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澜 太平杂说 “英雄”怎样造成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不少关于太平军的书,写到陈坤书固守常州和最后被杀,往往多加赞颂。什么“英勇”啊,“顽强”啊,“不屈”啊,“尽忠”啊,“大义凛然”啊,“慷慨陈辞”啊,“壮烈牺牲”啊,不一而足。似乎,他是太平军杰出的英雄。
  孤立地看,这些赞语并不算离谱。
  李鸿章占领苏州、无锡之后,随即于1863年12月开始进攻陈坤书所据守的常州。直到1864年5月11日才攻下,历时将近六个月。临了一个多月,战斗异常激烈。李鸿章部下曾将常州城墙轰开数十丈,陈坤书亲自率兵挡住井将缺口重新堵起。5月11日,李部将城墙轰塌数处,随即多路涌入城内。陈仍率众巷战,杀伤不少清兵,最后剩下几十人,退入护王府。因寡不敢众,陈又负伤倒地,遂被俘。陈在审讯者面前说:“欲保常州以为金陵犄角,奈事不成,只有尽忠”。
  站在太平军的立场,平心而论,常州的防守是相当出色的。其历时之久,战斗之激烈,几乎近于林启容之死守九江。陈坤书也可算勇猛善战,临难不屈,死得像个男子汉。
  然而,只要知道前几年陈坤书的所作所为,就可看出,他据守常州是地理错位,他“尽忠”的表白是欺世盗名之言。
  陈坤书本是横悍之徒,早年参加金田村造反,战功平平。五十年代中期,成为李秀成部下。1858年参加大破江北大营和三河大捷之战,日渐突出。1860年随李秀成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常,以功封求天义。是年10月,李秀成奉命与陈玉成进攻武汉,将陈坤书留在苏州,主持苏福省工作,显然是作为李的第一副手了。可见李对他的信任与重用。须知,苏州是李视为命根子的宝地。
  就在苏州主持工作期间,陈坤书不但改变了事秀成的方针,而且恣意胡作非为。
  当1862年李秀成回到苏州时,这个城市已被陈坤书弄得面目全非。许多民房被拆掉,百姓无处安身。农民被搜刮劫掠,没有口粮,没有种子,田园抛荒。商家货物一空如洗,不但无法营业,甚至无钱买口粮,“不能度日”。各关卡苛税如虎,弄得反而无税可收。百姓纷纷逃离,全城荒凉至极。李秀成一回来,就有大量百姓前来哭诉。他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发粮赈济饥民,命令田家迅速恢复耕种。发银给商家作本钱使其重新开业,又宣布各关卡照旧从轻收税。三个月后,被陈坤书弄得万户萧疏的苏州才再现生气和安定。此前,由于陈坤书的残酷搜刮压榨,民心背离,苏州、常熟、昆山的一些太平军将官与民团勾结,准备在陈暂时不在苏州时“作乱”,在杭州的李秀成派兵及时赶到,事又将有关的将官调往别处,才使“作乱”消弭于爆发之际,稳住太平军对苏州及附近各地的控制。以上情形,可见陈坤书在掌权期间,是怎样酷暴地搜刮、迫害百姓,将苏州一带弄得多么凋蔽。即使站在太平军立场,陈坤书的践民以逞,导致苏州及附近几县差点发生大规模变乱,他也罪无可恕。将本来稳定有序的重要粮税基地摧残得如同灾区,甚至如同差点引爆的火药桶,陈坤书当然没法向李秀成交待,更怕李秀成追究治罪,于是就带兵去占领常州,另立山寨。这是他1864年固守常州的由来。
  但是,陈坤书还是有顾虑。因为去了常州仍然要受李秀成管辖,因为李是忠王。他素知洪氏兄弟对李一直十分疑忌,想分李的兵权;而且,这三个宝贝兄弟又都极其贪财,见钱眼开。钱他一点不愁,反正在苏州搜刮来的,多多的有。于是,他狠狠地拿出大捧银子,向洪氏兄弟买个王爵。那洪氏兄弟正愁没人开这头,见他来买,自然顺利成交。不用谁保举,就封他为“殿前礼部副春僚顶天扶朝纲护王悦千岁”。这样,他也是王爵了,也是千岁了,可以同李秀成平起平坐了,不必受李管辖了。此事传闻出去,许多有钱将领乃至富家子弟竞相效尤。洪氏兄弟的王爵大甩卖的丑剧,就是这样开幕的。这出丑剧,激起太平军内部的愤恨,造成人际关系的诸多矛盾,导致贿赂公行,对洪氏小朝廷丧失信心,军心普遍涣散,战斗力急剧滑坡。虽然,主要责任在洪氏兄弟,但陈坤书首启其端,做出很坏的榜样,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陈坤书既封了护王,又找到通天路子,便可有恃无恐,不怕李秀成处治,在常州当他的土皇帝。1863年秋,当苏州危急之时,李秀成曾在10月28日、11月1日、11月10日三次致书陈坤书,请求出兵帮助解危。尽管李秀成是正掌率(总司令)是上级,有权指挥所有太平军;尽管信写得很客气,很恳切。称他这个下属为殿下,将本应是命令写成请求书,用了“万望依肯”这样的辞句;尽管信中所说的道理很对很真切,陈坤书就是不予理睬。不但不肯出兵,甚至连回音都没有。这种极为反常的表现,包含着很复杂的心态。可以推测,首先他一定为李秀成来信哀求而大为得意,终于给了你老兄一点颜色看,一年前我怕你治罪,现在轮到你来求我了,总算出了一口气。再则,他很可能希望苏州被清兵攻下,彼此都不能享有主宰苏州的宝座——我做不了苏州王也不让你继续做苏州王。三则,出兵解苏州之危会损失人马,这可是他统治常州与向洪秀全或清朝谋求私利的血本,决不愿为了应付李秀成而损失一点点血本。还有最根本的一点,看到洪氏小朝廷这条破船已经不大有希望,他正在盘算向清军投降。程学启受李鸿章重用,我陈坤书本钱、本事都比他大得无数,为什么不能降过去讨个乌纱帽戴戴?
  有这么些心思,李秀成不但再三写信没用,即使亲自跑到常州护王府前磕头,陈坤书也不会为他所动。
  陈坤书想投降,并非得之于推断。李鸿章在1864年1月16日给曾国藩的信,就明确地说,陈坤书“早欲投诚”,后来由于他杀了苏州八个太平军叛将,才转而在常州“婴城固守”的。这信在当时是清军前线最高层的绝密文件。说这情况非但没有表功或炫耀之意,而且多少有几分检讨的味道。此时,离李鸿章杀降只有四十多日,淮军进攻常州才开始不久。出于通报军情,便于协调攻打常州、南京的战事,才说起此事的。这一铁板钉钉的内情,使人们得以理解,为什么陈坤书此前不给李秀成回音,为什么此后拼死坚守常州。
  李鸿章1863年12月6日的杀降,使陈坤书的投降做官梦彻底破灭。郜永宽、汪安钧等八人,以刺杀主将谭绍光、打开苏州城门迎接淮军入城作为投降资本,尚且被杀掉,陈坤书自度绝无更大的投降资本,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待遇。留给陈坤书的唯一答案是:与其投降被杀,不如拼命固守常州。于是,本文开头所说的死守常州,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困兽犹斗,何况陈坤书还真的是比较勇悍善战的角色。至于他受审时说的“尽忠”,既然反正要被杀不如将话说得堂皇些漂亮些。何况,他对“天国”和洪秀全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感情。
  弄清这些来龙去脉,结论也就只能是——
  李鸿章的一个有显着偏差的决断——杀降,不但给自己以后几个月造成相当大的军事困难,而且迫使一个太平军的大将除了拼死抵抗没有其它选择,由即将出壳的叛徒变成至死不屈的“忠臣”。一心要美化太平军的文人,也就有了为陈坤书化装的油彩,将一个残害百姓、无恶不作、背信弃义的魔鬼打扮成为响当当的英雄。
 


潘旭澜 2011-12-18 22:26:14

[新一篇] 潘旭瀾 太平雜說 蘇州之殺

[舊一篇] 潘旭瀾 太平雜說 拒絕生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