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昔日风采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圆明园平面图~~~

【多稼如云】亦总称几芰荷香,居濂溪乐处之北,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筑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南面有一方湖,湖中莲花,堤上桃花,仿扬州瘦西湖荷蒲熏风之意境。正殿北临后溪河,隔水与稻稼相望,故名多稼如云。前殿“芰荷香”面临大片荷池,并建四方莲花亭。圆明园内有多处观赏莲荷之处,诸如曲院风荷、濂溪乐处等,但最让乾隆皇帝看重的还是芰荷香的荷花。乾隆中叶,每当大暑前后荷花盛开之际,弘历总要特意把他母亲孝圣皇太后从畅春园接来芰荷香观赏荷花。

【澹泊宁静】居慈云普护之北,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主殿为田字形,建于雍正初年,旧称田字房。此殿四面各显七间,中为十字廊,共33间。殿西、北有稻田,是清帝观稼验农之所。

【映水兰香】居澹泊宁静之西,始建不晚子雍正朝前期,圆明园四十景之一,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对本景中心区多稼轩一带有较大葺治和添建,并御制“多稼轩十景”诗。正殿七间悬匾“多稼轩”,乾隆中叶殿内收贮元代程棨摹绘南宋楼璹一幅名画《耕织图》长卷长卷21幅、《蚕织图》24幅,并于壁间绘画“农器十具”图。在多稼轩东南是一片稻田,清朝皇帝曾在此体验农耕,稻田旁边还建观稼轩,是清朝皇帝观稼之所。

【水木明瑟】位于澹泊宁静之北,建成于1727年(雍正五年),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水木明瑟主体建筑临溪而建,名叫丰乐轩。在丰乐轩北为“知耕织”和“濯鳞沼”殿。丰乐轩东北即着名的“水木明瑟”殿,“水木明瑟”殿又俗称风扇房,将水引入殿宇,模仿西洋水法,利用水力推动风扇,既可凉快,又有水声。它是我国引进西欧人工喷泉技法之始。在炎热的夏天这里一直是帝后避暑的好地方。

【文源阁】居水木明瑟之北。雍正时期旧有四方重檐“四达亭”,1775年(乾隆四十年)改建成藏书楼文源阁,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廷在全国各地兴建的七座藏书楼之一,也是圆明园最大的藏书楼。与紫禁城文渊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合称“皇家北四阁”。

文源阁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坐北朝南,阁在院落的最北面,阁为黑琉璃瓦,黑为水象征,水能克火,起防火作用。文源阁外观两层实际三层,中间夹层以便收藏书籍,楼外悬乾隆御书 “文源阁”黑漆铜字匾。四周围墙紧闭,只留南北两个小门,围墙内外都有水渠流过,充分考虑了防盗防火的要求。阁内藏有《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万卷,《四库全书》一部八万卷。《古今图书集》是康熙时编纂的一部大型图书,耗时十年,而《四库全书》是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纂,到四十七年(1782)才宣告编纂完毕,也历时十年,该书共抄写七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文源阁西北溪滨柳浪间有石坊额曰“柳浪闻莺”,取杭州西湖景名。


 

【鱼跃鸢飞】位于圆明园北区中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于雍正年间。此景是清帝欣赏圆明园北部景区及四周田园风光的绝佳场所。主体建筑为二层楼阁,建筑很大,为两层四坡攒尖楼阁,下层四面各显5间,上层各显3间。前后带水,八窗洞开,东西远岸一派村野田园景象。鱼跃鸢飞殿北不远即北宫门,又称北楼门,圆明园内种田的农夫、及各类闲杂人员进出圆明园都要走此门。

【西峰秀色】居鱼跃鸢飞之南,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手雍正年间。西峰秀色正殿为五间三卷大殿,外檐悬挂雍正御书“含韵斋”,是清帝在西峰秀色的寝宫。含韵斋西是一座临河敞厅,外檐悬雍正御笔“西峰秀色”。从敞厅西望,隔水是一座小型瀑布,乾隆赐名“小匡庐”。山体是由巨石叠成,坐在东面的敞厅里欣赏瀑布,仿佛就置于庐山瀑布前。北面跨河敞厅为花港观鱼,取杭州西湖同景名。雍乾时期逢七夕(七月七),皇帝在此地设筵乞巧,有彩棚珠盒之盛。

【北远山村】位于鱼跃鸢飞之东,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于雍正年间,初称北苑山房。摹拟唐代王维辋川别业田园诗画意境,这里稻田遍布,竹篱茅舍成趣,屋宇名称多与农事有关,整个景区所呈现的是一派浓郁的田园景色。北远山村没有任何建造精美的殿堂,修得很简单朴实,建筑分布在河的两岸,就像农村一样,村北是御园蚕户植桑养蚕之地。北远山村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五间两卷前出抱厦的大殿,名为“课农轩”。此殿在雍、乾时期并没有,只是一处临水建筑群,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改建成大殿。其后本景亦总称课农轩。

【若帆之阁】亦总称耕云堂,居北远山村东北,为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新建景观。若帆之阁这个风景点,得天独厚,坐北面南而顾盼东西,依山傍水又居高临下。从东边西望,它漂浮于云水之上,从西边东望,它又隐现于青纱之间。远远望去,确有乘风扬帆之貌,俨若仙居。本景北倚圆明园内墙,耕云堂等筑于假山之巅,是供皇帝登高阅视园外农稼之处。

【四宜书屋】又称安澜园,居西峰秀色之东,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于雍正年间,旧称春宇舒和。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仿浙江海宁陈氏隅园将本景大规模改建、增建成“安澜园”。四宜书屋是一处小巧玲珑的书斋园林,除临水而建的涵秋堂外,其它建筑均为三开间以下的单卷小房,组成了多组曲折多变、错落穿插的小院。总共有十二景:葄经馆、四宜书屋、无边风月之阁、涵秋堂、远秀山房、染霞楼、绿帷舫、飞睇亭、烟月清真楼、采芳洲、挹香室和得趣书屋。正殿为四宜书屋殿,这里是读书、写字的好地方,乾隆在诗中赞美四宜书屋“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后又说这里宜读书、宜抚琴、宜焚香、宜烹茶。在四宜书屋内还收藏有《重刻淳化阁帖》及《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福海】位于圆明园东南部,即三园中心地带,为园内最大水域,横阔皆500余米,加上外围10条曲溪,水面约35公顷,总占地约55公顷。水面开阔,中央浮现蓬莱三仙山,四岸建置意趣各异的园林佳景,为端午龙舟竞渡、中元放河灯等水上娱乐活动中心。圆明园四十景中即有10景分布在福海岸边及外围山水间,构成园内最大的风景区。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北岸,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自雍正年间。境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致。主景居西部,正殿为三间大殿,檐下悬挂雍正御书“平湖秋月”匾。在平湖秋月殿东面有一座吊桥,福海的大型游船都是从此口进入北面的大船坞停靠。桥的东端高台之上建有一座重檐攒尖顶木亭,亭外悬挂乾隆御笔“双峰插云”匾,与杭州西湖“双峰插云”同名,是圆明园内西湖十景之一。每到九九重阳节,此处是帝后登高之处。

【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的三个小岛,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时期就已建成,初名“蓬莱洲”,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仿李思训画意似仙山琼阁,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中为大岛约45米见方,岛上正殿叫“蓬岛瑶台”,大殿殿堂七间。殿内还收藏有《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每逢端午佳节在福海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皇太后及后妃内眷齐集蓬岛瑶台玩赏。

【涵虚朗鉴】位于福海东北岸,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于乾隆初期。整个建筑坐东朝西,正殿居南侧为面湖三间抱厦殿,匾额为“雷峰夕照”,取杭州西湖景名。北侧临水平台处设码头,建会心不远殿和贻兰庭重檐四方亭。这里是欣赏湖景、远眺西山晚霞的好地方。


 
【接秀山房】又名观澜堂,居涵虚朗鉴之南,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建自雍正年间。接秀山房西临福海,建筑也是沿岸布置,可远借西山秀色,景致颇佳。本景嘉庆后期有较大改变,南部庭院一带改建成三卷大殿“观澜堂”,北部临水码头五间殿改悬匾额“云锦墅”。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很喜欢居住在这里。


 
【别有洞天】位于福海东南角山水间,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自雍正中叶,时称秀清村。乾隆中后期及嘉庆中叶有多次改建、添建,是一处崖秀溪清、亭台错落,景冠御园尘不到的园中之园。正殿“别有洞天”殿坐落在湖北岸,初为五间卷棚悬山顶殿宇,乾隆中前期改建成三卷五间大殿,南岸建筑多以书斋为主。雍正信奉道教,这里曾经一度成为道士在圆明园中炼丹之处。乾隆、嘉庆二帝特喜在此园居,题咏颇多。


 
【夹镜鸣琴】位于福海南岸中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雍正时期就已建成。夹镜鸣琴是依照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采虹”的意境建造的。夹镜鸣琴主体建筑是一座横跨在水上的重檐四坡攒尖顶桥亭,亭子上挂乾隆御书“夹镜鸣琴”匾额,这里的夹镜是指桥北面的福海与桥南的内湖中间“夹”座桥,而鸣琴则是指桥东面山坡上小瀑布跃落,冲激石罅,琤琮自鸣。在夹镜鸣琴桥亭东的小山坡上建有供奉碧霞元君的“广育宫”。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的女儿,民间称“娘娘”。在广育官东福海岸边还建有一座十字型亭,亭外檐悬挂乾隆御书“南屏晚钟”,在此可铃听广育宫的钟声,此景与杭州西湖南屏晚钟同名。桥亭东西临岸还有澄碧亭、渊渟镜澈、一碧万顷、湖山在望等景点亭榭。


 
【澡身浴德】位于福海西岸南面,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殿澄虚榭居南部,澄虚榭临湖建有平台,有石台阶深入水面,是帝后在福海游览或去蓬岛瑶台景区上下船的最佳地点。福海西侧水域,是每年端午龙舟竞渡之处,届时皇帝率王公大臣在中部临水“望瀛洲”四方亭处观阅。本景南部乾隆中叶又添建静香馆、旷然阁、解愠书屋、翠影红荫等多处园林建筑。


 
【廓然大公】位于福海西北岸,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是圆明园内较大的园中之园,建自康熙后叶。廓然大公初名深柳读书堂,雍正时期有较大增建,乾隆年后称“廓然大公”,又称“双鹤斋”。1755年(乾隆二十年)又在河池北侧仿照无锡惠山寄畅园景致作了大规模改建增饰,而叠石则是模仿盘山静寄山庄。廓然大公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圆明园内叠石最丰富的景区之—。主景居福海西北角山水间,是由双鹤斋及廓然大公殿围成的一个庭院,双鹤斋是一座五开间卷棚抱厦大殿,廓然大公殿是一座七开间大殿。


 
【方壶胜境】西面,为一小型水景园林,跨池建亭榭曲廊,水中筑三座砖塔,取名“三潭印月”,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观,亦为乾隆初年所建。


 
方壶胜境之北,隔池为【天宇空明】风景群,建自乾隆初年。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又作大规模改建添。前殿天宇空明坐北朝南,是此景区正殿,后殿叫“澄景堂”,殿内原收藏有乾隆《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西院建“华照楼”三间,东侧临北墙建“清旷楼”七间。乾隆、嘉庆、道光诸帝皆喜登楼凭栏观赏园外稻浪烟柳村野景象。


【方壶胜境】





【坐石临流】位于后湖东北,澡身浴德和廓然大公的西面,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自雍正初年。坐石临流景区规模很大,由西部的兰亭、西南部的抱朴草堂、北部的舍卫城、东南部的同乐园及中部的买卖街五部分组成。



 

【兰亭】居西部山涧之中,仿自浙江绍兴古兰亭“曲水流觞”意境,雍正初建时俗称流杯亭,后来由乾隆皇帝弘历正式命名为“坐石临流”。此亭原为长方形三开间的八柱重檐亭,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改建成重檐八角亭,并将八根木柱换成巨型石柱,每柱摹刻一册历代着名法帖《兰亭帖》,是为兰亭八柱帖。
 
【同乐园】位于坐石临流景区东南部。圆明园盛期,每年新正要在同乐园举办大型灯戏活动,乾隆朝取名叫“庆丰图”。同乐园内有圆明园最大的戏台——清音阁。清音阁大戏台分上、中、下三层,通高23,94米,每面各3间,盛期圆明三园共有戏台十余座,此为最高最大者。在大戏台北面建有供帝后观戏的戏楼,上下两层,每层五间,楼上外檐挂“同乐园”匾。

同乐园西有一条十字交叉的街市,南北长210米,是陆地街道,东西长120米,是一条水巷。由中间的双桥分为北街与南街,街道总长亠约三四百米,这就是圆明园内着名的【买卖街】。买卖街上店铺众多,凡京城里能见到的,在这里都有个小号。有丝绸街、棉布街、瓷器街、漆器街,有家具店、估衣铺、首饰店、书店,有茶馆、酒肆、旅馆。水果、饮料、日用杂货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太监装作吵嘴打架被判官杖责的,有扮演扒手被当场捉住而出尽洋相的。
 
在买卖街的正北,还建有一座大型城池式寺庙建筑【舍卫城】,又称舍利城。舍卫城俗称“佛城”,建于雍正时期,是依照印度乔萨罗国的都城建造的,舍卫城也是圆明园内唯一一座独立的城池。整个城池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城内有房舍326间。南北城楼、中路佛殿及西城佛殿,供有关帝、三世佛、弥勒佛、城隍爷等。舍卫城内收藏了大量清代历代进贡的金、银、玉佛像、珍贵法器、经文等,据说各类佛像有十万尊之多。舍卫城在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时,十万尊大小佛像及各种陈设及法器被洗劫一空,仅此一处的损失就是无法估量的。
 
【曲院风荷】位于天然图画的东边,坐石临流的南面,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是一处仿自杭州西湖同名景观的风景园林。北部为小型庭院,正殿五间,挂乾隆御笔“曲院风荷”匾,庭院南边为一大荷花池,湖面南北长240米,东西宽80米,中央是一座九孔石桥,池内一荷花特盛,其气魄和景致都要超过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桥西北有三间亭子,取西湖景名苏堤春晓。


 
【洞天深处】位于勤政亲贤以东,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于雍正年间。西侧南北二岛为上书房,是皇子读书之所。按清帝家法,皇子读书、习武要求极为严格,6虚岁就正式入学读书,每天清晨5点来钟天刚蒙蒙亮就到书房,先学习满文、蒙文,然后习汉书,直到下午两点半才放学。东侧为四所三层进深的大院落,叫东四所,是皇子居所。东北角向东小院是如意馆,即宫廷画院所在。着名的西洋画师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及宫廷画师唐岱、沈源、伊兰泰等曾于此创作绘画。


 
【万方安和】,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是一处以卍字轩为主体的风景园林。建于雍正初年,旧称万字房。万方安和轩,造型独特,风景秀丽,四时皆宜择优居住。雍正帝特喜在此园居,乾隆时期仍是游憩寝宫之一,端午节例在此殿侍奉皇太后进宴。嘉庆帝亦有“万方安和” 题咏 23 次。万方安和建筑平面呈“ 卍 ”字形,整个汉白玉建筑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的殿宇。

这里是雍正皇帝最喜欢的景区,万字房四面临水,中间设皇帝宝座,宝座上方悬挂有雍正御书“万方安和”,西路为一室内戏台,此戏台设计的十分巧妙,唱戏者在西北殿而皇帝则坐在正西的殿内观戏,中间用水相隔。万字房的东南为一临水码头,皇帝平时来万方安和一般是坐船直接到此码头上岸。万方安和对岸建有一座十字大亭俗称“十字亭”,十字亭顶还安设一个铜凤凰,十字亭周围栽种了许多珍贵花卉、树种。


 
【杏花春馆】位于九州景区西北,是九州景区最高点,意仿祖国之西北昆仑山,占地 22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1200 平方米 ,是一处以农村景象为题材的园林景观。康熙年间,胤禛称其为“菜圃”,雍正四年易本名,是一处以农村景象为题材的园林景观。杏花春馆建筑布局具随意性,矮屋疏篱,纸窗木榻。馆前的菜圃里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有各类瓜果、蔬菜类,有着浓郁的田园风味。盛时的杏花春馆,一到春季,杏花烂漫,这时皇帝总要来到这里一边品尝美酒,一面欣赏杏花。


 
【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角,始建不会晚于雍正初年,是一处类似岳阳楼意境的园林建筑道光七年 (1827 年) 时,上下天光一景有较大改变,上下天光楼增额“涵月楼”,并以此名总其称;楼后东北添建一方形亭式建筑,及一座大值房院;原楼前曲桥、亭榭,及楼北平安院
值房,皆已不存。此外,在“涵月楼西夹河”还添建了一组园林建筑,包括敞厅、方亭和曲廊。上下天光临后湖建两层楼阁,两翼曲桥架湖,蜿蜒百尺,并在桥上建有亭、榭。凭栏俯瞰,大有登岳阳楼所见洞庭湖之胜概,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此景的名称即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之句。当年,这里是观赏后湖风光及中秋赏月的佳处。


 
【坦坦荡荡】,俗称金鱼池,建自康熙后叶,胤禛“园景十二咏”即有金鱼池诗目,是当年清帝喂鱼观景的地方,位于后湖西岸,仿杭州西湖“花港观鱼”一景之意境。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是皇帝观赏金鱼最佳处。现在仍保存着鱼池和多处建筑遗迹。经考古发掘,金鱼池建筑独具匠心。池以巨大的花岗石砌筑,池中设假山,有的假山下带水井,假山可供鱼儿嬉戏,水井则可供鱼儿躲避寒暑。


 
【天然图画】位于后湖东岸,临湖建有朗吟阁和竹薖楼。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这一景的园林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 , 院内有翠竹万竿,双桐相映。


 
【长春园】是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第二大园,位于整个圆明园的东北部分。“长春”二字的命名源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长春仙馆”。长春园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归政后修建的养老所,因此整体的建造思想就是以山水游乐为主,没有像圆明园甚至绮春园那样多政治活动、日常起居等复杂建筑,园林布局舒展明快。在圆明三园中,就园林规划及其总体艺术效果来说,以长春园成就最为突出。

长春园始建于1745年(乾隆十年)前后,至1747年基本建成中西路诸景,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1747年~1759年(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在北部仿建欧式园林西洋楼景区。1766年~1772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又集中增建了东路数景。长春园用地范围略呈方形,每边长都是八百余米,总占地70万平方米,有园中园和建筑风景群约20处,包括仿自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的瞻园和杭州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北界仿建的一区西洋园林,别具异国风情。
 
长春园大宫门建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俗称二宫门,坐北朝南,为五开间,灰瓦卷棚歇山顶,朱门三座共六扇,上饰金钉,每扇九九八十一个金钉。进入宫门后是一道牌楼门,过牌楼门就是长春园二宫门正殿——澹怀堂。

【澹怀堂】为五间高台大殿,殿内原陈设康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在澹怀堂东墙壁上挂有一幅宫廷画师沈源等人于乾隆十二年(1747)绘制的长春园全图。澹怀堂内还摆放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王乔治三世赠给乾隆皇帝的天球仪和地球仪等10余件寿礼。

【茹园】位于长春园东南角,是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仿江宁即南京明代中山王徐达瞻园而建的一处着名园林。约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小桥曲溪,亭台错落,竹树蒙密,尤以叠石见长。正殿延清堂居东北部,南临荷池,北俯巨湖,殿为五间两卷,栋宇崇隆,乾嘉道咸诸帝皆喜在此园居。
 
【鉴园】位于茹园东北河外,西临长湖,东倚园墙,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为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略仿江苏扬州趣园意境而建,有漱琼斋、绿净榭、芳晖楼、师善堂、开益轩、乐性斋
诸景观。南侧为本园船坞,并以七孔板桥与如园相连映清斋位于鉴园的西侧,是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添建而成的一处小型园中之园,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主殿映清斋是一座朝向东北的钟式九间书斋,三面临水,其西侧与南面连接数十间弓式游廊,亦临池,景色颇佳。

【玉玲珑馆】位于澹怀堂的东北面,映清斋的西北面,南有曲桥通出。1747年(乾隆十二年)基本建成,1764年前后又作局部添建,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正殿“正谊明道”为七间抱厦大殿,东侧为五间抱厦殿“鹤安斋”。圆明园原养野鹤颇多,后奉旨放鹤,任其自由,但鹤仍不远去。正谊明道殿与鹤安斋之间院内,有一叠石喷泉,时称水法,由南侧高台蓄水池供水,皇帝可坐在鹤安斋西套殿观赏。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是长春园最大的园林风景群,1747年(乾隆十二年)基本建成。乾隆皇帝每于灯节后莅临游览,并多次于此接见民族首领,宴请外国来使。后经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大规模改建添建,成为乾隆帝日后归政“娱老”的一处大型寝宫园林,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建筑由南向北分别是含经堂一淳化轩—蕴真斋三组大型建筑,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0米。含经堂7开间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淳化轩上下两层,面宽7间进深3间。淳化轩北为蕴真斋,面阔七间,前出抱厦五间。含经堂淳化轩之间有帖廊,贮乾隆《重刻淳化阁帖》石版。含经堂前西为佛楼梵香楼,楼内供奉有大量佛像及七座佛塔,东为书阁霞翥楼,贮《四库全书荟要》一部。本景东北部还建有戏楼和买卖街,买卖街南北长150米,有大小店铺40余间。

【思永斋】位于含经堂西侧岛上,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一处园中园,建于1747年(乾隆十二年)。斋东别院仿杭州西湖汪氏园,于1758年建成,称小有天园。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本景又有改建添建,达全盛规模。思永斋为前后七间工字大殿,室内设戏台,是清帝在长春园的主要游憩寝殿之一。殿内贮乾隆《重刻淳化阁帖》墨拓和《西洋楼铜版图》纸图各一套。

【茜园】居长春园西南角,是一处园中园,建成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小巧玲珑,婉转多姿。嘉庆中叶园东南部改建成五间抱厦大殿碧静堂。该园南院的三间西向楼为“此中大有佳处”,楼上南墙悬挂巨幅长春园全景图。西宫门内有座大型太湖石“青莲朵”,为1752年从杭州南宋临安德寿宫故址舟运来京的。
 
【海岳开襟】位于长春园西面湖中,主体建筑建在一个两层圆坛上,圆坛下层直径近80米,上层直径近70米,四周环水,东西南北各设码头。是一处仙山琼阁式的建筑景观,1747年(乾隆
十二年)基本建成。正楼海岳开襟为四面各显五间的四出轩式三层楼阁,外围对称配置重檐前后殿、方亭,及琉璃牌楼和圆形游廊。殿前东西列太湖石二块,为玲珑上等象皮青太湖石。岛外东西对岸还建有五座仿胜、十字、四方、六方形亭斋点景建筑。

【法慧寺】位于海岳开襟湖北岸长岗阳坡,是本园两座主要寺庙园林之一,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1747年(乾隆十二年)基本建成。法慧寺建筑分两部分,东部是一个方形院落,正殿5间,檐下悬挂“法慧寺”匾。该寺后殿西侧别院,有一座下方上圆三层七级五色琉璃塔,塔身四周皆有壁龛,内坐观音像。通高23,55米,玲珑剔透,十分美观,这是圆明园最高的一座塔。

【宝相寺】位于法慧寺之东,是一处寺庙园林,1747年基本建成。山门悬挂乾隆御书“宝相寺”匾,门内为五间倒座楼“澄光阁”,此阁是仿苏州天平山范家高义园建造的。澄光阁北有一敞厅,过敞厅后是宝相寺正殿“现大圆镜”。本寺供有一尊观音大士像,古木本色雕工极佳,为摹刻自杭州天竺寺的观音像。
 
【泽兰堂】位于长春园中轴线北山阳坡,南面隔水与含经堂相望,再北即为西洋楼中心景区——远瀛观大水法,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本景亦称爱山楼,建于1747年(乾隆十二年),是一处古典园林风景群,叠石颇佳。北部五间高台大殿泽兰堂,是本园主要书堂之一,内贮乾隆《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该堂前后皆设月台和游廊,清帝在室内或后廊即可居高观赏西洋喷泉景观,亦可沿级而下进入欧式园林景区。

【转湘帆】位于泽兰堂东侧高台地,前俯巨湖,直北即为西洋楼线法山。是一处小型建筑景观,1747年(乾隆十二年)基本建成。前殿转湘帆与后殿平畴交远风皆为五间,有回廊相连,东廊设垂花门,为本景出入门径。

【狮子林】位于长春园之东北角,隔墙之北即为西洋楼东之方河。本景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部丛芳榭等建于1747年,后在东部仿照苏州同名景观,同时参照了元代山水画家倪云林的画卷及其故乡山庄的一些风景建筑,添建了狮子林,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建成。狮子林占地约1.5万平方米,有楼堂亭轩十余座百余间,尤以叠石为着,并特召苏州山石高手堆塑而成。乾隆帝曾十次题咏“狮子林十六景”,匾、诗刻石颇丰。
 
圆明园第三大园【绮春园】,位于整个圆明园的东南部分。绮春园原是康熙帝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后又改赐乾隆朝大学士傅恒及其次子福隆安,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乾隆末年起始作大规模修缮和增建,至1814年(嘉庆十九年)达到全盛规模。道光初年改建增饰东路诸景,专供皇太后皇太妃园居之用。此园占地虽较圆明园仅十分之三,为54.3万平方米,而结构则别具自然之妙趣。有20余处园林风景群,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圆明园罹劫后,同治年间试图局部重修时曾将绮春园改称万春园,后来无果而终。
 
绮春园宫门为1809年(嘉庆十四年)添建而成,俗称新宫门,宫门五间,卷棚歇山顶。宫门内正殿为迎晖殿,五开间,皇太后寿诞受群臣朝贺即在此殿,北接临时寝斋中和堂,七开间。西侧湖中小岛上筑有“鉴碧亭”。

中和堂北为【敷春堂】,敷春堂为绮春园宫门内的中心景观。分西路、中路、东路三部分。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70米,占地面积5.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是绮春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群,道咸时期是皇太后的寝宫区。中路前部为工字形前后各五间的大寝殿敷春堂,曾为嘉庆皇帝寝官,道光时期皇太后在此居住,后部为园林景观,西路亦为园林区,东路北为东西二所,南为东南所,为先帝遗妃遗嫔等寝院。

【心镜轩】是绮春园宫门东侧的一处小型山水景观,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心镜轩由两座三间临水殿和一座凉亭组成,主殿匾额心镜轩,建于嘉庆中叶。
 
【凤麟洲】位于敷春堂北侧湖心岛上,本景由东西二岛组成,二岛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1807年(嘉庆十二年)改建而成。景名取自古代道教神话传说海内十洲之一“凤麟洲”。正殿“凤麟洲”坐落在西岛上,为七间两卷抱厦殿,是皇太后的夏日寝憩之所。凤麟洲东岛是一个带垂花门的简单四合院。凤麟洲北湖外小岛上有重檐四方“浩然亭”。

【涵秋馆】位于敷春堂西北之长岛上,东望凤麟洲,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成于1805年(嘉庆十年)。正殿涵秋馆居北部,为七间双工字大殿,在双工字中央安装叠石喷泉。涵秋馆东侧山外筑有露水神台,在高台上矗立一铜铸托盘仙人,总高近7米,面朝东,前临湖,寓意承接天降甘露服食,以企长生不老。

【展诗应律】位于涵秋馆之西,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建成于1801年(嘉庆六年)。道咸时期,是皇太后园居庆节观戏之所。正殿展诗应律,北临后湖,殿前设戏台,匾额“庆乐升平”。该殿东侧及西南临溪有虚明镜、栖云阁、云溪亭、翠幄等园林景观。
 
【庄严法界】位于展诗应律东南,北东南三面环池,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是一处小型寺庙园林,前后佛殿皆为五间,分悬“法光无量”和“得大自在”匾。

【天心水面】北与庄严法界隔河相望,为一处小型环水景观。敞榭五间南北各接三间抱厦,北额题“天心水面”,南额题“玩鹤亭”。

【苹香榭】是庄严法界西侧的一处小型园林景观。南临溪,东部为值房和库房院,西部有以条石筑砌的南北长方形水池,方池南北各建三间敞厅。

【春泽斋】位于展诗应律西侧,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于嘉庆初年。北临后湖,南俯清池,由东西并列三座庭院组成,共有殿宇房间55间,游廊105间,四方、六方、十字亭各一座。西院正殿春泽斋面阔七间前抱厦三间后抱厦五间,南临池为三间敞厅“水心榭”。前池西岸为时登楼。

【生冬室】北与春泽斋隔池相望,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生冬室正殿面阔七间接前抱厦三间后抱厦五间,通进深逾17米,东西两翼还各接套殿三间。室内设有戏台,道咸时期是皇太后园居游乐主要处所之一。生冬室前池对岸岛上为三间敞厅卧云轩。
 
【四宜书屋】位于生冬室西长河对岸,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成于嘉庆前期。道咸时期,此处为太妃太嫔寝院之一。四宜书屋南山麓六方亭为“夕霏榭”。

【喜雨山房】位于绮春园西路东北隅,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由喜雨山房、烟雨楼、知乐轩三景观组成。喜雨山房,坐南朝北五间抱厦殿。烟雨楼,居喜雨山房北岛南侧偏西,隔池相望,楼为两层五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建造。知乐轩,殿三间,居喜雨山房西南。东邻后湖北岸还有松风萝月敞厅和眺吟楼。

【延寿寺】亦称竹林院,东北与喜雨山房相望,是一处寺庙园林,前为娘娘殿,后为观音大殿。

【清夏斋】东邻竹林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清夏斋为前后七间工字形大殿,殿宇宏敞,池水澄洁。东面临池有重檐十字亭“天临海镜”,池西南角为四方流杯亭“寄情咸畅”。

【含辉楼】位于清夏斋西南,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楼前设马道,为清帝燕游骑射之地,楼西南池中岛上五间抱厦敞厅招凉榭为赏荷佳处。含辉楼北有东西配殿,再北墙外为延英论道敞厅。
 
【畅和堂】、【绿满轩】位居含辉楼南邻二岛上,两岛共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共有殿宇房间43间、游廊48间、四方亭、仿胜亭各一座。畅和堂为南岛正殿,五间两卷前后有廊。堂前、后西配殿分别为“澄霞宇”、“开襟馆”。北岛曲尺形殿为绿满轩,并有 “皎镜涵空”敞榭和仿胜形“袭矩亭”等景观。

【惠济祠】、【河神庙】位于绮春园西南角,是一处寺庙景观。仿苏北清江浦惠济祠之殿宇,东院为惠济祠,殿内供天后神牌,西院为河神庙,殿内供淮渎、金龙四大王和黄大王神牌。惠济祠东北侧建敞厅“凌虚亭”。

【澄心堂】位于绮春园西路南湖岛上,西与畅和堂相望,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澄心堂”为五间两卷,前接抱厦三间,东西两翼各接套殿四间,又折向北各接七间。澄心堂东北小岛上还建有三间敞厅“湛清轩”,及湖北岸的“云漪馆”,湖西南岸的凌虚亭等景观。

【正觉寺】位于绮春园宫门西侧,占地面积1.266万平方米。与绮春园既有后门相通,又单设南门,独成格局,实际上是清帝御园圆明园的一座附属佛寺,俗称喇嘛庙。

网载 2013-04-24 15:18:45

[新一篇] 古代風俗百圖 1

[舊一篇] 成衣洗滌與護理說明書 Garment washing andnursing reference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