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泰斗汤一介去世,享年87岁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文/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9月9日晚8时56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汤一介在北医三院逝世,享年87岁。汤一介是当代中国哲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文化推广,在中国文化书院、《儒藏》工程中都投入了大量心力。


 

习近平赞其“作出了很大贡献”


汤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父亲汤用彤是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19岁前后,写下《论善》、《论人为什么活着》等文章,显露哲学才华。20岁,发表《月亮的颂歌》一文,他说:“去看那些看不见的事物,去听那些听不到的声音,把灵魂呈现给不存在的东西吧。”1950年代,汤一介开始学术研究。


学术生涯中,汤一介出版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等着作,从传统文化研究走向古今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主编《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被张岱年称为是“一项贯通中西哲学视野的难得的学术工程”。今年1月,他还出版新书《瞩望新轴心时代》,提出“中国哲学正处在这一中西融合、古今交会的转型期”,必将反本开新。


2003年,汤一介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组织数百位学者投入进来。工程浩大,前所未有,第一部分包括500本1.5亿字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本,第二部分《儒藏》大全本将收入5000部10亿字儒家典籍。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做成电子版进行全文检索,便于使用。汤一介形容自己做《儒藏》时“非常小心,战战兢兢”。作为《儒藏》工程的首席专家,他将这一工程的编纂计划延续到2025年。


今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向汤一介“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


除了《儒藏》项目,中国文化书院也和汤一介密切相关。1984年,汤一介和学者冯友兰、张岱年等共同发起创建中国文化书院,曾任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书院创院院长。1994年,书院十周年时,汤一介说:“自一九四九年后,民办的书院在中国大陆逐渐消失了,在一九八四年中国文化书院的建立也可以算是一件新事物。”


中国文化书院曾举办“文化系列讲习班”,反响巨大;还举办了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教师阵容“豪华”,受到热捧,被认为是1980年代推动“文化热”的一支代表性力量。


书院的宗旨包括“通过对海外文化的研究、介绍和学术交流,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水平,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因此,该书院多次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探讨过中日问题、中国宗教、东亚地区经济文化等,还举办过梁漱溟、冯友兰国际学术讨论会等。在汤一介看来,“在全球意识观照下来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书院同仁的“共同的认识”。


2011年12月,谈到中国文化书院时,汤一介认为它是一个“能容纳不同学术观点,无门户之见,有良好风气的团体”。“在中国文化书院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取激进批判态度的青年学者,也有被视为致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师,还有努力寻求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接轨的中坚力量。”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0:18

[新一篇] 口述 湯一介:自由的思想最重要

[舊一篇] 選讀 湯一介憶父親湯用彤:“大學”應是引導學生追求真理的地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