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客籍侨商身上有待还原的历史细节——张弼士:成败得失海国梦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张裕爱斐堡酒文化博物馆内的陈列


  ▲张裕爱斐堡酒文化博物馆内的陈列

  [探幽]

  □本报记者 刘奕宏 通讯员 廖 丹 实习生 杜楚叶

  张弼士是清末民初着名的南洋华侨实业家,曾在晚清中国铁路建设、实业投资等多个领域作出重要的贡献。身为一名“红顶”商人,张弼士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其在世时,就被媒体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他创造了比同时代的富商胡雪岩还多的财富,这一炫目的创业过程和背景,过去的记载,一是存在模糊简略的特点,二是具有很大的传说成分,总给人一种神秘的历史面纱。记者根据搜集到的一些此前未公开的历史文献资料,围绕学术界对张氏早期营商活动描述中存在的一些空白和偏差,进行相关的考释订正,试图还原这位客籍名人创富的部分历史细节,以飨读者。

  专营性贸易初圆商业王国梦

  有文献指出,张弼士在事业鼎盛时期,资产达七八千万两白银。对于张弼士创业的“第一桶金”的获得,本文的定义是他参与企业投资经营获得的收益,所奠定的商业王国创立的第一步;而不是他通过继承、接受寄放巨额财宝致富充满神奇色彩的传闻。

  李松庵撰写的《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史料》认为,张弼士是从贸易起家,从事酒类的代销,向巴城 荷兰殖民政府 承包 酒码(即酒税,来 自承办税收者Farmer音译,遂将税称为码),文中写道:“承包酒码和典当捐务,接着又竞投起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码。”进而涉足垦殖业,从巴城的裕和公司、怡厘裕兴公司、日里的笠旺公司乃至英属槟榔屿的万裕兴公司,再后来才发展到矿业、航运、金融等领域。李松庵是张弼士的远亲,其嫂为张弼士孙女,撰写的过程中,还获得张弼士孙女张世助、孙媳聂国英等提供的家藏资料,对真切了解张弼士的早期创业史很有帮助。

  1929年出版的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提到:“不知昔日之时代,乃欧人有需于华人之时,各事奖励,凡百通融。”当时,南洋殖民政府把很多饷税交给华商征收,税种主要包括鸦片烟税、酒税、当铺税、赌税、屠宰税等,承办的华商除缴交定额外,余款则为自己所有,早期的承办者往往获得丰厚的收入。参照张弼士和殖民政府总督拉辖的交往历史和李松庵文中张氏后人的回忆,侧面反映张弼士的商业王国起步于从荷政府获得垄断专营的事实。

  两位不能忽略的得力助手

  打下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后,张弼士开始将自己的企业向垦殖业、矿业等领域发展。当时南洋地旷人稀,西方殖民政府为鼓励农业发展,制定系列优惠措施,包括三年免租以及补贴等手段,这为张弼士商业王国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张弼士因家庭贫困的原因,很早就辍学出国谋生,文化程度受到影响,但商业嗅觉的敏锐和胆识,善于学习加上善于交际的手腕,弥补了他的文化起点不足。而且张弼士本人气度很大,善于用人,找到了两位得力的助手,这两人就是张舜卿和张榕轩。

  张舜卿是张弼士的同村同宗,自幼聪颖,13岁就读完五经,为张弼士赏识,于1876 年将之带往巴达维亚,不久转往槟榔屿。后来,张舜卿成为张弼士在马来亚一带企业的打理人,张弼士在当地捐资的学校管理及槟城副领事任上的政务处理,亦将张舜卿视为左右手。张舜卿后来已成为马来亚一名华侨富商和社会活动家。

  张榕轩来自梅县松口,1878年张弼士提携他为助手兼合作者。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垦殖、采矿,取得非凡的成就。在1911年张榕轩逝世后,张弼士为这位营商战略伙伴写的祭文可见端倪。祭文写道:“呜呼!惟灵。其性友孝,其品端庄。少笃文学,诗词见长。旋弃毛锥,旅游南洋。智超卜式,才迈弘羊。振勋已知深而友善,复相与登竞争之场。凡商战之策略,悉依赖其谋臧。善指挥而多画,亦沉毅而周详。况有英奇之叹,弟藉辅翼而匡勷 。”祭文赞誉张榕轩的人品、才学和商务才干,把他比喻成西汉营商大师卜式和理财大师桑弘羊。张弼士还比喻双方是“交同管鲍”,即春秋时的管仲和鲍叔牙。

  在苏门答腊岛棉兰,张弼士与张榕轩辟土植荒,创办笠旺公司,种植椰子、树胶、咖啡、各种茶树,投资数百万,佣工数千人,先后开辟树胶园七八所,地广近千里。又认为商务盛衰,全恃金融畅滞为关键,棉兰华商虽日趋繁盛,而汇兑涨落操自外人,两人设日里银行为广大华侨提供存款、汇兑等业务。《海国公余辑录》的《海国咏事诗》对他们在棉兰的垦殖活动有所反映,其一:“不事干戈地辟夷,剪除荆棘拓园篱。公司十二人如海,争道张堪善抚绥。”规模之大,足以佐证《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史料》中庄园地广千里的描述,即乘马车穿越庄园需一天时间的说法。其二:“垦土为栽吕宋烟,招工先办买山钱。收成利市真三倍,赢得洋银十万圆。”该首诗附有自注:“土产烟叶,招工开园,利市数倍。”虽然我们无法详悉,张弼士与张榕轩合作垦殖中,种植烟叶、橡胶、椰子等作物的详实比例,但以数百万元之巨的总投入,在1903年发生世界性经济萧条前的20 年间,产品价格较稳定,以之作为参照,张弼士获取的利润应是投入本钱的数倍以上,在资产达到七八千万两银的商业王国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海国咏事诗》又描绘了他们参与地产投资的情况:“择地经营近水浔,楼台四面屋当心。收租十倍人知否,一寸廛居一寸金。”

  开启梅州人连任槟城领事的传奇

  1893年,张弼士迎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获清朝政府授命,担任驻英属槟榔屿的副领事(但口头上一般称为领事),接受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的管辖。

  1894年,时任新加坡总领事的黄遵宪应诏回国,张弼士被委派代理总领事一职,而其调任所致的槟榔屿副领事出缺,张弼士推荐了张榕轩继任。目前,在张榕轩的后人手中保留有两封即将卸任的黄遵宪写给张弼士的亲笔信,内容就是专门讨论张榕轩任职槟城领事的有关事宜,这两封信为目前 《黄遵宪全集》所未收入。在推荐张榕轩出任副领事一职基本成定局的情况下,张弼士还多次写信给黄遵宪,协调解决手尾细节问题。

  正是由他举荐张榕轩继任槟城副领事一职,开启了清代5位梅州籍侨商连任槟城副领事的历程。张榕轩卸任后,职位由他的松口同乡兼亲家谢荣光继任,第四位的副领事则是谢荣光的女婿、梅江区三角镇人梁璧如,梁璧如之后另一位大埔人戴春荣接任副领事一职。民国成立后,槟榔屿副领事已改为正领事,又由戴春荣的儿子戴培元担任一段时期,可谓影响深远。

  商业王国身后的遗憾

  1916年农历八月十五,76岁的张弼士在巴城离世。令人惋惜的是,他毕生费尽心血建立的商业王国,在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冰消瓦解。对于其中的原因,李松庵认为,一是张弼士生了八个儿子。各房子孙,坐享其成,对于各项企业绝少过问。二是张弼士逝世后,挂沙人(即企业的全权代理人,但权力比总经理大)与主权人、债权人与债务人、张氏各房兄弟间,聚讼纷纭。

  中国人对财产继承分割,很早就采取继承权平分的传统,并且当时张弼士的企业还没有完善的股权制制,以致造成继承人的内耗分拆。争执的出现不可避免,部分企业在经营不善下消亡或被贱卖给挂沙人。庞大的产业,只有其长房儿子张秩君掌管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保存下来,成为着名的民族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在他那个时代,忠君和爱国基本上是划等号的,视忠君为爱国的张弼士晚年在家乡建了一座大屋光禄第,正是以清廷赐予他的官衔命名的,这座精美的客家建筑当在1904年之后、1911之前基本建成。但就像他的财富的具体积累过程、独特的企业委托经营思想和回国投资的思想深处的爱国情怀,乃至企业集团的衰落,都值得进一步探究。清晰还原这位南洋巨商的海国之梦,还有很多的细节有待后人去做。

  张弼士的商业王国虽不复存在,但他给后人创造了一个知名的张裕品牌,还给我们留下一个客家少年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案例。



梅州日报 2015-09-01 16:24:14

[新一篇] 陳丹青:沉穩的文化行者

[舊一篇] 吳逸琛:“吃得起苦,受得了富”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