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 簡體 傳統 |
第一节献帝设朝仪
城池:许昌,建筑:宫殿,人物:文官
背景:
天子:“诸位爱卿平身……”
文官:“谢陛下!”
曹操:“陛下,臣表奏一人。此番出征,有一人功劳甚大,乃刘备刘玄德。”
刘备:“拜见陛下。”
天子:“卿祖上何人?”
刘备:“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天子:“令宗正卿快取宗族世谱检看!”
文官:“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
文官:“……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排世谱,乃当今天子之叔。”
天子:“(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
天子:“……乃吾之叔也!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
文官:“诏,拜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刘备:“谢陛下圣恩!”
文官:“……退朝!”
荀彧:“天子认刘备为叔,恐无益於明公。”
曹操:“彼既认为皇叔,吾以天子之诏令之,彼愈不敢不服矣。况吾留彼在许都,名虽近君,实在吾掌握之内。”
曹操:“吾所虑者,太尉杨彪与袁术亲戚,倘与二袁为内应,为害不浅。当即除之。”
下一节:第二节酒家见孔融
第二节酒家见孔融
城池:许昌,建筑:酒家,人物:老板娘
背景:
张飞:“那曹孟德把咱们的城池都夺了,只封了这些有名无实的官位!”
刘备:“哈,三弟不要介意,今当争世道人心,不可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关羽:“大哥远见……许都人物荟萃,许能见到一些老朋友。”
刘备:“是也,北海太守孔融正在许都,吾约了此人。”
孔融:“玄德好久不见!”
刘备:“自徐州一别,文举久违啊。”
孔融:“曹孟德密使人诬告杨彪交通袁术,收彪下狱,玄德可有听说?”
刘备:“听说了,正由曹心腹满宠按治之。诚令人痛惜!”
孔融:“杨公四世清德,岂可因袁氏而罪。明日早朝,吾当谏之。”
刘备:“杨彪汉朝老臣,当无大碍。议郎赵彦愤曹操专横,上疏劾操不奉帝旨、擅收大臣之罪。此人恐难幸免。”
孔融:“唉,自建安以来,汉朝老臣皆纷纷失势,汉朝衣冠恐愈无人继承矣。”
刘备:“当年孔子毕其生欲恢复周礼,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遂受後世景仰。”
孔融:“是啊,故而就现今言之。汉代典籍之光辉,能保存几分,便是几分成就。”
触发事件:孔融保谏杨彪
"杨公四世清德,岂可因袁氏而罪之乎?", "此朝廷意也。",
"使成王杀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耶?", "……且免彪官,放归田里罢。"
第三节献帝衣带诏
城池:许昌,建筑:宫殿,人物:文官
背景:
天子:“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後遭傕、汜之乱。常人未受之苦,吾与汝当之。”
天子:“後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早晚必有异谋,吾夫妇不知死所也!”
皇后:“满朝公卿,俱食汉禄,竟无一人能救国难乎?”
伏完:“帝,后,休忧。吾举一人,可除国害。”
天子:“皇丈亦知操贼之专横乎?”
伏完:“曹操奸雄之名,谁人不知?但满朝之中,非操宗族,则其门下。若非国戚,谁肯尽忠讨贼?”
伏完:“老臣无权,难行此事。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托也。”
天子:“董国舅多赴国难,朕躬素知;可宜入内,共议大事。”
伏完:“陛下可制衣一领,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可以昼夜画策,神鬼不觉矣。”
文官:“令内史宣董承晋见……”
天子:“朕夜来与后说霸河之苦,念国舅大功,故特宣入慰劳。卿可记得吾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创业?”
董承:“陛下戏臣耳。圣祖之事,何为不知?”
董承:“高皇帝起自泗上亭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天子:“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如此懦弱,岂不可叹!此二人非留侯、酂侯萧何耶?”
董承:“然也。高祖开基创业,实赖二人之力。”
天子:“朕想卿西都救驾之功,未尝少忘。卿当衣朕此袍,系朕此带,常如在朕左右也。”
董承:“多谢陛下。”
天子:“卿归可细观之,勿负朕意。”
触发事件:董承归家衣带诏
"承归家,至夜独坐书院中,将袍仔细反覆看了,并无一物。",
"天子赐我袍带,命我细观,必非无意;今不见甚踪迹,何也?",
"正欲伏几而寝,忽然灯花落於带上,烧着背衬。惊拭之,已烧破一处,微露素绢,隐见血迹。急取刀拆开观之,乃天子手书血字密诏也。",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
"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今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
"破指扫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董承览毕,涕泪交流,一夜寝不能寐。",
"第二日,董承与侍郎王子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一并议事。正其时,西凉太守马腾也来相探。"
第四节宗潢佐汉朝
城池:许昌,建筑:宫殿,人物:文官
背景:
董承:“此乃天子之衣带诏。”
文官:“吾等祖宗世食汉禄,岂无忠心?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董承:“忠义之士,不可多得。若所与非人,则反相害矣。来,取《鸳行鹭序簿》来检看。”
马腾:“公若有举动,吾即统西凉兵为外应。咦……刘氏宗族……何不共此人商议?”
董承:“公欲用何人?”
马腾:“见有豫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
董承:“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
马腾:“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公试求之,当必应允。”
触发事件:董承见玄德
第五节董承见玄德
城池:许昌,建筑:庄园,人物:老人
背景:
刘备:“国舅深夜至此,必有事故。”
董承:“白日乘马相访,恐操见疑,故黑夜来见。”
刘备:“来,取酒相待。”
董承:“今操专国弄权,天下恐要不太平矣!”
刘备:“曹丞相治国,为何忧不太平?”
董承:“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公何诈也?”
刘备:“恐国舅有诈,故相试耳。”
董承:“此乃天子衣带诏,请玄德观之。”
刘备:“一,车骑将军董承;二,工部侍郎王子服;三,长水校尉种辑;四,议郎吴硕;五,昭信将军吴子兰;六,西凉太守马腾。”
董承:“公以为如何?”
刘备:“公既奉诏讨贼,备敢不效犬马之劳。左将军刘备,吾即书之。”
董承:“尚容再请三人,共聚十义,以图国贼。”
刘备:“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
下一节:第六节菜园韬晦计
第六节菜园韬晦计
城池:许昌,建筑:庄园,人物:老人
背景:
张飞:“大哥,干嘛呢?”
刘备:“春暖花开,不如种菜。後园种菜,当亲自浇灌。”
关羽:“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刘备:“此乃韬晦之计耳,须防曹孟德谋害也。”
孙乾:“主公,许褚、张辽引数十人来请主公。”
张辽:“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刘备:“有甚紧事?”
张辽:“不知,只教我来相请。”
下一节:第七节煮酒论英雄
第七节煮酒论英雄
城池:许昌,建筑:宫殿,人物:文官
背景:
曹操:“玄德,在家做得好大事!”
刘备:“……!!!”
曹操:“玄德学圃不易啊。”
刘备:“……无事消遣耳。”
曹操:“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曹操:“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刘备:“噢,原来如此……”
文官: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曹操:“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刘备:“未知其详。”
曹操:“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於宇宙之间,隐则潜伏於波涛之内。”
曹操:“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刘备:“备肉眼安识英雄?”
曹操:“休得过谦。”
刘备:“备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曹操:“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刘备:“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曹操:“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刘备:“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曹操:“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刘备:“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曹操:“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刘备:“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真乃英雄也!”
曹操:“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刘备:“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曹操:“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刘备:“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曹操:“哈哈……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刘备:“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曹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备:“谁能当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
文官: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不觉落於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刘备:“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曹操:“丈夫亦畏雷乎?”
刘备:“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文官: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天雨方住,关、张二人撞入後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
关羽:“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
曹操:“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来,取酒与二樊哙压惊。”
文官:“启禀丞相,满宠探听袁绍已回。”
曹操:“快召来见。”
触发事件:袁术起兵投袁绍
"河北起战事……袁绍起兵攻公孙瓒,北平战事正酣,公孙瓒不敌欲撤往辽东。",
"同时,袁术在淮南骄奢过度,不恤军民,众皆背反。",
"术使人归帝号於袁绍,欲弃淮南而归河北。若二人协力,恐急难收复。",
"……不知公孙兄与子龙怎麽样了,唉……我不如此时寻个脱身之计,更待何时?"
第八节玄德出许都
城池:许昌,建筑:宫殿,人物:文官
背景:
曹操:“启禀陛下,袁术欲结连袁绍,须派将截之。”
天子:“……当派何人出兵?”
刘备:“陛下、丞相勿忧,袁术与吾历有争战,备愿领兵前去堵截。”
天子:“今有皇叔出马,料定袁术大势去矣。卿且出兵,勿负朕意!”
曹操:“……”
触发事件:玄德出兵谯城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国舅宁耐。某此行必有以报命。",
"公宜留意,勿负帝心。",
"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
"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入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
"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後欲治之,其可得乎?",
"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然现当如何?",
"权已归刘备,无可奈何。可写书与车胄乘机图之。"
第九节谯城截袁术
城池:谯,建筑:宫殿,人物:文官
背景:
关羽:“大哥,袁术正往谯城方向赶来,可要做好防备啊。”
刘备:“是啊。”
孙乾:“主公,曹操似乎一直在打探我军方位。”
刘备:“哈哈,奸雄嘛……国贼曹操,是我们对孟德这位老朋友的新称呼。”
张飞:“这个好,很响亮嘛!”
孙乾:“主公……大事不好,董承家人背叛,曹操发现了衣带诏密谋!”
刘备:“啊?!”
触发事件:董承衣带诏事泄
"主公,大事不好,曹操命徐州车胄来堵截我军後路。",
"今已与袁术两败俱伤,如何能再敌……",
"不好,主公,我军与左路关将军、右路张将军失散了!",
"啊?!",
"目下三路有兵,只有先跟袁术谈和,往投北边袁绍了。",
"……也只好这样了,沿路打探二弟与三弟的消息。"
城池:许昌,建筑:庄园,人物:老人
背景:
文官:“国舅,大事谐矣!”
董承:“愿闻其说。”
文官:“刘表连结袁绍,起兵五十万,共分十路杀来。马腾连结韩遂,起西凉军七十二万,从北杀来。”
文官:“曹操尽起许昌兵马,分头迎敌,城中空虚。若聚五家僮仆,可得千余人。”
文官:“乘今夜府中大宴,庆赏元宵,将府围中,突入杀之。不可失此机会!”
董承:“甚好!即唤家奴各人收拾兵器,披挂上马,约令各家内门前相会,同时进兵!”
触发事件:董承进兵宫殿
"快快攻入操贼设宴後堂……操贼休走!",
"啊?!……",
"董承霎时觉来,乃南柯一梦,口中犹骂“操贼”不止。",
"其家奴秦庆童与侍妾云英私通,正受责罚,遂将机密报与曹操。"
城池:许昌,建筑:宫殿,人物:文公
背景:
曹操:“国舅缘何夜来不赴宴?”
董承:“微疾未痊,不敢轻出。”
曹操:“……此是忧国家病耳。”
董承:“……!!!”
曹操:“来人,拿下董承、吉平、王子服等六人,连同家人,尽皆处斩!”
武将:“是!另发现有衣带诏一件!”
曹操:“拿来我看……车骑将军董承,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西凉太守马腾,左将军刘备……”
曹操:“刘备……果然有这个奸贼!……今天子破指修诏,我欲废却,更择有德者之。诸公以为如何?”
程昱:“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争端矣。”
曹操:“此事且罢,先诛杀董贵妃,今後但有外戚宗族,不奉吾旨,辄入宫门者,斩,守御不严,与同罪!”
触发事件:衣带诏事件结束
"文远欲来相敌耶?",
"非也。想故人旧日之情,特来相见。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安得不救兄?",
"文远莫非说关某乎?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
"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
"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
"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盟誓乎?",
"……",
"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
"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
"既如此,则某今降亦可。然吾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但知刘使君去向,不管千里万里,定当前往。",
"可以,丞相已允。"
}, newstring[] { "Guan Yu", "Zhang Liao", "Guan Yu", "Zhang Liao", "Guan Yu", "Zhang Liao", "Guan Yu", "Zhang Liao", "Zhang Liao", "Guan Yu", "Zhang Liao"
"主公,袁绍亲自引众出三十里来迎接。",
"岂敢有劳袁将军大驾!",
"昨为小儿抱病,有失救援,於心怏怏不安。今幸得相见,大慰平生渴望之思。",
"孤穷刘备,久欲投於门下,奈机缘未遇。今为曹操所攻,想将军容纳四方之士,故不避羞惭,径来相投。",
"玄德儒雅有信义,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哪!"
}, newstring[] { "Sun Qian", "Liu Bei", "Yuan Shao", "Liu Bei", "Yuan Shao"
第十节南皮酒家议
城池:南皮,建筑:酒家,人物:老板娘
背景:
刘备:“孙先生,可有二弟、三弟的消息?”
孙乾:“还没啊……二位将军吉人天相,应当无羕。况且武艺高强,不会死於乱军之中。”
刘备:“但愿啊……今寄人篱下,兵马失散,几年之积累毁於一旦,唉!”
简雍:“哈,刘使君!”
刘备:“咦,简雍先生?得遇先生,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啊。”
简雍:“使君此番受挫,亦天时所致,然将军终会有振作之时。”
刘备:“哦?此话怎讲?”
简雍:“方今天佑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无人能敌,事可显见。然物极必反,强弩终有末时,使君且耐心等待。”
刘备:“简先生所言极是,以後还望多多指教啊。”
简雍:“好说好说!”
下一节:第十一节袁曹兵锋起
第十一节袁曹兵锋起
城池:南皮,建筑:宫殿,人物:文官
背景:
袁绍:“今请诸位前来,商议兴兵讨伐曹操一事。”
田丰:“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先遣人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称曹操隔我王路。”
田丰:“然後提兵屯黎阳,更於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扎边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审配:“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何必迁延日月?”
沮授:“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郭图:“非也。兵加曹操,岂曰无名?公正当及时早定大业,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
文官:“启禀主公,许攸、荀湛二位谋士到。”
袁绍:“二人多有见识,且看如何主张……方今议起兵攻曹操,起兵是乎?不起兵是乎?”
许攸:“明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
袁绍:“二人所见,正合我心。今当起马步军三十万,讨伐曹操!”
郭图:“以明公大义伐操,必须数操之恶,驰檄各郡,声罪致讨,然後名正言顺。”
袁绍:“正是,还请陈琳写篇檄文。”
陈琳:“是!”
触发事件:袁曹兵锋起
"袁绍令审配、逢纪为统帅,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起马军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精兵三十万,望黎阳出发!",
"将讨贼檄文遍行州郡,并於各处关津隘口张挂。时曹操方患头风,正卧病在床……"
第十二节曹操许昌议
城池:许昌,建筑:宫殿,人物:文官
背景:
曹操:“……头风难忍,为我读来!”
文官:“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
文官:“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曹操:“……好文章!”
文官:“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文官:“……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文官:“……司空曹……”
曹操:“读下去!”
文官:“司空曹操:祖宗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携养,因赃假位……”
文官:“……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曹操:“……啊!!!此系何人所作?!!!”
曹洪:“闻是陈琳之笔。”
曹操:“咦?此文听来,毛骨悚然,一身冷汉,不觉头风顿愈。”
曹操:“哈哈,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
曹洪:“主公所言极是,然现当如何应对?”
曹操:“且聚众谋士商议,看如何退敌。”
孔融:“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
荀彧:“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
孔融:“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
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合、淳於琼等俱世之名将……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
荀彧:“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
荀彧:“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曹操:“哈哈,皆不出荀文若之料。好,即日起兵,与袁绍一战!”
触发事件:曹操起兵战袁绍
"话说孙策行军途中,见一军到。当先一人,资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
"吾得公瑾,大事谐矣!",
"吾兄欲济大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紘,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於此。",
"甚好,吾当亲至其家,力聘之。"
"孙策在江东招兵买马,徐图征进。在於刘繇战役中,与东莱太史慈打得不分上下。後孙策设计捉了太史慈。",
"在太史慈解投大寨之後,孙策亲自出营喝散士卒,自释其缚,将自已锦袍衣之,请入寨中。",
"我知子义真大丈夫也。刘繇蠢辈,不能用为大将,以致此败。",
"……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神亭相战之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
"未可知也。现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某愿收拾余众,以助明公。",
"自此孙策聚数万之众,下江东,安民恤众,投者无名氏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
2022-12-12 19:12:2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