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她曾在仅隔8 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普通的母亲,居里夫人又是怎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一、早期教育中的“幼儿智力体操”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进行子女的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足1岁时,就让她们开始了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 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意识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换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又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就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锻炼了性格。
二、德育教育与品格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到:“在象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爱因斯坦高度赞扬了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称其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荣誉腐蚀的人”。其实,居里夫人在自己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格。
在丈夫皮埃尔去世以后,居里夫人开始一人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当时经济上拮据,还得补贴部分科研。有人建议她卖掉她与皮埃尔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的那1分克镭,这当时价值100万法郎。居里夫人则认为,不管今后的生活如何困难,决不能卖掉科研成果。此外,她还考虑到的是,应该让女儿从小养成勤俭朴素,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思想,长大后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工作,去开创生活。居里夫人毅然将镭献给了实验室,把它用于研究工作。后来她带着两个女儿赴美国接受总统赠送给她的一克镭时,她同样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应该为人类造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再次做出一项重大的决定:将诺贝尔奖金献给法国政府。她在给女儿伊伦娜写信说:“我并不是在胡乱猜想,我觉得这些钱很可能会失落。我不愿做这种蠢事,所以要是你同意,我就把它献出去。”伊伦娜立即回信说:“我们当然应该把它献出去。如果法国战败,这些钱对我们不会有什么用处。”于是玛丽将诺贝尔奖金献给了法国政府,用于战时动员。居里夫人还亲自带着X 光机上前线服务,并带着伊伦娜随同前往,帮助检查伤病员,她们还经常训练年轻的医生学会使用这种机器。战争结束时,法国政府向伊伦娜颁发了一枚勋章,这对年轻的姑娘来说真是极大的荣誉。而居里夫人则重新开始了科学研究工作。她的境况已没有先前明亮了,她的大部分存款已献给了政府,而且没有任何希望能得到偿还,她的体质也差多了。可居里夫人并没有后悔,她不在乎金钱的得失,她说:“一个人真正需要担心的是丢失自己的人格。”更使她得以宽慰的是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尤其是伊伦娜在战时的经历使她变得更为成熟。
居里夫人对子女的德育和品格教育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她那严而不苛、爱而不宠的良好家教,对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她在全面培养孩子的同时,更注重以自己言传身教来陶治孩子们的品行。她的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 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不要等日子过去了,才去找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而“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够做的事。”(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 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她要求子女要有坚强的性格,树立崇高的理想。她常对子女说:“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更高。”(4 )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化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耿耿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后来,她的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三、全面发展与学识教育
居里夫人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怎样对女儿伊伦娜和艾芙进行教育呢?居里夫人有她非常明确的见解:即要全面发展,又要有所专长。在孩子幼小时,居里夫人主要是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让她们学习各种生活、劳动技能,学习各种文化艺术、知识,开阔她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想,使她们敢于大胆地想象、机敏地思维。居里夫人最讲究愉快学习,反对“满堂灌”的呆板教学方法。当孩子上学后,她认真考察了当时的学校,发现许多学校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满堂灌”,或埋头长时间的做功课。她认为这种耗去很多没有效果的“上课钟点”是野蛮的。她开始思考制定了一种教育合作计划,她如今了家庭附近一些孩子组成一个班,请一些着名学者当老师,实施自由的、新的教育方法。第一天听让佩韩教授的化学课;第二天,又听保罗·郎之万教授的数学课。上课的地点就在实验室或现场,既生动,又有趣。孩子们最喜欢的当然是居里夫人的物理课了。她尽量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把一些自行车滚珠,蘸了墨水,放在倾斜的平面上,画出抛物线,这样说明物体下落定律;一只钟摆在烟熏过的纸上画出它有规律的摆动;孩子们边学边动手,自制了寒暑表,刻上度数……这是另一种意义的“上课”。居里夫人与孩子们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交流着思想和见解,同时也传递着知识。
此外,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伊伦娜和艾芙每天除了学习功课,还要干些体力劳动——缝补衣服,在庭园里劳动,学做饭。她们风雨无阻地出去散步,还学音乐,玩积木。总之,凡是居里夫人认为对孩子们未来生活有益的,她都要她们学习。
当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某方面的特别兴趣和能力时,居里夫人则会根据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来重点引导和培养。大女儿伊伦娜是个既文静又善于思考的姑娘,一心想要成为一个科学家,表现出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才能;而小女儿艾芙又活泼又淘气,对艺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爱舞蹈、钢琴和文学。因此,居里夫人就根据她们各自的情况尽量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和造就她们的不同才能,开发她们潜力。居里夫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向往。她曾要大女儿陪同自己一起前往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当伊伦娜怀着自豪的心情,注视着母亲向一大群学者作讲演时,这个当时只有14岁的小女孩,立志要象她父母一样献身于科学事业。通过母亲的教诲和引导,她受到世界上第一流的教育,在各科学习上,特别是在理科方面初露才华。伊伦娜热切地盼望在实验室里跟妈妈一起工作,因此居里夫人将她收为助手,并要求伊伦娜照旧坚持在索尔本大学的学业,希望她毕业以后能从事放射性方面的研究。后来,伊伦娜和丈夫弗雷里克都有兴趣继承了玛丽和皮埃尔开创的放射性研究工作。而居里夫人则随时到实验室和这两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共同探讨问题,或指导他们研究,终于使他们成长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在小女儿艾芙的教育培养上,她则是借用他人之长的教育方法,给艾芙尽可能地请来良好的音乐、舞蹈教师,送艾芙到艺术学校学习,买来各种艺术、文学书籍,让孩子走出家庭,学百家之长,开阔眼界,健康成长、成才。
居里夫人成功的子女教育方法启示我们,在孩子幼小时,要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使孩子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孩子在各种能力中,显露出某项突出的兴趣和能力时,无论是哪方面的,父母尽量不要过于干涉压制,应该加以引导、培养,创造环境和条件进行强化,并进行培养提高(当然这里包括家庭教育和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使孩子尽快走向成功。
中国人才京35~36G52家庭教育眭平19981998文/眭平 作者:中国人才京35~36G52家庭教育眭平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