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文化沙龙落幕 陈丹青:这是大有可为的时代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世界向中国开放还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出席嘉宾,从左至右分别为张信刚、葛兆光、贺卫方、熊培云、资中筠、白岩松。

  ■ 第二届理想国年度沙龙

  (记者姜妍 实习生陈贺兰)五点多就有人冒雨排队,千人的队伍,连续三天七点半之前票已告罄,这是由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主办的第二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的盛况。9月10日———9月12日,为期三天,主题为“打开”的“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2011”,在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打开”。活动设置三场主题论坛、六场人文沙龙、六场创意演讲、两场露天民谣演出,邀请了两岸三地近四十位文化名人作为论坛和沙龙嘉宾。

  9月10日

  不走向世界,走向哪里?

  10日上午首场论坛的主题是《世界向中国开放还是中国向世界开放?》,论坛嘉宾包括了张信刚、葛兆光、贺卫方、熊培云、资中筠、白岩松作了精彩的讲演和现场互动。

  针对《世界向中国开放还是中国向世界开放?》这一题目,历史学家葛兆光说:“钱钟书先生在30年前就已经讲过,你不走向世界,你走向哪里?所以他最后说,你要是不愿意,人家就会撬门、破窗逼着你打开你的这扇门。所以我想这扇门我们不应该关上,也关不上。”

  白岩松的一席言论在微博上被广为转发:“我们家,爸爸是学世界历史的,妈妈是学中国历史的,哥哥是考古,我是新闻,世界历史先死去,中国历史拉扯我们长大,后来哥哥学考古,觉得他真狠,考古的就是用挖出来的东西推翻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等到我学了新闻才知道我更狠,因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9月11日

  民国是寻找答案的时代

  11日上午,在以“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为题的论坛上,嘉宾张鸣、小宝、杨照、杨奎松、马世芳、陈丹青共话民国。

  对于台北的杨照和马世芳来说,“民国”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词,而是真切地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与家族的故事中。时评家杨照戏称自己是一个“民国遗物”,他回忆自己在台大历史系所经历的和民国有关的人与事,认为要回答“民国是怀旧还是现实”,要知道民国到底是什么,在他的理解里面,民国最大的意义是一个寻找答案的时代,太多太多的事情没有答案的时代,所以它那样精彩。

  尽管嘉宾对民国文化的繁荣,思想的自由等等赞叹有加,但他们同时又提醒现场的观众,民国时代也有缺憾。

  在互动提问环节,张鸣就指出:“民国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幻象”,杨照也补充道:“我们今天整理民国,我们幸运的地方或者我们应该要把握的幸运是,因为有了一段历史的距离,所以我们可以把民国最好的东西浓缩,变成我们对民国的理解。我在这样的状况底下才能了解,我们今天讨论的其实是民国的精华版。”

  而对于一些观众对当下现实的忧虑,陈丹青认为,也不一定要那么悲观,这是“大有可为的时代”。

  ■ 嘉宾语

  今天这个词叫“打开”,回顾我们的历史是充满了打,但是没有开,打完以后闭上了。———熊培云 

  我希望在中国社会里面能够渐渐建立起足够的免疫力和警惕性,让极端的力量不要发生,而让进步的、健康的、正面的、向前走的力量慢慢发挥出来。———张信刚 

  在我的理解里面,民国最大的意义是一个寻找答案的时代,太多太多的事情没有答案的时代,所以它那样精彩。———杨照 

  你如果不想被毁掉,你自己站起来,要有点知识、有点判断,如此而已。———陈丹青

 

周云蓬(右)出席理想国沙龙活动,现场歌唱。

    9月12日 “青年与年龄无关”

  ■ 第二届理想国年度沙龙

   (记者姜妍 实习生陈贺兰)谈论民国,实际上却是对现实的关切。这种探寻的热情在12日上午的论坛中燃到了高点。在以“时代的青年还是青年的时代”为主题的论坛上,舒国治、许知远、刘瑜、张铁志、骆以军共同回答了时代问题,

  来自台北的,爱流浪的作家舒国治称:“我漠视我的时代”,他甚至感觉自己从高中一直“放假”至今。他认为,在“时代的青年还是青年的时代”论题中,包含着一层“所有制”的意味。“拥有”将提前结束青年时代,“没有”才是自由。青年不要太贴近时代,因为青年的本分就是梦、天真、懒散和傻气。和舒国治与时代疏远的态度相反的是,评论人张铁志作为一个“抗议青年”始终紧贴时代,他认为每个人的生活与政治都分不开。尽管年轻时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最终是世界改变了自己,但这种改变也是历练。

  作家许知远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另一个时代不再有激情,有点“早衰”。青年与年龄无关,而是坚信什么与愿意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刘瑜也有同感,她认为她自己就是一个“逆生长”的状态,十几岁的时候全然不关心外界时事,到了三十岁之后反而充满了好奇心。青年的觉醒不是站队的问题,其标志是从集体主义的思考方式中解放出来,用理性独立思考。骆以军则是“一个人的故事会”,他仍旧以他擅长的说故事的形式,感性地描述出小说中青年的几种面目。

  在提问环节,一些80后同学提出他们个人选择上的恐惧与困惑。梁文道笑说:“不浪费,不叫青春。”青春就是“花得起”的时代,他鼓励青年多尝试,培养“抗压力”。刘瑜也表示认同,青年就是一个试验的阶段,发现你自己的过程。比起职业生涯规划,更值得追逐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世界观、政治观的建立。舒国治说,这个时代“太多的好给你不好”,你也可以“不方便”。要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能太贪心,不能全遵照他人的意见。

  连续三天的文化沙龙昨日落幕,也让许多听众意犹未尽,网友魔杵君表示,自己总是慢热。“关于理想国上所见所闻,仍然消化着你们的咀嚼。”

  ■ 嘉宾语

  在你更年轻的时候尽量去写,不要怕写错,不要怕摸索,不要怕摔跟头,不要怕撞墙。

  ———葛亮 

  我希望我们这样一个沙龙,并不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希望我们所讨论出来的话题,能够引发在场各位以及透过其他媒体看到我们这个活动的朋友,回到家之后或者结束之后你去吃午饭、喝下午茶、聊天的时候,仍然在延续的谈我们谈到的话题。这个时候你那一顿午饭其实就是一个沙龙。

  ———梁文道 

  实践自由是学习的过程。———刘瑜 

  写小说这件事你要像芭蕾舞者,你每天都要重复的练习,一个跳水选手只为那一秒掉下去溅起的水花。———骆以军

  世界很大,每天你都可以有一段流浪。

  ———舒国治

 

网载 2015-01-14 22:09:59

[新一篇] 民國是歷史還是現實(文字版)------ 陳丹青的演講稿

[舊一篇] 晚年慈禧 大難中突然醒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