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不忘故国故土之情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朱之瑜(1600年-1682年),字鲁玙,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号,意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浙江余姚人,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朱曾参加抗清活动,南明灭亡后,不愿降清,东渡日本。于日本和水户光国接触,其遗臣性格与儒家思想让水户光国深感未有异姓革命的日本方是中华思想的正统继承者,遂发奋编纂大日本史,以扬正统,导致尊王攘夷思想之催生。朱舜水更对水户学拥有不可磨灭之影响。着有《朱舜水先生文集》、《安南供役纪事》、《阳久述略》、《释奠仪注》等等。朱舜水出身望族,自幼博闻强记,精研史、书、六经。崇祯末和南明朝弘光年间,几次下诏征他去做官,他都因“世道日坏,国事日非”坚辞不就。明亡后,清兵长驱南下,他就投入缺清复明斗争,与浙东抗清义师首领王翊相佐,图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失败后亡命日本,辗转于安南、交趾、罗等地,历尽艰辛,意欲借兵,以资恢复。他常秘密深入内地,与抗清名将郑成功、张煌言等一起,北伐长江,往返于两军之间,亲历战阵,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兵败后,朱舜水见大势已去,复明无望,怀抱孤愤,于1659年复至日本,开始他二十四年审日讲学生涯。朱舜水到日本后,初寓长畸,以他的教学德行,受到日本学者的礼遇和尊敬。日本着名学者安东守约,素来仰慕朱舜水,他敬事师礼,苦心恳留;知朱舜水长期飘零,囊空如洗,便拿出自己一半俸禄供朱舜水使用。许多日本学者也纷纷慕名而来,投奔门下,争当学生。朱舜水感于安东守约的诚意,在长畸住了九年。当年日本执政的首相叫德川光国。他握有国家大权,但比较开明。他想培养人才,但缺少师资。当听说德高才埔的朱舜水时,如获至宝,派了使臣,备了厚礼,聘朱舜水为师。于是,朱舜水就从长畸来一江户(今东京),德川对朱舜水待以宾师之礼,受业弟子,非常敬重。在朱舜水七十诞辰时,德川特地为朱舜水造了一座庭院,取名“后乐园”,为朱舜水祝寿。日本一些学者称朱舜水为“泰山北斗”。

朱舜水讲学时,许多年老的日本人都扶着拐杖前去听讲。朱舜水和黄宗仪、王船山、顾炎武、颜元一起,被人称为明末我国五大学者。他在日本抑着“仆之视贵国同为一体,未尝有少异于中国也”的精神,以中国的治学之方,简牍之式,科试之制,用字之法,通过讲学,大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他在哲学上反对唯心史观的理学,提倡“知行合一”,针对当时日本上层人士崇尚儒学、空谈佛理的僧侣主义倾向,反对“专在理学穷研”,说:“宋儒辨析毫厘,不曾做得一事。”强调知识应从日常生活实践中求得。他重视史学研究,认为“经得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得之史而求之经,亦下学而上达也”。他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听他讲学的都说:“前皆做昏梦,今日始知耳”。朱舜水在讲学的同时,还将中国当时先进的农业、医药、工程建筑、手工工艺、从图样到制法,传授给日本民众,亲自加以指导和实践。朱舜水还根据西湖和庐山的风景特色,替德川光国设计了为他祝寿的园林“后乐园”,还以他设计的《学宫图说》,建造了东京的“圣堂”。朱舜水以自己的崇高品格和渊博常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后来的日本学者评价说:“天佑以还,儒学以经世治民为要道,不力空理虚论,皆舜水所赐也……不惟后来明治维新受此良好之影响,即于朱氏学说本身发扬而光大,其功亦伟矣!”

梁启超在评论朱舜水时也说:“中国儒学化为日本道德基础,也可以说由舜水造其端。”“舜水人格极为高尚严峻,所以日本知识阶层受其感化最深。”朱舜水在日本念念不忘故国,以“单身寄孤岛,抱节比田横”自勉。身居异域,依旧身着明服,常常面朝西方,遥望流泪。他写的《避地日本感赋》二首,抒发了他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家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园。廿年家园今何在?又报东胡设伪官。起看汉家天子气,横刀大海夜漫漫。他常寄信给国内子孙,教诲他们“农圃渔樵,自食其力;百工技艺,亦自不妨,惟有虏官决不为耳。”朱舜水在日本讲学二十余年,栽培了众多有识之士,对日本的教育作出过很大贡献。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四月十七日,病逝日本,享年82 岁。日本学者私谥他为“文恭先生”,按明朝仪式为他建坟立碑,题曰:“明徵君子朱子墓”,安葬于日本常陆久慈郡大田乡的瑞龙山麓,德川光国率诸朝士临其葬,坟墓至今犹荐。日本民众对朱舜水十分崇敬,在他死后周年时,被誉为十七世纪日本关西世儒安东守约在祭文中哭道:“呜呼先生,知我望我。今也既逝,学烈士云堕。有疑谁问!有过准督!有事谁计!有怀谁告!”表达了当时日本学者和民众的心情。

1982年,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为纪念朱舜水逝世三百周年,在朱舜水的故乡,余姚龙泉山建造《朱舜水先生纪念碑》。是年五月二十日,以日本国员户叶武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专程来余姚,参加纪念碑的揭幕式。碑下面,是着名家沙孟海写的刻着《朱舜水先生纪念碑》八字行书;碑后刻着 “纪念中日文化交流之先驱朱舜水逝世三百周年”,落款是“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碑后种有两棵苍松;碑前为日本友人种的两棵柏树,象征中日友谊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作为朱舜水家乡的余姚人民,也始终把朱舜水作为先贤而倍受敬重。清朝年间,余姚人民在余姚城老西门外姚江边。先后为朱舜水,连同其他三先贤:严子陵、王阳明、黄宗仪建立“先贤故里本报特约记者亭”,解放后迁至龙泉山。在“明徵士朱舜水故里”碑亭,刻有楹联“东海蹈曾甘家老逊荒千载斯文归后死”“南天擎独苦臣心如水一江终古属先生”。横额“胜国宾师”。着名学者楼适夷在《朱舜水先生逝世三百年献词》里,对朱舜水的生平事绩作了这样的概述:“大哉先生,吾乡巨哲。生当季世,阳九逢厄。

满清入关,倾我社稷。一介儒生,志士广结;力挽狂澜,奋起抗击。跨海东瀛,乞师千急。扶桑流寓,江户讲席。交流文化,弘宣圣叶;胡运不尽,终老秉节。懿行殊勋,后世永式。三百周年,今逢祭日,两国俊彦,胜会吾邑。纪念前贤,显彰遗德。以后学,仰止先哲。羁身北国,适感小疾。乡老宠召,欲行未得,舜水悠悠,龙山霭霭。遥瞻盛曲,驰恩无极." 满清入关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候,朱公舜水本来是“凡古今礼仪大典,皆能讲究,致其精详;至于宫室器用之制,农圃播殖之业,靡不通晓”的大学者,也拍案而起、投笔从戎,奔走在浙东沿海,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侵略的武装斗争中。他北上南下,四处借兵,协助张煌言、郑成功,往来于厦门、金门之间,逆旅舟山、崇明;求援避难,从日本到越南,又从越南到日本,只为力尽一个汉族人所应该履行的义务。诚如他自己所说:“仆事事不如人,独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似可无愧于古圣先贤万分之一。一身亲历之事,固与士子纸上空谈者异也。”满清恨之入骨,就像后来也凶残对付国姓爷的那样,挖掘捣毁其的祖坟!(朱公在日本,主人要为他建造好屋子,他辞谢时说:“吾藉上公眷顾,孤踪海外,得养志守节,而保明室衣冠,感莫大焉!吾祖宗坟墓,久为发掘,每念及此,五内惨烈。若丰屋而安居,岂我志乎?”)  

朱公奔走海上,“雅有意于经历外邦,而资恢复之势”,1650年朱舜水以五十一岁高龄去日本,不料被满清发现。清兵白刃合围,逼迫他髡发投降,但他谈笑自若、视死如归,刘文高等人被他的义烈所感动,偷偷驾舟将他送回舟山。 “辛卯年七月,预避虏难,从舟山复至安南。”在越南,他拒绝国王的聘用,慷慨陈词“中国折柱缺维,天倾日丧,不甘剃发从虏,逃避贵邦”,坚决不向国王跪拜效忠。他回忆:“何敢屈膝夷廷,以辱国典。故长揖不拜者,礼也。国王不知是礼,怒欲杀臣;臣挺然竟行就戮,毫无顾盼迟回。”国王赞曰:『好汉子』!仍不甘心,派人劝说舜水,要为他接取家眷,营造府第。对此,舜水答曰:“去家十三年,绝无婢妾,何有家眷?瑜役毕告归,必不留此,甲第何为?”国王赞叹曰:『大人!高人!不独我交趾所无,如此人者,恐中国亦少!』 1659年五月,延平王-招讨大将军朱成功和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北伐。川口长孺《台湾郑氏纪事》:“先是,朱之瑜数来往海外,备尝艰苦,窃图恢复。至是,成功将大举,故去岁招之而至厦门。”六十岁的朱舜水参加了这次战役。收复瓜州,攻克镇江,他都是亲历行阵。《海东逸史-朱之瑜传》:“己亥,朝(鲁)王金门。时朱成功、张煌言会师入长江,之瑜主建威伯马信营。...之瑜常往来两军间。克瓜洲,下镇江,皆亲历行阵”。但北伐壮举却因为国姓爷的轻敌大意,不幸失败。朱公悲痛地说:「藩台(郑成功)似谓虏在目中,徒使英雄顿足耳!」  

1660年(永历十四年),这位为民族解放奋斗多年的老人已经“饮泣十七载,鸡骨支离;十年呕血,形容毁瘠、面目枯黄”,坚决不做满清的奴隶牛马,就流寓日本,以保存民族正气。  

他的初衷是「闭门扫迹」暂时避难,流亡日本之初并没有终老的打算,只想“暂借一枝,栖息贵邦,衣粗茹藿,操婢仆之役,所冀天下稍宁,遄归敝邑。”自称「亡国之遗民,来此求全……」,自誓「非中国恢复,不归也」, 日本友人安东省庵作诗赞曰:远避胡尘来海东,凛然节出鲁连雄。历忠仗义仁人事,就利求安伞俗同。昔日名题九天上,多年身落四边中。鹏程好去图恢复,舟楫今乘万里风! 梁启超先生在朱公年谱的附录中说得明白: “我做朱舜水年谱在他死后还记了若干条,那是万不可少的。他是明朝的遗臣,一心想驱逐满清,后半世寄住日本,死在日本。他曾说过:满人不出关,他的灵柩不愿回到中国。他自己做了耐久不坏的灵柩,预备将来可以搬回中国。果然那灵柩的生命,比满清还长,至今尚在日本。假使我们要去搬回来,也算偿了他的志愿哩。我因为这一点,所以在年谱后记了太平天国的起灭及辛亥革命、清室逊位,直到了满清覆亡,朱舜水的志愿才算偿了。假如这年谱在满清做,是做不完的,假如此类年谱没有谱后,是不能成佳作的。”


网载 2012-08-11 17:08:53

[新一篇] 朱舜水:大明遺民,“日本的孔夫子”,德川諸侯家族墓地唯一外族人

[舊一篇] 余姚四賢(四)黃宗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