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界名人专访录 黄蔚: 推动中国和国际设计业的桥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黄蔚: 推动中国和国际设计业的桥梁
采访过程中,黄蔚一直笑着说,她的成功来自偶然。 
真的是偶然吗?世界上所有“偶然”都来自“必然”,那黄蔚身上的必然是什么呢? 
黄蔚点了一壶薄荷茶,在隐隐的茶香中,跟记者聊起了她人生中的三个节点。而这三个节点,刚好分别发生在她的14岁、21岁、28岁,7年一转折。 
[本文作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沈婉珊 
[刊登出处] 2005年5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图书《高分是怎样炼成的》:关于南通教育的采访报道 
14岁:我明白了什么是挫折 
黄蔚并不是从小就认真念书的那种类型。她兴趣广泛,个性强,喜欢和在如皋中学教物理的老爸顶嘴。“小时候不懂事,特讨厌我爸爸,我们都是个性很强的人,虽然他有高血压,但我那时候还是很不懂事,从不让他。”黄蔚笑着说。 
实际上,黄蔚的父亲对她影响非常大。黄老先生发现自己的女儿喜欢美术,就送她到业余美术学校去学习,而且一直有意培养黄蔚的独立思考能力。“那时候我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要问他,他总是大喝一声,自己去想!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黄蔚的母亲是一家不小的工厂的分厂厂长,工作忙,照顾黄蔚的时间也不像其他母亲那么多,“我和父亲之间,因为个性原因,也不像其他父女一样亲近,我的独立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黄蔚小学成绩并不好,小学毕业后上如皋中学,还是因为父亲是学校的老师,有照顾分才能上的。虽然到了拥有一流师资力量的如皋中学,但黄蔚还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学习,因此成绩在班上排在倒数几名。 
初二,黄蔚终于因为成绩跟不上而导致留级。就这样,黄蔚读了两年初二。 
“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挫折’。我所有的同学都上初三了,而我还在跟本来是我的师弟师妹一起上课。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节点。”此后,黄蔚仿佛就开窍了。本来很多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变成一下子就可以明白了。 
在初中,虽然黄蔚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在其他的方面却有很多特长。初二那年她亲手绘制的风筝获得全南通市的第一名,在航模、小发明创造方面也得过奖。 
“我的拓展性思维的能力可以说是源自于如皋中学的办学特色:全方面的创造性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黄蔚说。 
21岁:我改变了我骄傲的人生态度 
挫折给予她什么? 挫折是人生的财富,对黄蔚而言,这样一笔财富让她享用终身、并在实践中得以升值。 
黄蔚的成绩真正变得好,是在高一。初三毕业考,黄蔚还是凭着照顾分,才进了如皋中学高中部。 
“为什么成绩会变好?说来也很简单,那时候我的同桌是全班第一名,我看她成绩好的秘诀,就是认真听讲。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做到的不多,但我做到了。所以,高一第一次大考,我考了全班第九名,把所有人吓了一跳。高二的时候,我考过全班第一名。” 
因为成绩变好了,黄蔚也变得骄傲起来了。“那时候我看身边的同学都那么勤奋,我想我花了一点时间就考了前十名,我再努力一下就能考全班第一;我要是像他们这么拼命,我就能考全级第一了。” 
但黄蔚没有。到了高三,她仍然玩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看课外书,高三的成绩并没有“第一”的辉煌,但这种骄傲,一直伴随她到大学毕业。 
1994年高考,黄蔚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我喜欢美术,自己学的是理科,工业设计是理科和美术的交叉。”当时,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里面多是理工科学生,黄蔚有着扎实的美术基础,专业课在班上一直数一数二。“海尔来招人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我专业课有一半是全班第一,另外一半肯定在前三。”凭借着优秀的专业成绩,黄蔚进入了海尔。 
选择到海尔,除了因为它是国内在工业设计上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外,也因为它在青岛,远离自己家乡,也远离南京。“在南通有自己家人,在南京有亲戚,就算你不去找他们,他们也肯定会主动地来照顾你的。我想独立。” 
大学期间,黄蔚一直如高中时有点骄傲,“是井底之蛙,不关注外面的世界,一意孤行。”随着毕业的来临,黄蔚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这样的性格是不适合走出社会的,她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那时候我一直在考虑,我要怎么定位自己。实际上,走出社会后——也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我,跟大学时候的我是完全不一样的。” 
21岁的这个换位,是黄蔚人生的第二个节点。 
黄蔚,海尔的赛马跑出来的好马 
初中前期“丑小鸭”的经历和高中、大学期间的优异造成了她倔强不屈、桀骜不驯的性格。后来自醒、改变和升华,学会了正视自己的缺点。这的确是一个崭新的黄蔚:将拓展性思维、创造力、睿智而果敢的正面的部分展示了出来,这种感悟体会之果在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中发挥了出来。 
海尔“赛马”不“相马”。不找“伯乐”相“好马”,一群马放到跑道上去跑,谁跑出来了,就是好马。在海尔《企业文化手册》里,黄蔚的故事作为“赛马不相马”的典范被海尔大加赞赏。 
98年,海尔健康型冰箱刚推向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吸引大家目光的是健康型冰箱的包装箱图案设计:两个活泼可爱的“海尔兄弟”拿着气球在欢快地奔跑。包装箱图案为淡绿色,设计新颖,蕴含健康含义。让人想不到的是,参与设计人之一的黄蔚竟然是刚进厂的98届实习生。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她还独立设计了燃气灶灶具面板设计,投入生产已产生了经济效益。是什么让黄蔚有如此作为呢? 
那时候,海尔新招进去的员工,一律被公司放到拉车间,做打包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只有500。 
黄蔚不想浪费自己的专业,因此白天在车间实习,下班后她就来到科研所机房里,她大胆参与了健康型冰箱包装箱设计,利用休息时间,在机房里反复设计。包装箱图案设计获通过后,深受鼓舞的她,又自告奋勇承担了灶具面板的设计。 
后来,黄蔚调到了“设计中心”,最后做了项目经理,每月6、7千元工资。在海尔短短时间内,黄蔚就获得了国家25项专利,成为海尔的名人,因此获得了到日本着名工业设计研究所GK参观、学习的机会。 
换了很多人,每个月有这样的薪水就满足了。但黄蔚则例外。 
海尔重用黄蔚,但她觉得还是很痛苦,因为许多中国的厂商对设计仍不够重视或是理解不够透彻,工业设计在企业里面没有发挥余地。“比如说公司领导觉得水杯造型不应该是圆的,要改成方的,工业设计师就只有改的份。设计师在产品出来之后大多时两种态度,要不已经认不出来了,要不就是羞于承认那是自己的作品。国内的很多企业,宁愿花大笔钱不断做模具,也不愿意拿出一笔钱来好好地做做设计。模具若不合适,就丢掉。” 
“我是一个设计师。”黄蔚这样对自己说。 
因此,她选择了离开;2000年9月,考到了同济大学建筑系下继续念工业设计。 
“她是一个豁达的人,一直往前看,她似乎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行动主义者,总是在奔向下一个目标的路上,不计较眼前得失,是一个很乐观向上的人。”一个朋友这么评价她。 
市场推介,GE/Fitch专为黄蔚设的职位 
在同济,黄蔚用1年的时间修完了两年的课程,并认识了不少上海设计界的精英,奠定了在上海发展的基础。这1年里,除了听同济校内的讲座外,黄蔚还会到不远的复旦大学去蹭课听。很多大师对黄蔚的启发都很大。“主要是他们为人处事的态度。他们都很成功,但都很谦和,去听他们的讲座,我很受感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学业结束后,黄蔚进入了GE/Fitch——美国通用电器(GE)控股的一家国际性的设计顾问公司,Fitch是全球最大的设计集团之一。 
进入GE/Fitch的经历很戏剧化。当时,亚太区的总裁每个月都要飞到中国来谈业务,但并没有在中国任用过员工。但在跟黄蔚交谈过后,决定给她设立中国区市场总监这么一个职位。 
GE/Fitch招聘,要么是有专业背景的,要么是有相关经验的,但黄蔚一不是市场相关专业出身的,更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个空缺职位,而是亚太区总裁在认识黄蔚后,看中她的潜力特地为她设的,也是GE/Fitch在大陆招聘的第一个员工。 
“完全是以我能力争取来的。”黄蔚并不谦虚,也很自信。 
在GE/Fitch的两年多里,黄蔚很辛苦,但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专业上的,更重要的是视野和意识上的提升。 
“首先,GE/Fitch的收费比国内同类公司收费高10倍,我们的客户都是国内顶尖级客户。我要负责跟他们的沟通,所以,我必须让自己达到他们那一水准才可能达以顺畅的沟通;此外,我的同事都是非常优秀的人物,国际化的工作经验非常丰富,跟他们一起工作,我就更要求努力提升自己能力。”因此,黄蔚不断地重复:“GE/Fitch真的是一个绝好的学习场所。” 
黄蔚为GE/Fitch在大陆拓展了很多客户,也建立了自己事业的资源和网络。 
她发现在欧洲国家,有相当多的国际管理顾问公司,不单纯做设计服务,而是把设计管理作为利器整合企业各种设计资源,为企业进行战略服务。而这方面的专业服务性的公司在国内还是空缺! 
黄蔚清晰地看到了这其中的鸿沟。“国内外的工业设计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像GE/Fitch这样的公司有一套非常完善、有利的设计管理体系。我想把国外的这套流程和国内的人才结合起来,去找寻一种商业模式”她很想为国内同行做一点什么。于是,2003年7月,她又一次为新的目标启程了。 
黄蔚离开GE/Fitch的时候,已经有数千美金的月薪。“我还在供房子,那时确实有点忐忑不安。但现在决不后悔!” 
  
那时,她28岁,是人生的第三个节点。 
“是机遇也罢,巧合也也罢。一个人的成名,本身就意味着她在某一领域的成功。她有着圈内公认的才气和名气,但在生活中就像普通人一样,过着随意、时而散淡时而忙碌的人。是一个有艺术家气质的落拓不羁与率直随意的人,是一个单纯的可爱的人。”这就是黄蔚。 
创办国内首家设计管理咨询公司 
事业是吝啬的。只有对于那些在自己行业里不断积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事业才是有情有义的。 
黄蔚决定要发展自己的事业。2003年9月,黄蔚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国际设计管理协会的支持下创办了国内首家设计咨询公司,取名“桥中” (CBI: China Bridge International),寓意公司将为中国和国际的设计交流架起一座桥梁。 
很幸运,在公司的注册期间,黄蔚就接到了香港设计中心的一个项目。桥中一成立,黄蔚就牵头和上海世博局共同在举办过APAC、财富论坛的等重要会议的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国内首届“设计管理高峰会”。不仅很多工业设计公司的老总都来了,还有建筑设计、展览、设计研发机构、行业协会、高校的学科带头人也来了。受到了多方的赞助和参与。 
后来,黄蔚又联合国内的8大设计类高校,编了《设计管理欧美经典案例》一书,将设计管理协会和哈佛商学院合作的设计管理案例成果引进,为国内的设计行业带来了急缺的设计管理方面的中文教材和读物。 
业内,黄蔚已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了。一个又一个高校邀请她去演讲,给专家级待遇。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包括全国美术殿堂——中央美术学院,都邀请过黄蔚去做讲座。她还利用了在GE/Fitch所锻炼的语言优势,努力打造中国设计行业形象;国外的设计交流活动,她在2003年3月参加的德国科隆的设计管理年会演讲,还得到了科隆市长的特别接见;2003 年底作为演讲嘉宾参加的韩国汉城的世界设计大会。今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设计双年展,她更是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的专家一起,被推举为最年轻的上海设计双年展专家委员会的成员。然而,黄蔚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公司上。 
很多行业内外的人士看好桥中,认为桥中的会发展得很快。事实上,成立1年多以来,公司一直盈利,而且公司的信誉和客户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桥中。 
“但我不想只一味追求扩大公司规模,我总认为,我是一个专业人士,而不是一定要把公司做得很大的规模。” 
而她的桥中的同事们说:“虽然她年纪比我小,但很多时候,她会让我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她的想法、观念都很新颖,不能不让人佩服。而且这个人的观察能力又特别强,能发现我们的难处。除开工作,黄蔚还是很开朗、很随便的,比较容易接近了。我只能说,现在像这样的老板,不多见了。” 
为什么会成功?“我很乐观,而且,我为人正直。我找合作伙伴也是,一定要人品好。很多人觉得,现在在社会上立足需要狡猾一点,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只要真诚待人,就一定会有相应回报的。” 即使是对家里的钟点工,黄蔚也真诚相待,放心让她单独在家里打扫,也不会特意收起自己的价值物品,甚至还会赞助她的孩子上学。 
“我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我是那样平凡、普通,是如皋中学出来的一名学生(很多人比我更牛)。回首望去,如果说我小有所成的要素,就是天才+勤奋+时机。除了一些个人的天分外,我的勤奋和许多时机造就了我,这些机遇有时候是非常小的,不易被人察觉,我感觉到了,抓住了他们,并且证明我胜任他们。这样,又为今后创造了时机。”在黄蔚的眼中,成功不过如此而已。 
也正因为她的正直和坦诚,在海尔和GE/Fitch,黄蔚都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她也才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也正因为她的诚信,她所创办的桥中获得了忠实的客户和业界的青睐。 
“我真正的希望,是中国的工业设计能够达到世界水平。在GE/Fitch的时光让我浸霪其中,发现了中国设计和国际一流的设计公司的差距所在,在开办设计咨询管理公司之后频繁的国际交流更使得我有机会接触国际最顶级的公司和各行各路人才。我觉得在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设计管理的认知和应用水平还不够,所以我希望从事这方面的努力,尽量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愿意付诸一生来实现的执着和梦想。” 
黄蔚这么说,同时在这样努力着。 
 


黄蔚 2014-01-10 05:57:04

[新一篇] 工業設計界名人專訪錄 唐庭斌:用中國設計取代中國制造的人

[舊一篇] 工業設計界名人專訪錄 盧吉·柯拉尼:深圳將成頂尖設計作品試驗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