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的出版学研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面向新世纪的出版学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即:出版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出版学应用性研究、出版学战略性研究和出版学借鉴性研究。
      一、出版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出版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是未来出版学研究最基本的研究领域。从出版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出版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学科的整合,一是学科的分化。
  1.出版学学科的整合。美国科学哲学家夏佩尔认为:当学科发展到某一阶段,人们会把某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的事物或现象归在一些,形成一个信息群,构成一个统一的课题或领域,作为科学在这个发展阶段的研究对象,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根据这一理论,出版学学科整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科定位问题;其次是学科术语的规范;再次是学科体系的构建。
  学科定位 长期以来,在出版学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观念,因此,给出版学一个客观的准确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对出版学已有了明确规定:出版学属于“文学”大类下的“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下位类——“编辑出版”,这样,就解决了近几年出版界争论不休的“出版学”的归属问题。在出版学学科性质和归属问题明确以后,我们应着手解决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出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基本问题。
  学科术语的规范 任何成熟的学科都有其稳定的、规范的核心概念体系。目前,在我国出版学研究领域,规范的核心概念体系尚未形成,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概念。对于这些不规范概念首先应进行规范,其次应对每个概念加以界定。对于学科术语的规范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尽可能沿用已被出版界人士认可的学科术语;第二,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外文学科术语的统一,以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第三,适当借用其他学科术语,使我们所界定的学科术语能广为社会所接受。
  学科体系的构建 学科体系是学科概念体系的扩展与充实。目前,学术发展呈现出大学科群的综合态势,而在出版领域,编、印、发一体化的趋势已逐步形成。基于这一态势,出版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应在揭示出版工作和出版活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力求包容出版管理、编辑、印刷、发行四大分支学科,明确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有序的出版学学科体系。
  2.出版学学科的分化。与出版学学科整合相对应的另一个趋势就是学科的分化。出版学学科的分化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第一个层面是根据出版物的属性来展开的;第二个层面是根据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出版过程的各个环节来展开的。
  出版物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决定其理论研究的分化。出版物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生产与传播应遵循精神产品生产与传播的一般规律,由此衍生出出版文化学、出版传播学、出版社会学、出版美学等分支学科;出版物作为一种物质产品,特别是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其生产与流通又要遵循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市场经济规律,由此派生出书业经济学、图书营销学、出版统计学、出版会计学、出版企业管理学、图书广告学等。
  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出版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一直是出版学理论研究的焦点,由此形成的学科有:编辑学、出版工艺学、印刷工艺学、装帧设计、图书发行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深入到出版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从具体问题入手,探索出版工作的运行规律,使出版学理论研究更具有实用性,并为学科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多角度的支撑点。
      二、出版学应用性研究
  出版学应用性研究应紧紧围绕着中国书业改革这个大课题进行。改革开放20年,中国书业改革为出版学应用性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课题。从1982年至1988年的“一主三多一少”、1988年至1994年的“三放一联”、1994年以后的“两个转移”,到近几年提出的“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十二字方针,中国书业的每项重大改革都值得我们理论界去思考和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体系,推进中国书业产业化的进程是出版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出版工作具体环节和出版活动中的具体问题也为理论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策划编辑制、出版集团化、代理制、连锁经营、反盗版、图书定价、质量管理等问题都亟待理论界与出版工作者共同探讨和解决。
      三、出版学战略性研究
  出版战略研究要认真思考并回答跨世纪出版工作的重大问题,必须对21世纪出版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出版学战略性研究应侧重于以下几个课题的研究:
  1.“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版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生产、分配、消费为重要特征,以知识资源的开发作为社会进步主要动力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出版产业为主体的传播业,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支持系统,它将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在新的经济形态中,被赋与了更加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按照出版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迅速发展,促进出版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备,是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出版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宏观上,应研究如何改变中国出版业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状况,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出版产业提出的高效率、低成本、大产出的要求。
  2.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政府已制订《中国21世纪议程》,为下一个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种形势下,出版理论研究应尽快明确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出版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研究出版业如何实现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们需求的协调发展;研究出版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保持同步增长等与中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3.出版业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出版业高新技术主要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版业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应紧紧围绕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出版业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这一大主题做文章。首先,应研究如何利用高新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全行业的装备及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出版物产品质量和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其次,应研究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研制开发新的出版媒体,特别是电子出版物的开发与生产技术的研制;第三,研究利用网络技术和桌面出版技术,实现出版编辑工作自动化、出版物发行网络化和出版事务管理网络化;第四,应加大各项技术标准研究的力度,在全行业消除无标准生产的现象。
      四、出版学借鉴性研究
  1.出版史研究。出版史研究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出版事业史,它主要研究国内外出版活动实践的历史,研究出版活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另一方面,是出版思想史的研究,它主要从历史上出版家的出版理念,某一时代的出版理论思想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但对于出版学理论框架的构建来说,这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2.国外书业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版业与国外出版业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的出版业需要走向世界,世界出版业也急切需要走进中国。在世纪之交各自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出版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国外书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具体地说,应对世界各国出版业概况,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出版业概况进行了解,对国外书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出版企业管理方法、出版经营理念、出版业管理模式、法制建设以及如何保护本国出版业不受外来冲击等课题进行研究,为我国出版业有选择地吸收与借鉴打下良好的基础。
  收稿日期:1998年1月16日
出版发行研究京19~20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朱静雯19991999本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 作者:出版发行研究京19~20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朱静雯19991999

网载 2013-09-10 21:39:57

[新一篇] 面向應用的物流績效評價方法比較研究  ——一個理論梳理框架

[舊一篇] 面向語義的網絡信息資源整合的指示數據庫案例研究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