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15.政府为百姓服务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15.政府为百姓服务

我作为一名外国人,和美国政府打交道的机会比美国本国公民多。来去之前先要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花7美元办理签证(但在美国驻加拿大领事馆办签证却要花约15美元)。在入境口岸站通过边防检查时要交验护照和签证,并接受经过电脑检索的档案查核。在离开美国回国前先要到美国财政部的收入司去呈验纳税单据,证明该纳的税都已付清,本人已不是美国政府的债务人,这才能获得所谓“启航许可证”(SailingPermit)。按理在离境登机前要交验“启航许可证”方可离境,但事实上我曾6次离开美国国境,可从来没有人检查过这种证件。离境时美国的边防官员连面都不露,把有关手续委托给航空公司的办理登机手续的职员。当然,这些罗唣也找不到美国公民的头上。

美国没有户籍管理,搬家时不需要到警察局(相当于我国的派出所)去迁户口。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政府机构是邮政局,它不但处理邮件,还代表政府办一些事,譬如出国旅行申请护照多半就在邮局办理;政府颁发的调查表也通过邮局分发。但按对老百姓生活的重要程度而言,最重要的政府部门是税务局。每年的4月15日,每个有收入的人(或家庭的一对夫妇)要向税务局递交所谓“退税表”。表内注明了一年各种收入的数目,然后由税务局计算出应交多少税,并把已交税款的余额退还给你。因为在美国,百姓得到的每一笔收入(包括工资、股息)都预先按估计的税率扣下税款存在税务局里,所以4月15日叫退税日而不称报税日。

政府是纳税人出钱养活和支持的。政府是为百姓服务的。而美国百姓日常生活中享受什么服务呢?最经常看见的也许是公路维修。每一段正在维修中的公路,两端必有穿黄背心的警察,而在繁忙街道的红绿灯前却没有警察。这些保证维修工程安全的警察似乎闲得发慌,荡来荡去,无所事事。据说,法律规定临时施工段必须有警察在场。最近几年美国大城市里的犯罪率不断上升。1992年我途经洛杉矶机场和芝加哥的灰狗公共汽车站时,都看见有全副武装的警察在巡视。前几年我曾见到支持妇女堕胎的和反对妇女堕胎的两派人游行示威。双方群情激昂,互不相让,中间有警察维持秩序,幸亏没有打起来。

政府支出的主要项目还不是公路和治安,开销最大的是国防,其次是为国债支付的利息和教育,再后便是社会保险。总的来说,政府提供的服务有两重目的,一是保证公民有一个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并维持市场规则;二是保证社会中最富有者和最贫困者的生活差距不太大。国防、治安、公路等开支主要用于第一个目的;社会保险主要用于第二个目的;而教育兼对两个目的都有作用。公共服务的特点是无法向享用此服务的人有针对性地收费,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享用了多少国防服务,正好像广播电台无法向收听广播的人收费一样。所以政府只好采用统收统支的办法。经济学理论证明,只要可能,享用任一种服务都必须按质量付费。否则会造成使用的过量或不足,同时造成此项服务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举例说,邮政是政府办的,但人们寄信寄包裹仍按件收费,而不是统收统支。在美国,印刷品和包裹的邮资还按投递的距离分成8档,遂远遂增。设想如果投递邮件实行免费,虽可以节省去邮票的印刷、销售、邮件的计量、盖戳、核算等等的成本,似乎是对社会大大有益的一件事,但这将造成前面提到的过度消费的问题。

普通美国人不都是经济学家,总觉得免费服务比收费服务好。公路路段要实行收费总要引起一番热烈的争辩。可是一切服务都是劳动创造的。享用了服务而不付费,提供服务的人就没有了收入。如果用统收统支的办法,将别人在别处创造的价值和应得的报酬挪到此地来使用,就会影响别人的劳动收入。所以统收统支不但有过量消费和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有收入分配中劳动和报酬脱节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国人民恐怕有更切身的体会。

即使是政府提供的服务,只要有可能就应向顾客收费。外国人办入境签证收费也是基于这一原则。然而政府向顾客收费和普通私营企业的收费有一根本的不同,即政府提供的多半是垄断性的服务,如办理护照、公证、营业执照,通过公路、大桥、隧道,都不容顾客挑选,与理发或去超级商店买东西不同,后者是一个竞争性市场,顾客有充分挑选的自由。外加政府是一个有权威性的行政组织,它可以强制顾客购买他所不需要的商品或服务。由于政府服务的这些特殊性,产生了三个问题:哪些服务必须由政府提供,别人不容插手;这些服务收费标准如何确定;如何保证服务质量。从经济学理论来看,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但事实上或者由于官员无知和私心,或者因情况复杂,常常把事情办糟。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更为经常。例如我国有的城市的海关在检查入境人士是否患有爱滋病的同时,强迫入境者接受与此无关的健康检查,量身高,测体重,并借此征收几倍于成本的费用;办一件简单的公证收的费超过一个月的工资,这种做法带坏了市场规则,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人们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并因此而付税,税款在人们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表示人们享受公共服务与全部消费的比例。各国的统计资料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公共服务所占的比例也在上升。在19世纪的百年中,美国政府开支始终保持一个很低的水平,同时生产能力有了空前的增长。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全美国的政府开支在国民收入中仅占8.5%。这一段的历史经验有人引用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话,称之为“无政府主义加警察”。意思是政府只要管治安,别的都不用管。但此后,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政府开支无例外地大幅度上升。到1981年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达到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特殊时期之外的最高值31%。里根执政的8年中,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力图使政府开支缩小,到他下台的1988年,上述比例降到了28.2%。这个成绩受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称赞。

从变化趋势看,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感到政府开支的比例太高不利于经济,因此出现了将部分政府职能转交民办的趋势。在美国,邮政已不再是政府垄断。民办的特快专递发展迅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国营邮政的生意,政府出钱办教育的情况也在改变。无论中小学或大专院校,80年代中私立的比例都呈上升趋势。甚至治安工作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私人保安公司出现。再加上冷战结束,国防费将有较大的削减。可以预言,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在90年代将仍有所下降。

小结:政府为百姓提供的服务,原则上也应和别的商品一样,按质量收费。但诸如国防、治安一类的服务无从区分每个人享用了多少,只好统收统支。收费的原则应使其等于成本。


茅于轼 2013-08-23 15:12:20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14.環境保護的經濟學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16.節約能源(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