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伴随21世纪的来临,人类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艺术水平,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率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媒体运用上创新
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教育界的“技术化”,特别是网络化、多媒体化将极大地开拓小语现代教学的新方式。小语课堂教学将在更高的教育技术和艺术水平上展开。因此小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想方设法在媒体运用上进行艺术创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地运用现代媒体开展教学。手段上的创新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如教学《瀑布》时,单凭观看传统的挂图,学生很难领会瀑布声、形的雄伟壮观,而利用剪辑的录像资料,学生就如身临其境,从声音上领略到瀑布的气势雄伟和千丈青山衬着一幅白练的壮美画面。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如烟、如雾、如尘”句,教师可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制作出这样的艺术课件:从高山上飞泻而下的水花飞溅四散,布满空中,光闪闪,如碎玉四散;亮晶晶,似白蝶飞舞。忽然来了一阵风,吹得水花如烟缭绕(定格),如雾蒙蒙(定格),如尘滚滚(定格)。学生通过动态观赏和定格观察,理解起来就十分轻松。
也许有的教师说,我也想在媒体运用上进行艺术创新,可我们那里条件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应该指出的是在媒体运用上创新,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以取得最佳效果。不要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兰姆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根据施兰姆的媒体选择公式,选择媒体还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如有位贫困山区的教师上《林海》公开课,学校仅有投影仪和录音机,但他勇于创新,动脑设计出一组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景抽拉的幻灯片,配放优美的观赏乐曲,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完全沉浸在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林海诱人美景之中,取得了运用电脑多媒体同样的效果。可见,客观条件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动脑创新,条件越差,创新的作用和意义越大。
二.在思路变序上创新
小语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要讲究和谐美,也就是在思路设计时使课堂教学有序。有序是和谐的前提,变序却是和谐皇冠顶上的明珠。传统的教材处理的形式大多是根据文章的思路,从前到后,循序渐进来安排教学的,而在思路“变序”上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设计中那种千篇一律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运动”的方法。这个“突破点”往往是进入文章内在天地的最佳入口处和逼近单元训练重点的“最近发展区”的切入口。思路变序上的创新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和“四两拨千斤”功效,由此引导学生“多、快、好、省”地进入文章的内在天地。变序创新的关键是抓住“突破点”,而寻找“突破点”的方法很多,有“文眼点”、“中心句点”、“重点句、段点”、“过渡句、总启句、总结句点”等等。如教学《一夜的工作》,学生通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出反映周总理高贵品质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作为“突破点”,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联系全文通过读、议、说,分别归纳出哪些地方是具体讲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又有哪些地方讲“生活简朴”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读自议,很快归纳出表现“工作劳苦”的地方有三处:一是批阅的文件多:“一叠”、“一尺来高”说明工作量大;二是审阅文件态度认真:“看”、“问”、“想”、“画”;三是工作时间长:“公鸡叫鸣”,整整一夜。而表现“生活简朴”的有两处:一处是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另一处是两个人只是:“两杯绿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尤其是反映总理审阅稿子态度认真的那一部分,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细细地分析,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在此基础上再点拨学生:课文中还表现周总理哪些高贵品质?学生通过再读再议,很快发现还有两处:一、他关心同志——自己工作,让何其芳去值班室睡觉;二、作风一丝不苟——把何其芳碰歪的小转椅扶正。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总理啊……”这一句式抒发自己的感情,然后再去朗读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的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使学生的“心中情”与作者的“胸中情”在这里迸发出强烈共鸣的火花,学生不仅读出真情实感,而且从中悟出要通过生动事例进行细致描写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这又同此单元训练重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思路变序设计,还可以在变序的创新中进行学法渗透,以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最高境界。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大声读书10分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哪一段最感人?学生都说“小金花”那段,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重点读议第二段,在讲读中归纳出“分层找事例,重点析词句”的学习方法。接着指导学生运用这种学法“扶”学“大娘”第一段,“放”学“大嫂”第三段。从“教”——“扶”——“放”循序渐进地向“不教”过滤,使“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都得到最佳的发挥,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思路变序上的创新,就是要一反常规,打破传统教学设计的那种长年不变的“死水微澜”,在变序中“一石激起千重浪”,涌起“奇峰浪谷”,使小语课堂教学艺术达到高层次水平。
三.在启迪思维上创新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创新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语课堂教学中在启迪思维上创新,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1.学会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小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的机会。如教学《跳水》后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想象:“除了跳水之外,你还能想出什么法儿去救孩子呢?”问题一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尽管学生的方法不一定行,但只要学生不迷信书本,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提出自己营救的设想就值得肯定。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有的学生说董存瑞完全可以不舍身也能把暗堡炸掉。教师抓住这个契机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想象:“你们能想出什么方法呢?”学生来了兴致:有的说可以在干涸的河道的桥下堆成一人多高的土堆,把炸药包放在土堆上去炸;有的说董存瑞可以把随身带的枪上的刺刀拆下来当钉子,用枪托打锲入斜坡上,然后把衣服撕成布条子,绑住炸药包,挂在刺刀上……首先教师鼓励学生们能大胆想象,而且方法奇巧,然后进一步问:董存瑞难道没有想到吗?时间允许他这么做吗?从而在讨论中更深一层体会到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愿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
2.学会提问
教学《古风》时,学生也许会问:“四海无闲田”,农夫怎么会“犹饿死”呢?粮食到哪里去了呢?教学《春眠》时,学生又问:“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究竟是知还是不知呢?这是好现象。李政道教授曾说过:“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小语课堂上学生能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最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日积月累,学生从不会提问到学会提问,以至到后来提出来的问题能难倒教师。如教学《蝙蝠与雷达》时,学生问:“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那么蝙蝠的眼睛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当遇到类似这样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教师不妨这样处理:首先教师老实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目前自己也没有弄明白,然后用鼓励的口气说:我们一起去请教别人,去翻阅课外书看谁有本事最先弄明白好不好?这样就拓展了课外阅读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学会质疑
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可能提出两处疑问:一处是大火在邱少云身上整整烧了半个多小时,不会把邱少云身上的手榴弹引爆吗?引爆了,不仅敌人会发现,而且不伤害身旁的班长和其他潜伏战士吗?另一处是那么大的火,难道只烧邱少云一个人吗?火就不会蔓延烧其他潜伏的战士吗?(比如最近的班长)他们中间只要有一个人忍受不住,敌人还不是能发现吗?当读到《黄继光》中“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句时,学生马上质疑“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即使刚站起来也会立即被打成马蜂窝,怎么能有力气扑向暗堡去堵枪眼呢?
不要责备学生的质疑问难是故意找碴儿,甚至加上“有意捣蛋”的罪名。科学许多发明创新正是在质疑中诞生的。
四.结束语
小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创新,小语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小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勇于开拓创新途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创新艺术水平。
小学教学参考南宁G39小学各科教与学陈道佩20002000 作者:小学教学参考南宁G39小学各科教与学陈道佩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