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恐惧的“创新”:采用直销模式,内容聚合网站Gigacircle一月内冲上台湾流量Top10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Gigacircle

最近台湾一家新网站 Gigacircle 一夜爆红,一个月内流量从零冲到台湾第 10 名,轻松击败了着名网站如苹果日报、联合新闻网等流量冠军。

Gigacircle 是一个内容聚合网站,以集合其他网站的内容为内容。目前台湾网站流量前20名中,聚合网站占据大多数,包括痞客邦、东森新闻云、卡提诺论坛、伊莉论坛、Life 生活网等5个网站都是聚合网站。

既然聚合网站这么多,Gigacircle 怎么可能后来居上,登上台湾Top 10?它号称靠一个非常特别的设计 类似直销的「上下线」拆帐模式。

Gigacircle 号称采用了直销的奖金制度。每一位发文者可以从读者的点击中赚钱,每千次点击收到 $2 ~ $4 美金不等。

除此之外,每一位转发或分享的人,也可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抽佣比例由发文者决定。另外,每一位使用者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下线,并从下线收入中抽取15%的佣金。下线越多的使用者,可以从下线的收入中抽取稳定的收入。可以说是整套照搬直销机制。

这一套手法也出现在另一个新网站Videomosa上,只不过后者以针对影片分享为主。Videomosa 与 Gigacircle 是否属同一家公司目前无法确认,只是双方的抽成方式、价格,以及出现时间都十分吻合。

现在在各大论坛也开始看到很多「我如何靠 Gigacircle 月入XX 元」,或是「点击就能赚钱!」的广告。

2

这样冲流量下来,Gigacircle究竟能赚多少钱呢?根据创始人 Jeremy Chieh-Wen Cheng 的在facebook上的介绍,Gigacircle 「每 1,000 人浏览本站」会公益捐款2元,每个月Gigacircle 可以捐款「几万元」。

如果照这个说法,我们取中位数每月捐5万元预估,Gigacircle月浏览大约2,500 万次。而 从广告商传来的消息则指出 Gigacircle 的月营收超过100 万以上,这稍微比较接近大流量、靠广告联盟赚钱的行情。

此生意要转起来,前提是网站营运成本必须低于售价。Gigacircle付给发文者每千次点击文章(CPC)$2 ~ $4美金的成本(约 60~120台币),但广告的行情却只有CPC 20 元台币(而且点击率超低)。Gigacircle 怎么可能赚钱?

可能的情况就是通过扣量,也就是Gigacircle 报给发文者的点击数,低于实际的点击数。例如Gigacircle告诉发文者的流量是独立访问者数(UV),但卖广告则以点击数(PV)计算。另外则是付给发布者按照CPC 计算,收广告费则以每千次浏览(CPM)计算。

这样数字上似乎对得起来,但即便这方法可行,Gigacircle 短时间内就能找来支撑台湾Top 10 的巨大流量仍然非常不可思议。因此另一种更暗黑的可能是「假帐号」。换句话说,Gigacircle 的直销模式只是幌子,背后仍然是靠假帐号、 殭尸粉丝团、点击联盟、大量转载文章来冲流量。这种模式在交友网站最常出现。

换句话说,虽然Gigacircle 给发文者的利润分成非常高,但大部分的分润可能都给了Gigacircle的自己人,或是自己的机器人。那当然是大赚特赚。亏的是买到无意义的流量的广告商。否则这种高分成的生意是难以为继的。

那么这种「冲流量」思维到底有没有未来?会不会在天朝被人大量复制呢?

今天我如果另外开了一个xxx,用一样的商业模式与一样的佣金价格(以及一样的黑暗兵法),它恐怕也能瞬间冲进流量榜前列。

在广告商改变「买流量」的计算方法之前,Gigacircle 还是会过得不错,赚很多钱。但这种创业值得称赞吗?我平常非常乐见其他创业家成功,但实在无法替它开心。

特别是身为内容创作者以及创业者,看到聚合网站的手法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能理解它是靠着资讯不对称 系统化的广告投放运算法则无法分辨点击的价值 而套利。另一方面看着创作者辛辛苦苦的内容,被秤斤论两而感到寒心。

我相信媒体是一种品牌,其价值来自不断的重复提供观众高品质的服务或产品。就算是直销,也必须提供品质一致的产品才能立足。套利型的创业在商业上或许成功,却没有替社会带来价值。

以上仅作为一种现象供大家探讨,反思!


网载 2014-07-21 22:16:08

[新一篇] 發電遮陽擋雨三不誤 太陽能車棚首現慈東工業園區

[舊一篇] 解決T4模板的程序集引用的五種方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