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恐慌——《银河系漫游指南》攻略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有两个原因让《银河系漫游指南》超过《银河系百科全书》,成为所有知识和智慧的标准:“第一,它稍微便宜一点儿;第二、它的封面上以大而友善的字体写着:不要恐慌。”

不幸的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这本同名出版物的封面上,却找不到这四个字——连一点相关的暗示也没有。

更不幸的是,无良的书商还非要在上面印着“一部绝世着作、英美读者的科幻圣经”,从而蓄意把读者引向恐慌。

这实在是整个银河系里所有可能发生的、对《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一种最为彻底的背叛——他们完全不理解那句话是多么重要!

为了爱与正义,为了打倒无良书商,为了揭露“不要恐慌”的究极奥义,有必要写一篇书评。

=============我是友善的分割线=============

       再一次提醒:不要恐慌

==========================================

一、抛弃敬畏

这本书头衔很多,什么“英美读者的科幻圣经”、“绝世着作”。稍微了解一下,你还会知道它曾对计算机和黑客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多硅谷公司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比如打败卡斯帕罗夫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的前身叫“深思”(Deep Thought),就是本书中算出42的那一个超级计算机;yahoo用书中“babel fish”来命名它的在线翻译网站;你在google中搜索“What is 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Google计算器会告诉你答案是42;另外加州的GooglePlex campus里面还有个42的雕塑,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有意思的事情,但是这类信息也可能会干扰阅读——尤其是在《银河系漫游指南》已经成为文化现象、与读者产生了距离感的时候。要知道头上有了光环的家伙都不是好相与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膜拜它、将它神秘化。

记住一点,书不是用来供奉和敬仰的,对书籍的敬畏几乎肯定会带来误读。要想看懂这本书,就要暂时剥离那些让人敬畏的表象,不要真当成圣经来看了。

关于传说中有点难懂的“英式幽默”——别被糊弄了,整个地球上其实只有一种幽默,所有好笑的幽默都是相似的,只有那些不好笑的幽默才有空在意彼此冷场程度的不同。这本书里显然都是好笑的幽默,所以,没什么难懂的。

非要认真追究的话,本书中反映出来的所谓英式幽默,只是一种更加偏重于用夸张和荒诞的手法来演绎的、充满了讽刺动机的幽默,当事人通常都觉得全宇宙只有自己是正常的,他们说话刻薄、偶尔会竭斯底理,整天一副“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的表情——实在遇到什么因为词汇或文化差异而理解不了的地方时,想想这副表情,笑点自己就蹦出来了。

关于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知道这么一个事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实际上他是一个偷懒而拖拉的家伙,在写广播剧《银河系漫游指南》的过程中,亚当斯很难遵守最后期限,别人必须逼他才能让他完成写作,在写《再见,谢谢鱼》时,编辑甚至将他在旅馆衣橱里关了三个星期,亚当斯才得以完成这部小说——看看,他就是这样一个可亲的家伙,他的书也一样,所以,不要敬畏、不要恐慌。

二、直面荒诞

这本书(及其系列)在叙事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荒诞,这种荒诞的叙事天然地带来了无穷的幽默、使得阅读变得轻松,但它也对理解形成了一定的障碍,特别是不熟悉荒诞叙事的读者,所以对其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如何理解这种荒诞?不需要去找本大部头来学习什么是“荒诞主义”、什么是“荒诞的美学意义”,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荒诞特征非常明显,其背后的道理不难看出来。

首先荒诞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应该是一种现实的投影。书中的荒谬基本上都是有现实基础的,那个“无限非概率飞船”显然是受到了量子力学的影响,降临者在地球上干的那些事跟现实的历史也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就我理解,荒诞似乎只是针对“常识”而言的,实际上现实往往超越了常识,各种各样的“荒诞”才是宇宙中的常态,只不过我们平时生活体验太狭窄,很少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比如宇宙那不合情理的巨大尺度。

其次荒诞是指向现实的,讽刺是荒诞的重要功能。这本书从头到尾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讽刺,从环境破坏、官僚作风,到公共关系经理、民意测验专家,都逃不过作者的刻薄言辞。

总之,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亚当斯就是通过荒诞来制造笑料、阐述他的观点、揭露现实的不合理、揭示所谓“人类存在境况”的。

对于读者来说,在面对这种荒诞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①(仍然是)不要恐慌

既然书中一切都是荒诞的,那么很显然,你没有必要恐慌,因为那是无谓的——即使你知道地球是一台研究终极意义的计算机,而且它几分钟之后就会被修路的沃贡人摧毁。
用准备好接受荒诞的眼睛去看这本书,这些情节都是新奇的、有趣的,如果太过坚持常识的观念就会进入不了状态。

②不要太认真,避免过度解读

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但因为这种事实在发生得太多,所以需要注意一下。

比如“为什么要用42来作为宇宙中一切问题的答案,这背后有没有别的什么深意”,这个问题从本书面世之后就不断被人问起,热心的读者们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从二进制表示法一直联想到藏传佛教。亚当斯对此一直避而不谈(保持神秘感,很多作者都有这种恶趣味),直到1993年他终于不堪其扰,坦白了使用“42”的原因(http://en.wikipedia.org/wiki/Answer_to_Life,_the_Universe,_and_Everything#Adams_and_the_choice_of_the_number_42),答案是:那只是个普通的数字而已,随便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所以看过就算了,不要去挖掘蛛丝马迹、试图对一些荒诞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分析荒诞的表象能有什么意义,除了带来更大的荒诞?

既然荒诞的一大目的是讽刺,那么,本书讽刺与批判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了解这本书的价值观,尽管这些价值观不是整本书的主题,但它们对于主题的形成是有作用的:

①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隔阂,人的孤独境况

在书中的世界里,尽管物种之间有了广泛的接触、通过babel fish可以轻易跨越语言障碍,甚至连机器人都具有情感、能自我表达,但交流和理解仍然是普遍缺失的,书中的角色(从地球人到外星人,从机器人到电梯)都是孤独而郁闷的。

实际上,书中的个体是如此孤独和无助,在他们看来,整个外界都是不可靠的,到处都是不合理、不美好的事情——以至于在任何时候,主角们都要用很谨慎、很不确定的口吻来期待一点正面的可能:“想看看它能否为自己提供一点儿……嗯,帮助”。

这样的现象不难理解,它反映的就是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虽然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都越来越先进,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并没有缩短,总的来看反而活得越来越封闭;在工业化的冲击下,家庭越变越小,人越来越富有流动性,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弱;信息的极大丰富冲淡了交流的动机、挤压了交流的空间,而意义的瞬间化、言语的片段化则使得交流的深度越来越浅,心灵层面的交流越来越少。

所以,如同人们在工业化社会中怀念牧歌田园,阿瑟也成天怀念他在地球上的那些相对“正常”的日子:

  “从幅特的肩膀看过去,阿瑟看见他正征摆弄一个黑色小盒子上的旋钮。福特已经向阿瑟介绍过这个盒子了,它叫以太感应器。阿瑟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在他的头脑里,宇宙仍然划分为两个部分——地球,和其他所有东西。地球为了给一条超空间通道让路而被毁灭了,这意味着这个划分观点有点儿不平衡,但是阿瑟坚持这种不平衡,以维系最后剩下的一点儿他和自己家同的联系。毫无疑问,以太感应器属于“其他所有东西”这一目录。”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书中各种各样不美好的根源,很多荒诞的情节以此为基础展开。比如,将它扩大到星际尺度,就带来了地球毁灭这样的灾难:

  “‘你们没有必要对此表现出惊慌。所有清除计划已经在半人马座主星展示了50个地球年了,你们有足够的时间提出任何投诉意见……什么?你们没去过半人马座主星?看在上帝的份上,那只有区区4光年的路程,这你们是知道的。我很抱歉。’于是,和许多拆迁计划的执行程序一样,地球,这台宇宙一切空间和时间中第一强大的电脑,在完成它的任务之前5分钟被毁掉了。”


②破坏与毁灭

亚当斯本人是一位环保活动家,曾制作广播节目《最后一眼》,为保护濒危物种积极奔走,所以他在这方面的态度也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本书讽刺了各种对生命的不尊重、对环境的破坏现象,这些现象在亚当斯的笔下经过荒诞情节的包装,往往以冷幽默的形式出现,从而显得不那么残酷,其讽刺效果也得到了增强。

比如对动物的滥杀:

  “由差不多两万块来自心宿二的蜥蜴皮镶嵌缝制而成,尽管这两万只蜥蜴是那么需要这些皮来覆盖自己的躯体”

  “他们裹上了动物毛皮,这是福特长官捕获的。他所用的技巧是从两个尊帕莱特僧侣那儿学米的……福特的技巧看起来主要是这样的:一动不动地站着,面带笑容。过不了多久,一只动物,也许是一头鹿,就会从树林中出现,警觉地看着他。福特继续对它微笑着,他的眼睛变得十分柔和,闪着光。他似乎发射出一种深沉而普遍的爱意,一种要拥抱一些生物的爱意。平和而安详,这是从这个仿佛美的化身的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慢慢地,这只鹿将会走近,一步接着一步,最后几乎偎依着他。然后,福特长官就会扑倒它,扭断它的脖子。”

又比如战争与灭绝:

  “真好笑啊,”他说,“可是你注意到了吗?他们正在灭绝!”
  在返回这里的途中,福特和阿瑟经过了两个被抛弃的村庄,树林里还有许多土着人的尸体,他们是偷跑出来死在这儿的。那些还活着的人看上去像受了惊吓,目光呆滞,仿佛他们正在遭受的精神上的苦难远远超出了肉体上的痛苦:他们迟缓地移动着,怀着无尽的哀伤。他们的未来已经被从他们手中夺走了。
  “灭绝!”福特重复道,“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
  “嗯……我们不能再卖给他们人寿保险了,”那个小丑又喊道。
  福特没有再理睬他,而是向整个人群呼吁。
  “你们能稍稍花点力气去理解这一点吗?”他说,“仅仅因为我们的到来就导致了他们的灭绝!”
  “实际上,这一点在那部电影里表现得非常出色,”市场部女孩说,“赋予影片一种痛苦感,而这正是一部真正伟大的记录片的特征。这个制片人投入了全部心血。”
  “耗尽心血以后,他怎么还不死?”福特喃喃地说。

③集体无意识

这在高尔伽弗林壹姆人地球移民幸存者的委员会会议中表现得相当明显,比如盲从、对各种各样不良现象的集体失语甚至集体参与等等。作者把这些人安排为地球人的祖先,也就暗示了这种问题的普遍性、持续性——它从地球上人类出现的第一天起就存在了,并将一直延续到最后一天。

  二号转过身来面对着人群,他把枪举过头顶,更加美妙的好戏即将开场,人们想,
  “我们已经向他们宣战了!”
  狂热的欢呼声从空地的各个角落爆发出来——这种娱乐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等一等,”福特长官叫道,“等一等!”
  “战争!”他说。
  “是的!”2号轻蔑地瞧着福特长官,
  “在邻近的大陆上?”
  “是的!全面冲突!一场将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
  “可是那里还没有人居住啊!”
  二号的目光镇定地四下盘旋着。就是说,他的眼睛像两只蚊子,不怀好意地盘旋在距离你的鼻子三英寸的地方,无论你是用手它们就是不离开。
  “这我知道,”他说,“不过总有一天,那上面会有人!所以我们留下了一份没有截止日期的最后通牒。”

总的来说,这些讽刺是针对现代社会以及人性的,就其批判性而言是很出色的,不过作者在正面倡导方面着墨不多,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生活的赞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上,略显无力。

  “此时他感到自己的脉搏单调地怦怦乱蹦,所以不想移动,只是躺在原地,思考着:他想,大部分形式的传送工具都有一个根本问题,它们中没有一种的好处能抵销所有那些由它带来的坏处。对地球来说——当地球还存在的时候,在它为了给一条新的超空间通道腾出地方来而被毁灭掉之前——在汽车上,这些弊病包括,从地下抽出大量本来安安生生隐藏着的黑色黏稠物,把它变成覆盖大地的沥青、弥漫在空中的烟雾,再将废弃物倒人大海。所有这些,似乎远远超过了汽车所带来的好处,即能够更快地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尤其是当你所到达的地方,由于这种传送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已经变得与你所离开的地方极其相似,同样覆盖了沥青、弥漫着烟雾,而且没有多少鱼。”


三、理解主题

这本书的主题可以用一个问题来概括,即“什么是生命、宇宙及一切的答案?”,或者“什么是存在的意义?”。它是全书情节的主线。

这是一个缥缈浮云的问题,当你穿梭在熙攘霓虹;这又是一个无限沉重的问题,当你一个人面对星空。

可以说,《银河系漫游指南》正是因为参与了这个终极的哲学问题,以它的方式给出了一个反映时代思潮的答案,才树立起了它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他对一些形而上问题所持的观念中体现出来:

①宇宙

书中对于宇宙的描绘与认知,主要体现在对宇宙尺度、对人与宇宙关系的不安之上。

作者极力地渲染宇宙的巨大与意识的渺小,比如他煞有介事地计算出,如果一个人突然被抛到宇宙中任意一点,那么他恰好被一搜路过的飞船救活的概率是2的276000次方比1。

在这种巨大的尺度差异之上,如果再考虑到物质之间的相互关联,宇宙的图景就显得更加怪诞和疯狂:根据书中的描写,任何一点物质都与整个宇宙关联,而且这种关联还可以从信息上进行反演和还原,所以你可以从一个小仙人松糕感知出全部宇宙,并获悉你与它的关系。

于是,“绝对透视漩涡”成了银河系中最恐怖的酷刑,因为“一旦你被投进这个旋涡,你将会获得瞬间的一瞥,看到完全难以想像的天地万物的无限,以及在其中某个地方的一处细微的标记,一个极其微小的点上的一个极其微小的点,写着‘你在这里’”——没有人能在这种体验之下生还。

在这种观念下,相对于宇宙在时空上的浩瀚,生命的意义显得微乎其微,甚至连整个行星的存在都是无足轻重的。

所以书中那本《银河系漫游指南》上,关于地球的全部内容就是一个词:“无害”。福特为了编纂《银河系漫游指南》而滞留地球十五年之后,为了给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让路,地球被沃贡人毁灭了——于是,地球这个词条的最新解释变成了“基本上无害”。

②可知与不可知

亚当斯自称是“极端无神论者”,他使用这个词来强调他不是不可知论者。他在一次采访中说他确信世界上没有上帝,因为他看不到任何上帝的迹象。 

所以,可以理解地,他在《宇宙尽头的餐馆》中将“伟大先知扎昆的第二次降临”教派狠狠地嘲笑了一番。

在书中,超级电脑为了求解“什么是生命、宇宙及一切的答案”这一问题计算了千万年,最后给出的结果是42——鬼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这种无厘头就暗示了,终极问题是不可知的,即使它的解答存在,也是不可理解的。

③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在这本书中,作者大方地允许了任意方向的时间旅行,但历史从来不会因此而改变,这实际上是机械决定论。

也就是说,历史是一个确定的、封闭的过程,它是轻浮的、被其它力量决定的,而且是不可更改的。

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阿瑟已经发现整个地球其实是外星人造出来的一个计算机。在《宇宙尽头的餐馆》中,当他与福特来到地球被毁灭的200万年前,他们又发现,连地球人的祖先都不是进化而来,而是来自其它星球的移民,而且地球的毁灭也是无可挽回的。阿瑟只能陷入百无聊奈和绝望——在他看来,“地球已经在一场随意的可怕灾难中失去了未来,现在似乎又要丧失它的过去”。

  “不,”福特说,”我们什么也不能做。这不是改变了地球的历史,你瞧,这本身就是地球的历史。不管你接不接受,但事实如此:高尔伽弗林壹姆人是你们的祖先。二百万年之后,他们被沃贡人毁灭了。历史从来不会改变,它只不过像拼板玩具一样,是一块块拼起来的。生活真奇妙,不是吗,” 

另外,书中的宇宙是有一个终结的,在《宇宙尽头的餐馆》中,主角们就到时间的尽头去旅游了一圈,参观了宇宙最终的毁灭。

于是,更为彻底的,存在意义的可能也被断绝了任何希望——因为即使到了时间的尽头,也没有得到任何新的、有意义的收获,就像主持人马克斯所说的:

  “真是太好了,”他叽里呱啦地说,“今晚在这里见到了你们这么多人——难道不是吗?是的,太好了。我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来了一次又一次,我觉得这真是太妙了,来这儿参观所有一切的最后终结,然后回到你们各自时代的家中去养家糊口,为新的,更好的社会而奋斗,打那些可怕的但被你们认为是正确的仗。这些仗确实为所有生命形式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只不过,当然——”他朝头顶和周围骚动的字宙一挥手“我们知道,并不存在这种美好未来。”

以上,不难看出,这本书对于存在的意义是非常悲观的,无论是意义本身,还是对意义的追求,乃至最终存在意义的可能性,都被它一一否决。

所以,这本书是倾向虚无主义的——这是客气的说法,事实上它简直就是这种态度的当代圣经。


四、虚无主义的价值

存在的意义是无法获知的,对它的追寻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本书对终极问题给出的答案。

到了这一步,还能问的就只有这样的问题:你相信这种观念吗?

仍然不用恐慌,因为这是一个信仰问题——而信仰问题的法则就是,除了拥有之外,你对信仰能做的事实际上不多。

对我来说,这个答案是不信的,一点也不信。因为这自然的造化,让我觉得它有一个最终的方向,所以我还有充足的好奇心,以及牛皮哄哄的梦想。在我看来,这本书中反应出来的虚无主义,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量子力学等自然科学上的观念革新都对它有所影响(正如罗素所说:“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换句话说,它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它所依赖的一些观念还并不成熟,离最终的定论还差很远。

但是我非常乐于看到虚无主义的存在,因为它是有价值的。

亚当斯通过虚无主义呈现出来的价值就是,他消解了终极问题的严肃性,为这个地球上所有渺小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底线——面对终极问题,我们可能无能为力,无法获知它的结果,无法影响它的解答,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拿它来寻开心,拿它来自娱自乐。

他提醒了所有人:我们被抛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并不是就这么无依无靠地面对宇宙间所有荒谬的,我们还具有乐观这样的非理性功能,而它在缺乏逻辑支撑的情况下仍然能运转自如。也就是说,面对任何困难时,至少我们还能够安慰自己——这简直是一种天赋异禀,值得为它干一杯。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人类发现宇宙真的是虚无主义描写的那样,由此带来的惊骇和愤怒至少是有限度的,因为他们已经自嘲和自我安慰了足够长的时间,早已熟悉这种可能性了。

所以你瞧,这本书的价值最终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要恐慌”。

因为乐观,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最大意义。

(图文版:http://zyadv.blogbus.com/logs/30222674.html

=============同样友善的注释的分割线=============

《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的后三部
国内目前只出版了前两部,另外三部有英文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101322),也有一些人在自发地翻译:
①生命、宇宙及一切(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完整翻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71217765_2_1.html
另一个不完整翻译:http://www.reeds.com.cn/viewthread.php?tid=8563
②再见,谢谢鱼(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到第11章的翻译:http://hi.baidu.com/%D5%E6%D6%F7%CE%B0%B4%F3911/blog/category/%B7%AD%D2%EB
到第6章的翻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06430807_1_1.html
③基本无害(Mostly Harmless)
还没有看到翻译

关于道格拉斯·亚当斯
http://en.wikipedia.org/wiki/Douglas_Adams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1%93%E6%A0%BC%E6%8B%89%E6%96%AF%C2%B7%E4%BA%9A%E5%BD%93%E6%96%AF&variant=zh-hans
注意,有些资料说亚当斯是Pink Floyd的吉他手,这是不准确的。
亚当斯实际上是Pink Floyd中乐手David Gilmour的好友,只是在一次live(Pink Floyd's 28 October 1994 concert at Earls Court in London)上,作为42岁的生日礼物(这一年他的女儿Polly也出生了),亚当斯客串过Pink Floyd的客座乐手,为“Brain Damage”、“Eclipse”担任节奏吉他(这里是音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_Rk6nN-FVi0)。
另外,在作者49岁逝世时,David Gilmour也在他的葬礼上进行了演奏。

对“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的解释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9/9b/Scrabble_6x9.jpg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swer_to_Life,_the_Universe,_and_Everything

友情赠送马文多角度忧郁照一张
http://dy.dvd.com.cn/dy_pic/movie_img/12/1254/6901092532_l.jpg


文/矽の錬芯术师 



网载 2017-05-21 16:31:46

[新一篇] 經典影片:讓愛傳出去 (圖)

[舊一篇] 冰與火之歌黑了全世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