,并规定省内
海上交通航线(办法另行公布)外,其余各港,一律封锁,严禁出入。
三、戒严期间规定及禁止事项如左:
(一)自同日起,基隆高雄兩港市,每日上午一时起至五时止,为宵禁时间非 经特许,一律断绝交通,其他各城市,除必要时,由各地戒严司令官依 情形规定实行外暂不宵禁。
(二)基隆高雄兩市各商店及公共娱樂场所,统於下午十二时前,停止营业。
(三)全省各地商店或流动摊贩,不得有抬高物价,闭门停业,囤积日用必需 品扰亂市场之情事。
(四)无論出入境旅客,均应遵照本部规定,办理出入境手续,并受出入境之 检查。
(五)严禁聚众集会罢工罢课及游行请愿等行动。
(六)严禁以文字标语,或其他方法散布谣言。
(七)严禁人民携带枪弹武器或危险物品。
(八)居民无論家居外出,皆须随身携带身分证,以备检查,否则一律拘捕。 四、戒严期间,意图扰亂治安,有左列行为之一者,依法处死刑。
(一)造谣惑众者。
(二)聚众暴动者。
(三)扰亂金融者。
(四)抢劫或抢夺财物者。
(五)罢工罢市扰亂秩序者。
(六)鼓动学潮,公然煽惑他人犯罪者。
(七)破坏交通通信,或盗窃交通通信器材者。
(八)妨害公众之用水及电气煤气事业者。
(九)放火,决水,发生公共危险者。
(十)未受允准,持有枪弹或爆裂物者。 五、除呈告暨分令外特此布告周知。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十九日 主席兼总司令 陈 诚
资料來源:《中央日报》,中华民国 38 年 5 月 19 日,版 3。
葉集凯 2013-08-28 16:16:3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