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与天地通电的人体经络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三章 与天地通电的人体经络

经络也要烧电

我们的身体跟电器一样,也要用“电”,这里的“电”就是能量。当你感觉浑身没劲时,就说明身体的“电压”太低了。-个人生病时间长了,或者上点年纪,经常会有吃东西没味儿、脸色不好、无精打采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身体经络的电强度减弱了,储备的能量不够了。那怎样为我们的身体补充足够的电量呢?

首先看一下我们身体里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脾胃是我们身体的“能量转换器”,它负责把吃的东西转化成能量,就像发动

  22:06

机把汽油转化成汽车动力一样;经络则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的“电线”,负责把脾胃生成的“电”运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去调节各个脏腑。如果它不能及时运走脾胃的“电”,这些“电”就会在脾胃里面堆积,使脾胃功能减弱,同时其他得不到“电”的器官会因“供电不足”而使应有的功能发挥失常。

因此,要保证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行,首先要确保“电源”的充足,也就是要保证我们吃的东西能顺利地转化成能量。跟脾胃关系最密切的是哪条经?毫无疑问,胃经。只要每天敲胃经,就能保证脾胃的正常运行,“电源”自然充足。

如果说经络是电线,那穴位就是电线上的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就能调整这条线的功能。你可能会想,离脏腑近的穴位当然跟脏腑关系密切,而那些离脏腑远的穴位能有什么作用呢?远端的穴位就好像蓄电池,是经络蓄电的地方,有很好的疏通经络的效果。比如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一定要按胳膊的内关穴,也称救命穴,效果真的令人称奇。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手掌向上举着,从手腕向下量三个指头的宽度,两条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

脏腑器官有病了,与此相对应的经络也会导致身体里电量的改变,破坏体内电流平衡,这时敲或者揉经络,可直接导致经络、穴位的生物电阻、电压变化,从而可以使体内的电流畅通无阻。协调脏腑功能。比如感到饿却吃不下东西的人是肾经的电量低,是肾阴不足,虚火上犯于胃导致的,也就是水不够火就上来了,火大了就想吃东西,但是这个火是水不够引起的,人还是虚的,属于动力不足,当然吃不下。遇到这种情况就得每天敲肾经。肾经在腿的内侧,敲的时候有酸痛的感觉就对了。

同样,身体上一条经络电量低的时候,也会直接影响皮肤或者皮下,敲经络的时候能体会得到,在经络走行上出现皮肤

  22:07

松驰、凹陷,或者有压痛、摸起来有米粒或硬条索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身体告诉你有问题了。比如当你按压肺经时(肺经在手臂阴面靠拇指的那条线上),突然发现与平时按压的感觉不一样,感觉特别疼,或者在那条线上有小结节,那就是提示你的肺经电量异常,将会得感冒或咳嗽。不过没关系,只要你持续按压肺经,把疼的地方揉开,呼吸系统的病就很快没了。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电量不正常了,就会出现牙疼、脖子发僵、肩不能往上举、胳膊疼、食指疼等不舒服的现象,这时就要敲大肠经。大肠经很好找,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把右手拿过来敲左臂,所敲的地方就是大肠经。

五官七窍也和经络有对应关系。例如,肺经通鼻,肺有疾病,容易影响鼻功能,这时就要敲肺经;肝经通眼睛,容易影响视力,家里有近视的小孩,可以经常给他敲肝经,就是敲小腿内侧。它们的功能是互相影响的,一个脏腑器官有病,整条经络都会异常,例如循经皮肤病就是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一条经络有病造成的。

经络电使全身经络的运行路线相对稳定。当脏腑功能失调,经络电阻增高,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紊乱,不通则痛时,就会导致身体产生压痛点“阿是穴”无规律地出现。这也体现了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所谓牵一痛而动全身。中医讲究整体,通过使用经络,对身体内的组织器官进行调节疏通,补其不足,减其过剩。这种自我调节是人体本身具有的伟大功能,只不过需要我们通过刺激、点拨经络来唤醒它罢了。

知道了人体这个大的用电器是怎么工作的,也知道了人体经络线路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好好维护上天建造在我们身体内的网络,这样才不辜负生命的本义。

  22:07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

中医认为人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好比一棵大树有树干还有分出去的枝叶。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含义,好像网络一样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经络就像身体内深浅不一、纵横交错的沟渠一般,运行着气和血,使人的生命能够延续。只有把这些沟渠打扫干净,让气血畅通无阻,人的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先知道经络到底在哪儿。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水库

经络的主体叫经脉,就是运行气和血的主要道路,相当于北京城的二环路、三环路。当然,人体不像树那么简单,只有一个主干,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这十二正经是主干,要向外分出“分支”来联络四肢躯干的皮肉筋骨,它们向内深入到胸腔、腹腔,上行到头,是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主要作用是沟通人体的内脏,并加强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有“别行之正经”之称。

如果说十二正经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奇经八脉就像水库一样。平时十二正经的气和血奔流不息时,奇经八脉也会很平静地正常运行;一旦十二正经气血不足流动无力时,奇经八脉这个水库储存的“水”就会补充到江河中;相反的,十二正经气血太多了,太汹涌了,“水库”也会增大储备,使气血流动过来,只有这样,人体正常的功能才会平衡。这个道理说简单点就像防洪抗旱,而从医学上来说,奇经八脉对全身经脉实际上起着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总之,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调节、相互

  22:07

配合,才能保证人体的平安无事,就像土地要跟大自然的降雨配合才能保证庄稼的收成一样。

·如山溪小河流一样的十五络脉及其连属部分

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相当于比较粗的树枝。主要在人的四肢以及躯干的前面、后面、侧面。十五络还向下还有分支,起联络沟通的作用,能够加强它上面和它下面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十五络在人体内的走向有向里向外两个方向,所以它能够加强表里的联系,促进表里气血的流通。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它们就像人的微循环系统,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在全身。

综上所述,人体的经络是有主干有分支的,这些分支又都相互交叉联系着,默默地为人的身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除了经络以外,还有跟经络相联系的部分,叫经络的连属部分。人是立体的,所以这种连属包括向内和向外两大部分。

·五脏六腑--人体的蓄水池和输送管道

什么是五脏六腑呢?中医将内脏统称为五脏六腑。《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心、肝、脾、肺、肾是五脏,是实质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也就是生成并储存人体的所有精华;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是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简单说就是消化食物,排出废物。所以,五脏好比蓄水池,六腑就是输送管道。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上面说的六腑大都是属于消化系统的,

  22:08

这跟几千年以前没有解剖基础的中医的看法竟不谋而合。

前面说过,阴阳学说和整体理论是贯穿整个中医的。中医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可以分成阴和阳,也就是脏和腑。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脏是阴?腑为什么不能是阴呢?阴,很容易联想起阴天黑夜之类,它们的特点是阴暗的、安静的、抑制的、内守的……这跟脏的特性功能相符;同样,阳让人想到阳光、运动、向外的、活跃的等等,这跟腑的特点符合。

有人说中医是没有理论支持的,仅仅靠经验治病。其实这些理论不都是最直接的逻辑推理,最简单的知识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自然蕴涵着最高深的哲理,只是有些人视而不见罢了!

·经络是五脏六腑的镜子,更像是一对同气相求的孪生子

现代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所以它们之间的病理现象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这种联系,对不懂中医的人而言,可能认为是毫无根据的。例如明明牙疼为什么按手上的穴位?胃疼却要按脚上的穴位?这不是南辕北辙吗?但从经络的原理来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同气相求,血缘相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具体来说,心经属于心脏,络于小肠;肝经属于肝脏,络于胆;肺经属于肺脏,络于大肠;肾经属于肾脏,络于膀胱;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胃经属于胃,络于脾;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胆经属于胆,络于肝;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阴经和阳经就这样交通相连,成为纵横交错的网络。

  22:08

·永远站在人体最前线的经筋和皮部

除了向内联系脏腑外,经络向外还要联系经筋和皮肤,这样气血才能输送到那些地方,关节才能活动,皮肤才有光泽。这些外连部分包括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经筋是经脉的气血会聚在筋肉关节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使关节活动。

十二皮部则是经脉的气血在皮肤的分布。皮肤是身体的最外层,也就是人体系统的第一道防火墙,可以保护机体,抵抗病邪入侵。另外,当内脏和经络出现问题时,会在皮肤上有所反映,比如会出现皮肤变暗、没有光泽、有色斑或者长痘。所以治疗这些病症光从表面的皮肤着手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调整内脏和经络。内脏怎么调?可以用中药,也可以直接通过经络调。前面我们说经络向内与内脏联系,所以调整经络的气和血就能调整内脏的气血,气血正常了,皮肤自然变好了。

经络气血的调动(运行)是听从上天的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也就是说,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的一分子,那人的一举一动肯定就要与天地息息相关。天地是有节律的,太阳每天早上从东边升起,晚上在西边落下,祖先们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节气。人的气血也应该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

几千年前的中医,把人的身体与大自然中看到的景象紧密联系起来,并用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给人看病。比如,大自然中有黑夜和白天,有静的有动的,这些都是相对的,那么人作为微缩

  22:08

的小自然体也一样,也有阴和阳。古时没有“小时”这个说法,一天被分为了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人的气和血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时辰大肠经的气血最多,下个时辰胃经的气血最多,气血跟水一样都是流动着的。

·像一个环似的完美无缺

十二经脉的走行方向有向上和向下两种,比如手三阴从胸走向手,手三阳从手走向头,足三阴从脚走向胸,足三阳从头走向脚,十二经脉相互连接起来就像一个环。具体次序是这样的: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每一条经的人员、装备(血)和战斗力(气)都不一样

和五个手指有长有短一样,不同经脉的气血也同样有多有少。下面的十二经络气血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多气多血为阳明,少气太阳厥阴经;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需分明。

也就是说,手足阳明经属于多气多血的经络,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提倡阳明经是最重要的经络的原因。手足太阳和手足厥阴经属于多血少气的经络,而手足少阴、少阳和太阴经属于多气少血的经络。

  22:08

经络就是用来“决生死,处百病”的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这句话很多人、很多书里都说过,为什么我在这儿还要说呢?因为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很真切地感受到经络有多重要!好比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城市,经络就是这个城市里的各种管道,你想想,管道不通了会有什么后果?下水道堵了,污水横流;天然气管道不通了,那冬天就等着哆嗦吧。只有各种管道正常了,一切工作才能照常进行。经络也是一样,哪里不通了哪里就会出问题,把它给疏通好了,病也就没了,这就是“处百病,调虚实”,所以才“不可不通”。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作用:

(1)联系全身

根据前面讲的经络的组成可以看出,经络可以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就好像地下缆线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一样。每一条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2)运行气血

天然气需要用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同样,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这是经络的第二个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3)人体屏障

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再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先从皮肤开始。经络向外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到表面的皮肤,好像砖瓦一样垒成坚固的城墙,每当外敌入侵时,经络

  22:09

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4)反映内在

疾病也有从内生的,“病从口入”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使身体内的气血不正常,从而产生疾病。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脏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映在相应的穴位上。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内在的毛病,中医管这叫“以表知里”。

(5)调气血

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1/3在工作,心脏只有1/7在工作……如果它们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调动身体的潜能。按照中医理论,内脏跟经络的气血是相通的,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这也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可以治疗内科病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嘴不但能吃饭,还能吃进细菌,成为疾病感染的途径。经络也一样,它可以运行气血,行使上面说的那些功能,但是人体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疾病从外向里“走”的路。但只要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循行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预防疾病的发展。这就好比敌人来偷袭,我们知道了他的行军路线,就可以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只有经络才能赶在疾病出生前把它杀死

明白了经络的作用,那怎样利用它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呢?其实经络的用处范围很广泛,预防、诊断以及治疗都可以用到,当然我这里主要说的是自己按摩经络。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来介绍。

  22:09

(1)治病

通过经络治疗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针灸按摩,通过刺激体表皮肤的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因为针灸的要求比较高,不专业操作可能会引起意外,所以这里不多说,而是重点谈一些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按摩手法来养生保健和治疗常见病,例如胃疼揉按足三里穴,牙疼按合谷穴等。

我们的身体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时候,有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也没有严重到非去看医生的地步。例如头疼,如果不去管它也许一天半天也会好,但是这一天半天我们会很痛苦,会影响工作和心情。其实这种小毛病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就可以很快缓解,而且操作很简单,按压或者按揉穴位几分钟就行,关键是要找对地方,知道要按压哪儿,怎么去按。经络虽说看起来很玄很深奥,其实我们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它就会变得很实用。

(2)诊断

经络是身体的一个通道,能通内达外,在人体功能失调的时候,它又是疾病传变的途径。所以人在生病时,常常能够发现在经络走行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突起、凹陷、结节,以及皮肤弛缓等变化,比如沿着经络路线出现的红

线、白线、疹子、汗毛竖起等现象,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比如得肠炎的人,大多胃经的上巨虚穴有压痛,长期消化不良的人,可在脾俞穴发现异常变化。

不止这些,穴位的温度、电阻、知热感度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当然这些都是高科技的东西,我们平时用不着。有些疾病在经络上的反应比医院仪器测量出来的还靠谱,因为人感觉不好了到医院不一定就能检查出来。所以我们平时如果多刺激感觉异常的穴位,就可以在疾病未成形的初期牢牢控制它,使其消于无形之中。

  22:10

(3)预防

扁鹊与齐桓公的故事是最能说明疾病在于防的道理了,大家都还记得吧。扁鹊是春秋时候的名医,他到齐国时,看到齐桓公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多次劝他治疗,桓侯从来不听。到最后扁鹊看见桓侯就直接跑了。桓侯不解,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要跑。扁鹊说:“你的病已经由皮肉之间一步步发展到了骨髓,已经没救了。”果然,过了几天齐桓公就死了。

果这是个讳疾忌医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疾病在危害人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准备过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潜证阶段。潜证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疾病的苗头刚冒出来,很简单就可以根除。但也是在这个潜证阶段,人的异常感觉很不明显,到医院又检查不出什么结果,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但很多中医却能通过望闻诊切诊断出来。

汉代的名医淳于意就能通过察言观色来看病,他可以预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判断能否治疗,以及用什么方法治疗。有一次,淳于意给济北王的侍女们治病,其中有一个叫竖的女子,她看起来气色很好,但淳于意摸了一下她的脉说:“竖伤了脾脏,不能太劳累,依病理看,到了春天会吐血而死。”过了一段时间,济北王看她的脸色没有变化,就认为淳于意说的不对。但到了第二年春天,竖果然吐血而死。其他的名医如华陀、张仲景等也有用把脉的方法来判断潜证的例子。

我们说的预防疾病,很多时候就是治这种潜证。比如说人冷了要取暖,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让他暖和起来,第一是给他外来的能量,比如给他吹暖风;还有就是激发他自身的能量来取暖。其实这就体现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不同的治病模式。你营养不良,西医会给你输液,中医则调理你的脾胃,脾胃好了,吃的东西能转化成气血,营养自然跟上了。本书说的这些日常保健和

  22:10

抗击疾病的方法,也就是教人们如何调动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激发自身的潜能。

因此,经常按揉经络和穴位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疾病在潜证阶段(潜伏期)是最容易痊愈的,这就是所谓“病向浅中医”的道理。何况人体有记忆功能,每次患病都会对人体机能产生损害,人的身体会把这些损害记录下来,所谓多病则体弱,久病则体虚。如果每天坚持花几分钟按揉本书介绍的穴位,使经络畅通,就算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酝酿哪一种疾病,也能在无意间把它消于无形。

中医有“上工治未病”之说,即高明的医生能在病发前就搞定它。所以健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关注经络,抽一点时间维护自己的身体,使体内垃圾和毒素及时排出,没办法堆积,我们自然就能保持健康。


2022-12-08 18:55:49

[新一篇] 第二章 解密偉大的經絡

[舊一篇] 第四章 讓我們的全身通起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