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矶崎新:我为何设计侵华罪行馆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微信ID:ibookreview



文/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矶崎新生于1931年,当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父亲是一位汉学家,中日战争爆发时,他正在上海留学,怒而遁走,回到日本,收集来自中国的牡丹种子,在崇尚素雅的环境中,开辟出“牡丹园”。遗憾的是,此园不久毁于战火。


牡丹的种子仿佛在矶崎新的心中生长,世界着名的建筑师身份之外,他亦成为反战人士。矶崎新接受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的邀请,着手设计日本侵华罪行馆,日前已竣工。9月16日晚,他迫不及待想去看看自己的作品,因为夜深,只得作罢。


昨日上午,在媒体的簇拥下,矶崎新进入日本侵华罪行馆。从旁门进入时,有一段“之”字形的曲折回旋的走廊。对于这一设计,矶崎新认为,能够平复参观者的心情。樊建川希望以此为主入口,在平复心情,正式进入场馆时,猛然撞见破城而入的“日军”——战争带给人的震撼,或许可以从这里体味一二。该馆将展出和日本侵华有关的物品一万余件,届时将按照时间顺序从1931年开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依次展出,明年开馆。


矶崎新看重日本侵华罪行馆的交流作用,他说:“这个场馆是一个平等交流的地方,它将向世界展示一段历史。这个场馆不仅中国人可以来看,日本人也愿意来看,它没有要声讨战争的本质,而是要向世界展示这段真实的历史。”


作为馆长,樊建川也强调:“我为什么要请一个日本设计师来设计呢?我希望达成一个中日民间交流的平台,冷静地、全面地、理智地来诉说这场战争,这样的话,我特别希望有批量的日本民众来到博物馆,中国老百姓也来,老百姓之间理解了,对历史达成共识了,中日才能长期和平。


▲矶崎新与樊建川

   

接日本罪行馆项目时心平气和


新京报:你建日本侵华罪行馆,听说收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抗议信?

矶崎新:我其实没有直接从日本右翼听到过反对意见,而是听见两三个友人在议论,说我接这个项目的话,一定会在政治上引起右翼的不满、反对。并非直接听到或者收到抗议信。其实,我接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十年前,中日关系没有这么糟,接这样一个项目,更心平气和。


新京报:你对右翼势力有什么回应吗?

矶崎新:我回答的就是刚才回答的这么多了,我一直是这样的观点。


新京报:樊建川建这个博物馆,是出于见证历史、反思历史的需要。那么,回望过去,你有什么样的思考?

矶崎新:做这件事(指建建川博物馆)的确很有意义。从建川先生的反战立场,包括中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记忆以及希望和平的角度等,我很能理解。反过来,作为日本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认为我们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当然,我自己也会去了解真实的历史,其实既是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从战争这件事情来说,不能再有战争,战争让大家都受痛苦。所以,通过这个博物馆,这样一种方式,如果能够对大家反思战争有帮助的话,我觉得会很欣慰。


▲矶崎新在日本侵华罪行馆(吴亚顺/摄)


生来即面对黑暗,很难感受光明


新京报:你强调文化上的努力,但是战争对人的影响太过深刻,在你身上也很明显,这可能是文化无法弥合的部分。

矶崎新:我并不是考虑文化而逃避政治,不是这样。国家之间有分有合,“分”不是一般的吵架,是战争,给人带来的摧残更厉害。对我来讲,也是这样。我在日本,看到的是战争带来的灾难。作为一个文人,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反战?比如,六十年代我画过对城市的理解的作品,新的东西在生长,老的东西成为废墟,这个废墟主要采用广岛废墟的场景——用文化的手段,反映了出来。


新京报:我个人有点悲观,觉得人性中黑暗的力量非常勇猛,能瞬间摧毁一切。我想问的是,从你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会好吗?

矶崎新:人生也好,世界也好,黑暗和光明的反复,也是我活了八十多年一直在体会的。就我的人生体会来说,我生下来开始,面对的就是相对黑暗的一种状态,我也挺难去感受光明,但是并非没有一点光明,因为我觉得是黑暗的时候,过一段时间会有新生的力量出现。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光明的时候,但是我相信,没多久,还是会有让你觉得黑暗的状态。这就是人生的反复,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日本侵华罪行馆外观(吴亚顺/摄)


911事件对知识分子的不同影响


新京报:再问一个问题。911事件的纪念日刚过去,我在采访一些中国学者时,了解到这一事件对他们的心态、理想、对世界的看法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这个事件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矶崎新: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和美国建筑界、文化界、艺术圈有密切的合作,也有很多友人在美国,他们大多是和我同年代的人。之前,他们都对战争抱反对态度,但是,因为911事件的发生,很多文人进入到赞成战争、参加战争的这样一个行列里。于是,我和他们疏远了,同时也从美国退出。


这个其实是我一贯所讲的。反战这条路线,就算是文人,也会因为某些事件的发生,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但是,我不希望自己是这样一个人,而是一贯地站在反战这一边,用文人具备的力量来展开努力。战争这件事情,不管是对是错,希望不要再发生,在这方面,希望自己能发挥作用。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0:32

[新一篇] 魏斐德:對于廣東人,“漢奸”意味著什么 鳳凰讀書

[舊一篇] 探訪 走進建川博物館:與抗戰有關無關的N個細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