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江泽民主席于1996年11月25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举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和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轨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和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也将继续证明,科技园区是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有效途径,是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我国农业要实现从“资源依存型”向“技术动力型”的演变,最终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的目标,亟需一个适度超前、能起领航和示范作用的载体来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之际,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现状,研究农业科技园区的系统开发、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就成为广大农业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正视的课题。本文拟从运行机制方面阐述一些观点,以供商榷。
   一、技术选择机制
  农业科技园区因地制宜地选择自己的技术体系,是体现农业科技园区特色的关键。笔者认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体系的选择应遵循复合多元原则、智能原则、高产优质原则、资源节约原则。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选择结构如图1。
  附图N12f03.JPG
   图1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选择结构示意图
   1.农业高新技术
  它主要包括三类:(1)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技术、细胞技术、胚胎技术、酶技术与发酵技术等;(2)现代设施农业技术。最典型的设施农业技术有现代化温室高产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集约化畜禽饲养技术等;(3)多色农业技术。现在应用较多的有绿、蓝和白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业技术是指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持续高效农业新技术,通过物质的循环和深层次加工与转化,达到环境、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蓝色农业技术是指水产品和水体农业技术,在园区使用较多的有工厂化水产育苗技术、高密度精养技术以及水生植物的种植技术等;白色农业技术是指微生物产业、食用菌的生产与加工,目前很多园区都设有菌种中心、食用菌示范区等项目。
   2.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实用技术
  它包括:(1)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如CO[,2]施肥技术、复合配方施肥技术、植保技术、授粉技术、补光技术、环境调控技术以及无土栽培技术、立体栽培技术、畜-菜共生技术、鱼-菜共生技术等先进适用新技术;(2)高效适用的养殖新技术;(3)农产品储藏保鲜与加工技术;(4)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开拓中的农业高新技术产品营销技术。
   3.具有龙头示范带动作用的技术
  园区的建设都有一定的区域性,科技园必将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因此,众多园区选项时均对区域性示范带动的技术进行优先考虑。如山东德州农业科技创新园选项时优先将蔬菜、花卉和瓜果的种苗繁育作为主要内容,因为这些选项对山东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又如江苏徐州有一个银杏科技示范园,以银杏的种苗繁育和种植示范为主体,因为该地区有20万亩成片的银杏园,示范园的建立对当地银杏业的发展起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
   二、资金筹措机制
  农业科技园区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就难以为继。因此,巧妙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是一个农业科技园区有效运行的前提。
   1.政府投资启动
  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的注重生态保护的园区或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通常是由政府兴办的。其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启动和导向资金。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设立的高新科技示范项目,投资比例要求为1:1:1:0.5,即中央财政600万元,地方财政600万元,银行贷款600万元,企业自筹300万元。
   2.依靠社会投资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各界投资
  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初建时期,政府投资是必要的,但政府投资只能作引子、作启动,按照市场经济法则依靠社会法人、个人和外商投资,才是筹资的根本之策。首先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吸引农民投资,也允许农民或其它个人以土地、技术管理入股来完善投资机制。其次,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完善优化园区内的投资环境,制订配套的优惠政策,特邀新闻界、企业、农业户及外地客商,专题召开新闻招商发布会,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企业法人和各类各商来园区开发,推动园区发展。
   3.尝试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资本主要是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的方式来筹集。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快速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为科技园区筹措资金,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是园区融资机制的创新趋势。具体做法是:第一,以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为主,结合科研单位、高校的技术转让费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利润留成汇集成农业科技园区的风险投资基金。第二,建立农业科技园区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技改资金、自身积累的风险基金、社会集资和吸引外资等。其运行可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参与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和扩散活动。即高新技术企业以技术入股,风险投资公司以资金入股共同组建农业高新技术风险企业。如,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努力探索创业基金、转化基金、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的科技产业投资,依托已形成的环境条件,大胆进行风险投资探索,一是引导园区内高科技企业进行较大规模风险投资;二是创业中心向孵化企业参股投资;三是投资服务中心向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在3~5年内由企业回购股份。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三、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问题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既要执行中央关于土地承包制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又要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格局,实行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在我园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践中已探索出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机制。
  1.区划调整,以田换田。通过深入的思想工作,实现调整区划,规模开发。
  2.租赁制。农民将土地直接出租给园区经营者,园区经营者根据土地质量等级,付给农民一定的租金。
  3.返租倒包制。园区管理者、经营者将园区分成若干功能小区,再转包给企业农技人员、大户经营。
  4.划拨制。由政府将整治过的土地划拨给有关部门,再进行综合开发。
  5.股份制。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园区经营利润分红。
  6.竞标买断。由政府出面,对荒滩土地进行招标开发。
   四、组织管理机制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是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的核心。农业科技园区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应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并逐步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的科工贸、科农贸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机制。根据不同的建园模式,会有不同的组织管理体制。
   1.管委会制
  对于开发区型农业科技园区,主要是由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来全面管理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要么是一级行政政府型管理模式,与当地政府合二为一;要么是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机构。一般管委会都拥有征地、规划、项目审批和劳动人事等管理权限,而且科技园区还建立了如土地局、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劳动人事局、财政局、社会发展局、政研室和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2.总公司制
  对于通过农业公司和多方联合模式成立的农业科技园区,其管理多采用总公司制。即由开发总公司来全面管理和开发科技园区,若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还应该相应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来规范运作。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易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直接企业化运作,缺点是总公司没有行政管理职能,在征地、规划、项目审批和劳动人事等方面没有行政职能,使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
   3.承包管理制
  对于科技承包型的农业科技园区,一般采用承包管理体制。政府或集体经济组织建好园区公共设施后,把园区生产经营设施和项目,通过承包制或租赁落实到农户和个人手中,实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既是投资主体,又是经营主体,而且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衔接配套。这既有利于把农户和园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积极性,又有利于农民精心管理,专一经营。
   五、人才利用机制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国外研究表明,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相关要素中,高技术人才的密集度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首要因素,约占33%。国内有人对影响我国53个高新区技工贸收入的众多因素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才是影响高新区技工贸收入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中高级职称人数对高新区全年收入的影响最为显着;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目前的人员规模条件下,高新区内每增加一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就可以提高大约17万元的总收入。可见,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大力引入高科技人才并发挥他们的才智,具有重大意义。
   1.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机制
  首先是加强人才信息网的建设,尽快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系统和高质量的人才回归供求信息网络,及时掌握海外农业科技人才和园内人才流动的供求状况,把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成为“人才回归转区”。其次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吸收数以万计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完善人才利益驱动机制
  首先建立农业科技人员报酬与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从事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先富起来,允许农业科技人员从完成承包合同、兼职创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果转让中获得额外收入。对有重大贡献的农业科学家、企业家可打破常规,及时奖励、提职晋级和加薪。其次对在农业科技园区从事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推广及技术创新等项目中取得显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如对携带技术和科研成果投入生产、短期内使园区内企业面貌一新、新增税后利润显着的高新技术人员,可根据其贡献大小、按实现税后新增利润的5%一次性提取奖金;在成果转让时,应从转让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一次性奖励给研制者;成果作价入股时,可以以不低于作价总金额20%的股份作为研制者的个人股。
   3.促成人才管理机制
  首先要激励人才流动,打破部门、地区、单位、学科、所有制之间的壁垒,疏通人才流通渠道。其次对从事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和客座制。科技人员可以兼职、停薪留职或辞职、实行“专家自由产业制”。再次,积极鼓励和帮助科技园区的青年高新人才脱颖而出,为他们创造出能独挡一面的工作环境和在职深造的良好学习条件。如,淮阴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按照“上下结合、双向选择、互惠互利、多元多向”的原则,以承包经营、资金入股、技术作股、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园区建设,明确合同期内科技人员在原单位的身份、职称、工资、福利待遇等不变,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市已有239名科技人员下乡承包和参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了农技人员从“动嘴型”到“动手型”转变,改革了农业服务方式。
   4.培植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农业企业家
  农业企业家是农业科技园区的“轴心”人物,其经营能力的大小、经营水平的高低不仅与农业科技企业生成建设和经营效果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标志着农业科技园区运行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在科技园区内培植农业企业家是人才利用机制的重中之重。其具体途径有:(1)开展正规教育,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家成长打好基础。他们必须接受农业高等院校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正规教育,成为农业科学技术或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通才”或“超才”。(2)从农业高校或科研院所中选拔科技企业家,并对他们进行风险意识和经营管理的再培养,使他们成为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管理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帅才。(3)加强企业家直接参与技术开发、生产作业、市场经营、财务管理等实践锻炼,还要初步提高个人的风险意识、领导艺术、组织水平和战略决策能力等领导管理能力。(4)改革社会环境,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社会环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法规系统等的转变和形成。特别要在科技园区内营造勇于开拓和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为农业科技企业家的成长提供沃土和营养。
   六、技术扩散机制
  如前所述,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技园区这个样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诱导园区周边地区农民使用新的品种、新的设施工艺和新的农业技术,以促进这个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建立科技园区的技术推广和扩散机制,提高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的应用普及率是每个科技园区建设中后期必须正视的问题。一般认为,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推广和扩散应遵循以下四部曲,见图2。
  附图N12f04.JPG
   图2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示意图
   1.技术宣传
  这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传播的基本方法。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召开技术宣传会议、广播电视、科教电影、报刊宣传、个人演讲等方式,向技术的可能采用者宣传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同时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典型示范
  农业科技园区首先要通过自己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的应用,取得显着经济效益,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解除其大胆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的后顾之忧。
   3.教育培训
  这是四部曲中关键一环。技术的推广和消化吸收要求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加强科技普及和人才培训,持续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其途径有:(1)科技培训推动农民素质提高;(2)科技活动带动农民素质提高;(3)具体科技成果的推广,要求科技人员直接在作业场地向农民讲解、演示和答疑。
   4.后续服务
  在技术扩散和推广过程中,后续服务很重要,农民在新技术的应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园区科技人员应提供一条龙服务,处处为农民所想,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七、市场开拓机制
   1.高科技农产品市场预测
  有的放矢,是任何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新产品的开发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准确的市场预测,能对消费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等变化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使企业能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同时,也能使企业扬长避短,挖掘潜力,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园区科技企业产品市场预测的内容包括:(1)市场需求潜量的预测。市场需求潜量是指一定时期全体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最大可能购买量。企业通过掌握市场需求潜量,以便合理地组织自己的营销,如确定目标市场、规划生产等;(2)资源预测。这主要是企业认真分析和判断自己拥有的土地、资金、劳动和技术等要素资源的生产能力,以便合理进行生产布局;(3)市场销售预测。企业对农产品销售前景有判定,包括销售的品种、规格、价格、销量和销售利润等,为企业制订价格策略、选择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提供依据;(4)市场占有率预测。企业预测自己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同类农产品、替代品等未来发展趋势,以便企业根据竞争对手的数量与能力采取相应的市场竞争策略。
   2.高科技农产品营销策略
  高科技农产品的营销路线与一般农产品有明显不同:
  附图N12f05.JPG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生产营销的目的上,一般农产品与高科技农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满足现实需求,而后者是满足潜在需求。因此,在营销策略选择上,高科技农产品除要综合运用一般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外,还得有自己独特的营销策略。
  (1)倡导绿色消费,开拓绿色市场。为有效开拓绿色市场,科技企业应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同时,要积极调查国内消费者需求特征,引导我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千方百计倡导绿色消费,不断地挖掘消费者中绿色消费潜力。除此之外,在绿色产品开拓中,要注意在文化内涵、标准体系和经营管理上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提高绿色产品质量,积极争取ISO14000认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开发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确立名牌战略,树立品牌优势。当今的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科技园区在高科技农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中,要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要发挥园区的比较优势,生产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从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同时,在市场竞争中,要不断地应用新的技术和加工工艺,不断地进行品质创新,坚持用科技开路以扩大市场份额。
  (3)运用网上营销,构筑营销网络。在营销手段上,园区内科技企业除要综合运用传统的销售和促销手段外,还要搭上信息化这趟快车,运用因特网来建立营销网络。
高科技与产业化京47~51N1科技管理查金祥/陈世雄/雷海章20022002查金祥 陈世雄 雷海章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武汉 430070 作者:高科技与产业化京47~51N1科技管理查金祥/陈世雄/雷海章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57:27

[新一篇] 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舊一篇]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芻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