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 北伐大会演说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JW Player goes here

可亲国父

 

align=center

 

1924年9月4日,孙中山做出了平生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师北伐的决定。

1924年9月4日,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中最漫长的一天。这一天他做出了平生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师北伐的决策。事隔6个月后的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带着“革命尚未成功”的遗憾,在北京逝世。“天地不成春”,他只是为后人匆匆留下一所黄埔军校,留下无尽的岁月和话题。

■军阀割据,民族颓危

随着满清王朝的最后覆亡,中国版图上出现了一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特殊时期。封建统治死而不僵,阴魂不散;国民政权建而不立,难行其势。因此,形形色色的军事巨头各据一隅,把国家变成了若干块肥肉。最初在袁世凯时代担任其陆军总长的段祺瑞、曾在1916年当选为民国副总统的冯国璋以及那个臭名昭着的复辟狂、“辫子将军”张勋等,都是这路货色。他们依仗手中的兵权,占领一省或数省,军事上相互对峙,政治上尔虞我诈,动辄火并,生灵涂炭,把全中国老百姓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历史到了20世纪初,辛亥革命已经取得成功多年,在号称“民国”的旗帜下,新一代军阀浮出水面,冯玉祥、张宗昌、吴佩孚、孙传芳及曹锟、张作霖等名气渐大,并且分成了直系、皖系、奉系三个主要派系集团。军阀与商团狼狈为奸,受利益的驱使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兴风作浪,或兵戎相见,血流成河;或握手言和,灯红酒绿,使整个华夏笼罩在一片乌烟瘴气之中。

1924年8月,直系军阀孙传芳执行“四省联合攻浙”计划,借口浙江军阀卢永祥收容了被他从福建驱走的臧致平、杨化昭二人,立刻由福建向浙江发起军事攻击。而驻守江苏的直系军阀齐燮元则早已和卢永祥不对付,两人剑拔弩张多时,此刻正好挥戈上阵。卢永祥腹背受敌招架不住,只好凭借“三角反直同盟”条约,分别向北方的张作霖和南方的孙中山急电求援。

誓师北伐,统一中国,救国民于水火,振民族于颓危,是孙中山晚年始终未能了却的心愿。

1917年9月,为了反对被段祺瑞和安福系控制的北京政府,孙中山就曾雄心勃勃地试图誓师北上,结果只能组织起一个残缺不全的议会,以身任“非常大总统”而告终。1922年春,孙中山再度誓师,希望对北京发动一次强有力的军事征讨,可是不久就传来张作霖兵败吴佩孚的消息,使他失去当时在中国北方的主要军事同盟与支撑点。更有甚者,因为“部下”陈炯明的叛变,迫使孙中山不得不匆忙撤离广州总统府,转移到上海重新拟制政治军事计划……他的思考只能是如何收复南方的革命根据地了。

现在,第三次誓师的机遇终于来了,是否相机实行北伐而响应浙江?一个沉重的题目再次摆到孙中山面前。前两次的劳而无功,使得孙中山显得格外谨慎,从1924年8月31日起,他连日召集军政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即刻举兵,再度北伐!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这次北伐的动议是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因而孙中山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几个月前,在那个为期10天的代表大会上,他满怀着政治激情,一口气发表了7次演说和进行关于党在国内外不同区域活动的报告。

现在,面对新的军阀混战,孙中山决心按照党代大会的宣言,“把妥协调和的手段一概打消”,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军政会议一致认为,“政府筹集北伐甚久,现时机已至。”与会者还当场议定了具体的北伐计划:以湘军、豫军、赣军、粤军、中央第一军、福建讨贼军等部队,组成北伐队伍,由孙中山亲自统率。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被国民政府寄予厚望的这支北伐队伍,很快就纷纷背离北伐精神,有的明显走向时代的反面,有的甚至与南北军阀公开合流。

■以俄为师,创建黄埔

早在陈炯明叛变之前,孙中山就对苏联红军怀有极大的兴趣。他最初希望利用清政府的武装力量,加以适当的改造,为国民革命所用,因而花大量时间到驻守华南的军阀部队去向将士们发表演说,宣传革命的“主义”,以革命党的历史和革命理想激励他们,可总是无功而返。后来,孙中山的目光转向了西方和日本,准备用西方和日本的方法建立一支由自己直接统治的军队。事实证明这条路依然走不通。最后,他决心向苏联学习,建立一支苏联红军似的国民革命军。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主要使命就是考察苏联红军。蒋介石当时是孙中山在党内最为赏识的军事人才。他要求苏联派人到华南“仿照红军编练中国军队,人数越多越好”。

建立革命军和开办革命军校的问题,提上了国民党“一大”的议事日程。孙中山在百忙中约见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人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样式建立一支军队,准备好北伐的根据地。”他的计划立即得到确定,一所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将在广州城南“黄埔”小岛上诞生。在孙中山的亲自安排下,“黄埔军校”以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廖仲恺等7人为筹备委员。

1924年5月5日,获得了苏联经费和武器装备帮助的黄埔军校,顺利开学。6月16日,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作为校总理的孙中山,郑重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

■北伐遗愿,终成大势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继而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7月8日,广州国民革命政府第一军成立。这是一支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的队伍。从此广州国民革命政府有了第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继而,国民政府命令所属各军一律改称国民革命军。两个月后的9月18日,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战斗拉开了序幕,蒋介石为总指挥,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

早在孙中山逝世后的次日,东征军即在东江棉湖大败陈炯明。1925年9月,第二次东征以全歼陈炯明残部取得圆满结局,国民革命军迅速扩张实力,南北军阀为之震动。随之,黄埔军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6年5月20日,叶挺独立团2100余名将士奉命由广东开赴湖南,吹响了大规模北伐战争的号角。第二天,国民党的二届二中全会发布时局宣言,表示接受内外请愿,出征北伐!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1926年7月,北伐大军终于按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数路并进,呈席卷之势,一举粉碎了统治中国17年之久的北洋军阀。虽然,此后又有国民党新军阀代之而起,但毕竟历史向前迈出了一个重要的阶梯。


网载 2013-07-21 10:27:15

[新一篇] 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 孫中山就職

[舊一篇] 當年明月做客陽光衛視《讀書有用》現場紀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