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凭啥就被堵在路上了呢?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 编者按:开学+中秋将至,可以预期的“年度最堵周”如约而至。如果杰克·凯鲁亚克活在中国,他的成名作应该不是《在路上》,而是《堵在路上》。今日之中国处处车满为患,堵在路上,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常态。关于路为什么会这么堵,可以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比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不足,人口密度大,汽车数量飙增……不过,美国记者、自由作家汤姆·范德比尔特用《开车经济学》一书,阐释出一套“马路学”,提出了些颇有新意的见解,比如为什么蚂蚁不会“堵车”,而人类却会?为什么经过狭窄地带时,慢反而比快好?当慢车道变快时,少数人如何战胜多数?在范德比尔特那里,马路学=塞车经济学+停车心理学+动物行为学+人类交通学……听起来很有意思,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他这些关于堵车的“哥德巴赫猜想”吧。|



关于堵车的物理学解释


谈到交通时,很多人都喜欢用水来类比,可是在瓶颈这种地方,交通的方式不像水,而更像米:汽车,就像米粒一样,都属于离散物体,其运动方式很奇怪。米被称为“颗粒介质”(granular media),它虽然是一种固体,却很像液体。西德尼·内格尔(Sidney Nagel),芝加哥大学的一名物理学家,也是研究颗粒介质方面的专家,他打了个比方:在勺子上加糖。如果倒入过量的糖,勺子上的糖就会洒下来。溢出来的糖流起来很像液体,但是它确实是一组相互作用的物质,通常情况下这类物质没有相互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引力,”内格尔说道,“它们不过相互分散开来。”


为什么把米倒进漏斗时会造成堵塞?因为流入的米超出了漏斗开口的容量。系统的密度越来越大,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米粒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于是,由于米粒在漏斗壁上产生摩擦而被卡住。听上去耳熟吗?“这就像公路上的汽车,”内加尔说道。“当道路越来越窄时,情形就和这种想要穿过漏斗的物质很相像。”


编者注:你要把一桶米倒进另一个桶时,可能会借助于漏斗。这时,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一种方法是一股脑地把米缸的米都倒进这个漏斗,另一种方法是一把一把地慢慢倾倒。你觉得哪一种会比较快呢?凡是装过米的人都有经验,真正最佳的方法其实是第二种。


就像是公路上的车辆,当交通瓶颈越变越窄的时候,要通过这些瓶颈的车流压力就越大,每次只倾倒一些米粒或者移动一些车辆,能够在这些颗粒之间保持更多的空间,减少它们互动的几率,这样子流动的速度反而就加快了。



为什么蚂蚁不会“堵车”,而人类却会?


蚂蚁军团的高效通行总让人惊异,其秘诀在于:不像行动中的蝗虫或者人类,蚂蚁进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它们想真正做出对群体最有益的事,”牛津大学生物研究员库森说道。工蚁没有办法繁殖,所以它们都为蚁后劳动。“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群体是一个生产单位,”库森解释道。“随便打个比方,这就像你体内的细胞,共同为你通力合作,促进你的基因繁殖。”每只蚂蚁取得的进步都关系到群体的健康状况,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蚂蚁的交通如此有序。在路途中,没有蚂蚁想吃掉其他同类,大家的时间都很珍贵,不去阻碍其他蚂蚁通过,也不会让他人在一旁等候。如果食物很大,需要很多蚂蚁一起搬运,就会有蚂蚁加入到搬运行列,直到队伍达到合适的运行速度。甚至蚂蚁还会用自己的身体来搭桥,改变桥面结构的面积以保证通行。


但是与蚂蚁相比,人类的交通更为复杂。经过不知多少个世纪的进化,蚂蚁才可以在移动时配合得井然有序,使整个群体都从中受益。相反,人类各行其是,而这也不过是近几个时代才出现的现象。他们根本不采取集体行动,反而各自为政。蚂蚁移动时步调基本一致,而人类的速度各不相同,从他们身上看不出限速是多少。而且关键是蚂蚁移动起来就很像蚂蚁。它们一直可以感受到身边同类的存在,人类不仅在空间上区分自己和他人,还要区出分司机和行人,似乎他们不再属于同一种群。道路上行人如潮,他们走起来随心所欲,想去哪里便去哪里,无论何时,他们都无视他人在做什么。


编者注:如果大家所做的事情对自己最有利,他们的做法就不会对每个人都有益。



为什么人类在马路上无法像蚂蚁那样,反而“变得很不善于合作”?


不管合作的原因是出于进化论还是文化,眼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结构,但眼神上的交流是我们人类在路上失去的一项最重要的能力。有人认为,和最接近我们的灵长类比起来,通常人类是很注意合作的一个族群,而在路上人们却变得很不善于合作,这就是其中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飞快地驾驶,时速达到20英里左右,我们开始无法进行眼神交流,或者说是因为担心留意他人可能导致危险,也可能因为我们的视线受到阻碍。而有些司机经常戴着太阳镜,或者在车上安装了有色玻璃。(你真想和这些司机进行眼神交流吗?)有时我们从后视镜中可以和他们用眼神沟通,不过,这种交流效果甚微,首先它不十分可信,而且这种交流不是“面对面”的。


在路上,人与人之间十分缺少眼神上的交流,即便确实进行了这种沟通,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你在红灯前面停下来之后,是否曾经“感觉”旁边的车里有人在盯着你看?也许这让你不自在。之所以会这样,首先在于这侵犯了我们路上的隐私。其次,这样做没有目的可言,也谈不上对此做出不温不火的恰当反应。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双方相互僵持,或者各自开车走开。那么在十字路口,如果你发现有人在看你,你会作何反应?如果你加速,那么和你有同样做法的会不止一人。


编者注:在拥挤的驾驶途中,实际上更多时间我们都在关注损失而不是收获。



由于无法眼神交流,我们也就“不确定前面的司机在做什么,我们驾车时态度摇摆不定。”由此导致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现在想一下走走停停的交通。就像那些司机见了红灯要停车,然后在一片拥挤中重新开始驾驶,这就是在制造“浪费的时间”。由于不确定前面的司机在做什么,我们驾车时态度摇摆不定。偶尔我们不够专心,忘记了加速。或者因为我们对刹车灯反应过度,猛然间停车,也丢掉了更多时间。而打电话的司机无法及时做出反应,而且速度较慢,所以失去的时间更多。


汽车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对彼此的影响越大。整个局面变得很不稳定。例如5个槌球的实验,如果你把它们分开放置,间距为1英尺,轻轻地敲打其中一个,其他4个都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一个紧挨一个,再轻敲其中一个球,那么移动的是距离它最远的一个球。如果道路承载量接近最大值,那么稍有动静的话,很多车辆都会受到影响。


编者注:“你不是被堵在路上,而是自己造成了交通堵塞。”——德国一则广告



编后:当然,以上的内容只是围绕着堵车的问题,摘录出书中一些片段,难免“以偏概全”。实际上,这本书的内容要丰富得多,作者对堵车问题的思考也更为复杂。此外,书中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有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在马路上开车时,总感觉别的车道开得更快?为什么人们对自己的车技总是过于自信?为什么道路增多,车辆数目也会随之飙涨?是否比起男司机,女司机更能造成交通堵塞?



本文选摘自《开车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9年4月),作者:[美]汤姆·范德比尔特,译者: 徐英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0:06

[新一篇] 那些文字的溫度10部電影中的經典書信│鳳凰讀書

[舊一篇] 《呼蘭河傳》:“認命”能生出許多古怪事 開卷八分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