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26.美国如何对付经济衰退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26.美国如何对付经济衰退

我国经济也有高速增长的年代和停滞倒退的年代,但除了三年灾荒以外,这些经济波动并没有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农民的生活很大部分是自给自足,较少依赖于货币经济。城市居民因为大家就业有保障,基本生活条件如住房、医疗、教育都由国家供应。一般百姓甚至并不知道国家的经济是在增长还是在停滞。可是在美国则不然,每个人的收入直接从市场得到,经济繁荣或衰退立刻给每个家庭带来影响。所以经济的荣衰是全国百姓最关心的大事。

衰退造成的第一个影响是失业,不但新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已经就业的也被大量解雇。失业意味着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虽然不致立刻挨饿,因为过去有节余,国家有救济,但贷款买的房子因付不出每月该付的款将彼赶出自己的住宅,贷款买的汽车则可能立即被没收。1986年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但因世界石油价格猛跌,盛产石油的得克萨斯州的许多油田因无利可图而停工,我亲眼目睹失业造成的阴郁气氛笼罩着街头巷尾,出售旧汽车的停车场停满了待售的汽车,一眼望不到边。有不少经济繁荣地区的人专程赶来买旧汽车。有140万人口的休斯顿市内,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一张招人的广告。青年人纷纷出走到外地谋生。过去10年内因油价猛涨而发了大财的公司盖了许多在美国也算豪华的高楼大厦,闪光的大橱窗下站着一堆堆神色萎靡、茫然失措的各种年龄的失业者。我虽然没有品尝过失业的滋味,但我非常理解失业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衰退造成的第二个影响是家庭资产的丧失。多数美国家庭存钱的主要方式不是银行存款,而是买股票和房地产。在经济衰退时企业预期的利润降低,年终分红减少,股票当然不值钱。原来值10万元的股票到衰退时可能只值8万元甚至5万元。在衰退时房地产同样要跌价,家庭资产因经济衰退而大打折扣。受到这样的打击,当然要更谨慎地花钱,力图恢复自己的资产。结果是进一步减少购买,使衰退更难恢复。

上文谈到,衰退的原因是总购买量(用于消费的加上用于建设的)小于总生产量。要纠正经济衰退就得想办法增加消费或增加建设投资。可是在一个市场经济中,消费和投资是由无数个体的家庭和企业家决定的,他们在衰退的大气候下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增加开销。当然,几年之后衰退会结束,经济再次进入繁荣。改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陈旧的设备更新,促使了投资的增加。然而要用政策去扭转衰退,当然不能坐等设备报废,而是要主动寻求积极措施。这个办法后来由着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就是由政府来当一个大买家,政府出钱去投资。市场受到这个巨大的新主顾的刺激,就会终止不景气,转入兴旺。现在看起来,凯恩斯的办法很简单。为什么过去的经济学家就没有看到呢?这里有几层原因,首先是政府从哪里拿钱去投资?如果政府向百姓借钱,压缩百姓的购买力,把借来的钱拿去投资,这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因为购买力只是从百姓转移到政府,总的购买力并未增加,不足以从根本上使总需求扩大到与总供给相等。凯恩斯提出来的办法是政府把居民已经决定用于储蓄的钱借来,或者说,向银行借钱投资。这笔储蓄原是准备借给企业家的,现在企业家不愿投资,那么政府就代替企业家作出投资的决定。另一个办法是政府向未来借钱。主要是印发钞票(事实是银行在政府的账户上加一笔款子,政府给银行出一张借据,即政府债券),用新钞

票支付政府的投资开销,待投资得到了效益,再将赚的钱收回来还债。

第二个问题是一般经济学家认为要弥补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需要的资金太大。但凯恩斯发现,如果政府投资一块钱,市场可以增加大约五块钱的购买,所以一笔相对小的启动资金就可以使市场活跃起来。因为政府投入一块钱去搞基建,如果这一块钱用于购买水泥,这钱最后发给工人作工资,一小部分成为资本家的利润。工资也好,利润也好,除了小部分储蓄起来,大部分又投入到市场去购买商品。这笔拿来买商品的钱,又变为另外一批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他们储蓄了一小部分之后,又将大部分钱用去买东西。如此周而复始,使最初的一块钱产主出五倍以上的购买力,所以政府投资有启动市场的杠杆作用。

第三点原因是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像企业家一样,在衰退的环境中缺乏有利的投资机会。何况根据美国的法律,政府不得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经营与民争利的实业,除非那是垄断性的行业,如邮政、电力、铁路(现在这些方面也变成非垄断的民营企业了)。但事实上政府可以从事公共事业的投资,如公路、绿化、城市污水处理、水土保持、河流的区域治理和综合开发。这种为社会所需要的工程,一般的私营企业不会去投资。退一步来说,即使政府投资于完全无效益的工程,例如雇一批工人去挖沟,再雇一批工人去填沟,虽然投资完全浪费掉,但启动了经济,防止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浪费(工人失业,机器闲置)。所失甚小而所得甚大,仍是值得的。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但这本书彼经济学界抵制长达10年之久,直到1946年他去世之后才逐渐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现在已成为西方大学经济系的必读书。凯恩斯本人也被公认为继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之后,作出了划时代贡献的经济学大师。他的理论之所以不被同代人所接受,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过于迷信传统的经典理论,所以他在该书序言最后一段中写道:“本书之作,对于作者是个长时期的挣扎,以求摆脱传统的想法与说法。”又说:“我们大多数都是在旧说下熏陶出来的。旧说已深入人心。所以困难不在新说本身,而在摆脱旧说。”

凯恩斯的理论创建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它仍用来作为西方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指导。

当然,由于实践经验的丰富,加上几代人的继续钻研,使得大家对这个理论的细枝未节以及相关的条件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推广和应用凯恩斯理论,相反,倒是防止他的理论被滥用。如果一种经济原来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做,机器设备都在满开工状态,或者说,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上是均衡的。此时政府想使经济进一步繁荣,再采用借债或发钞票的办法举办大的工程,造成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此时生产已无潜力可挖。更多的购买力寻求供应有限的商品,结果必然是导致物价水平全面上升,引起混乱。事实上美国经济已经多次处于这种性质的混乱。由于经常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实行赤字财政,以后必然诱发通货膨胀。作为一个有机体,经济产生了“抗药性”。即使在衰退时,需要政府注入额外的购买力刺激生产,由于“抗药性”的作用,整个经济的反应不是增加就业和生产,而是物价上涨,失业却依然高居不下。这种经济停滞加上通货膨胀的现象称为滞胀。它是70年代曾经困扰美国和不少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问题。

美国还会不会再次发生30年代的大萧条?90%以上的经济学家都说不会。因为现在有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政府和中央银行不可能在衰退时再执行收缩经济这种倒行逆施的错误政策。确实,经济理论对于人类社会太重要了,不懂理论而去制订国家的经济政策太危险了。但是美国经济是否永远不会再出大的问题,照我看来,这是完全没有把握的。当然,我也同意像30年代那种总供应大子总需求造成的大萧条现在已经有了对付的办法,但别的大问题不是不可能出现。最近发生的美国银行的信用危机暴露了这种潜在的危险。

小结:萧条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危险,它打击每一个社会成员。凯恩斯的理论指出政府作为一个大买主可以制止经济衰退的持续和扩大。但在繁荣时再增加政府投资,想进一步促进繁荣,结果适得其反,最后发生失业和通货膨胀并有的滞胀现象。


茅于轼 2013-08-23 15:21:53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25.美國經濟為什么會衰退?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27.美國的通貨膨脹(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