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是中国人的古训。都说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可是如果上之所好,好得很下面,好到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价值的时候,又怎么样呢?从史书上看,好像也有问题。
  阎敬铭是晚清同光中兴重臣中地位重要,作用非轻,却不显山露水的一位。阎敬铭这位西北来的陕西佬,一生崇高节俭,传说中有许多他如何抠门的故事。不过,有他执掌户部(类似今日之财政部),西太后老佛爷想要办个庆典,弄个热闹,花银子总要有点麻烦。他最大的功劳是阻止了重修圆明园,否则,以当时中国贫弱的现状,不知道要因此整死和饿死多少平民百姓。不过,崇尚节俭的阎敬铭,也有打眼的时候。据说此公主政山西时,一贯其节俭的风格,一上任就看上了山西的褡裢布。那时候,山西是个出商人的地方,大个的商人做票号生意,掌管天下的银钱,小个的则什么都做,满世界乱窜,走到哪儿,身上都免不了有个大号的褡裢,什么都往里装。褡裢布都是特别织就的,结实耐用,价钱还不贵,缺点是比较厚和硬,不太适合做衣服。可阎敬铭不管这个,就是用褡裢布做袍子,走哪儿穿哪儿,看见下属有穿褡裢布衣服的,嘴上不说,眼睛里冒着喜欢。不久,山西的官员个个都置起了褡裢布的袍补,外面来的官员新上任,见阎中堂之前,必然得添置一套褡裢布的行头,害得当地褡裢布价格直线蹿升,比绸缎还贵。时间一长,阎敬铭习惯了褡裢布的官场风景,如果有谁不穿褡裢布的袍补,他反倒要不舒服了。可巧,有天还真的就碰上一位新上任的官员,穿着外面日常的官服。中堂大人不高兴了,谈话中,言里言外讥刺人家奢侈。这个官员急了,说:下官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了,添置不起褡裢布的袍补,只好穿平时穿的衣服来见大人。到此,阎敬铭才明白自己提倡的节俭风尚,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奢侈。
  地方首长所为尚县如此,如果皇帝也有同好,那么效果可想而知。在清朝诸帝中,嘉庆皇帝是个苦命人,等到轮到他上台的时候,朝廷的钱差不多都让他那个过于张扬,也过于风光的爹爹花光了。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他抠门抠得近乎变态,不仅自己什么钱都不敢花,甚至提倡穿补丁衣服,如果有官员真的穿了打补丁的衣服,不管官声如何,总是会令他满心欢喜。自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一下子大小官员就统统简朴起来,裁缝铺里专门做补丁官服卖,比新衣服价钱还高。
  走私大王赖昌星说,不怕官员不贪,就怕他们没有爱好。言外之意,只要他们有爱好,他就有办法攻下来。其实,这个道理我们从古到今的官员们都懂。上级的爱好,在某种条件下就是他们升迁的机会。不管这种爱好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要有爱好,就会有揣摩,有人逢迎,有人投其所好,真的或者真假莫辨地装做自己也有同好。
  道理很简单,总的来说,讨好一两个人,总比讨好众多的百姓要来得容易得多。
  (摘自11月21日《时代人物周报》)


张鸣 2011-05-17 12:01:21

[新一篇] 徐福,連續騙秦始皇兩次的高人

[舊一篇] 堯舜禪讓的政治謊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