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07八一宣言出笼
一般人都以为,1936年的圣诞节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端,因为在那一天,急匆匆地赶往西安的蒋宋美龄得到了她的圣诞礼物:她丈夫的自由——剿匪总司令蒋介石被部下扣押在杨贵妃“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华清池已有两个礼拜。这就是在当时就已经震惊中外,直到今天仍旧是一个历史大谜的“西安事变”。
这件圣诞礼物好归好,却是附有条件的,即“礼物”本人对“停战议和、联合抗日、释放政治犯”的允诺——也就是说,自1927年对共产党开了杀戒之后,蒋总裁不曾间断的围剿与追歼,此时须告一段落,大家先联手对付日本侵略者。
这桩事变由于经过诡秘、主人公命运多蹇,加之各方当事人长达半个世纪的三缄其口,特别是国共双方而今又处于新一轮之僵局,都使它成了数十年来各路史家全力追踪的一个重头故事。
1935年,法西斯在欧洲崛起,日本在中国也步步进逼。奉行“先攘内而后安外”的蒋介石,苦缠7年,小小的共产党依然没有灭掉,而华北眼看着快成为第二个东北。在当时的局面下,在野力量想要抗日,或者说想要借抗日以自保甚至自强,可以有三种选择: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
从共产党方面说,当然希望是第一种。1935年11月刚到陕北,就发出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和蒋介石出卖中国》的宣言,“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党蒋介石而血战”。但希望归希望,具体如何操作,还要相机行事。1936年他们遇到的机会是,东北军和西北军不想再在“剿共”上消耗自己了。
几乎就在同时,自己的上司“第三国际”所附着的苏联当局也决不愿意失掉已经获得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这样一个同盟军。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共产党都难于再“死硬”下去。我们今天已经知道的是,在1935年底到1936年底这一年里,共产党“灵活地”转向,走完了反蒋、逼蒋和联蒋抗日这三大步。
蒋介石呢?难道在1936年前后,作为全国“领袖”的他就那么固执、简单,完全不懂平息国内纷争、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一讲的,几乎与西安事变同时发生的另一桩促使国共合作的努力。
原来,在1927年因“清共”而与苏联闹翻的国民党,由于“九一八”侵华事变的发生,已经在1932年与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到了1935年,随着日本对华入侵一步步紧逼,再投入大股军队“安内”已难以为继。国民政府不得不调整策略,作出“政治解决红军”的决定。怎么政治解决?蒋介石想走一条便捷的路,于1935年底请苏联出面帮忙。
他不知道的是,苏联在那时,与正艰难跋涉在雪山草地的红军早就失去了联系;更不知道(或者说,虽然知道而未加以注意)的是,差不多就是苏联的“兄弟党联络部”的第三国际,此时已经更换了领导、改变了自己在中国的策略:这就是,中共必须收敛阶级斗争锋芒,努力靠拢蒋介石政府,开辟反法西斯的中国战场,以牵制日本对自己(苏联)的威胁。
由于失去了与境内中共的联络,这一“新精神”的执行者只能是设在莫斯科的、以王明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了。没和国内联络,也没有开会,王明,和三十年代初无条件执行国际极“左”命令一样,立即向右转,按照国际精神起草了那份后来名声大躁的共产党《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对此,御用史家煞有介事地“略去不必要的细节”,而只将“伟大意义”写进教科书。似乎是:长征途中,共产党不计较国军的围追堵截,一心积极呼吁抗日。
王明的这份宣言比他失了联络的陕北同志那份大骂蒋介石的宣言其实还早三个月,可惜在1935年8月的时候,正乒乒乓乓放枪打炮的国共双方都没有注意到它。
戴晴 2013-08-19 16:09:4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