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的运河激情的心——记夏坚勇和他的新作《大运河传》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1996年,夏坚勇的文化大散文《湮没的辉煌》一经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这位生活于江苏江阴的作家立时名闻全国,《湮没的辉煌》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时并列为文化散文之翘楚,有人甚至更钟情于夏坚勇浑阔质朴又冷峻激荡的文风。《湮没的辉煌》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夏坚勇,这位守于基层文化局创作室的文化干部,也成了江苏作协的一块宝,《湮没的辉煌》同时荣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

    时隔6年之后,2002年国庆前夕,夏坚勇又捧出了一部25万字的大散文《大运河传》。水,自然的水,涌动的水;河,历史之河,民族之河,———较之《湮没的辉煌》,这一次,夏坚勇把他的激情、才思通过大运河而体系化了。大运河在他笔下是一个拟人化的抒情对象。全书“时间篇”与“空间篇”的结构便把二千四百多年来华夏民族的战争与和平、阴谋与爱情、宫闱秘事与大野风云、政治家的铁腕与民众的苦难,透过大运河的波涛汹涌凸现。四千里长河上下,从人文风情到地理物候,从光风霁月到水木清华,大运河周边的色彩、气息、生活情调在作家笔下都有精细入微的描写。以思想的力量去穿透、批评传统文化,宏阔与精微美妙结合,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创造的精神———这是《大运河》在时下众多的休闲时尚散文中,以大气象、大格局、大精神鹤立鸡群之所在。这是东方出版中心唯一一部向十六大献礼的重点书目。着名散文家袁鹰称此书气势恢宏,理、情、文皆为上乘。吴泰昌称比《湮没的辉煌》更从容、圆熟,是一部厚重之作。着名评论家丁帆认为此书是悲情浪漫主义风格。

    如果把作家比做体育比赛的选手的话,那么夏坚勇该属力量型的那一类。他粗壮的体魄与文人的纤细迥然有别。他朴实而谦逊,对于自己花二年时间找资料泡书堆的写作经历,对于自己花二个月的时间对大运河进行考察的走路经历,绝对惜语如金。他不屑于做明星作家,而宁愿沉潜于寂寞。他是那种表面不动声色、给你以相当的安全感,可是一不小心挥起拳来却可以将无数喧哗做秀之辈抡倒的那种人。翻开他的文字简历,才知夏坚勇在文坛的“资深”:作品有短篇小说《七月七看巧云》等30余篇、中篇小说10部、舞台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近10部。1989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话剧《金粉残阳》获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江苏省作协有意将夏坚勇调到南京,但夏坚勇宁愿守着江阴这块老土地。他用调侃的语调戏称“不是有很多大文学家是小地方出身吗?”

    在夏坚勇作品的研讨会上,也有人对《大运河传》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但几乎所有到会的人都一致称赞夏坚勇作品的语言之美。那种洋溢着诗情与浪漫的想象、饱含着哲理的优美语言是夏坚勇作品的一个成功招牌。而文学语言哪里又是招手即来之物,那是要靠人“养”着的。真正的骄傲绝非在于喧哗做秀,而是锦衣夜行。作家的寂寞、艰苦,不屑于世俗标准,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与趣味……最后,“哗”一下,在语言之美上就体现出来了。而要保持那股“气”,一以贯之,非有内在力量不可。语言如果像一条滔滔之河的话,它的源头在于作家的心灵气质或者人格修养。

    夏坚勇的人和书,叫人想起一句老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边 纪)

    《新民晚报》2002年9月30日


中国网 2011-12-14 08:52:56

[新一篇] 晚清七十年 第五部 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九)第8章韃虜易驅,民國難建

[舊一篇] 一條大河的故事——夏堅勇和他的《曠世風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