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 簡體 傳統 |
继新版《西游记》开播后,近日,86集新版《三国》又在大陆四家卫视热播,支持者有之,批评者也不少,而持批评态度的人多数是看过小说《三国演义》或以小说为基础改编的老版电视剧的。这些人对于桃园三结义被秒杀、貂蝉最终被曹操属下杀死等情节、以及曹操成为前30集的绝对主角不断提出质疑。而该剧导演高希希对此的回应是,“《三国》不是小说《三国演义》,也不是历史,我们得要让它好看。”
的确,导演从历史、小说中任意舍取并赋予一些新的理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否真的如其所愿拍的好看,还应由观众来评说。虽然身处海外,无缘及时一睹新《三国》,但作为既看过小说又看过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同时亦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些了解之人,我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根据我的了解,新《三国》首先重新诠释了曹操的形象,将其塑造成了大智大慧、勇猛无双的人物,偶尔“犯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前三十集基本是围绕曹操这个形象延展剧情。不仅董卓、吕布是绿叶,就连刘备、关羽、张飞也是大大的陪衬。而脍炙人口的“桃园三结义”也因此被弱化。在此笔者有二点疑惑:一则是既为《三国》,当讲的是三个国家之事,如果单为突出某个人物而拍《三国》,还莫不如直接拍《曹操大传》。
二则是对“桃园三结义”的弱化,是直接弱化了历史上三国乃至《三国演义》所要展现给人的最重要的“义”。老版《三国演义》以桃园三结义开篇,画面是黄巾起义,烽烟四起,刘关张在乱世中相识相知。他们在桃花下结拜,从此忠肝义胆,患难相随不分开,共同演绎了一曲雄浑的悲壮之歌。迄今,许多观众都对“三结义”记忆犹新,想来还是热泪盈眶。
而新《三国》中“三结义”却只有10多秒的镜头,一晃而过之后继续以曹操为主线讲故事。这大概是因为导演并不理解“义”之重要,不理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三国到底“演”的是哪出戏。
历史上的三国正式始于公元220年曹魏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在这短短的历史舞台上,诸多风流人物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官渡之战、过五关斩六将、赤壁之战等,并尽情演绎着“忠义、仁义、信义”等,所以后世才有了不朽之作《三国演义》。
三国到底“演”的是哪出戏?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的书名已经明确告诉世人,“演义”者,演“义”也。现在人理解“演义”是一种小说体裁,但它真实的本义,就是在书中利用各种人物的互动,把“义”的内涵丰满起来。作者罗贯中通过精彩的故事表达了“义”的内涵,同时展现了政治、军事上的谋略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的喜怒哀乐、忠孝悖逆都围绕着“义”而徐徐进行。书中对“义”有很多精到的描写。桃园三结义将刘、关、张命运相连,三人终生不负这“义”字;在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只发了一言却救了赵云,是对刘备的恩义;曹操哭祭袁绍,显出其对义的理解和作为;孟获感“七纵”之恩以归顺,有诸葛亮“义”服的成份。而义薄云天的关羽将“义”演绎到了极限。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赤兔、封亭侯没动他寻兄之意。面对曹操之隆恩,不报恩不离开方显其义士本色;后为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其后在战争中,诸葛亮派关羽而不是张飞去守“华容道”,使其义释曹操。此一安排正是诸葛亮遵天意、行人事,更成全和丰满了关羽之“义”……
人们正是通过《三国演义》,才对“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义”是什么,它的表面与内涵所引申着的关系与深层反映。否则今人如何了解何为忠义、仁义、信义等?或许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真正理解“义”的内涵。而这或许正是“三国”踏上历史舞台的使命。
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基本忠实了原着,将“义”之内涵通过生动的图像展现给了观众,从而帮助观众进一步更好地理解了“义”。而新《三国》不仅在片名上去掉了“演义”二字,而且将所表现的内容着墨在为曹操“正名”上,并将所谓的现代人的价值观融入对人物的塑造当中,比如貂蝉和吕布的爱情等,似乎没有男女之情的电视剧就不出彩儿。而事实上,这些恰恰不是让人可以回味的地方。从这方面说,新《三国》的确是败笔之作。
新《三国》的导演虽然重拍的勇气可嘉,但如果在尚没有彻底吃透三国到底“演”的是啥之前就凭藉现代人的想像拍摄,可是太对不起古人,太对不起观众了。这样的电视剧不拍也罢。
叹一句:三国“是非成败转头空”,让后人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千古不曾泯灭的是“遥看三国事,满盘皆忠义”。
刘晓 2010-07-15 08:32:5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