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埔军校 黄埔英杰周恩来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黄埔英杰周恩来(1)
  论说黄埔军校先驱,还有一个人物必须浓墨重彩地叙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恩来。黄埔军校历任政治部主任不少,论功绩和名望,首屈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一指的非第三任主任、共产党人周恩来莫属,他在军校初期建设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与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并驾齐驱。
  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任职,是由军校原政治部副主任、共产党人张申府举荐的。张申府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是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介绍人。1920年12月,他与周恩来等在法国勤工俭学,并受陈独秀的委托,组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12月,张申府结束3年旅欧生活,从德国取道莫斯科回国。他到北京后,根据李大钊的建议去广州工作,最早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是中共从事早期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张申府回忆说:“黄埔军校开办后,特别需要政治工作干部,党代表廖仲恺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叫我为军校推荐人才,希望能够介绍几个在国外学习有能力的人。于是我开了一份15人的名单给廖仲恺,名单上的第一名就是周恩来。名单上还有周佛海、赵世炎等人。周恩来当时还在法国留学,我立即写信邀请他速来黄埔军校工作,周回信表示愿意回来,但又说路费困难,希望能寄路费去。我又将此事报告了当时担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很快得到他的同意,廖给周汇了路费。”
  青年时代的张申府张申府在黄埔军校的时间不长,大约两个月左右,于1924年6月下旬辞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他说:“这一年八九月间,广东大学暑假过后开学时,我从天津回到广州,见到周恩来问起给他寄款之事,周说没有收到。原来钱款刚汇出,周已经搭乘一条邮船动身回国了。”正是张申府的推荐,孙中山、廖仲恺热情相邀,周恩来受党的委派于11月到黄埔军校担任第3任政治部主任。
  在周恩来之前的两任政治部主任,基本上对军校的政治工作无所作为。第1任主任(最初称军校政治部部长)戴季陶仅是挂名,他在1924年5月9日兼职主任后,由于对自己在广东政府内所担任的角色越来越不满,态度非常消极。在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两个月时间里,经常不上班,或每隔一两天到政治部走一趟,看看例行公文就走了,甚至拉拢一些人制造谣言,煽动国共两党摩擦,把政治部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没有作用的机构。这年7月,戴季陶因为国民党内部的争论,负气辞去一切职务,去了上海,军校政治部主任遂由副主任邵元冲继任。然而,这个邵主任很在意把这一职当成一个官来做,他既不接近学生,也不接近教官,是一个典型的办公桌官僚。所以他每次在大花厅里作政治演讲,学生们都能酣然入睡,大家把他称之为“催眠术教官”。他所主持的政治部是个空架子,只有两位担任记录的书记。
  周恩来到任之后,他推行列宁创造红军的经验,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制度,健全政治工作机构,设立各级党代表,传授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开设具有最新内容、理论性很强的政治课,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开辟了黄埔军校乃至以后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建立健全政治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对原来班子进行整顿,增加部员,设置“指导”、“编纂”、“秘书”3股,从黄埔第1期毕业生中选调优秀共产党员任职,以保证政治部工作正常运转。制定了服务细则,明确了政治工作宗旨,规定了各级领导的权力范围和工作职责。聘请常任政治教官,开设政治训练班,组织政治讨论会。
  其次,重定政治教育计划,增加政治教育分量,丰富政治教学内容。周恩来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确定政治教学课目,制定政治教学计划;扩大名人来校作政治演讲的范围和内容,举办师生政治讨论会;组织政治部创办刊物,教唱革命歌曲,营造浓厚的进步的政治氛围。黄埔教官张申府(左)、季方晚年时合影。黄埔军校的政治课里出现了这样的课目: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社会进化史、社会学概论、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政治学、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各国宪法比较、中国政治经济状况、世界政治经济状况、政治经济地理等。并发行期刊、专刊、文集、丛书、画报,编唱歌曲,成立血花剧社。短时间内,在学生和教官中形成了研读政治书籍、注意社会潮流的极其活跃的政治局面。
黄埔英杰周恩来(2)
  第三,指导建立中共黄埔特别支部,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加强和扩大中共在黄埔军校的政治影响。周恩来到职后,重视发展中共党团组织。在他的正确指导下,中共在黄埔军校的党组织发展迅速。
  第四,把政治教育同实地作战相结合,开展战时政治工作。周恩来对黄埔学生、官兵所进行的战时政治工作成效显着,包括“要求军队保持严明的纪律”,“向民众展开政治宣传”,“加强民众的组织工作”等。
  周恩来还给军校各级长官另加政治教育的“小灶”,要求他们每星期二、五晚上7时开始,听特别讲演1个半小时。特别讲演的题目均由政治部拟定,请各界名人到校。在被称为大花厅的礼堂里,黄埔军校教官们见到了许许多多站立在那个时代潮头的人物:彭湃到这里讲广东海丰农民运动,李求实讲全国青年运动,邓中夏讲省港大罢工,何香凝讲廖仲恺的革命事略,宋子文讲财政,李烈钧讲军事,孙科讲吏治。毛泽东、刘少奇都曾在这里发表演讲。文学家鲁迅在这里留下了金石之言:“我自然倒愿意听听大炮的声音,仿佛觉得大炮的声音或者比文学的声音要好听得多似的。”这些慷慨陈词发表讲演的人,虽然有的后来急流勇退,有的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但在当时毕竟是大革命的弄潮儿,而有一些人则永远以时代先进者的姿态留在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册页上。
  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制度,后来在军校教导团、第1军和国民革命军各军中全面推广。北伐前夕,在国民革命军8个军中均实行了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了第2、第3、第4、第6军党代表,周恩来任第1军政治部主任。第1军3个师中有两个师的党代表是共产党员;9个团的党代表中,有7个是共产党员。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对提高军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对推动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黄埔军校开拓的政治工作制度,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提供了宝贵经验。
  黄埔岛平岗分校校址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留下的是轰轰烈烈的业绩,使军校的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孙中山、廖仲恺对此十分满意,称赞周恩来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黄埔英杰”、“共产党的大将”。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期拍摄有一张广为流传的半身戎装经典照片。看着照片上他那张英俊甚至带点稚气的面孔,后人很难想像年仅26岁的他,竟会在黄埔军校的政治文化教育、军纪法规建设和宣传鼓动工作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以致几年后当国共分裂,蒋介石排斥共产党,周恩来被迫离开黄埔军校时,就连一些蒋介石的骨干亲信都扼腕长叹。胡宗南就对蒋介石说过:“周恩来是一个非常人物,校长失去这样一个人,真是太可惜了。再过几十年,你们才会明白啊!”但是,历史是不会重写的。
  在孙中山、周恩来等黄埔先驱的直接教诲下,一大批黄埔军校学生茁壮成长。
 


网载 2013-08-27 16:07:57

[新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蔣介石黃埔島上“登高立馬”

[舊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黃埔青春歲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