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愈来愈清楚地表明:一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正如人们所说的,管理、科学和技术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或者说,科技进步和管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正瓶颈和关节点,既不是资源和设备,也不是劳动力和技术,而是具有开拓和创新素质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专家——企业家和国家公务管理专家。因此,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和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已是我国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一、当前我国对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
首先,来看一下当前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实践需求。据统计,在我国管理科学研究课题来源中,本应对管理科学需求较强的企业只占3.6%;而在日本,这一比例超过30%。这说明我国企业对管理科学研究的需求目前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同时,政府部门占当前我国管理科学研究课题来源的80.0%。单从这个比例来看,我国目前政府部门对管理科学发展的需求是较高的。但从研究内容上看,政府部门目前有关的管理科学研究以宏观规划和发展战略为主,多属于政府辅助决策的需要,而大量的有关政府管理职能与企业管理行为的研究并没有展开。可见,尽管目前我国管理科学研究课题主要来自政府部门,但与我国政府目前承担的管理任务相比,政府部门对管理科学发展的需求也是不足的。
其次,来看一下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认知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管理的重要性,我国掀起了加强管理的热潮,高等院校纷纷成立了管理类专业,全国及各地都成立了企业管理协会等管理学术团体机构。特别是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强调指出:“加强科学管理,是企业固本治标的大计,切不可疏忽。”1996年,朱róng@①基同志指出:“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疾呼:“振兴中国的管理科学”。有关部门也对管理重视起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组升格为管理科学部,高等院校招生专业目录从500多个裁并为300来个,差不多裁并了一半,却增加了管理学专业,理论界大力呼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这一切表明,我国目前对管理科学发展的认知需求是很高的。
再次,来看一下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潜在需求。先就企业层面来说,潜在需求是很大的。据1996年下半年统计,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最好的300家大企业,在数量上仅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0.44%,可是这30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却占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47.4%,利税占全国的68.8%。另据有关部门对主要省市工业企业的调查,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亏损的企业约占60%以上。这已表明,市场竞争在加剧,我国企业经营的差距正在拉大,抓管理、练内功已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中心任务与当务之急。再就政府层面来说,潜在需求也是巨大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九五”计划与2010年的远景目标,并把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作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的关键。与此同时,中央又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从管理科学来看,远景目标、两个转变、两个战略都是大目标,需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区域、各个单位共同协调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如何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区域、各个单位的局部目标引向国家的大目标,把无数的分力组成一个方向一致的合力,需要高度的科学管理。从更远的目标来讲,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科学管理。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存在着认识需求大、实践需求小与现实需求小、潜在需求大的“两大”反差。
二、当前我国对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的形成因素分析
毫无疑问,我国对管理科学需求存在的“两大”反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管理科学发展的需求者主要是企业和政府。相对而言,企业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最主要需求者,而且目前企业对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与实践需求严重不足。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企业对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的形成因素。
企业对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形成因素,可从企业管理科学发展的需求者(即企业自身)、企业管理科学发展供给者(即管理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形成因素主要是:1.观念与认识滞后。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重硬投入,轻软投入”等落后的思想观念,对利用现代管理科学提高生产率、创造新生产力等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不把管理科学当作科技、当作专业来看待。2.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处在政企不分的状态,至今尚未彻底摆脱上级主管部门附属物的地位,没有真正落实企业自主权,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优不胜,劣难汰。这样,企业也就难以把提高管理水平当作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选择,也就失去了对管理科学发展现实需求与实践需求的内在动力。3.企业管理者素质偏低且缺乏正常渠道的利益驱动力(这里指明正常渠道的利益,是因为目前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存在着非正常渠道利益的追逐与腐败现象)。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已大大提高了,也涌现了一批着名的企业家,但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管理者相比较,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管理者素质仍然普遍偏低,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缺乏管理的系统教育和系统知识,主要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在运作,而且缺乏提高管理水平正常渠道的利益驱动力。据美国《商业周刊》1988年对339家美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1987年年收入的调查表明,平均每家公司最高两名管理人员的年收入为180万美元,339家公司中有8名高级管理人员的年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名列榜首的计算机软件公司经理、36岁的吉姆·曼齐为2630万美元。而当时美国总统布什的年薪为20万美元,1989年加上其它收入,全年收入也仅为40多万美元。显然,与之相比,我国企业高级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年收入差距则小多了。当然,国情不同,不能简单比较,且经济利益激励也只是众多激励因素中的一个,但不容否定正常渠道经济利益激励机制对企业管理者的作用的确很大。
其次,从管理科学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方面来看,企业对管理科学发展需求“两大”反差形成因素主要是:1.管理科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相互脱节。管理科学研究机构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在目前我国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它们与企业相互脱节,缺乏内在联系纽带,至今没有形成管理科学科研成果开发转让交易市场与服务市场,管理科学研究机构满足于完成科研课题,不关心成果的推广应用;而企业也没有把在管理实践中碰到的难题与技术难关委托给管理科学研究机构去研究与开发。虽然我国目前有为数不少的管理咨询公司之类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大多处在一般性急功近利式个别项目或“出点子”的状态,难以真正满足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2.管理科学研究人员市场意识淡薄。论理,管理科学研究应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但目前我国管理科学研究人员申请纵向课题的积极性高,而寻找企业横向课题的积极性低。很多管理科学研究人员只满足于发表论文、出版专着和课题的鉴定、评审、报奖,甚至主要是为了晋升晋职,而不管是否对企业有用,不关心成果能否推广应用,更没有主动“推销”成果的积极性。
再次,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企业对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形成因素主要是:1.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尽管我国改革开放正走向深入,但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仍然没有形成,有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是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而是靠政府、靠银行、靠关系、靠广告效应、靠短期行为等。而在这样一个不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经营绩效难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也就失去提高管理水平的外部压力。2.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健全。我国是在党的十四大上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刚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脱胎出来,对政府新的管理职能、方式与企业行为缺乏深入研究,又缺乏宏观调控的成熟经验。因此,政府难免会有一些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调控漏洞。
政府是另一类对管理科学发展的需求者。尽管目前我国管理科学研究课题来源主要是政府,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已能满足政府管理的现实需求和实践需求。如上所述,目前我国面向政府的管理科学研究主要是宏观规划和发展战略类,大量的有关政府新的管理职能、方式与企业行为等的研究并没有展开。因此,政府管理科学的现实需求与实践需求也不足,也存在着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政府对管理科学发展需求的“两大”反差形成因素同样可从政府本身、管理科学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以及政府管理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作类似分析,其中政府方面主要原因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公务员素质偏低且缺乏提高管理水平正常渠道的利益驱动力等。管理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科学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缺乏沟通纽带、研究人员考虑政府管理实际需要少、研究成果可操作性低等。而政府管理的社会环境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企业行为规范性差等。
三、当前我国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的解决对策
据估计,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20年左右。然而,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管理水平则更落后,这一点常被人所忽视。伦理,管理科学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生产力方面、在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在为体制改革提供决策方面都应起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据调查,事实上其作用只能被划入“小”和“一般”之列。因此,大力发展管理科学和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振兴中国管理科学、提高中国管理水平,必须解决我国对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形成因素主要涉及企业、政府、管理科学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和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解决“两大”反差的对策也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考虑,但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是必须注意的。
首先,就企业来说,在解决我国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中应该采取的对策主要是:1.更新观念,端正认识。要教育企业员工改变“重技术,轻管理”、“重硬投入,轻软投入”的旧观念,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和企业中,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的生产要素,作为“知识的知识”的管理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步伐。一般而言,企业制度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对应的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步伐,就是要借鉴国外经验,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制度创新,把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造成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特征的现代企业。只有建立了这样的现代企业,才能真正产生对管理科学发展的不竭需求。3.正确评定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才能及其经营业绩,建立合理的企业管理者正常渠道的报酬激励机制,并相应提高企业管理者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要求。管理是一种特殊的复杂劳动,其报酬理应是简单劳动的多倍。因此,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才能及其经营业绩应该得到肯定;但同时应注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经济利益激励,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是另一重要方面。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调动企业管理者应用管理科学、提高管理水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就政府来说,在解决我国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中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才能造就真正的市场主体,有利于企业形成发展管理科学的现实需求和实践需求;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环境;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才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形成政府自身发展管理科学的现实需求与实践需求。2.加快建立健全公务员制度。按照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说法,公务员也是“经济人”,也具有任何人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他们办理任何公务都要考虑其个人的失与得即成本与收益,他们是否积极应用管理科学研究成果也与个人得失有关。因此,建立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既有利于对国家公务员的科学管理,又有利于形成公务员录用、晋升、奖惩等机制,调动公务员应用管理科学、提高管理水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就管理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来说,在解决我国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中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1.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管理科学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与联合。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确立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思想,管理科学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也必须走市场化的路子,把管理科学研究成果转让、管理技术委托开发、管理科学咨询服务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并加以适当的扶持,才能调动管理科学研究机构的积极性。2.增强管理科学研究人员市场意识,提高其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研究人员既积极申报纵向课题,又积极寻找企业横向课题和委托开发项目,并且能认真考虑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问题。
最后,就社会环境来看,解决我国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的对策主要是:1.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就国有企业来说,这主要是解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各种政策性负担和社会职能,以此硬化其预算约束,进入竞争性市场,并与其它改革措施相配套,使企业的经营业绩能反映其管理水平的高低。2.大力培育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形的、具体的载体,是多元市场结构和复杂市场机制的统一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与开放性。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市场环境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前提。因此,大力培育市场体系,对于解决我国管理科学需求的“两大”反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钅加容
管理现代化1京7~9,12C3管理科学林迎星19981998林迎星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 作者:管理现代化1京7~9,12C3管理科学林迎星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