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已佛教的合作关系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今人对佛教与道教的误解,不可谓不深,究其源头,与今人不修文史,虚张浮夸关系莫大。
不久前我曾与天国寺的了缘主持讨论过佛教与道教的关系与合作问题,最终得出了几句话,双方都很满意:可以合修,不可合信;可以合学,不可合义。
这几句话内容很好理解。
可以合修——是说一个想要探索真理的人,可以把道教与佛教的功法,技术放在一起修炼,探讨。就比如藏传佛教的藏医与道教的服食炼丹,这两样技术如果能研究结合,必然会大有进展,当然这是需要努力的,并不是想合就合,目前这件事情已经有宗教人士与学者在尝试,但真正的研究者不会把未完成的成果拿出来。
不可合信——是说信仰的宗教不可混合,道教与佛教的偶像信仰,在本质上有着区别,他们代表的意义很不相同。比如道教神灵中最尊贵的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其代表的是宇宙未产生前的元气之精,万物生化前的崔动力量和这股力量崔动了万物化生后的状态,元始天尊的偶像地位是由于道教徒对万物本体的探索精神和尊重其崔动了万物化生而确定的,元始天尊是探索万物本体的大成就者,且元始天尊本身是内炼养气的神灵,是实践派。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则与其不同,首先释迦牟尼是人类哲学家,其偶像地位是由于其生前对宇宙,奥妙的探索成就在印度地区空前绝后,且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精神领导作用而确定。其生前的语言中没有如今流行的“六道轮回说”与“极乐世界”说,事实上佛在古梵语中代表的只是大智慧的成就者。与今日一些佛教徒口中那在极乐世界中免受轮回之苦的神灵形象的佛相去甚远。
我个人并不认为出身于哲学境界有什么必然联系,元始天尊是道教神灵与其本身成就有很大关系,释迦牟尼是佛教偶像与其思想境界有很大关系。元始天尊与释迦牟尼之间无矛盾。只是单纯的信仰不同。
但佛教与道教的信仰却不能一起信仰,此二者之间无矛盾,但其修行的方向却大不相同。
道教修行的至高境界可简称为得道,即了解道的规律,掌握道的变化,从而让自己的存在与道不矛盾,配合道的变化,从而延续生命,以追求更高深的道的奥秘,简单来说就是道教徒首先要有足够的生命去研究道,才能达到道的至高境界。这里的生命并不单指形体生命,而是道教徒在保留神识情况下的各种状态。意外死亡后的道教徒魂魄不散继续修炼或羽化脱壳而去都是修道的过程。但如果神识消失,不能继续修道则就属于违背了道教修行意义的情况。
佛教修行的至高境界简单来说可简称涅盘(盘字通上面一个般下面木字底的PAN),这类情况在原始佛教中有两种解释,一者为彻底死亡,使得自己的神识彻底消失,不再生成不再经历任何状态,也就是说进入一种彻底解脱的状态。但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也就是彻底觉悟,觉悟后不再经历任何状态,但它的前提是必须经历死亡,而且是神识消失的死亡,而它的结果也是彻底死亡,只是死亡前会有个认识到宇宙本质的过程。
由此可见道教与佛教其信仰方向的不同,佛不问生死,道则重生厌死。
虽然佛教修行中的死亡是追求解脱的过程,但它最后的结果则都是神识消失。
而道教修行则强调必须保留神识,以便更好的追求道的本体。
此二者的大方向都是追求宇宙本体,而在信仰上却存在着不可融合的修行方针,所以我的观点是,修道或研究佛教的人,可以去研究另一方,甚至多方(其他任何宗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但信仰方针必须只有一个。
否则就会像狗熊掰玉米,捡一个丢一个。


天道承负的博客 2014-07-07 00:31:32

[新一篇] 道教的真實現狀

[舊一篇] 中醫同道必備的工具1:漂亮的時空鐘(全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