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水平与性格特质相互关系的测验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提要 本文运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中国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性格特质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智力水平与12种性格特质具有极显着的相关;(2)高智力被试组在11种性格特质上与低智力被试组具有显着差异。两种研究方法所得结果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文章从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解释了智力与性格的关系。并对教育中重智力发展、轻性格培养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关键词 智力水平 性格特质 相关分析 差异检验 相互作用
     前言
  智力与性格(pcrsonality)都是个人行为的重要调节因素。一般认为,智力主要影响个人行为的效率,而性格则重在调节个人行为的独特方式。但是,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智力与性格不仅有区别,而且有一定的联系。这些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智力者的心理特征时,发现他们不仅智力水平高,而且在性格上表现出较之低智力者明显的许多优势。从19世纪后期的Renzulli[①]到20世纪初期的Terman[②]再到80年代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的研究[③]都说明了这一点。二是近年来在研究普通人的智力观念时,发现普通人在界定智力的构成因素时倾向于将过去专家们划入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某些性格因素(如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兴趣、独立性等)也归入智力结构中。这方面的研究在美国有Sternberg的报告[④],在国内有张厚粲等的报告[⑤]。三是在研究性格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时,发现某些性格因素不仅调节个人成就行为的特殊方式,而且直接影响个人成就的大小。例如,美国学者Gough运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对中学生的18种性格因素作了调查,并与其学业成就作了相关分析,发现至少有8种性格因素(如支配欲、责任心、社会化、宽容、独立性等)的测验分数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显着相关[⑥]。我们在不久前运用《中国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性格特质与其学业成就(语文、数学)也作了相关分析,获得了类似结果[⑦]。
  所有上述研究都似乎提示人们,智力与性格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本质的联系。为了深化对智力与性格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以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作了进一步研究。
     方法
  研究对象:被试取自昆明市一郊县某乡镇完全小学六年级的四个班,每班随机抽取20人(男女各半),计80人;实施性格测验后,删去个别不合格的答卷,实得被试74人(男女各半)。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2.8岁,其双亲均为当地农民。
  研究工具:智力测验的工具采用由张厚粲、王晓平主修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性格测验的工具采用由沙毓英、张锋等编制的《中国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CSPS)。
  CSPS用于测量小学高年级学生及中学生性格层次结构中的五个亚结构所包含的24种性格特质,即:(1)生活旨趣:包括实惠性、知识性、支配性和奉献性四种特质;(2)认知风格:包括客观性、全面性、独立性、简略性和敏捷性五种特质;(3)情绪特征:包括激活性、强烈性和持续性三种特质;(4)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果断性和敢为性五种特质;(5)态度倾向:包括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利他性、真诚性、攻击性和外倾性七种特质。CSPS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均达到科学标准[⑧][⑨],于1992年通过专家委员会的鉴定。
  研究方法:两种测验均以团体方式进行,严格按照两种测验手册中规定的程序、时限及指导语组织。施测者由经过专门训练并熟悉这两种测验的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实施两种测验的时间间隔为两天。对测验结果作了两种方式的统计处理,一是计算被试在智力测验上的分数与其在24种性格特质上的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以查明智力水平与哪些性格特质相关及相关的程度;二是检验高智力被试组与低智力被试组在24种性格特质上的测验分数的差异,以确定高智力组的被试在哪些性格特质上不同于低智力组的被试。
     结果
  一、智力水平与性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74名被试在智力测验上的平均分数(@①)为38.473,标准差(Sx)为8.163;他们在性格测验上的平均数(@②)和标准差(Sy)见表1。表2是全体被试的智力测验分数与其在24种性格特质上的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
  表1 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格特质的平均测验分数与标准差
  (附图 b4955t1.JPG
  表2 小学高年级学生智力测验分数与性格特质测验分数的相关
  (附图 b4955t2.JPG
  注:** P<0.01
  表2显示,24种性格特质中有12种特质与智力水平具有非常显着的相关(P<0.01),其中除了情绪特征中的强烈性特质与智力水平具有负相关外,其余11种特质(即生活旨趣中的奉献性;认知风格中的客观性、全面性、独立性、敏捷性;意志品质中的坚持性;态度倾向中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利他性、真诚性)与智力水平均呈正相关。这表明被试在智力测验上的得分与其在上述性格特质上的得分具有显着的一致性,智力发展良好的被试在这些性格特质上也倾向于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高智力被试组与低智力被试组的性格差异
  为了确定高智力水平者相对于低智力水平者的性格特征,我们先根据全体被试在智力测验上的得分情况,以40分为界,划分为高智力被试组与低智力被试组。前者由38名被试构成(男女各半),其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①1)为44.684,标准差(S1)为3.325;后者由36名被试构成(男女各半),其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①2)为31.917,标准差(S2)为6.448。然后检验这两个被试组在24种性格特质上测验分平均数(@②)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
  表3显示,在被测量的24种性格特质中,两组被试在11种特质上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或0.01)。高智力被试组在生活旨趣中的奉献性,认知风格中的客观性、独立性和敏捷性,意志品质中的坚持性和果断性,态度倾向中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和利他性等10种特质上的测验分数显着高于低智力被试组,而在情绪特征中的强烈性特质上的得分显着低于低智力被试组。
     讨论
  一、智力水平与性格特质的关系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本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小学六年级被试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上获得的测验分数与被测量的24种性格特质中的12种特质的测验分数具有显着相关,其显着性水平均达到0.01。差异检验的结果表明,高智力被试组在11种性格特质上与低智力被试组存在显着差异,其差异的程度多为0.05的显着性水平,且两种研究方法的结果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这说明,智力的发展水平与某些性格特质的发展确有联系。当然,相关分析与差异检验的结果只能告诉我们智力水平与哪些性格特质有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程度,并不直接表明这种联系的性质。我们试图用相互作用的观点说明这种联系,即无论是智力发展还是性格发展,其基础是个人在特定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情境中的行为过程;在这种特定的行为过程中,一方面,智力水平获得良好发展的个人对社会文化规范的理解更容易,更可能内化为自己行为的性格机制,从而有助于形成个人的某些积极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积极的性格品质不仅对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而且对其认知行为具有有效的调节作用,从而促进个人智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综合相关分析和差异检验的结果发现,智力水平获得良好发展的被试在性格上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情绪较为稳定,情绪反应的强度较弱;看待事物和评价他人较为客观、全面,较少受主观好恶的影响,具有独立的见解和看法,较少受暗示,认知行为灵活、速度快;在困难的情境中具有较强的毅力,并能果断地排除生活中的困难;对工作、学习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善于关心、同情、帮助他人,且能真诚地对待周围的同伴,在学习上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我们认为,被试没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是难以同化我们社会的文化规范的,因而也就难以形成上述积极的性格品质;同时,被试如果缺乏上述积极的性格品质,他对外部世界认知的积极性势必会受到很大限制,甚至会因而失去很多促进智力发展的认知机会。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智力发展与性格发展的关系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关系。
  表3 高智力被试组与低智力被试组的性格差异检验结果
  (附图 b4955t3.JPG
  注:* P<0.05  ** P<0.01
  用相互作用的观点解释智力与性格的关系,对于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必须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核心要素的智力与性格既然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关系,那么教育工作中就既必须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必须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性格,使二者尽可能得到完善的结合,二者不能偏废,更不能彼此代替。目前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智力发展、轻性格培养的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扭转这种局面,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相关研究与比较研究的一致性问题
  从理论上说,对智力测验分数与性格测验分数的相关分析结果和对高智力被试组与低智力被试组的性格测验分数的差异检验结果应当具有一致性,亦即经相关分析表明与智力水平具有显着相关的性格特质,应当在高智力被试组与低智力被试组在此性格特质的差异检验中同样发现显着差异。比较本文相关研究与比较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绝大多数特质上发现了这两种统计方法的一致性。但在3种特质上相关分析的结果和差异检验的结果不一致,即在认知风格中的全面性和态度倾向中的真诚性两种特质上经相关分析有显着性,但差异检验的结果却未达到显着性水平;而在意志品质中的果断性特质上经相关分析无显着性,但差异检验的结果却有显着性。这种在个别特质上出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分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欲比较高智力被试与低智力被试的性格差异,理想的分组方式是挑出足够数量的高智力被试与低智力被试,而排除中等智力被试人选。但由于我们的样本较小,难以按上述方式分组,只能将全体被试按高智力组与低智力组基本对等的原则人为地确定一个分组的分数值,将不小于这个分数值的全部被试组成高智力被试组,小于这个分数值的全部被试组成低智力被试组。这样,两组被试中均包含了一部分实际上属于中等智力水平的被试,因而也就部分地抵消了两组被试在性格特质上可能存在的真正差异。为此,我们拟在更大的范围内做重复研究,以弥补这一缺陷。
     小结
  本文运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中国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对智力水平与性格特质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并对高智力被试与低智力被试的性格差异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智力水平与性格结构中的奉献性、客观性、全面性、独立性、敏捷性、坚持性、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利他性、真诚性等11种特质具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与情绪活动的强烈性特质具有非常显着的负相关。
  2.高智力被试组在奉献性、客观性、独立性、敏捷性、坚持性、果断性、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和利他性等10种特质上的得分显着高于低智力被试组,而在情绪活动的强烈性特质上的得分显着低于低智力被试组。
  3.对智力水平与性格特质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与差异检验结果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责任编辑 达 人)[参考文献:]
  ①②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519—520页。
  ③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怎样培养超常儿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④Robcrt,Stcrnbcrg,People's Conception of Intellig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141,1981.
  ⑤张厚粲、吴正,公众的智力观——北京普通居民对智力看法的调查研究,心理科学,1994,第2期。
  ⑥参见[美]林格伦(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28页。
  ⑦刘志竹、张锋,小学生性格特质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云南教育研究,1994,第2期。
  ⑧沙毓英、张锋等,《中国学生性格问卷(11—18岁)》的编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第3期。
  ⑨张锋、闵卫国等,小学高年级学生试用《中国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的报告,“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1994年学术会议”(南昌)宣读论文
  *云南省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X上加-
  @②原字Y上加-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昆明064-069B4心理学张锋/王芙蓉/王贵宝19951995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昆明064-069B4心理学张锋/王芙蓉/王贵宝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45:26

[新一篇] 普通話詞匯規范問題[*]

[舊一篇] 智yǐ@①與吉藏的法華經觀之比較  ——智yǐ@①果真是法華經至上論者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