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经济学的科学性质
由于科学和文化一样,是个难以界定的名词,所以,我们只能是从一个侧面对其本质特征加以揭示和描述。以英国着名科学家J.D贝尔纳(1901-1971)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有不同意义。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科学下的定义为世人所公认。由于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世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
经济师经济学是经济学家及经济师们对其特定范畴(围)经济活动的认识,是反映其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正如达尔文以自己的感受给科学下的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到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事实可以是历史事实、社会事实、自然界的事实和其它事实,科学就是发现人们未知的事实。经济师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与经济师有关的经济活动中的事实和规律的科学。
遵循大部分辞书给科学下的定义都强调“科学是知识体系”,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论述,所以说,经济师经济学是反映特定范畴内经济活动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自战后,科学活动进入国家规模以来,特别是今天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人们已把科学称为“大科学”,认为“科学是一种建制”,即科学已成为一项国家事业,从而使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科学事业,实现了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而经济师经济学就是经济(科)学家与企业家结合的一门综合科学。
经济师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技术。也不是技术经济。因为科学的回答是“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的回答是“做什么”、“怎么做”;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但是,经济师经济学却同技术经济有不解之缘,某些方面结合很紧密。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特别是就经济师经济学来说,则是要更好地统一考虑。注重经济师经济学的科学性时,要考虑其技术经济;注重技术经济时,要考虑到经济师经济学的科学性。对于经济师经济学来说,技术经济是其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经济来说,经济师经济学是其技术的升华。
经济师经济学与管理学是交叉的,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却仍属于不同的学科,因为二者侧重面不一样。从经济师经济学和管理学都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之间这一特性上看是一样;从两个学科研究的主体(管理者)和客体(管理对象)来看也多有相同。但是终其目标及行为原则与涉及范畴却各有侧重。
经济师经济学兼有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是在经济学理论与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兼有理论但侧重于应用性的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理论与原则及方法在经济师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化和延伸;既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分析,也有决策的建议和探讨,还有直接提供经过实践的各种应用技术实施的较佳方案。
如同任何科学一样,经济师经济学尽管在表现形式上是知识形态,但它必须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从而在思想上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样,经济师经济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总体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表现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即认识世界是科学的认识功能;二是在物质文明方面,即改造世界,这是其科学的生产力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经济科学空前繁荣,大量的经济学新学科不断涌现。经济师经济学与工程师经济学、会计师经济学作姊妹学科成为庞大的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单元。正如有关介绍工程师经济学所述:工程师经济学是专供工程师使用的一门实用经济学,研究工程师与工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通过依靠工程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国民经济。它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思想交流,从而使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工作的时候,考虑到更多的经济方面的因素。那么,作为其姊妹学科的经济师经济学则更不能例外。况且,从“科学是一种建制”的范畴来理解,作为实现科学家与企业家(我们这里应泛指广义的企业家)的结合来讲,经济师经济学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重大战略决策向政府提出建议”则更是责无旁贷。
经济师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借鉴
(1)方法众多。本世纪以来的许多新学科研究方法大体为传统研究方法论;历史研究方法论;管理(或决策)研究方法论;系统研究方法论;超越经验主义方法论;实用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反证方法论;实在论方法论;试验研究方法论以及我国较普遍采用的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方法论等等。
(2)借鉴为我。企业管理人员在研究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问题中多采取管理或决策的方法和系统研究法。诺贝尔奖金得主着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主张的实用主义方法论思想是:大多数经济学理论不能从有限的前提中演绎出来。经济学的基本目的是建立有实用意义的经济理论,而有实用意义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只能是经验材料。理论应当同实际领域和观察资料紧密联系并能经受后者的检验。以霍利期和内尔为代表的实在论方法论主张采用唯理论的方法论。所谓唯理论的方法论的中心思想是认为事物的本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把握,经济制度的本质是能够在概念上再现自己,从而为经济理论提供了土壤。
(3)中国特色。邓小平同志说: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人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在人们较普遍地接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的方法论之后,又提出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鼓励人们“胆子要大一点,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验,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都百分之百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邓小平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里当然很重要的是经济与政治制度。经济师经济学义不容辞地是这些制度的理论组成部分。为了加速这一新学科的理论研究,当采取上述研究方法。
经济师经济学对经济活动决策的影响
按照对经济学的适用有两个重要方式的理论,经济师经济学理所当然的也应首先对生产、通货膨胀、收入进行描述、解释,并且预期其行为。而对经济师经济学来说,更应侧重于第二个任务上,即如何能够改善经济运行状况。西方经济学家在同经济的政策上突破了两个禁区:一是不应设置经济政策建议的禁区;二是可以探索经济政策手段。作为中国经济师经济学的主体,更不应在禁区之外。因此,我们应当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对照中国经济师的效率观;立足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分析中国经济师的责任;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含企业微观的)及经济政策建议等。当然还有其它更多的内容,但上述较为更迫切些。
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结论则异。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观察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截然相反。例如一条曲线,从小的范围观察(取一小段),认为是一条直线;从大的范围观察(整体),则看到的是曲线。物理学上的光,从小的范围观察是粒子;大范围观察则是波。扩建一条公(铁)路,初始阶段是破坏,最终结局是建设。解决某一问题的方式,就战术上说是妥协,就战略上来说则是斗争。再从更大的方面来看,地球运动一方面是自转,同时又是围绕太阳公转;自转是由地球自身惯性力推动的,公转是由太阳引力推动的。就整个社会来说,每个人的活动都是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而就个人或家庭以及所在单位(如企业)来说,则是为了自己某种目标的实现。凡此种种,千差万异,殊途同归。经济师经济学所描述的皆是经济活动现象,目标则是改善经济活动的政策和方法。
由此看来,经济师经济学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人类经济活动智慧的结晶,存在于现实信息载体中;另一方面它又是现代人进行经济活动(大至政策制定,小至微观操作)掌握和运用的对象,存在于人脑和技术装备之中。在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前提下,把科技兴国当作一项基本国策。由此而建立的经济师经济学在研究与指导经济运行中,把“人、产品、利润”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经营管理奇才艾柯卡这一成功的秘诀,即人是一切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宝贵的因素。这就是本学科的科学性的归宿。 (责编:查谨)
经济师太原052-053C8新兴学科张领弟/金纪中19951995 作者:经济师太原052-053C8新兴学科张领弟/金纪中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