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寻求新的突破  ——陕西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纪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经过充分酝酿、认真准备的“陕西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协于1985年5月22日至25日在西安召开。近年来,陕西的长篇小说创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些优秀作品在全国乃至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何估计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态势,肯定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在成绩中寻找不足和差距,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不断的吸取生活营养艺术营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超越,在冷静的反思中追求更高的创作境界,实现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突破新繁荣,构成了这次会议的总主题。会议气氛热烈而又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贯穿着不骄不躁、严于律己、自我剖析、冷静反思、对自己的创作负责,对陕西的文学事业负责的严肃精神。这次陕西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的召开,恰值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3周年之际,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指示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抓好长篇小说创作以及儿童文学创作、影视作品的精神,实现陕西文学艺术在“五个一工程”方面的新成就新贡献,因此,会议具有更为广阔的内容与意义。
  与会同志回顾了陕西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在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陕西一直被称为中国的“文学重镇”、“文学大省”,就长篇小说创作而言,在文革前的十七年,陕西贡献于全国文坛的,就有代表了当时中国革命战争小说和中国农民问题小说最高水准的《保卫延安》和《创业史》;进入新时期后,陕西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浓厚的生活积累和良好的艺术素质的中青年作家,他们经历了一个实践、探索和积蓄的过程,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平凡的世界》、《浮躁》、《月亮的环形山》、《女儿河》、《文化层》、《水葬》、《地火》、《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黄色》、《倾斜的黄土地》、《黑森林,红森林》、《红尘三部曲》等一批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闪现着鲜明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尤其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浮躁》不仅广阔地描写了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而且塑造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新的精神风貌的人物典型。它们分别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美孚石油公司所设的“飞马”奖。这可以说是新时期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浪潮、第一个高峰。新时期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二次浪潮、第二次高峰,出现在九十年代初,以九三年的一批优秀长篇小说如《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八里情仇》、《热爱命运》等作品为标志,不仅在全国文坛,而且在广大读者中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持续不衰的陕军旋风,这批作品的优秀者,已经显示出了向文学精品,向长篇巨制攀登的迹象,从总体上看,陕西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无论是在社会生活的容量上,在对人生思考的深度上,还是从作品所达到的艺术质量和文学品位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这些作品的意义还在于,在历史新时期,继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魏刚焰等老一辈作家之后,重新显示了陕西文学界的实力,提高了新一代陕西作家在全国的知名度,在全国再次突出了陕西“文学重镇”、“文学大省”的实力和地位。1993年后,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热忱不减,势头不衰,短短一年间就有《尘缘》、《缘血》、《六六镇》、《丝路摇滚》、《天荒》、《劣根》、《冻日》、《西府游击队》等十几部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新作问世出版。另外,具不完全统计,贾平凹的《白夜》、程海的《苦难祈祷》、赵熙的《狼坝》、李春光的《黄海洋,蓝海洋》等十几部长篇小说,也即将出版,它们显示着陕西作家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和长篇实践不衰的势头。
  陕西的长篇小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们有着一些什么样值得肯定的优点、特点。与会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表了许多看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作者队伍大、数量多,具不完全统计,新时期以来陕西投入长篇创作的作家有三、四十人,已发表、出版作品五十余部,质和量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一定数量的积累往往会刺激某种程度上质的飞跃,这个道理在长篇创作中常常成为现实,就具体的某一位作家的创作实践而言有这种情况发生,就整个陕西的长篇创作而言,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第二,陕西的作家大都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理,保持着对普通劳动者命运的关注,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关注现实生活,这使他们作品大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他们的长篇创作与中国所经历的伟大时代变革的实践贴得更近、更紧、更具体。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等作品都是以黄土地上普通人家以及这些人的命运来展现中国近代、当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它们对这种历史进程表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刻的社会、人性内容有着深刻的揭示。再比如《丝路摇滚》、《尘缘》、《女儿河》等都是直接反映处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城乡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心灵上的撞击的,它们都比较广阔地描述了变革时期的历史画卷。这些都反映了陕西作家对变革的历史进程,时代心理、社会生活的关注。第三,陕西的长篇创作在题材的广泛性上有所拓展,有所突破。最近几年,陕西的长篇创作触及到了现实题材、历史题材、重大题材和人们日常生活题材等许多领域,许多层面,初步构成了小说创作的广泛性、多样性、立体性。例如反映现实题材的有《丝路摇滚》、《女儿河》,反映历史题材的有《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反映平民生活的有《八里情仇》、《白雪》、《一个偷儿的命运》,反映城市生活和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有《废都》、《月亮的环形山》等等,即有历史又有现实,即有农村,又有城市。第四,陕西当代作家对生活对文学对创作的价值取向上总体上是传统的、经典的现实主义,这与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相通的,陕西作家在继承现实主义的实践中有自己新的创作阐释,新的突破和发展,有自己的富于时代特色和文学个性的新贡献,这表现在:由过去经典的客观反映向具有个性,具有主体色彩的反映转移,这说明了陕西作家有的初步已经自觉地具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建立了自觉的自我意识;由过去追求短期的时代效应向长期的历史效应转移;由传统现实主义追求生活细节的描写向追求人物的文化心理性格描写转移。
  陕西的长篇小说创作还具有一些特点,有些和全国兄弟省市相比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有些是优势和劣势相互交织在一起,有些是显形的,有些则是有待更进一步深入总结挖掘的,比如在共性中对于个性对于差异的鼓励,比如在商潮滚滚的形势下,甘于寂寞矢志文学的精神,再比如艺术思路的由封闭走向开放,创作上的善于借鉴和勇于探索,等等,与会同志在发言中都有所触及。但是,这次研讨会的一个更突出、更鲜明的特点在于陕西作家对自身有清醒的把握,有理智的反思,他们更多地探讨的是自己的不足,艺术实践中的困惑,长篇创构中的不断吸收和充实,陕西长篇创作整体繁盛背后的问题和隐忧。这不是说陕西作家自卑或者自谦,而是反映了他们整体上的成熟,反映了他们对于大气象、大境界的期待和追求。
  研讨会上,比较深入的检视,反思和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会同志普遍感到了深入生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深入生活,与生活与乡土保持着紧密联系曾经是陕西作家的优良传统,是优势所在,他们的优秀作品,无不得力于生活的馈赠,但是,现在陕西作家的这种优势已不太明显。他们强烈地渴望参予投入当代中国的改革进程,感受、体验丰富多采的生活,感受、体验转型期生活中的欢乐和痛苦,他们意识到,因为生活经历的关系,对当代社会的除农民以外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城市景观、工业文明、科技进步,缺少更自觉、更有力的观照和表现,在目前巨烈的社会转型中,陕西作家原来熟悉的东西,正在变化,而陕西作家不熟悉的东西,因为缺少切实的接触,却依然只看到表皮,因此,要尽快地深入地拥有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全面的深入体验的财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如何更高、更广阔、更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时代本质和历史趋势的问题,这是创作大作品的重要前提。
  二、关于作家自身修养,人格建设。因为有种种社会现象和文学现象的感触,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同志的高度重视,与会许多同志谈道,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劳动,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修养、精神境界,必然要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中,而且必然要影响自己作品的品位和精神力度,必须引起自身自觉的重视,要重视思想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的综合建设,尤其是在商品大潮冲击的今天,在某些陈腐的市侩哲学享乐观念浮泛的情况下,作家要保持自己的心灵的洁净,要保持自己精神纯洁度,要保持自己内心的良知和正义感,铸造自己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样才能保持对中华民族的深沉不渝的责任心,才能深层地激发创作上的困惑和痛苦,保持对文学的神圣理想,这也是塑造陕西作家的整体形象中对每一位志同道合者提出的勉力和要求。
  三、长篇小说创作的观念。有同志谈道,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创作,呈现空前繁荣之势,每年出版的长篇,是一个可观的惊人的数量。但是足以存史的长篇、传世的长篇堪称凤毛麟角。原来的长篇小说的终生劳作的古老观念被打破,代之以当代人的聪明与快捷。不能由此判断孰优孰劣,但是这里不能说不存在一个浮躁心态的问题,因为缺乏甘于寂寞的精神,因为缺乏长篇创作基本的或充分的生活准备、艺术准备而导致的缺少文学品位、层次的创作景观已经是屡见不鲜。综观文学史,应该说这里存在一个长篇小说创作的观念问题。这个观念最起码的,应该两点,一点是,人文精神自觉地载入意识;另一点则是精品意识。所谓“人文精神”不是从别的人文学科搬来的现成的结论,而是指经过作家自己实践和阅历的生命体验,即属于自己的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发现和操持。没有个性化的体验和发现在长篇中的载入,必须导致思想的苍白与精神的贫弱。精采的故事是长篇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决不是唯一因素。长篇分量的差异往往是思想内含的差异,人格力量的差异。而精品意识,说到底是质量意识,一个长篇小说作者,在一部洋洋数十万字的大部头作品中,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对象本身所要求的,必然是作家艺术修养的全面投入,很难藏拙也很难作伪。陕西作家应该强化造就大作品的精益求精的艺术创造精神。近年来由于急功近利浮躁心理所引起的欠打磨润色的作品,有日渐增多之势,这绝非长篇创作的好兆头。应引起陕西作家的警惕。
  四、是写当代还是写历史?与会同志普遍感到,陕西的长篇创作,与波澜状阔、纷纭复杂的社会进程相比,还是相对滞后,深刻描写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展现当代人精神风貌而又具有长远艺术魅力的作品还不多,这是应该克服的不足,应该努力的方向,但是写什么和怎样写,不应机械的强求。当代作家对当代题材的写作不力的状况,更多地应该看作是作家对当代生活的不熟悉所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化,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和成长起来的作家,当自己的实践范围受到局限时,还没有在新的社会变革中获得素材、激情和灵感时,一时的一定程度上对当代题材创作的疏离,是正常的文学现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对当代题材创作的呼唤,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需要文学的深层配合和深层推动,这是毫不疑义的。重要的是作家要尽快地完成转变的自觉,在创作实践上获得深刻面生动地反映当代生活的能力。从文学的内在规律看问题,历史向来都是当代人眼中的历史,当代也从来都是历史过程中的当代,在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在文学创造的角度,没有厚此薄彼之分,作家也并不因为题材的选择,而获得创造的优势。作家应对当代题材投入更大的热情,但是只有对创作客体获得了深层体验之后,才能写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并备的作品,才能和当代生活,当代读者取得艺术上的共振。
  五、长篇创作的艺术定位。这次研讨会上,许多话题的探讨趋于深入,比如有同志谈到长篇创作艺术定位问题,就已触及到了长篇创作的内在规律,大家不同程度地感到艺术上的启发意义。所谓艺术定位,有采取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或其他主义的问题,有遵循现实主义或其他主义的创作方法问题,但主要还不是这些,而是指由作家的经验,体验所决定的叙事姿态,叙事语气,叙事节奏,是疏密阴柔和阳刚种种,是动笔前的审美理想和驾构生活前的心理姿态,如果艺术定位和作家的生活感悟,艺术感悟、生命感悟相一致,作品就可能成功,否则,则可能失败,或者出现半部杰作的现象,或者可能是别人姿态,别的文本的重复,只有故事性,而缺乏独特的审美价值。当代作家需要警惕、排除的是那些非文学因素诸如市场、权力以及非文学欲望等等对自己艺术定位的干扰和影响。
  六、关于民间财富的吸取、民情风俗资源的开发。中国民间蕴含着丰富的创作营养,加强对民间精神、民间智慧、民间诗情的体认,消纳和再造,即可深化对人性、民情的理解,又能弘扬地域文化的特色,对文学创新和文学流派的形成,都会有相当大的助益。作家写故土,写乡情,写由故土中获取的创造的灵感和激情,这曾经是陕西作家通往成功的一条重要道路,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在进入长篇小说创作时还有待于深化和升华。其一,要深刻而广阔地理解民间精神,在对乡情民俗的描画中展现出民间的智慧和真谛,从表象中寻求更高境界的升华。其二,要获得个性化,艺术化的高度自觉,克服不避粗俗的原汁原汤的照抄和照搬,在开发民间资源的过程中获得艺术上的再造。
  七、关于长篇小说评论。陕西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批评家群体,他们作为陕西文学进步、繁荣的促进者、参予者,本身就构成了陕西文学力量的重要一翼。随着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勃兴,陕西的理论批评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他们对陕西的长篇创作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讨论和批评,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然而,陕西的长篇批评也存在着一个跃上新的层次的问题。这表现在陕西的长篇小说评论在高屋建筑式的,具有理论抽象力和概括力的宏观研究显得薄弱,缺少对陕西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态势、特点、优势及趋向的研究,同时,也多少忽视了对长篇小说文体特征、形式技法、艺术规律的研究。另外,陕西的长篇小说还应该加强培养和形成一种面对实际、实事求是,坦言直陈的勇气和气氛。这是与会同志在解剖创作的同时对批评的解剖和期待。
  八、关于长篇小说的新生力量。座谈会上,有同志谈到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比较显着的现象,这就是一批来自基层的业余的不引人注意的作家经过刻苦的默默劳作,奉献出了自己的长篇小说,这些作家,创作条件相对要差,而他们往往具有更强烈的文学信念和真诚,对这些作家不光存在一个鼓励、扶持、发现、引导的问题,尤其不能忽视的,在这一层作家中间,往往可能蕴藏着潜在的文学才华,文学发展本来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未来的优秀作品完全有可能在他们中间出现。
  九、关于长篇小说的新闻传播。这个问题,与会同志进行了严肃的客观的反思。大家认为,1993年,陕西几部长篇在北京出版,在全国造成轰动性效应,新闻媒介的传播功不可没。但是,带有市场营销意味的动作,技术层面的操作,在某种意义上,淹没了对作品本身冷静而科学的评价。文学创作的充满个性化的劳动,需要的是心灵化的理解,需要的是客观的价值评判、艺术分析和清醒的历史定位,这要比获得所谓的“轰动效应”更切实地有益于创作。所谓的被称作“后陕军”的长篇制作中的未可乐观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商业效应的利用,而不是陕西作家对良性竞争的拓展,也不是积极的继承。在长篇收获期丰收同时,要警惕新闻炒卖所造成的盲目,陕西长篇需要声势,但更需要冷静和大气。
  十、关于长篇小说的性描写。与会同志指出,小说作为把握世界,揭示人性的一种审美方式,对性的描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要存在的,但是,对于性描写在小说中的价值,必须放在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认识,评估和判断,这样关键的是不在于有无性描写,而是看怎样写,对具体创作而言,关键是以审美的态度获取分寸感和合适的度,看它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形象的塑造,而它的效果,是否会使读者获得人性美好的享受和作为人的修养和道德的升华,对性的展览和性心理的挑逗性描写,应该少些慷慨,而应该增加追求对男女之间伟大感情的体验的理解,作家在审填选择过程中的积极性或消极,实质上也就显示出了他的审美修养,也必然会影响到作品的审美层次。
  这次座谈会上,与会同志对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对中央关于文艺创作的指示精神,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展开了热烈的学习讨论,加深了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的认识,增强了创造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的作品的思想力量和时代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与会不少同志谈到,重大的社会历史转型期和物质生活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往往也是文化复兴、文艺繁荣、造就大作家、大作品的历史契机,时代呼唤着大作家、大作品的出现,在大好的环境下,陕西作家要有大气魄,大雄心创造更大更高的文学辉煌。
  这次座谈会自始自终得到了省委、省委宣传部的大力关怀和支持,省委副书记刘荣惠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巨才作了《解放思想,团结奋进,争取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突破新繁荣》的讲话发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邰尚贤作了《特点、得失、展望——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略评》的讲话发言。陈忠实作了《关于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回顾与展望》的发言。贺艺、赵熙传达了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座谈会精神。会议还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栾栋作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长篇创作的报告,王愚作了《近年来全国长篇小说概述》的专题发言。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陕西作家、评论家、编辑、记者七十余人。中国工人出版社南云瑞、华夏出版社陈泽顺、高苏,人民文学出版社陶良华、吴声雷,《作家报》张培昂也应邀来陕参加了会议。
  
  
  
小说评论西安037-040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于夏19951995 作者:小说评论西安037-040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于夏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56:37

[新一篇] 在劉少奇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舊一篇] 在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