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业跨世纪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党的十五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布署,也为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出版界面临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和把握十五大的基本观点、基本思路,对出版发行改革进行再认识,通过深化改革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推向新世纪。
      一、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把握出版发行改革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出版发行事业正处于“两个根本转变”和“阶段性转移”的关键时期。改革愈是深化,愈是需要深刻的理论指导。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新的理论建树为出版界进一步解放思想、澄清疑虑、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十五大报告为出版改革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使新形势下深化出版发行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第一,出版发行改革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也是十五大确定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中国的一切改革都离不开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起点。同样出版改革成功与否,关键也在于对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独特的含义、特征和发展进程。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出版业也有受其决定的相应的性质和特征,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特点,立足于初级阶段,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初级阶段出版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认识出版发行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实事求是地提出改革的战略任务和实施步骤,防止和克服在改革进程中出现忽“热”忽“冷”,忽“左”忽“右”的思想倾向。比如初级阶段的出版发行改革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怎样对待出版发行改革中的“集团化”建设,这些事关改革的大问题,既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也不能从某些理论教条出发,更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只能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立足于初级阶段落后的经济文化现实和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积极探索,大胆试验。
  第二,出版发行改革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导纲领
  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方针,是深化出版发行改革的指导纲领。在这个纲领下来思考出版发行改革,必须在实践中把握好“六个统一”,即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为人民服务的统一;坚持党性原则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统一;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宏扬主旋律与内容形式多样化的统一;坚持面向大众通俗普及与发展高精尖的统一;坚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与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的统一。过去20年出版发行改革的实践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六个方面的关系,对于繁荣出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关键的意义。
  第三,出版发行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为坐标指南
  现代出版已经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版体制改革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应当与经济体制改革保持同步。十五大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同样对出版发行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包含着对出版经济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出版观念习惯于强调出版事业的意识形态特征,而往往忽视其企业特征。事实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发行的运行操作与工商企业基本相同。出版业强调精神生产的特殊性,同时也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共同法则运营。因此出版发行改革应当自觉地置于国家经济政治改革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和研究。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为坐标指南,去设计和寻求新的突破。
  第四,出版发行改革必须以发展“知识经济”为时代使命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出版发行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媒体和手段,将成为知识经济重要方面军。信息时代和高新技术社会,对出版物的需求空前倍增,包括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因而给出版业的发展营造了广阔的前景。出版业的跨世纪发展必须以更加解放的思路,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深远的谋略来重新审视出版发行改革的使命。要把出版改革融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通过改革解决中国出版发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使出版业尽快成为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更好地与世界出版业接轨,迎接和适应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二、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认识出版发行改革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出版发行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重新认识出版发行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基本评估。
  第一,出版发行向着市场经济迈进了一大步,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依然很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就出版发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措施,出版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出版经营、出书方式逐步放开。出版对外开放,不仅建立了版权保护制度,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组织,而且对外合作出版,版权贸易日趋活跃。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先后经历了“一主三多一少”、“三放一联”、“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三个阶段。这些改革基本改变了传统出版体制的高度集中,统得过死,单一封闭的弊端,出版活力大为增强,出版发行机制和格局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现行的出版体制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特征,特别是在管理体制上的“政企不分”,省级新闻出版局和出版总社“政社合一”,新华书店的行业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政企合一”,因而,整个出版发行的运行方式、手段还保留着计划经济的模式。“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国有书店和出版社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障碍,是深化出版改革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
  第二,出版发行产业化发展加快,但结构严重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发行事业逐步作为文化产业来经营,集团发展不断加快,规模经营越来越大,加之国家优惠文化政策的扶持,现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具有相当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的产业。但是,随着出版产业化发展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畸形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一个过重”、“三个薄弱”。“一个过重”即教材教辅的出版发行在出版总量中所占比例过重,达80%以上。这种比例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导制了整个行业严重依赖于教材,官商作风严重,缺乏改革动力和活力。“三个薄弱”即面向农村的出版发行薄弱,适合农村、农民、农业需求的出版物品种缺乏、农村发行网点减少、一般图书发行滑坡;面向国际的出版发行薄弱,外向型出版物品种少、质量差、对外渠道不畅;三是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薄弱。出版业存在的产业产品结构问题正威胁着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出版物市场日趋繁荣,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市场经济的改革,带来了出版物市场的空前繁荣。我国的出版物总量居世界前列,出版物流通活跃,市场建设不断加快。但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薄弱问题日益突出。平庸出版、“买卖书号”有禁不止;违规发行、盗版盗印,屡禁不止;党政部门与出版发行企业争利;国有书店与集个体书业不平等竞争;市场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地区封锁,人为分割,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还面临众多的障碍。
  由此可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新闻出版要“加强管理、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不仅是对出版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出版发行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科学提示。因此必须以改革总揽出版全局,通过改革的深化和突破,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寻求出版发行改革新突破
  新形势下新一轮出版发行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发行改革为重点,整体配套,全面推进。目标是在出版发行企业化、产业化、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加速“两个根本转变”,与世界出版接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使出版改革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体制。
  1.调整组织结构,实行政事、政企分开
  在出版发行的组织管理结构上,实行政企分开对于深化出版改革至关重要,也是政府机构改革及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政事分开的原则是承担政府管理职能的新闻出版局不再与出版总社“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政府独立设局并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使政府管理准确到位,充分发挥“小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作为事业单位的出版总社则可以进一步轻装上阵,强化文化和经济职能,从企业走向集团。历史上的新华书店一直是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部分或政府的附属物,并没有真正成为图书流通企业,这种“政企不分”的状况,一直沿续至今,只是各地程度不同而已,新华书店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就是承担对基层店的政府管理职能与自身经营“两权分离”,政府管理职能从新华书店剥离后,不是简单地增加出版行政管理机关的事务,相反,政府机关也应进一步简政放权,按照“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企业法》,将企业的各项权利落实到位,使每一个国有书店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政事、政企分开可分步实施,先在省一级新华书店内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开运作,进而逐步推进组织结构的调整。
  2.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教材的出版发行与一般图书出版发行分开经营
  教材以及与部分教辅读物的出版发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计划性和时间性,应进一步专营化,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服务质量,也有利于一般图书市场的健康发育。为此省出版总社应在现有基础上成立教材出版公司,加强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省新华书店也应经过公司制改造以后,在图书发行有限责任总公司下,设教材发行公司和图书批销公司等,建立教材发行和一般图书发行分开经营管理,分帐核算,分别实行不同形式的工效挂钩。教材的发行利润只能保证职工基本工资,职工活工资部分则与一般图书发行利润挂钩。教材出版发行实行“计划单列”以后,其部分利润要由过去对一般图书出版发行的暗补变为明补,主要用于重点图书、学术专着、发行网点建设等项目的资助,这也有利于一般图书的出版发行。
  3.调整所有制结构,推进经济形式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图书发行领域应进一步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坚持“一主三多”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大放小”。省、地、市国有书店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华书店应当积极探索集团化发展,但这种集团必须以成员自愿为原则,以资本为纽带,而不是变相行政“收权”,搞行政集合。出版发行集团应根据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律大胆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国投资,扩张经营。基层新华书店应积极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大胆采用一切有利于提高发行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加快放开搞活小书店的步伐,进一步推向市场,新华书店基层门市部、出版社零售门市部、农村发行网点以及多种经营项目,可以自由选择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经营、混合经营等。要进一步培育规范个体和私营书业,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出版发行的组成部分。
  4.调整市场结构,进一步实行“四放开”,开拓农村和国际市场
  为了培育和规范统一开放的出版物大市场,要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四放开”:一是放开选题市场,出版社要坚持导向、立足专业、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开展选题策划招标。选题管理逐步放宽,允许交叉,跨社联合,择优审批、择优扶持,直到改变行政划定一般图书出版范围的选题管理办法。二是放开价格,一般图书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三是放开批发。改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简单划分“一级批发”和“二级批发”的做法,将出版物市场整合为总发行、批发、零售三个部分。批发折扣多少主要由批量决定,批发商的利益主要由市场调节。四是放开经营范围。出版社不仅要出书,而且应当办报、办刊,发展多种经营。国有书店不仅要发行图书,而且应当销售报纸、期刊,有条件的还可介入出版,开展对外贸易等。同时也要支持供销社、商场和邮电单位加入出版物的批发和零售市场,并与国有书店具有同等市场地位。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代理制,搞活批发市场。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各有其特殊性,需要专门策划开发。开拓农村市场关键要加强农村选题的策划,在适销对路、通俗普及上下功夫。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发行网点建设,将其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镇建设规划,可建立农村出版发行资金,主要从新华书店的所得税返还、免征的增值税、教材发行利润和政府财政中筹集,尽快实现乡乡有书店、村村有书店,形成农村出版物的销售市场。开辟国际出版物市场需要加强外向型选题的开发,组织出口创汇工程,要寻求国外合作伙伴,疏通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政府应对开拓国际出版物市场予以扶持,建立省出版物出口资金,免征图书外销营业税和增值税等。
  5.调整流通结构,提高出版发行的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
  传统的出版“重生产、轻流通”、“以产定销”。现代出版注重的是适应市场需要,以销定产,以流通带动出版,繁荣出版必须建立在物流、信息流、基金流三流畅通的基础上,为此需要发展现代化物流设备的技术,减少中间环节,克服行政障碍,建立布局合理的批销服务网络,开展代理配送制和委托寄销制。特别要加快电脑网络新干线的建设和使用,开通信息高速公路,使出版业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保持领先地位,网络出版、网络销售将带来出版发行的革命性变革。要重视资本运营,加快资金流通和资本的融合,使出版业存量资产得以灵活有效地流动和重组,加快增值。出版发行做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顺畅快捷,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也就真正提高了出版发行的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
  
  
  
出版发行研究京4~7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王可平19981998王可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新闻出版局 作者:出版发行研究京4~7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王可平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55:19

[新一篇] 關于出版業引入“金股份”制度的探討

[舊一篇] 關于列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