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皆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纪念林昭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娴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似弱柳迎风

在狱中林昭在给《人民日报》的公开信中这样写到:青少年时代思想左倾,那毕竟是个认识问题,既然从那臭名远扬的所谓反右运动以来,我已日益看穿了那伪善画皮下狰狞的罗刹鬼脸,则我断然不能容许自己堕落为甘为暴政奴才的地步。

长期以来,当然是为了更有利于维持你们的极权统治与愚民政策,也是出于严重的封建唯心思想和盲目的偶象崇拜双重影响下的深刻奴性,你们把毛泽东当作披着洋袍的真命天子,竭尽一切努力在党内外将他加以神化,运用了一切美好词藻的总汇与正确概念的集合,把他装扮成仿佛是独一无二的偶像,扶植人们对他的个人迷信。

林昭在狱中写道,诚然我们不惜牺牲,甚至不避流血,可是象这样一种自由的生活,到底能不能以血洗的办法,使它在血泊之中建立起来呢。
中国人的血历来不是流得太少而是太多,即使在中国这么一片浓厚的中世纪遗址之上,政治斗争是不是也有可能以较为文明的形式去进行,而不必诉诸流血呢。

林昭在狱中手稿 原件是血书,后经林昭用钢笔眷抄。怎么不是血呢?阴险地利用我们的天真、幼稚、正直,利用着我们善良、单纯的心,与热烈、激昂的气质,欲以煽动加以驱使,而当我们比较成长了一些,开始警觉到现实的荒谬、残酷,开始要求我们应有的民主权利时,就遭到空前未有的惨毒无已的迫害、折磨和镇压。怎么不是血呢,我们的青春、爱情、友谊、学业、事业、抱负、理想、幸福、自由,我们之生活的一切,这人的一切,几乎被摧残殆尽地葬送在这污秽、罪恶,极权制度的恐怖统治之下,这怎么不是血呢。

在我们的面前摆放着的,是林昭《致人民日报》的一封信,以及其他的文章,共十四万字,其中很多部分是经林昭眷抄的血书,这是一位警官冒着生命危险把它拿出来的,至今我们不知到他是谁,叫什么名字。

尘世几逢开口笑,山花须插满头归,举世皆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1964年12月在狱中关押了近四年的林昭,接到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按林昭的原话说,夫自有政治起诉以来,未有如此之妙文也,林昭接过起诉书,对它进行了3739字的评注与批判。起诉书写到,
林昭确定了实行私人设厂的经济路线,妄图收罗各地右派分子,在我国实施资本主义复活。林昭注曰,正确地说,是计划集合昔年中国大陆,民主抗暴运动的积极分子,在这古老而深厚的中世纪的遗址上,掀起强有力的,划时代的文艺复兴——人性解放运动。

林昭在一次绝食苏醒后,咬破手指,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了这样的诗句,生命似佳树,爱情若丽花,自由昭临处,欣欣迎日华。生命巍然在,爱情永无休。愿殉自由死,终不甘为囚。

她说,自由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还有人被奴役,生活中就不可能有真实而完满的自由。这是在中国近50年的历史上,这样明确地对自由的一个建树。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即使奴役他人者也同样不得自由,她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她一再反省自己是坚定而幼稚的,她反省自己幼稚的时候,她开始意识到,这青春激情是有可能被利用的危险。所以她由此提出一个命题,当我们深受暴政的奴役,我们不愿作奴隶的同时,我们自身作为反抗者,但我们不能建立新的形式的奴隶制度。这一点是非常重大的,因为我们的历史教训正好出在这里。

这是为你们索取的,却又是为你们付出的,先生们人性,这就是人心啊,为什么我要怀抱着,以至于对你们怀抱着一份人性,这么一份人心呢。归根到底,又不过是本着天父所赋予的恻隐、悲悯与良知,在接触你们最最阴暗,最最可怕,最最血腥的权利中枢,罪恶核心的过程中,我仍然察见到,还不完全忽略你们身上偶然有机会显露出的人性闪光,从而察见到你们的心灵深处,还多少保有未尽泯灭的人性。在那个时候,我更加悲痛地哭了。


访谈 2013-07-31 14:02:33

[新一篇] 下鄉運動的政治動機:降服紅衛兵和加強領袖權威

[舊一篇] 中國人三段論:一代人靈魂高度止步于80年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