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世相”创办者张伟:好的内容仍然能赚钱(图)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张伟。

张伟。 受访者供图


  “世相”的创办者张伟说,只是展示的方式和平台在改变

  同行写同行,是一件纠结的事。

  因此,张伟的采访结束半个月后,我才开始动笔。

  特意不去看采访本,也不听录音,回忆起在SOHO现代城35楼上昏暗隐秘的咖啡馆与他的对话。我用这种自然过滤记忆的方式来看清楚他留给采访者的最深刻印象。

  “我现在最烦的就是被称作文艺青年啊、才子啊这一类。其实物质生活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甚至超出精神生活之上。”整个对话过程里,只有这一句,是因为略微烦躁而显得有些任性的口气。

  而事实上,整个晚上坐在对面的张伟,是一名穿着花纹衬衫和合体西装、头发指甲干干净净的斯文男子,语速稍快,但是用语和衣着一样干净讲究。

  张伟,《GQ智族》杂志副主编,同时也是知名微信公众号“世相(The fair)”的内容生产者。

  “岸上有何欢乐,迫你逃向河流”、“将来总归要天上相聚,别在意此刻流逝光阴”、“像生于深海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这些在“世相”里的文章,往往有着诗歌一样的标题,赢取了数万次乃至十多万次的点击。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肖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郭晓燕 肖萍

  微信公众号“世相”火了,创办一年便有了42万粉丝

  2013年,时任《博客天下》副主编的张伟创办了微信公众号“世相(the fair)”,名字取自他喜欢的美国杂志《名利场(VanityFair)》—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场上是最真实的人生。当时一念之间的命名,与张伟现在的心态似乎早有印证,但其实,“世相”的开端只是希望做一个新闻写作范文推荐。

  原本是以“好新闻示范点”亮相的“世相”君火了。在没有做任何推广和借势的情况下,“世相”从媒体圈转发,扩展到各行各业、精英圈层的关注,2015年5月7日晚上,张伟坐在记者对面看了一眼手机,说:“现在有42万多粉丝。”而这一切,仅仅不到一年。

  张伟是个讲究“调性”的人。如何解释他常用的“调性”这个词,大概可以从“世相”里面的写作习惯中找到一些答案。在每篇推荐长文的前面,都有一段张伟写下的类似报纸“编者按”式的导读语言,但在“世相”里怎么能出现“编者按”三个字?于是它们的名称都叫做“Saying”。

  很明显,这两年里,“世相”带给张伟的名利场,远比他十年记者人生带来的要大得多。搜索一下“张伟”,百度百科有154个义项,没有一个是眼前这个他;搜索一下“世相张伟”,关于他的访谈列表有十多页。

  他的朋友汪再兴说,中国人太缺乏和拙于情感表达了,所以当一种情感诠释到位的时候,他们会愿意关注,因为他们表达不出的,有人帮助他们表达到了。

  这算得上是一种解释。否则,很难说清为什么“世相”会广受青睐—传播学原理告诉人们,短文章、易读品才容易传播,但“世相”多是长文章,且大多不易读。

  梦想赚大钱却拒绝广告投放?希望找到气质相投的广告

  这显然是张伟的真实心意。

  在此前接受的一次访谈中张伟提过,“世相”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接到非常多的投放邀请,但他希望找到气质相投的广告。何谓气质相投,这无疑给商业变现增加了难度。

  1981年出生的张伟,从山东小城考上北大中文系,然后留在北京,历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博客天下》杂志执行主编,直至今天的《GQ智族》杂志副主编。上北大中文系时,是怀惴着当记者的梦想而来,而一毕业,他就进入了以内容的力量直逼人心的冰点周刊,训练着对文字的鉴赏与好品位。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记者。但这个梦想实现的同时也就没有了。”

  “现在的梦想呢?”

  “现在的梦想是赚大钱。”说完张伟自己也笑了起来。

  梦想赚大钱却拒绝广告主?但他不认为这是文艺青年的小清高,而更视之为一种利益最大化的大格局。“拒绝这些钱,是因为‘世相’于我,更是一张名片,是一个给你在小众圈子里带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持它的纯粹带来的利益远大于这些被拒绝的广告费。”

  他聪明地在那次访谈中对一些品牌发出邀请:“这并不意味着世相排斥商业,比如,CHANAL来投广告我肯定会接的。”不久,CHANAL的推广文字和视频在世相上正式露面。

  如张伟所料,推广文字在“世相”上的植入,并没有损害这个公众号的众多粉丝。代价是张伟在推广文字的撰写上,必须比正常的、几十分钟就能写出的Saying要更加煞费苦心。

  这是一块手表在“世相”上的定制广告—张伟写道:每个人都应该一直期待自己熬过时间的那一刻。这种期待会成为巨大激励,支持你往前奔跑,即便是水已经没过脖子,你也会把头昂着坚持到最后一刻。人在不同的时候穿过时间回望自己的过去,会有不同感受。当还在挣扎、奔跑、前途未知时,对往事的回味,带来痛苦与甜蜜的期待。等到一切落定,他站在舞台中央,往事的味道不再痛苦,却也缺少了那种甜蜜了。

  “世相”在每篇推送的末尾都这么写: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它对推广文也是这么要求的。

  记者尝试问“世相”的广告价码。张伟笑着说了一个数字,他承认这个价码不低,“但我本身就是通过这个价位把一些我不愿意接手的推广项目拦在外面”。

  “你让我捐助一个贫困学生,我愿意;但你让我去贫困的乡村陪他一块成长,那我不愿意”

  2013年7月12日,“世相”推送了第84篇文章《为何该勇于承认自己是文艺青年》,作者是张伟。在他看来,“文艺”代表着一种雕琢的努力,一种抒情之美。它并非回避真相,而是用更高级的方式陈述真相;它并非忽视现实,而是用鲜美的养料滋润现实。它是真诚的、严肃的、高尚的,它并非只是表面化、碎片化地堆砌一些花哨之物,它向内渴望精耕生活,结果导向一个社会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并且可以抵抗过于功利的潮流。

  而现在,两年之后,他似乎在勇于承认自己不是文艺青年,并且努力要把自己与“不食人间烟火,只知舞文弄墨”的形象区分开来。

  “我对物质和生活质量是有要求的。”他使劲地想了一下,想找一个具体的比喻来说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要求。

  “比如,你让我一直捐助一个贫困学生,我可以也乐意去做;但你让我去贫困的乡村陪他一块成长,那我不愿意。”

  这个比喻似乎也不算太恰当。他又使劲想了一下。

  “再比如,你让我做一件我特别不愿意做的、违背自己心意的事,然后有特别丰厚的报酬,可能我现在会做。哦,那也不会,违背心意的话,生活也享受不起来。”

  内容制造会被时代抛弃?“世相也许会沉寂,但好的内容一定能挣钱”

  摇摆于自己的心意与现实商业之间的“世相”,接下去会走向什么方向,或者会有更好的商业模式吗?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张伟说,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想好。目前为止,他设想“世相”不用背负任何赚钱梦想,将会得到最自然的发展,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他预言“世相”的走向:“有一天会碰到瓶颈期,有一天会出现粉丝数量的停滞,然后可能就归于沉寂。”

  如果有调性的文字都会被遗忘,是不是说内容制造最终会成为被时代抛弃的旧产业?

  “好的内容一定能赚钱,‘世相’就是一个例子。但就算将来‘世相’的结局是归于沉寂,好的内容仍然能赚钱,只是展示的平台和方式不同了。”


  “现在的内容制造者分三类:一类是消息通讯都写不好,基本的写作训练要求都达不到,但一天到晚怨天尤人喊着媒体已死、内容生产已死的人,这是现在这个行业里最多的一群人;第二类,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稿子写得不错,同时有学习欲望和比较强的学习能力,正在寻找内容生产的好的商业模式和方向;第三类,是天生奇才,能在文艺与商业之间自由切换,当然这个切换可能也需要一个痛苦和艰难的学习过程。这三类人是金字塔式的分布,越往上走,人数最少。如果谦虚一点说,我大概可以算是第二类向第三类走的那一种。”(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网载 2015-08-26 21:57:10

[新一篇] 陶斯亮:我與中央統戰部六局

[舊一篇] “世相”掌門人張偉: 尋找文藝的病毒基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