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书带你重返五四 五四纪念专号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五四表面上轰轰烈烈,纪念起来好像也颇热热闹闹,事实上运动早已经完结。说它完结,并非因为时过境迁,也并非因为政治势力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入侵,而在于知识分子或者被逼,或者主动地放弃了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历史的复活,有待精神的觉醒。



重返五四现场(增补本)

作者: 叶曙明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15-5


“五四”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群贤咸集,大师辈出的年代,各种思想像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引领风骚。那是一段激情迸发、永不复返、令今人无限神往的光辉岁月。叶曙明先生在《重返五四现场》一书中,以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他眼中的五四,尤其是他把广东人梁启超、陈炯明当作五四运动的开端和结束,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本书再现了这个新旧政治、新旧文化交锋的大时代,细述民国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五四事件回忆

作者: 陈占彪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4-5


陈占彪编着的《五四事件回忆(稀见资料)》基本内容有六部分:


1.“和会秘辛”通过陆徵祥、顾维钧、王正廷、伍朝枢、西园寺侯爵、重光葵等巴黎和会参与者,以及当初在法国发动同胞阻止中国代表团签字的李宗侗的文章,让读者大致可以了解巴黎和会上中国所处的困境,是为北京学生五四游行的直接动因。


2.“现场存真”是从当时的书信、日记、密电、呈文、报纸中将五四当时游行的现场呈现出来。


3.“亲历者忆”收录了日后台湾地区“五四青年”的回忆,民国报刊中关于五四事件的叙述,这些亲历者的五四回忆,这也是本书最主要的内容。


4.“日本五四”收录了关于1919年5月7日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游行示威,以及被日本警察和民众阻挠、殴打、镇压的记述,这个事件向为人忽略,但也是五四事件的一个向度。


5.“五四演义”收录了蔡东藩、蔷薇园主、周瘦鹃、程生、汪静之等人数篇关于五四事件的“文艺创作”。


6.“告日人书”辑录了当初各界人士,如北京学生、林长民、张继、何天炯、戴季陶、李大钊等人,推心置腹、苦口婆心地劝说日本放弃侵略的“讲理”之辞。



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作者: 周策纵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7


本书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周策纵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体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对一代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书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和透视的焦点,成为海外学者研究五四运动不断引用的里程碑式的着作。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作者: 陈平原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出版年: 2005-9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一场运动("五四"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陈平原教授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 五四

作者: 杨亮功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出版年: 2008-1


该书为台湾传记文学社出的两本小书,黄山书社引进时合二为一。杨亮功先生幼受私塾教育,大学时代正逢五四运动,其后又留美研究教育。《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回忆的是作者赴美留学以及回国后在中国公学、北大及安徽大学任职的经历。《五四》一书,刊行于1919年9月,是记载五四运动最早出版的一本书。书中所载,皆系编者的第一手资料。读者可以从这一本书,认清五四的真面目,体会五四的真义。亦可以了解到此一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关系。



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作者: 杨琥 编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1919-1949)》从“五四纪念”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收录1919~1949年有关五四运动纪念与研究的文章,以展示1949年以前各家各派有关“五四运动”的历史记忆与现实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


全书分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五四事件与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与民族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与文艺复兴等专题,作者多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政治活动家,其所思所论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

作者: 林贤治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6


一切历史都是精神史。作者步入五四以降现代中国历史的深处,从历史的尘埃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及一串串意味深长的精神事件,批判性审视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历史道路及其生存困境,并着力彰显出他们在困境中的言说方式及其选择的价值。作品以其提问的深度、概括的精准以及包孕的思想动量而备受学界、思想界关注。


在作者林贤治笔下,不绝如缕的英魂最终凝结为一条闪光的精神线索。循此线索,在梦寻的道路上,驻足于这一座座精神的驿站,读者当能更好地体味出作者在在言及的所谓“知识分子精神”的要义及其恒久的魅力之源。



“五四”九十周年祭

作者: 杨念群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09-5


该书的探讨缘起于中国话语界长久以来对“五四”运动存在着的三种单一化的解读:意识形态化的政治史叙事、不加批判地套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史分析,以及以扞卫国学的名义否定“五四”批判精神的遗老遗少式的悲剧式论调。


杨念群教授在书中,不仅讨论了“五四”前后“社会”作为一个论域的产生以及如何替代其他主题的历史,而且通过考察中国知识分子的“代际转换”以及与此相关的人际网络的变化轨迹,特别着力研究了“五四”前后不同知识群体的行为差异及其后果,描述了一幅充满地域和代际差异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智识图景。



五四新论

作者: 余英时 等

出版社: 联经出版公司

出版年: 1999-5


过去,「五四」以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反传统主义展现其核心理念,人们依此构筑出「五四」的基本图像。但今天,有了相当的纵深,我们不能认为单凭这些理念与图像便足以解释「五四」的全貌;我们必须正视「五四」意蕴的复杂性,多层面地探讨「五四」的实质,如此,才可能发现「五四」当代图像及其世界性意义 ——相互激荡的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怀疑精神与宗教精神、个人主义与群体意识。从而了解五四既非文艺复兴,亦非启蒙运动,它的思想世界是由很多变动的心灵社群构成。


该书出版于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之时,收录两岸及海外佑名学者论文八篇,作者分别是:余英时、张灏、王元化、林毓生、王泛森、欧阳哲生、刘军宁、秦晖。



共鉴“五四”

作者: 刘再复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1


《共鉴五四》主要内容简介:一次五四文化的历史解读,一场哲人汇聚的思想盛宴。该书为刘再复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五四”的访谈、对话、文章的合集,当中更以李泽厚与刘再复的精彩对话作为《共鉴五四》代序——“五四”五说。在当今纷纷诋毁“五四”、盛行尊孔的语境中,如何看待“五四”?刘再复教授以犀利的思想、鲜明的态度和精粹的语言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书中作者还与李泽厚、李欧梵教授一起,直面真理,共论九十年前的大变革。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50:19

[新一篇] 你風聲鶴唳,生活就四面楚歌

[舊一篇] 五月四日那一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